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州和郡哪个更大(汉有十三州晋有十九州)

自古以来,人们把中国称为九州或神州。例如,大诗人陆游就曾说:“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诗人对死亡不是那么看重,心心念念的却是九州的统一,集中展现了我国的民族文化特点——国家利益高于一切。

古代的州和郡哪个更大(汉有十三州晋有十九州)(1)

那么中国为什么被称为“九州”呢?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明白“州”是什么意思。

州字早在甲骨文时期就已经存在,它的甲骨文写法如下:

古代的州和郡哪个更大(汉有十三州晋有十九州)(2)

州的甲骨文整体来看像一条河,河流弯弯曲曲,有的中间还有水滴。

《说文解字》说:“水中可居曰州。”可见,人们特意为这一块儿陆地造出一个汉字,不是闲的没事干,而是因为这是一块可居住的地方。

最有意思的是,中间的陆地数量逐渐增多,到最后竟然化成小点,置于“川(意思为河流)”中。

《诗经》里面有句著名的诗句:“关关雎鸠,在河之州”。有人说应该是“在河之洲”。那个正确呢?其实都是正确的。

州,原指水中可居住的陆地,后来用做行政区域划分单位。因为人们常常用它的第二个意思,它的本义就不常用了。

但是河流中间的陆地这个意思也需要汉字来表达啊,于是人们就在为”州“加上三点水,让”洲“来承担”州“本来的意义——水中陆地,这样“州”就可以安安心心地去表示行政单位了。

古代的州和郡哪个更大(汉有十三州晋有十九州)(3)

我们说地球的71%是海洋,人类所居住的陆地——七大洲就分布在这些海洋中间,这不正像“州”的甲骨文所描述的情形吗,“水中可居曰州”。

而“州”的这个意义由“洲”承担,自然就应该称为“洲”了,于是有“亚洲”“欧洲”“美洲”……

我们说“州”后来被用做行政单位。而据现今资料记载,相传中国最早被划分为九个州,这记载在《禹贡》中。

据这篇古文记载,夏朝的中国分为这九州:冀州、兖州、青州、徐州、扬州、荆州、豫州、梁州、雍州。

而据《周官》记载,到西周时期,九州包括幽州、并州,而无徐州和梁州。

古代的州和郡哪个更大(汉有十三州晋有十九州)(4)

其实在汉代已经分为十三州,晋朝分为十九州,唐代甚至有三百多个州。

由此可推断,州所管辖的范围越来越小。今天,我们仍有许多城市、地区的名称带有“州”字,如广州、兰州、郑州等等。

“九州”的称谓最为古老,无论后世出现了多少州,文人墨客早已习惯用“九州”来代指中国,尤其是诗文中的大量运用,使得“九州”成为一个文化符号。

但是,我仍有疑惑,“州”为什么会用来指行政单位呢?

我想,也许是因为“水中可居”的陆地是一块儿独立的人类居住区域,而行政单位往往也是相对独立的地区,其社会、经济、文化与别处不同,因此人们就用“州”作为行政区域单位了。对此,你是怎么看的呢?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