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城门名称由来(西安城门由来)

现今的西安城始于隋唐时长安城皇城,定型于唐末,成于明代,存续至今随着长安城由都城变成西安城,西安城也随之不断变化,历经沧桑,曾有过隋唐时的辉煌万千,也有他日的落魄万般西安城墙现今保留下来共有18个城门,有古代遗存的,有在被战火打开的城墙豁口上重建的,有在唐皇城城门遗址旁新开的,有为了纪念伟大人物新开的,也有纯粹为了交通方便而新开的其中,明清沿续下来的有4个城门,即今天的东门长乐门、南门永宁门、西门安远门、北门安定门民国时期新开了4个城门,即今天的中山门、玉祥门、勿幕门、解放门新中国以来,又陆续恢复和新开10个城门,即朝阳门、建国门、和平门、文昌门、朱雀门、含光门、尚武门、尚德门、尚俭门、尚勤门明清时期,西安城只有4个城门,就是现在的东南西北城门,门内为依方位命名的东西南门四条大街它们都以城中心的钟楼为中心,东西、南北中轴线相对,为各方向正门长乐门,即东门,城墙正东门,现规格为1 6式洞门明代重修西安府城时,向东、向北进行了延伸,在东城正对着钟鼓楼新修筑了正东门,取名长乐门,寓意长久安乐,格局二重门楼,即城楼,箭楼,中间为瓮城明代隆庆年间,西安城又加修,四个城门都又加修一重楼,即月城和闸楼,闸楼下建吊桥与外相连,更利于防御明末李自成由东门攻入西安李自成看到悬在城门上的“长乐门”匾额,对身边将士说:“若让皇帝长乐,百姓就要长苦了”部下随即纵火焚毁了这座城楼清顺治年间,对东城门重新修造民国时期,城门失去军事防御需要,城墙最外面的月城与闸楼全部去掉,只保留了城楼、箭楼和瓮城,为方便交通,在两侧各开两门洞新中国成立后,为了城内外交通,曾拆毁城楼两侧的部分城墙,使城墙成为缺口1980年,西安市政府对城门和城楼进行了修复,东门变成现在的1 6式洞门规格永宁门,即南门,城墙正南门,现规格为1 6式门洞南门原为唐长安城皇城正南门东侧的安上门,唐末韩建缩建新城时,留作南门明代修西安府城墙时,此门正对城中心的钟楼,在此门原址修了正南门,取名永宁门,寓意永远安宁在上世纪80年代,西安开启重修城墙工程,唯有南门恢复了原貌城上的箭楼在西安保卫战(也称二虎守长安)中被毁,现在所见的箭楼是于2013年在原址上重建而成复古后的南门为明清时的三重门楼格局,最有代表性,它也是现在西安城墙各城门中复原得最完整最漂亮的一座安定门,即西门,城墙正西门,规格为1 6式门洞西门是建在原长安城西墙上的,原为唐皇城西面中门顺义门,唐末韩建缩建新城时被保留下来,明代扩建城墙时位置略向南移,易名为安定门,寓意安泰康定这座城门原有三重门楼:城楼、箭楼、闸楼三道城墙,城楼里,箭楼居中,闸楼向外门楼下均有拱卷式门洞城楼与箭楼之间有方形瓮城,平时是出入通道,战时是防守要地现在和东门一样保留城楼和箭楼及瓮城东西门箭楼、城楼雄姿犹存安远门,即北门,为西安城墙正北门,规格为1 4式门洞与东门一样,北门是明代北扩构筑城墙时新建造的北门,取名安远门,寓意安定远方辛亥革命时,起义军进攻满城,安远门是满城的西北角出入口,又是清军弹药库所在地,此地战斗激烈,交战中北门城楼被焚毁1983年整修城墙时,恢复了原来的箭楼,现在的北门只保留了箭楼 