生菜病害与防治(生菜病虫害症状大全)

生菜炭疽病

生菜病害与防治(生菜病虫害症状大全)(1)

生菜病害与防治(生菜病虫害症状大全)(2)

生菜病害与防治(生菜病虫害症状大全)(3)

生菜病害与防治(生菜病虫害症状大全)(4)

生菜病害与防治(生菜病虫害症状大全)(5)

病原 Bremia lactucae

症状 幼苗、成株均可发病,以成株受害重,主要为害叶片。病情由植株下部叶片向

上蔓延,最初叶上生淡黄色近圆形或多角形病斑,5~20毫米。潮湿时,叶背病斑长出白霉,

有时白霉会蔓延到叶片正面,后期病斑枯死变为黄褐色并连接成片,致全叶干枯。

发病规律 以菌丝体在种子内或以卵孢子随病残体在土壤中越冬,借风雨或昆虫传播,

病菌从生菜表皮或气孔侵入。侵染适温15~17℃。此病在阴雨连绵的春末或秋季发生较重,

栽植过密,定植后浇水过早、过多、土壤潮湿或排水不良时易发病。

防治方法

①农业措施 合理密植,注意排水,降低田间湿度。收获后清洁田园,实行2~3年轮

作。

②药剂防治。可用25%甲霜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72.2%普力克水剂600倍液,或

40%乙磷铝可湿性粉剂300倍液,可用72%霜康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65%宝大森可湿

性粉剂800倍液,或72.2%霜霉威水剂600倍液,或78%科博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56%

霜霉清可湿性粉剂700倍液,或69%安克锰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50%甲霜铜可湿性

粉剂600倍液,或90%疫霜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70%乙·锰可湿性粉剂400倍液 ,

72%克霉星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72%克露可湿性粉剂700倍液,72%克抗灵可湿性粉剂

60 0倍液,或50%安克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或58%甲霜·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

52.5%抑快净水分散粒剂1500倍液 等药剂喷雾防治,每7天喷药1次,连续防治2~3次。

生菜软腐病

生菜病害与防治(生菜病虫害症状大全)(6)

生菜病害与防治(生菜病虫害症状大全)(7)

生菜病害与防治(生菜病虫害症状大全)(8)

病原 Erwinia carotovora

症状 主要为害结球莴苣肉质茎或根茎部。肉质茎发病,病部水浸状,褐色,迅速软

化腐败。根茎部发病,根茎基部变为浅褐色,渐软化腐败,病情严重时可深入根髓部或结球

内。腐烂部位均散发出恶臭。

发病规律 病菌随病残体留在土中越冬,借雨水、灌溉水、带菌肥料及昆虫传播,从

伤口侵入。气温25~30℃、多雨条件下易发病。连作田、低洼积水,闷热、湿度大发病重。

防治方法

①农业措施 重病田应与禾本科作物实行2~3年轮作。及早翻耕整地,采用垄作或

高畦栽培,严禁大水漫灌,病害流行期宜控制浇水。避免施用未腐熟的有机肥。施用化肥应

避免烧根。精细管理,田间农事活动应尽量避免造成伤害。发现病株拔除深埋或烧毁,收获

后彻底清除田间病残体,并随之深翻土壤。

②药剂防治 发病初期开始喷洒30%氧氯化铜悬浮剂800倍液,或47%加瑞农可湿性

粉剂1000倍液,或77%可杀得可湿性微粒粉剂500倍液,或30%绿得保悬浮剂400倍液,

或25%噻枯唑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72%农用硫酸链霉素4000倍液等药剂,每7天喷药

1次,连续防治2~3次。

生菜枯萎病

生菜病害与防治(生菜病虫害症状大全)(9)

生菜病害与防治(生菜病虫害症状大全)(10)

生菜病害与防治(生菜病虫害症状大全)(11)

