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九帝年表(三分钟盘点北宋九帝)

宋王朝并不能算是大一统的王朝,也不能说是“得位至正”的王朝,只不过是欺负他孤儿寡母,并且,欺负得“理不直气不壮”。

北宋九帝年表(三分钟盘点北宋九帝)(1)

有着周围不友好邻居的虎视眈眈,难以为继的一统天下,北宋称不上是强大王朝,而“弱小必然挨打”这是历史血淋淋的教训总结出来的颠扑不破的真理。

北宋的赵姓天子,前期的期望有所作为,中期的难以有所作为,后期的无谓有所作为,前者奋发图进,继者守成有余,后者极尽折腾,到头来,还真是“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让后人哀叹“故国不堪回首明月中”。

宋太祖赵匡胤(927年-976年)

北宋九帝年表(三分钟盘点北宋九帝)(2)

开国皇帝大多会被神化,赵匡胤也不例外。

出生稀奇,自然有着各种不明觉厉的异象,经历神奇,登上皇帝位置上演了一出“陈桥兵变”,死得离奇,非得搞出个历史谜案“斧声烛影”。

赵匡胤在位的最大政绩,消灭了各地割据政权,完成了全国大部的统一,通过两次“杯酒释兵权”,解决了唐以来地方藩镇拥兵自重以颠覆朝廷的局面。

北宋帝王中,赵匡胤确实是有能耐的人,只是十分可惜地,寿命不长,于开宝九年(976年)去世的他,当时享年为五十岁。

北宋九帝年表(三分钟盘点北宋九帝)(3)

如果假以时日,天下局势将会是另外一种格局。当然地,如果有如果,如果周世宗柴荣再活得久些,也就可能没赵匡胤啥事了。

宋太宗赵光义(939年-997年)

北宋九帝年表(三分钟盘点北宋九帝)(4)

赵匡胤被质疑的得位不正,同样可以沿用在他的弟弟赵光义上。

开宝九年(976年)赵匡胤突然暴毙,当晚赵光义留宿在宫中,第二天,赵光义继位,是为宋太宗。

赵光义上位后,首先做的是稳固帝位,培养亲信,加强中央集权的同时,逐步改变唐末重武轻文政治陋习。紧跟着,就是加快统一步伐,虽然着吴越、北汉等割据势力被收纳,北伐攻辽,南取交趾都告失败,统一大业也只能算是完成了一大半。

至道三年(997年),在位二十一年的赵光义去世,享年五十九岁。

宋真宗赵恒(968年-1022年)

北宋九帝年表(三分钟盘点北宋九帝)(5)

赵恒是赵宋太宗赵光义第三子,老大赵元佐曾被赵光义给予厚望却因疯病焚烧宫殿被贬为庶民,老二赵元僖胜券在握安心当着接班人时暴毙,赵恒也就责无旁贷地成立继位人人选。

至道元年(995年),赵恒被立为太子。至道三年(997年),赵光义去世,赵恒经有惊无险的宫廷政变继位登基,是为宋真宗。

赵恒在位初期,任用了不少贤人,北宋经济得以发展,百姓得以安居,史称“咸平之治”。赵恒还御驾亲征,与入侵的辽军抗衡,双方大战后促成了“澶渊之盟”的签订,保证了宋辽边境的和平。

北宋九帝年表(三分钟盘点北宋九帝)(6)

然而,赵恒执政后期对于封禅极为热衷,好大喜功下,无心朝政,东封泰山、西祀汾阴,劳民伤财,奢侈过度,以致使先前积累起来的家底都被掏空,使得北宋内外矛盾加深。

乾兴元年(1022年),在位二十五年的赵恒去世,享年五十五岁。

宋仁宗赵祯(1010年-1063年)

北宋九帝年表(三分钟盘点北宋九帝)(7)

本名赵受益的赵祯是宋真宗赵恒第六子,赵恒所宠爱美人刘氏没有儿子,赵祯从小被收养在刘氏名下。天禧二年(1018年),赵受益被立为皇太子,赐名赵祯。

乾兴元年(1022年),赵恒去世,年仅十三岁的赵祯继位,是为宋仁宗。

赵祯继位初,由刘氏垂帘听政,明道二年(1033年)刘氏去世,赵祯开始亲政。赵祯在位期间,还是很有作为,王朝的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等诸方面有着长足的发展,史上称之为“庆历、嘉祐之治”及“仁宗盛治”。他待人又极为宽厚,能够虚心听取臣属意见,被誉为“守成贤主”。

北宋九帝年表(三分钟盘点北宋九帝)(8)

赵祯曾任用范仲淹、富弼等人发起“庆历新政”,虽然改革失败,也是为后来者提供了宝贵的经验。但在他在位期间,第一次“宋夏战争”爆发,北宋签订“庆历和议”,再次以财物换和平,辽朝也再次加码,要求增输岁币,史称“重熙增币”。

嘉祐八年(1063年),在位四十二年的赵祯去世,享年五十四岁。

宋英宗赵曙(1032年-1067年)

北宋九帝年表(三分钟盘点北宋九帝)(9)