民国时,有以人名取名的传统西安现存的18个门中,有4个门就是为了纪念民国人物而新建的中山门,位于东城墙1926年,冯玉祥将军解了西安之围,紧接着要东出进军中原,进行北伐,1927年初,在冯玉祥将军倡议下,在东城墙上东门北侧开辟中山门,为纪念孙中山先生而取名中山门中山门为两门洞,冯祥分别为它们取名,南侧为“东征门”,北侧为“凯旋门”1927年5月1日,冯玉祥将军率军东征,就从中山门出城出师之日,冯将军在城头向各界欢送群众讲话,说等北伐胜利,再打开凯旋门欢迎他只是后来世事多变,冯玉祥本人再没有能率军从北侧门凯旋而归玉祥门,位于西城墙1926年,军阀刘镇华率10多万镇嵩军欲夺取西安,围攻西安长达8个多月,西安军民为守城死伤数万,多亏了冯玉祥将军率军驰援方才解围解围后,西安军民感念冯玉祥解救西安之功,1928年,时任陕西省主席宋哲元为纪念冯玉祥将军的历史功绩,在战火打开的城墙豁口上修建了这座城门,取名为玉祥门,规格为5门洞1930年,杨虎城主陕,此门一度封闭1934年,再度开启,不过改名为“中正门”是年底,西安火车站城门改称中正门,故此门又改称“西北门”,后复名为玉祥门1959年,玉祥门被拆除,变为豁口,1996年重新修成,规格为5门洞勿幕门,又称小南门,位于南城墙,为单门洞这是西安城唯一的单门洞门,开通于1939年,是为了纪念民国时期陕西革命人士井勿幕而命名井勿幕先生曾是孙中山创建的同盟会最早一批会员之一,是同盟会在西北地区的重要领导人,1911年,参加陕西光复起义,在1918年护法运动中壮烈牺牲,被孙中山先生推为“西北革命巨柱”护法大元帅孙中山特赠其陆军中将军衔,1943年又被国民政府追授为陆军上将陕西军民为怀念先烈,于1946年将勿幕门先生曾在西安居住过的四府街更名为“井上将街”,并将该街南端城墙上凿开的一城门命名为“井上将门”1947年又分别更名为“勿幕街”和“勿幕门”,直至今日西安人平时称勿幕门为小南门,反而正式的名字——勿幕门逐渐被遗忘了解放门,位于北城墙,正对着西安火车站南广场1934年12月,陇海铁路潼关西安段修成通车,铁路在北城墙外,西安火车站建在尚仁路北端城墙外,为方便火车站人流出入,在此城墙上开一城门,为火车站城门,取名为尚仁门1935年,城门更名为中正门,尚仁路改称中正路西安解放后,1949年7月12日,西安市政府发布公告:中正门改名解放门,中正路改名解放路1952年因扩建火车站广场,解放门被拆除,成为西安城墙一大豁口,破坏了西安城墙的完整性解放门是西安城唯一被拆了的城门,留下一莫大遗憾到了本世纪,人文历史复兴,为恢复历史遗存,2005年重新连接,重建了解放门,使西安城墙全线贯通解放门建在火车站南广场,正对解放路,规格为大跨度桥拱式3门洞,与其他西安城门都不一样除了上面的8个城门,新中国成立以来,为了西安发展,不同时期又陆续恢复和新建了10个门从东边开始,这些门依次如下:朝阳门是东城墙最北一门,规格为5门洞,1992年才修筑成因为这座城门朝着太阳,相对于其它城门,是每天最早能见到出升的太阳的城门,故取名朝阳门建国门是南城墙最东一门,开于建国后,规格为3门洞1939年,为了方便群众躲避日军突袭,西安政府在当时的小差市南路南端开了一个豁口,作为防空便门抗战时期,国民党提出“抗战必胜,建国必成”,把便门内小差市南路改名为建国路抗战胜利后,又封堵此便门1969年,为方便交通,在建国路南端原便门处开辟豁口1984年,修复豁口,砌三门洞,1986年,修筑城门,以门内建国路命名为建国门许多人以为建国门是为了纪念新中国成立这一伟大历史事件而修筑,其实不然不过,建国门正式成门确实是在建国后和平门 