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西沙我可爱的家乡简谱(美丽西沙的N个催泪点)

来源:军报记者微信 作者:文军

美丽西沙我可爱的家乡简谱(美丽西沙的N个催泪点)(1)

“军报新媒体西沙行”,今天欢乐启程了。

虽不能至,然心飞南海,梦回西沙……

西沙“兵丫头”在延安看到永兴路,无法控制地大哭……

有一天,我的手机铃声响起,来电显示是王玫。电话里的王玫还未说话就号啕大哭起来。

我大声喊着“王玫!王玫……你在哪里?”她哽咽着说:“政委,我在延安。”

“我”是当年西沙水警区政委陈俨。

陈俨在军报“故事兵阵”专版刊发文章《王玫不哭》,2014年4月,文章不长,却让我眼眶湿润了。

西沙“兵丫头”为什么哭?

“我在延安,看见了一条路,这路的名字叫永兴路。”

美丽西沙我可爱的家乡简谱(美丽西沙的N个催泪点)(2)

据说有个著名的测试。

管理课堂上,老师拿出一个大广口瓶、一堆拳头大小的石块、一桶碎石、一桶沙子,还有一桶水。

如何装瓶的故事大家都熟悉了,其实这也不是一道智力题。

而管理学给我们提供了时间管理的思考:

广口瓶:它最大的容量象征在一段时间内,一个人最大的工作量。

石块:象征着重要但不紧急的事务(比如做新规划等);

碎石:象征着既重要又紧急的事务(比如有期限的计划等);

沙子:象征着紧急但不重要的事务(比如接待不速之客等);

水:象征着既不重要也不紧急的事务(比如一些不必要的应酬等)。

人生之旅,行色匆匆,还难免纷纷扰扰,总是想不起来人生“广口瓶”里首先需要装下“石块”。

人生十七八,当兵到部队,何尝不是装下石块呢?

与碎石、沙子、水相比,石块的分量在责任、担当、毅力、韧性,对,还有一段战军旅记忆以及生死与共、共甘共苦的战友情。

最美是军旅,十全九美,一美就是有这碗老酒垫底,有这块“石头”垫底。

怀孕的军嫂送别老公,不知怎么就哭了……

前年春节约稿,约得心里七上八下。

军报微博微信那次策划关注节日里的边海防军嫂,其中就有这位怀孕的军嫂。她是一位西沙女兵,好像已经退役了,怀孕住在陵水公婆家里,他的爱人是驻西沙的一名技师。

团聚时间太短,正月初几,爱人就要上岛,从海南岛奔赴西沙永兴岛……

送别爱人,不知怎么她就哭了……

未能搜索出这篇稿件,但是我仍记得这位技师在从陵水赶往西沙的车上告诉我:下雨了,手机信号不好……

西沙官兵告别的故事太多太多,但是不知怎的,这对夫妻让我很感动,在那个春节长假,在那个万家团圆的正月。

不禁想起西沙中建岛,有一任指导员叫张昭华。在一个风大浪高的季节接到了家里的电话,母亲病危!老人家在最后的时日里,唯一的心愿是见一见自己的骨肉亲儿。可是老天不作美,接二连三的大寒潮把南海揽得像一口煮沸的锅,小小护卫艇连港口都出不去,更不可能抵达中建岛。望着那涛天的海浪,张昭华心如刀割,实在熬不住想娘的情,便悄悄来到沙滩上,面向北方,面向母亲的方向跪下双膝,独自一人热泪长流。守备队其他人看到指导员跪在那里,知道他家里出了事,又不便多问,于是,十几个战友也默默地来到张昭华身边,齐刷刷地跪下,陪着他一起流泪。空茫一片的沙滩上,一群男子汉长跪不起……

读西沙官兵,感悟最深的就是家国情怀。

网上抹黑咱们军队军人的东西不少,所谓“人性”也是一个说辞。对基层官兵的牺牲付出,有的人总能得出部队单位及领导不人文关怀的结论。

“精致的利己主义”,凡事都考虑是否有所回报……倘若都以此为标准去审视西沙官兵,自然难以理解“理想”“付出”是什么。当“爱国”“敬业”等价值观都被所谓的“人性观”质疑时,当先烈们为追求进步、独立、自由而进行的艰苦卓绝的斗争被某些别有用心者讥笑时,情何以堪。

更何况,你可能没有看到发展进步,没有看到边海防、驻西沙部队近年来条件的改变。你看,现在“礁嫂”都能乘民航飞机去探亲了。

更何况,你可能没有看到西沙官兵青春阳光的一面。你看,南沙岛礁上有个“健美先生”,人如其名,李欢乐,在岛礁上苦干,但是不苦熬。

美丽西沙我可爱的家乡简谱(美丽西沙的N个催泪点)(3)

再见七连屿,热泪盈眶

行文至此,想起15年前,2001年6月底的西沙行……

美丽的西沙,我的家。“家”里太美了!

看一眼西沙海水的蓝,心都醉了。干净,清澈,那么奢侈的一大片。尝一尝,不太咸,更没有苦涩的感觉。

西沙永兴岛,满眼绿色。椰树、抗风桐,各种热带植物,还有官兵种植的蔬菜……西沙永兴岛有几片椰林叫“将军林”,尤为引人注目。从1982年初至今,来西沙视察的一些领导在西沙部队营区种下椰子树,历经10个年头,逐渐形成了现在的西沙“将军林”。在西沙官兵的精心养护下,“将军林”中的椰树,棵棵根深叶茂,成为永兴岛上独特的风景线。

检索出当年自己在军报上刊发的文章,有这么一段让我重拾记忆:

在西沙石岛的入口不远,石坡上8个字———“建设西沙、美化西沙”,展示了新时期西沙官兵的守岛情怀。我们在西沙岛上遇到一位老兵,聊起环保话题,他只是淡淡地说:“刚一上岛那会儿,训练完了闲得没事做,我们就去栽树。现在我们仍喜欢栽树,再忙也乐得去。能给西沙添点绿色,我们觉得这也是奉献,我们保卫西沙,包括保护这里的环境。”

回想当年西沙行,仍记得无论是在营区,还是在道路两边,经常能看到垃圾桶、建筑的墙壁上或路牌旁,“保护海洋环境”的标语随处可见,宽敞的水泥路面上很少有垃圾……

西沙一年是夏天,但是似乎每时每刻,西沙都给你展示了不同的美。

记得当年同行的军报知名摄影记者张雷大清早去拍西沙日出,守候西沙夕照、晚霞到很晚。夜深深,海风习习,在码头看一看灯塔,都久久不愿离开。

不论是一片红、一抹红,还是一点红,西沙都给我们深深的感动,让我们体会到与国家主权距离那么近!

西沙美,最美是官兵。

美丽西沙我可爱的家乡简谱(美丽西沙的N个催泪点)(4)

对很多造访者来说,几天、十几天时间,到此一游,总有新鲜感,而对我们的守岛守礁官兵来说,日复一日地坚守在战位上,与艰苦相伴,与寂寞相伴。

第一次去西沙,第一眼看到的是美丽的南海、岛礁。你看,七连屿,真美啊!而当你接触了我们的守岛守礁官兵,在你回想每个岛礁时,就会多了对西沙官兵的一份感情,一种感动。再见七连屿,泪水模糊了视线……再见西沙,再见西沙官兵,因你们的坚守、建设与美化,让我们更爱“美丽的西沙我的家”!

(文 军)

来源:军报记者微信;转载请注明来源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