病原 Fusarium oxysporum

症状 植株生长不良,与健株相比株高降低。同时,下部叶片叶缘变为黄褐色,不久

枯萎。全株枯死则较少见。病株发根不良,茎基部易折断。剖检根部,可见主根维管束部位

变为黑褐色,根部发育极差。

发病规律 病菌随病残体在土壤中越冬,借雨水、灌溉水传播。一般在定植后发生,

苗床上也时会出现少量病株。排水不良的土壤易发病。连作致使土壤中病菌积累,有利于发

病。

防治方法

①农业措施 尽可能避免连作,发现病株及时拔出,并用石灰对定植穴进行消毒。在

田地周围挖排水沟,以利于排水。

②床土消毒 每平方米苗床用95%恶霉灵原药(绿亨一号)1克,兑水成3000倍喷洒

苗床。也可按每平方米苗床用1克绿亨一号,或30%地菌光可湿性粉剂2克,或30%多·福

(苗菌敌)可湿性粉剂4克,或重茬调理剂4克,或50%拌种双粉剂7克,或35%福·甲

(立枯净)可湿性粉剂2~3克,或25%甲霜灵可湿性粉剂9克加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

1克兑细土15~20千克,拌匀,播种时下铺上盖,将种子夹在药土中间,防效明显。

③药剂防治 及时检查苗床,发现病苗立即拔除,并喷洒72. 2%普力克水剂400倍液,

或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3%恶霉·甲霜水剂1000倍液,或15%恶霉灵水

剂700倍液等药剂,每平方米苗床用配好的药液2~3升,每7~10天喷1次,连续2~3

次。定植后发病时,可在发病初期喷洒或浇灌35%福·甲可湿性粉剂900倍液,或50%多

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将上述杀菌剂配成药土撒在茎基部。

生菜菌核病

生菜病害与防治(生菜病虫害症状大全)(12)

生菜病害与防治(生菜病虫害症状大全)(13)

生菜病害与防治(生菜病虫害症状大全)(14)

病原 Sclerotinia sclerotiorum

症状 主要为害茎基部、地上茎、叶柄等部位。发病部 位多呈褐色水浸状腐烂,湿度

大时,病部表面密生棉絮状白色菌 丝体及菌核。菌核初为白色,后逐渐变成黑色鼠粪状。

发病株叶 片凋萎终致全株枯死。

发病规律 病菌主要以菌核随病残体遗留在土壤中越冬。菌核萌发后,产生子囊盘、子

囊和子囊孢子,子囊孢子成熟后借气流传播蔓延。初侵染系由子囊孢子萌发后产生芽管从衰

老的或局部坏死的组织上侵入。当该菌获得更强的侵染能力后,可直接侵染健康茎叶。在田

间病、健叶经接触即传病。 温度20℃,相对湿度高于85%发病重。湿度低于70%,病害明

显减轻。此外,密度过大,通风透光条件差,或排水不良的低洼地块,或偏施氮肥,连作地

发病重。

防治措施

①选用抗病品种 如红叶葛莒、挂丝红、红皮圆叶等带红色的品种。

②农业措施 精选种子清除种子间混杂的菌核。培育适龄壮苗,苗龄6~8片真叶为宜。

高畦覆地膜栽培,使用黑色地膜覆盖,将出土的子囊盘阻断在膜下。合理施肥,施足基肥,

增施磷、钾肥。植株开盘后开始追肥,也可喷洒0.2%~0.5%的复合肥,提高抗病力。铲除

田间杂草,拔除病株深埋。重病地最好与水田或其他禾本科作物隔年轮作。收获后及时清除

病残体并进行20厘米以上深翻。

③药剂防治 发病初斯开始喷洒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700倍液,或50%扑海因可

湿性粉剂1500倍液,或50%速克灵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或40%菌核净可湿性粉剂500

倍液,用25%使百克乳油1000~1500倍液,或35%菌核光悬浮剂700倍液,或50%菜菌

克(腐霉利·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50%腐霉利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或25

%菌威可湿性粉剂1500~2000倍液,或50%异菌脲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60%多菌灵