位于南城墙,与西安火车站、大雁塔处于同一南北轴线上,1953年,为方便交通而开为了表达饱经战乱的中国人民对世界和平的渴望,取名和平门,规格为4洞门文昌门,位于南城墙,开通于1986年,因门内旧有文昌庙而得名明清时的西安府学和孔庙建在门内城墙旁边古代孔庙、学府里都建有供奉香火的魁星楼这里的城墙上建有魁星楼据史记载,明万历四十六年,(1618年)时,任陕西省行政长官左布政使高第作为“培风脉”,在县学前南城墙“城头巽位(东南方)”修筑魁星楼魁星又名“奎星”、“奎宿”,位列二十八星宿之一,古代传说是主宰文运兴衰的神,被人们尊称“文曲星”、“文昌星”,如果被他的朱笔点中,就能妙笔生花,连中三元,成为状元魁星楼在1986年修复魁星楼下这座同年新辟的城门,也就被命名为了文昌门,规格为4门洞朱雀门,位于南城墙,曾为唐长安城皇城的正南门朱雀,一种神鸟,是中国古代文化中的四象之一,主南方,故唐皇城南门取名朱雀门朱雀门正对唐宫城南门承天门,门内是宽阔的城市中央大道朱雀大街,被称天街隋唐时,皇帝常在这里举行庆典活动公元589年,隋王朝统一中国,隋文帝曾在朱雀门城楼检阅凯旋大军唐时,玄蔵法师西天取经归来,唐太宗曾率百官在朱雀门举行隆重迎接仪式随着长安城变成废都,朱雀门不再辉煌唐末韩建缩建新城,朱雀城门被封闭,其两侧的安上门、含光门却被保留开放朱雀门一封便是上千年1984年修复西安城墙时,发掘出包裹在明城墙内的朱雀门遗址它果然如隋唐文人描写的那样宏伟华丽,城门柱础用大理石制成,青石制作的门坎上刻有线条优美神采飞扬的蔓草花纹,磨砖对缝的门洞隔墙厚实端正,残垣断壁处处流露出当年的华贵风采1986年,在遗址西侧,开通朱雀门,规格为4门洞,现门外为朱雀大街含光门,位于南城墙,原是唐长安皇城南面的偏西门唐末韩建缩建新城时,封闭了它的中门洞和西门洞,只保留了东门洞,北宋以后全部封闭1984年整修西安城墙时,发掘出唐含光门遗址,发现花岗石制作的柱础、刻花的门槛门道随后,又在含光门遗址两侧各开两门洞,方便出入,规格为4门洞,城门外正对着的路因门而取名为含光路现对遗址作框架结构保护,外包城砖,使外观与城墙一致,建成唐皇城墙含光门遗址博物馆尚武门,又叫小北门,北城墙最西一门,是西安市最年轻的一座城门,开于建国后抗战时期,1939年,西安为了防日军飞机轰炸,临时开了一个豁口,作防空便门建成之初,曾打算拟名为“西北门”或“怀远门”1966年开为豁口,1996年,在原豁口处修筑4洞城门因城墙内西侧曾是清朝时绿营练兵阅兵的场所习武园,同时为与北门东侧的尚德门、尚俭门、尚勤门相对应,崇尚儒家“习武健身、良好品德、勤俭节约”思想,故取名为尚武门西安当地人没人叫它尚武门,而叫小北门 尚德门、尚俭门、尚勤门3门,位于北城墙解放门西东两侧,开建原因相同,都是为了方便火车站交通,开通于建国后,因城门正处在门内的尚德路、尚俭路、尚勤路北端而分别取名尚德门、尚俭门、尚勤门,规格都为3门洞在清朝时,满清将西安城内安远门与长乐门在内的区域单独划分,建成满城,供旗人居住与驻军辛亥革命成功后,满城被拆除,在城内南北向开辟道路,崇尚儒家“勤、俭、仁、德”良好品德,路自东而西分别命名为尚勤路、尚俭路、尚仁路、尚德路后陆续在各路北端开城门,以路命名尚德门、尚俭门、尚勤门与尚武门共同表示儒家崇尚的“良好品德、习武健身、勤俭节约”思想抚今追昔,岁月流转抹不云历史的痕迹,西安城门的变迁厚载着历史的文脉和人们的家国情怀,值得我们后人好好加以珍惜与保护,现在小编就来说说关于西安城门名称由来?下面内容希望能帮助到你,我们来一起看看吧!

