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古人过中秋的传统(中秋赏月的历史沿袭)

中秋节是月亮的节日,它的所有习俗都与月亮有分不开的联系,无论是赏月、祭月、吃月饼、在月下游戏、伴月交往、讲与月亮有关的故事等等。

连现在中秋节最重要的亲友团圆的习俗与月圆有关,月圆家也圆,团圆是由月圆引发的,那这些习俗中跟月亮关系最大的自然是赏月,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中秋节就起源于赏月。

因此从唐宋时期开始,赏月就成为中秋节的核心内容,在现代社会,赏月也是中秋节一项重要的习俗。这是一种亲近自然的优雅活动,可以借鉴一下王羲之《兰亭集序》的心情:

关于古人过中秋的传统(中秋赏月的历史沿袭)(1)

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其中充斥着诗情画意、闲情逸致,不论是达官贵人、世家显赫,还是贩夫走卒、乡野村夫,在月亮的面前都是平等的,都能陶醉在烂漫的环境之中,享受生活。

月亮每个月都要圆一次,每次月亮圆的时候都很亮。可根据我们的生活经验,所谓“月到中秋分外明”,这究竟是我们的错觉还是现实的事实?

关于古人过中秋的传统(中秋赏月的历史沿袭)(2)

如果单纯从天文学的角度出发,月亮并不见的在中秋节是分外明晰,月亮本身是不发光的,人们看过的光亮不过是月亮反射的太阳光。

关于地月自转公转之类的问题此处不再探讨,由于月亮是在每月的十五才会呈现满月的样子,这个日子又在每月的正中间,逐渐的人们也就习惯了十五的月亮最圆的说法。

当然根据现代科学的观测,月亮并不都是十五最圆,有时是十四 有时是十六,甚至有时候回到十七。在江浙等地,赏月的习俗一直持续到十八,倒是符合天象的合理存在。

关于古人过中秋的传统(中秋赏月的历史沿袭)(3)

有一个成语叫作秋高气爽,意思就是秋天海洋气流的影响减弱,从北方而来的寒流影响增强,大气中所携带的水汽减少,空气透明度变高,因而夜空如洗,月色皎洁。

白天是太阳的舞台,夜晚则是月亮的主场。这种自然的景观是万古长存的,皎洁的明月无论何时都会引起人们的关注和欣赏。

在远古时期,部落间很早就形成了对月亮的崇拜,欣赏月之美反倒成了附属的部分。先秦时期的《诗经》中就有《月出》篇,用月亮的出现喻指心上人的到来。

关于古人过中秋的传统(中秋赏月的历史沿袭)(4)

此时的对月亮的描述还是偶然的,与中秋节没有关系。到了唐朝时,赏月的风俗习惯大为盛行,这便是将月到中秋分外明和赏月风俗结合起来了。

赏月之风盛行开来,主要的内容是欣赏月色,对月亮的崇拜则退居次要地位。唐朝时政治清明、社会稳定,人们的思想也渐成开放之势,赏月与中秋也就逐渐联系起来了。

不少诗文都记载了赏月玩月的趣事,如刘禹锡《八月十五夜观月》说:“天将今夜月,一遍洗寰瀛。暑退九霄净,秋澄万景清。”秋色澄澈,万物清新,适宜赏月。

关于古人过中秋的传统(中秋赏月的历史沿袭)(5)

宋代的中秋节已经成为一个盛大的节日,其核心的习俗还是赏月,并且记录下了比较详细的文字资料。像是习俗名篇专著《东京梦华录》(北宋)和《梦梁录》(南宋),都专门设置了中秋词条。

明代是中秋节日的风俗大变,拜月、祭月成为主要风俗,而赏月的内容式微,普通百姓对赏月基本上没什么欲望。清朝基本继承了明朝的风俗,赏月也逐渐成为文人士子的喜好。

关于古人过中秋的传统(中秋赏月的历史沿袭)(6)

文征明《念奴娇中秋对月》:桂花浮玉,正月满天街,夜凉如洗。风泛须眉并骨寒,人在水晶宫里。蛟龙偃蹇,观阙嵯峨,缥缈笙歌沸。霜华满地,欲跨彩云飞起。

记得去年今夕,酾酒溪亭,淡月云来去。千里江山昨梦非,转眼秋光如许。青雀西来,嫦娥报我,道佳期近矣。寄言俦侣,莫负广寒沈醉。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