盐酸盐可溶性粉剂600倍液,或20%甲基立枯磷乳油1000倍液,或65%多霉灵可湿性粉剂

1000倍液等药剂,每7天喷药1次,连续防治2~3次。

生菜茎腐病

生菜病害与防治(生菜病虫害症状大全)(15)

生菜病害与防治(生菜病虫害症状大全)(16)

生菜病害与防治(生菜病虫害症状大全)(17)

生菜病害与防治(生菜病虫害症状大全)(18)

病原 Rhizoctonia solani

症状 多在近地面叶柄处发病,初期染病部位产生褐色坏死斑,而后扩展至整个叶柄,

溢出深褐色汁液。天气干燥时,病部仅局限于一处,呈褐色凹陷斑。条件适宜时会为害叶球,

致使整个叶球呈湿腐糜烂状。病部常生出网状菌丝体或褐色菌核。

发病规律 病原菌在土壤中越冬,菌丝与寄主接触后经生菜叶片表面的气孔侵入。田

间日均温20℃以上,且湿度大或积水时发病重。

防治方法

①农业措施 选择高燥地块种植生菜,防止地表湿度过高。避免栽植过密,保持田间

通风透光。雨后及时排水。

②药剂防治 可在发病初期喷洒硫酸链霉素4000倍液,或72%农用硫酸链霉素可溶性

粉剂3000~4000倍液,或20%甲基立枯磷乳油1200倍液,或5%井冈霉素水剂1500倍液,

或10%立枯灵水悬剂300倍液,或15%恶霉灵水剂450倍液,每7天1次,连喷2~3次。

生菜灰霉病

生菜病害与防治(生菜病虫害症状大全)(19)

生菜病害与防治(生菜病虫害症状大全)(20)

生菜病害与防治(生菜病虫害症状大全)(21)

病原 Botrytis cinerea

症状 苗期发病时受害茎、叶呈水浸状腐烂。成株发 病,一般从近地面的叶片开始,

初呈水浸状,不规则形病斑,后扩大而呈褐色。病叶基部呈红褐色病痕,形状、大小不等。

茎基部被害状与叶柄基部相似,严重时,从基部向上溃烂,地上部茎叶凋萎,整株死亡。潮

湿环境下,病部生出灰褐或灰绿色霉层。 天气干燥,病株逐渐干枯死亡,霉层由白变灰变

绿。

发病规律 病菌以菌核或分生孢子随病残体在土壤中越冬,翌年菌核萌发产生菌丝体,

其上着生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分生孢子借气流传播蔓延。遇有适温及叶面有水滴条件,

孢子萌发产生芽管,从伤口或衰弱的组织等处侵入,病菌侵入后能迅速蔓延扩展,并在病部

产生大量分生孢子进行再侵染。气温21~23℃,相对湿度高于94%易发病。该病发生与寄

主生育状况有关,寄主衰弱或受低温侵袭受伤,病害发生严重。

防治措施

①农业措施 收获后及时处理病残体,集中烧毁或深埋,并及时深翻,减少菌源。加强

肥水管理,使植株生长健壮,增强抗病力。注意中耕,保持地面干燥。密度适宜,保持株行

间通风透光良好。

②药剂防治 发病初期喷洒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50%速克灵可湿性粉

剂2000倍液,或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或50%农利灵可湿性粉荆1000倍液,

或65%甲霉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20%菜菌清可溶性粉剂300倍液,或30%克霉灵可

湿性粉剂800倍液等药剂,每7天喷药1次,连续防治2~3次。

生菜黑斑病

生菜病害与防治(生菜病虫害症状大全)(22)

病原 Alternaria brassciae

症状 叶片病斑圆形,后期受叶面限制呈多角形,褐色或黑褐色,大小不定。潮湿

时病斑上产生黑色霉状物。发病严重时叶片病斑常汇合连片,造成叶片局部枯死或整叶干枯。

发病规律 病菌主要以菌丝体或分生孢子在病残体或种子上越冬,病菌在10~35℃范

围内都能生长发育,最适的温度是17℃左右。要求高湿,相对湿度80%以上,如果相对湿

度低于75%,一般发病很轻或不发病。高湿、多雨和温度偏 低是发病的关键因素。密度大,

地势低洼,管理粗放,缺水缺肥,植株长势差,抗病力弱,一般发病重。

防治方法

①种子消毒 从无病种株上留种,或者将带菌种子用 50℃温水浸种25分钟,之后

立即移入冷水中,然后取出种子晾干播种。也可用种子重量0.3%的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