西安城门名称由来(西安城门由来)

西安城门名称由来

现今的西安城始于隋唐时长安城皇城,定型于唐末,成于明代,存续至今。随着长安城由都城变成西安城,西安城也随之不断变化,历经沧桑,曾有过隋唐时的辉煌万千,也有他日的落魄万般。西安城墙现今保留下来共有18个城门,有古代遗存的,有在被战火打开的城墙豁口上重建的,有在唐皇城城门遗址旁新开的,有为了纪念伟大人物新开的,也有纯粹为了交通方便而新开的。其中,明清沿续下来的有4个城门,即今天的东门长乐门、南门永宁门、西门安远门、北门安定门。民国时期新开了4个城门,即今天的中山门、玉祥门、勿幕门、解放门。新中国以来,又陆续恢复和新开10个城门,即朝阳门、建国门、和平门、文昌门、朱雀门、含光门、尚武门、尚德门、尚俭门、尚勤门。明清时期,西安城只有4个城门,就是现在的东南西北城门,门内为依方位命名的东西南门四条大街。它们都以城中心的钟楼为中心,东西、南北中轴线相对,为各方向正门。长乐门,即东门,城墙正东门,现规格为1 6式洞门。明代重修西安府城时,向东、向北进行了延伸,在东城正对着钟鼓楼新修筑了正东门,取名长乐门,寓意长久安乐,格局二重门楼,即城楼,箭楼,中间为瓮城。明代隆庆年间,西安城又加修,四个城门都又加修一重楼,即月城和闸楼,闸楼下建吊桥与外相连,更利于防御。明末李自成由东门攻入西安。李自成看到悬在城门上的“长乐门”匾额,对身边将士说:“若让皇帝长乐,百姓就要长苦了。”部下随即纵火焚毁了这座城楼。清顺治年间,对东城门重新修造。民国时期,城门失去军事防御需要,城墙最外面的月城与闸楼全部去掉,只保留了城楼、箭楼和瓮城,为方便交通,在两侧各开两门洞。新中国成立后,为了城内外交通,曾拆毁城楼两侧的部分城墙,使城墙成为缺口。1980年,西安市政府对城门和城楼进行了修复,东门变成现在的1 6式洞门规格。永宁门,即南门,城墙正南门,现规格为1 6式门洞。南门原为唐长安城皇城正南门东侧的安上门,唐末韩建缩建新城时,留作南门。明代修西安府城墙时,此门正对城中心的钟楼,在此门原址修了正南门,取名永宁门,寓意永远安宁。在上世纪80年代,西安开启重修城墙工程,唯有南门恢复了原貌。城上的箭楼在西安保卫战(也称二虎守长安)中被毁,现在所见的箭楼是于2013年在原址上重建而成。复古后的南门为明清时的三重门楼格局,最有代表性,它也是现在西安城墙各城门中复原得最完整最漂亮的一座。安定门,即西门,城墙正西门,规格为1 6式门洞。西门是建在原长安城西墙上的,原为唐皇城西面中门顺义门,唐末韩建缩建新城时被保留下来,明代扩建城墙时位置略向南移,易名为安定门,寓意安泰康定。这座城门原有三重门楼:城楼、箭楼、闸楼。三道城墙,城楼里,箭楼居中,闸楼向外。门楼下均有拱卷式门洞。城楼与箭楼之间有方形瓮城,平时是出入通道,战时是防守要地。现在和东门一样保留城楼和箭楼及瓮城。东西门箭楼、城楼雄姿犹存。安远门,即北门,为西安城墙正北门,规格为1 4式门洞。与东门一样,北门是明代北扩构筑城墙时新建造的北门,取名安远门,寓意安定远方。辛亥革命时,起义军进攻满城,安远门是满城的西北角出入口,又是清军弹药库所在地,此地战斗激烈,交战中北门城楼被焚毁。1983年整修城墙时,恢复了原来的箭楼,现在的北门只保留了箭楼。 民国时,有以人名取名的传统。西安现存的18个门中,有4个门就是为了纪念民国人物而新建的。中山门,位于东城墙。1926年,冯玉祥将军解了西安之围,紧接着要东出进军中原,进行北伐,1927年初,在冯玉祥将军倡议下,在东城墙上东门北侧开辟中山门,为纪念孙中山先生而取名中山门。