宋仁宗赵祯生有三个儿子,都过早夭折,收养了堂兄濮王赵允让第十三子收为养子,并赐名为赵宗实。从血缘上来算,他是宋太宗赵光义曾孙,商王赵元份之孙。

嘉祐七年(1062年),赵宗实被立为皇子,改名赵曙。嘉祐八年(1063年),赵祯去世,赵曙登基继承帝位,是为宋英宗。

赵曙身体虚弱,屡次发病,在位期间,作为不大,主要大事件为讨论生父名分问题引起的“濮议”事件及命司马光设局专修《资治通鉴》。他执政时期,北宋的边境还算安稳,没有重大的战争爆发。

治平四年(1067年),在位仅有四年的赵曙去世,享年三十五岁。

宋神宗赵顼(1048年-1085年)

北宋九帝年表(三分钟盘点北宋九帝)(10)

赵顼是宋英宗赵曙的长子,治平三年(1066年),被立为皇太子。治平四年(1067年),赵曙去世,赵顼登基继位,是为宋神宗。

赵顼刚一登基就想要有所作为,以改变北宋当前的局面,他召入王安石,推行变法,史称“熙宁变法”。新法的实施,在刚开始阶段确实是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也是受到了不小的阻力,王安石也因此两次罢官。

赵顼想要有所改变,以君权推进改革,亲自主持变法,这次元丰改制虽有点成效,但因各方势力阻挠,举步维艰,以及用人不当,变法还是难以挽回失败结局。赵顼“志向远大”,曾两次挑起对西夏的战争,结果都是无功而返,继续纳贡。

北宋九帝年表(三分钟盘点北宋九帝)(11)

赵顼以自己的亲身经历着实体验了“心比天高,命比纸薄”的终极含义,欲望难以实现下发展为嫉妒郁闷,精神饱受打击下,病情逐渐加重而难以挽回。元丰八年(1085年),赵顼去世,享年38岁。

宋哲宗赵煦(1077年-1100年)

北宋九帝年表(三分钟盘点北宋九帝)(12)

赵煦原名赵佣,宋神宗赵顼第六子,元丰八年(1085年),年仅九岁的赵煦被立为太子,同年,赵顼去世,赵煦登基继位,是为宋哲宗。

赵煦年纪幼小,当然是做不得主,朝政由高太后以垂帘听政的方式把持,高太后起用了原先大臣,恢复旧有法制,史称“元祐更化”。等到元祐八年(1093年)高太后去世,赵煦得以亲政,先前被压抑得很的新皇帝,开始报复,严厉打击罢免元祐大臣,起用大批新党人物,算是大出了一口“恶气”。

赵煦在北宋历代帝王中存在感极低,但他在位期间倒是使得北宋的周边环境有了些许改观。期间,北宋发动了两次平夏城之战及河湟战役,收复了青唐地区,让西夏乖乖地俯首称臣。

赵煦活得时间不长,元符三年(1100年),在位十五年的赵煦去世,享年二十四岁。

宋徽宗赵佶(1082年-1135年)

北宋九帝年表(三分钟盘点北宋九帝)(13)

宋哲宗赵煦去世时没有儿子,在宋神宗皇后向太后的支持下,宋神宗第十一子,宋哲宗的弟弟赵佶,被扶立为帝,是为宋徽宗。

赵佶即位的第二年,向太后去世,赵佶得以亲政,任用蔡京、杨戬等人,开始启用新法。这几位其他本事不大,祸乱天下的能耐倒是不小,朝政混乱不堪,天下局势不可收拾。赵佶本人追求高品位奢侈生活,采办“花石纲”,搜集奇花异石,热衷道教,修建大型宫观,劳民伤财,百姓难以忍受,起义不断,其中就有我们所熟知的梁山起义和方腊起义。

赵佶在艺术上成就很高,是帝王中少有的书法家、画家,显然是生错了地方,政治上的建树也就不说,反正是干啥啥不成,军事上更是一败涂地,还与金国签订“海上之盟”妄想着联合金国灭掉辽朝。

与虎谋皮的结局,辽朝灭亡后,金军再次南下,矛头直指北宋。宣和七年(1125年),金军攻到汴京城下,赵佶急忙忙禅位给了太子赵桓,做起了“缩头乌龟”似的太上皇。

北宋九帝年表(三分钟盘点北宋九帝)(14)

靖康二年(1127年),汴京被攻破,赵佶与新任皇帝赵桓被金帝废为庶人。两人一道被金人掳走,北宋灭亡,史称“靖康之变”。赵佶先是被关押于韩州(今辽宁省昌图县),后又被迁到五国城(今黑龙江省依兰县)囚禁。金天会十三年(1135年),赵佶去世,享年五十四岁。

宋钦宗赵桓(1100年―1156年)

北宋九帝年表(三分钟盘点北宋九帝)(15)

赵桓是宋徽宗赵佶长子,政和五年(1115年)被立为太子,宣和七年(1125年),受宋徽宗禅让登基,改元靖康,是为宋钦宗。

靖康二年(1127年),汴京被攻破,赵桓与老爹赵佶成了金人的俘虏,还被金人废为庶人,这离他登基即位时才过去了一年三个月。金天会六年(1128年),赵桓获封重昏侯(赵佶为昏德公),后两人一起被发配到韩州(今辽宁昌图北,一说吉林梨树),后又迁到五国城(今黑龙江依兰县)。

之后,赵桓还有幸授封为天水郡公,囚禁地址一度迁到上京,后被安排到燕京定居。赵桓屡次想着南归,屡次理所当然地回归不成。正隆元年(1156年),赵桓在燕京去世,享年57岁。

《夜狼文史工作室》特约撰稿人:菊花茶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