拌种,或用种子重量0.4%的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拌种。

②农业措施 实行与非十字花科蔬菜轮作2年。 施足底肥,但要施经过腐熟的优质

有机肥, 并增施磷、钾肥,使植株长势好,可提高植株的抗病能力。 病叶、病残体要及时

清除出田外深埋或烧毁。

③药剂防治 发病初期,可用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50%灭霉灵可湿

性粉剂800倍液,或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40%灭菌丹可湿性粉剂400倍液,

或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50%速克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70%代森锰锌

可湿性粉剂400倍液等药剂喷雾,每7天喷1次,连喷3~4次。

生菜褐斑病

生菜病害与防治(生菜病虫害症状大全)(23)

生菜病害与防治(生菜病虫害症状大全)(24)

生菜病害与防治(生菜病虫害症状大全)(25)

生菜病害与防治(生菜病虫害症状大全)(26)

病原 Cercospora longissima

症状 主要为害叶片。叶斑表现两种症状:一种是初呈水浸状,后逐渐扩大为圆形至不

规则形、褐色至暗灰色病斑,直径2~10毫米不等;另一种是深褐色病斑,边缘不规则,外

围具水浸状晕圈。潮湿时斑面上生暗灰色霉状物,严重时病斑互相融合,致叶片变褐干枯。

发病规律 以菌丝体和分生孢子丛在病残体上越冬,以分生孢子进行初侵染和再侵染,

借气流及雨水溅射传播蔓延。通常多雨或雾大露重的天气有利发病,植株生长势弱或偏施氮

肥长势过旺,会加重发病。

防治方法

①注意田间卫生,结合采摘叶片收集病残体携出田外烧毁。在栽培田周围挖排水沟,避

免田间积水,避免偏施氮肥,适时喷施植宝素等,使植株健壮生长,增强抵抗力。

药剂防治 发病初期开始喷洒40%多硫悬浮剂500倍液,或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

1500倍液,或60%琥·乙磷铝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80%大生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

40%增效瑞毒霉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40%多·硫悬浮剂5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湿

性粉剂800倍液等药剂,每7天喷药1次,连续防治2~3次。

生菜腐烂病

生菜病害与防治(生菜病虫害症状大全)(27)

生菜病害与防治(生菜病虫害症状大全)(28)

生菜病害与防治(生菜病虫害症状大全)(29)

生菜病害与防治(生菜病虫害症状大全)(30)

病原 Pseudomonas cichorii,P.marginalis,P.viridiflava

症状 又称作生菜假单胞腐烂病或细菌性叶斑病,属细菌性病害。结球前期的植株易发

病,首先叶缘呈水浸状,并逐步由淡褐色变为暗绿色,部分叶肉组织枯死,叶片皱缩。结球

期,外叶中脉或叶缘出现淡褐色水浸状病斑,不久后叶脉褐变,迅速扩大,但无霉层。内叶

褐变、软腐,叶球表面被薄纸状褐变枯死叶包覆。

发病规律 病菌附在病株残体上越冬,在土壤中生存1年以上,经由土壤传染。在田间

借雨水及灌溉水和害虫传播蔓延,发病适温25~27℃。低温季节、连阴雨天气易发病,收

获延迟时,病害迅速增加。另外,连作可促进病害发生。因此,要避免在前一年多发病地块

连作。

防治方法

①农业措施 发现病株立即剔除并烧毁,进行高畦栽培,加强田间排水,同时要适时收

获。

②药剂防治 发病初期用47%加瑞农可湿性粉剂700倍液,或78%波·锰锌可湿性粉剂

500倍液,或40%细菌快克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14%络氨铜水剂350倍液,或50%消