中山门为两门洞,冯祥分别为它们取名,南侧为“东征门”,北侧为“凯旋门”。1927年5月1日,冯玉祥将军率军东征,就从中山门出城。出师之日,冯将军在城头向各界欢送群众讲话,说等北伐胜利,再打开凯旋门欢迎他。只是后来世事多变,冯玉祥本人再没有能率军从北侧门凯旋而归。玉祥门,位于西城墙。1926年,军阀刘镇华率10多万镇嵩军欲夺取西安,围攻西安长达8个多月,西安军民为守城死伤数万,多亏了冯玉祥将军率军驰援方才解围。解围后,西安军民感念冯玉祥解救西安之功,1928年,时任陕西省主席宋哲元为纪念冯玉祥将军的历史功绩,在战火打开的城墙豁口上修建了这座城门,取名为玉祥门,规格为5门洞。1930年,杨虎城主陕,此门一度封闭。1934年,再度开启,不过改名为“中正门”。是年底,西安火车站城门改称中正门,故此门又改称“西北门”,后复名为玉祥门。1959年,玉祥门被拆除,变为豁口,1996年重新修成,规格为5门洞。勿幕门,又称小南门,位于南城墙,为单门洞。这是西安城唯一的单门洞门,开通于1939年,是为了纪念民国时期陕西革命人士井勿幕而命名。井勿幕先生曾是孙中山创建的同盟会最早一批会员之一,是同盟会在西北地区的重要领导人,1911年,参加陕西光复起义,在1918年护法运动中壮烈牺牲,被孙中山先生推为“西北革命巨柱”护法大元帅孙中山特赠其陆军中将军衔,1943年又被国民政府追授为陆军上将。陕西军民为怀念先烈,于1946年将勿幕门先生曾在西安居住过的四府街更名为“井上将街”,并将该街南端城墙上凿开的一城门命名为“井上将门”。1947年又分别更名为“勿幕街”和“勿幕门”,直至今日。西安人平时称勿幕门为小南门,反而正式的名字——勿幕门逐渐被遗忘了。解放门,位于北城墙,正对着西安火车站南广场。1934年12月,陇海铁路潼关西安段修成通车,铁路在北城墙外,西安火车站建在尚仁路北端城墙外,为方便火车站人流出入,在此城墙上开一城门,为火车站城门,取名为尚仁门。1935年,城门更名为中正门,尚仁路改称中正路。西安解放后,1949年7月12日,西安市政府发布公告:中正门改名解放门,中正路改名解放路。1952年因扩建火车站广场,解放门被拆除,成为西安城墙一大豁口,破坏了西安城墙的完整性。解放门是西安城唯一被拆了的城门,留下一莫大遗憾。到了本世纪,人文历史复兴,为恢复历史遗存,2005年重新连接,重建了解放门,使西安城墙全线贯通。解放门建在火车站南广场,正对解放路,规格为大跨度桥拱式3门洞,与其他西安城门都不一样。除了上面的8个城门,新中国成立以来,为了西安发展,不同时期又陆续恢复和新建了10个门。从东边开始,这些门依次如下:朝阳门是东城墙最北一门,规格为5门洞,1992年才修筑成。因为这座城门朝着太阳,相对于其它城门,是每天最早能见到出升的太阳的城门,故取名朝阳门。建国门是南城墙最东一门,开于建国后,规格为3门洞。1939年,为了方便群众躲避日军突袭,西安政府在当时的小差市南路南端开了一个豁口,作为防空便门。抗战时期,国民党提出“抗战必胜,建国必成”,把便门内小差市南路改名为建国路。抗战胜利后,又封堵此便门。1969年,为方便交通,在建国路南端原便门处开辟豁口。1984年,修复豁口,砌三门洞,1986年,修筑城门,以门内建国路命名为建国门。许多人以为建国门是为了纪念新中国成立这一伟大历史事件而修筑,其实不然。不过,建国门正式成门确实是在建国后。