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观经济学核心理论(当代主流微观经济学的奠基之作)

说到读经济学的经典著作,有人可能会觉得没有必要,因为有些已经不符合现在的实际情况了,还不如直接读当代的作品但依我看,早期著作的价值不容忽视其中最主要的,是它们的启蒙和传承作用,现在小编就来说说关于微观经济学核心理论?下面内容希望能帮助到你,我们来一起看看吧!

微观经济学核心理论(当代主流微观经济学的奠基之作)

微观经济学核心理论

说到读经济学的经典著作,有人可能会觉得没有必要,因为有些已经不符合现在的实际情况了,还不如直接读当代的作品。但依我看,早期著作的价值不容忽视。其中最主要的,是它们的启蒙和传承作用。

举个例子,如果我们直接读当代哲学大家的作品,不仅难以读懂,还大概率劝退,因为他们的思想是继承和批判前人而来的。一般没有人因为高校的教材而产生兴趣,但我敢说,读柏拉图的作品,就很容易产生兴趣,并真正入门。经济学也是一样的道理。

下面谈谈我个人比较感兴趣的地方,点到为止。

一、经济学的实质

经济学的初衷是增加国民财富。财富本身不是目的,而是满足人类欲望的手段。对于人类的动机,无论哲学、伦理学还是心理学都把它当作研究对象,文学艺术更是如此。然而,经济学不研究动机及其变化的性质,而是通过动机的外在表现来把握。

当我在超市购买桃子,花了10块钱,那么我是由对桃子的动机驱使的,而10块钱就表现为动机的强度。当然,这个强度也取决于我一共有多少钱,同样花10块钱,对于拥有1万块和只有1百块的人来说,意义是不同的。

以货币或一般购买力的方式普遍地计量人类的动机,这是经济学的优势所在。就如马歇尔所说,从人类的历史来看,宗教的影响力度最大,而经济的影响最为广泛。经济学之所以能够跻身科学范畴,部分原因就在于,它研究的广泛事实是可以被观察、记录和衡量的。

所以,所谓的经济规律是对一种经济倾向的叙述,即某一社会集团成员在一定情况下对某种经济活动的趋向,这种趋向表现为动机的有规律的作用,而对于其动力,我们可以用货币价格来衡量。当然,个人的动机千差万别,但如果我们所取的平均数特别广泛的话,一般足以使个人的特性互相消抵。

我们可能经常会觉得奇怪,似乎很多所谓经济规律并没有那么有效。其原因可能有两个,一是我们往往忽视了这些规律的潜在假设,即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比起自然现象,人类的行为变化显得更加错综复杂,要控制变量往往不容易。另一个容易忽视的是时间因素,经济规律所表明的因果关系往往需要时间来发挥作用。如果随着时间流逝,相关条件发生了变化,结果也就未必符合预测。

二、微观经济学的基本框架

这部分就不提及太多了,因为只要读一读当代的高校教材就能基本掌握,比如曼昆或萨缪尔森编写的。古典经济学发展以来,从亚当斯密到李嘉图,再到马歇尔,一整个完整的理论框架逐步清晰完整。值得注意的是,在马歇尔以前,主流的学者认为价值主要由相对劳动量决定,而马歇尔第一次系统阐述了由供给与需求决定价值的均衡理论。

由第一部分可见,马歇尔尤其关注人类的欲望及其满足。除了供需均衡理论,他还提出了大家熟知的需求弹性、消费者剩余,并清晰地阐述了边际效用递减规律。他还提出作为生产要素的土地、劳动、资本和组织,其中包括报酬递减倾向和报酬递增倾向。最后在国民收入分配方面,讨论劳动报酬、土地地租、资本利息和企业利润等方面的相互关系及规律。

三、在资本方面的根本分歧

我们可能会感到奇怪,在提到西方主流经济学的时候,没有说起马克思。这里并没有高下之分,只有理论上的根本分歧。根本分歧在哪里呢?就在于国民收入分配中的资本利息的合法性。

在资本主义市场机制里,一切生产者不论他们所使用的是借来的还是自己拥有的资本,都把他们所使用的资本的利息看成生产费用的一部分,而这种生产费在长期内必须通过他们的商品价格获得补偿,以便当做继续经营的基础。就这点而言,在我们的市场经济里,也是很正常的。

在马歇尔那个年代,社会主义思想已经出现了,那些改革家认为现代利息的支付是对工人阶级的迫害。支付利息使工人阶级丧失了相当一部分利益,因此得出结论:为了大众的利益和正义,除了生活资料,不许任何人占有生产资料或公用事业。

为了捍卫这个理论,马克思提出,劳动总能创造一种“剩余” ,即除了工资和用于辅助劳动的资本的耗损以外的剩余,工人所受的迫害就在于剩余被资本家剥削了。而马歇尔则认为,例如纺纱厂中的纱,除去机器的损耗,就是工人的生产成果,这是不正确的;纱是工人的劳动和雇主与业务主管的劳动以及使用资本的共同成果。

马歇尔肯定资本利息的合法性,认为资本家所提供的资本服务不应该是无偿的,因为其中既包括时间等待,也包括相应的风险以及提供资本期间所放弃的机会成本。马克思则怀着对工人阶级的深切同情,希望以一种公平的方式实现国民收入的分配。

从现实情况来看,只要生产资料由私人掌握,在收入分配方面,工人阶级的劳动剩余就有可能被剥削,即便在上市公司也是一样。如果只能走资本市场的道路,那么是否剥削以及被剥削的程度,就取决于工人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的力量博弈。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