菌灵可溶性粉剂1200倍液,或60%琥铜·乙铝·锌可湿粉剂500倍液,或72%农用硫酸链

霉素可溶性粉剂3000倍液,或53.8%可杀得干悬浮剂1000倍液等药剂喷雾防治。每7天喷

药1次,连续防治2~3次。

生菜病毒病

生菜病害与防治(生菜病虫害症状大全)(31)

生菜病害与防治(生菜病虫害症状大全)(32)

生菜病害与防治(生菜病虫害症状大全)(33)

生菜病害与防治(生菜病虫害症状大全)(34)

病原 LIYVV (Lettuce infectious yellows virus,莴苣侵染性黄化病毒),LBVV(Lettuce

Big Vein-virus,莴苣巨脉病毒),TSWV(Tomato spot wilt moasic virus,番茄斑萎病毒),LMV

(Lettuce moasic virus,莴苣花叶病毒),CMV(Cucumber mosaic virus,黄瓜花叶病)

症状 侵染性黄化病毒(LIYVV)引起叶片黄化,巨脉病毒(LBVV)则表现为明

脉。此病全生育期均可发生,以前期发病对产量影响大。苗期发病,多在长出4片真叶后显

症,在叶上出现浅绿或黄白色花叶或斑驳,叶片皱缩歪扭。有时还出现明脉,严重时出现不

规则灰色至褐色坏死斑点。成株发病,植株明显矮化,叶片不规则扭卷,严重时细脉变褐,

叶面出现许多褐色坏死斑点,植株似缺水状,结球松散或不结球。

发病规律 病毒传播喜高温干旱条件,因此,在干旱的夏季发病较重。 此病毒源

主要来自于邻近田间带毒的莴苣、菠菜等,种子也可直接带毒。种子带毒,苗期即可发病,

田间主要通过蚜虫传播,汁液接触摩擦也可传染。桃蚜传毒率最高,萝卜蚜、瓜蚜、大哉长

管蚜也可传毒。病毒发生与发展和天气直接相关,高温干旱病害较重,一般平均气温18℃

以上和长时间缺水,病害发展迅速,病情也较重。

防治方法

①选用抗病耐热品种 一般散叶型品种较结球品种抗病。嬉前,皇帝、太湖366、红生

菜、甜脉菜、鸡冠生菜等品种较抗病毒病。

②防治蚜虫 蚜虫是主要的传毒媒介,消灭蚜虫可减轻病情。

③药剂防治 发病初期喷布1.5%植病灵乳剂1000倍液,或0.5%抗毒剂1号水剂300

倍液,或20%病毒净500倍液,或20%病毒A500倍液,或20%病毒克星500倍液,或5

%菌毒清水剂500液,或20%病毒宁500倍液,或抗病毒可湿性粉剂400~600倍液等药剂

喷雾。每隔5~7天喷1次,连续2~3次。

生菜白粉病

生菜病害与防治(生菜病虫害症状大全)(35)

病原 Erysiphe cichoracearum

主要症状 主要为害叶片。初在叶片两面生白色粉状霉斑,扩展后形成浅灰白色粉状

霉层,平铺在叶面上,条件适宜时,彼此连成一片,致整个叶面布满白色粉状物。

发病条件 病菌随病残体在土壤中或以菌丝在棚室内越冬。分生孢子借气流传播,落

到叶面上的分生孢子遇在适宜条件下可发芽产生侵染丝从叶片表皮侵入,在表皮内长出吸胞

吸取营养。分生孢子在l0~30℃均可萌发,以20~25℃最为适宜。相对湿度高时易发病,

栽植过密,氮肥偏多,发病重。

防治方法 发病初期开始喷洒10%施宝灵胶悬 剂1000倍液,或27%铜高尚悬浮剂600

倍液,或1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或50%苯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

60%防霉宝超微可湿性粉剂或水溶性粉剂600倍液,或40%福星乳油7000倍液,每10天1

次,防治2次。

注:本文由普创职业技能培训中心整理与大树云农商平台,转载请注明来源。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