和平门 位于南城墙,与西安火车站、大雁塔处于同一南北轴线上,1953年,为方便交通而开。为了表达饱经战乱的中国人民对世界和平的渴望,取名和平门,规格为4洞门。文昌门,位于南城墙,开通于1986年,因门内旧有文昌庙而得名。明清时的西安府学和孔庙建在门内城墙旁边。古代孔庙、学府里都建有供奉香火的魁星楼。这里的城墙上建有魁星楼。据史记载,明万历四十六年,(1618年)时,任陕西省行政长官左布政使高第作为“培风脉”,在县学前南城墙“城头巽位(东南方)”修筑魁星楼。魁星又名“奎星”、“奎宿”,位列二十八星宿之一,古代传说是主宰文运兴衰的神,被人们尊称“文曲星”、“文昌星”,如果被他的朱笔点中,就能妙笔生花,连中三元,成为状元。魁星楼在1986年修复。魁星楼下这座同年新辟的城门,也就被命名为了文昌门,规格为4门洞。朱雀门,位于南城墙,曾为唐长安城皇城的正南门。朱雀,一种神鸟,是中国古代文化中的四象之一,主南方,故唐皇城南门取名朱雀门。朱雀门正对唐宫城南门承天门,门内是宽阔的城市中央大道朱雀大街,被称天街。隋唐时,皇帝常在这里举行庆典活动。公元589年,隋王朝统一中国,隋文帝曾在朱雀门城楼检阅凯旋大军。唐时,玄蔵法师西天取经归来,唐太宗曾率百官在朱雀门举行隆重迎接仪式。随着长安城变成废都,朱雀门不再辉煌。唐末韩建缩建新城,朱雀城门被封闭,其两侧的安上门、含光门却被保留开放。朱雀门一封便是上千年。1984年修复西安城墙时,发掘出包裹在明城墙内的朱雀门遗址。它果然如隋唐文人描写的那样宏伟华丽,城门柱础用大理石制成,青石制作的门坎上刻有线条优美神采飞扬的蔓草花纹,磨砖对缝的门洞隔墙厚实端正,残垣断壁处处流露出当年的华贵风采。1986年,在遗址西侧,开通朱雀门,规格为4门洞,现门外为朱雀大街。含光门,位于南城墙,原是唐长安皇城南面的偏西门。唐末韩建缩建新城时,封闭了它的中门洞和西门洞,只保留了东门洞,北宋以后全部封闭。1984年整修西安城墙时,发掘出唐含光门遗址,发现花岗石制作的柱础、刻花的门槛门道。随后,又在含光门遗址两侧各开两门洞,方便出入,规格为4门洞,城门外正对着的路因门而取名为含光路。现对遗址作框架结构保护,外包城砖,使外观与城墙一致,建成唐皇城墙含光门遗址博物馆。尚武门,又叫小北门,北城墙最西一门,是西安市最年轻的一座城门,开于建国后。抗战时期,1939年,西安为了防日军飞机轰炸,临时开了一个豁口,作防空便门。建成之初,曾打算拟名为“西北门”或“怀远门”。1966年开为豁口,1996年,在原豁口处修筑4洞城门。因城墙内西侧曾是清朝时绿营练兵阅兵的场所习武园,同时为与北门东侧的尚德门、尚俭门、尚勤门相对应,崇尚儒家“习武健身、良好品德、勤俭节约”思想,故取名为尚武门。西安当地人没人叫它尚武门,而叫小北门。 尚德门、尚俭门、尚勤门3门,位于北城墙解放门西东两侧,开建原因相同,都是为了方便火车站交通,开通于建国后,因城门正处在门内的尚德路、尚俭路、尚勤路北端而分别取名尚德门、尚俭门、尚勤门,规格都为3门洞。在清朝时,满清将西安城内安远门与长乐门在内的区域单独划分,建成满城,供旗人居住与驻军。辛亥革命成功后,满城被拆除,在城内南北向开辟道路,崇尚儒家“勤、俭、仁、德”良好品德,路自东而西分别命名为尚勤路、尚俭路、尚仁路、尚德路。后陆续在各路北端开城门,以路命名。尚德门、尚俭门、尚勤门与尚武门共同表示儒家崇尚的“良好品德、习武健身、勤俭节约”思想。抚今追昔,岁月流转抹不云历史的痕迹,西安城门的变迁厚载着历史的文脉和人们的家国情怀,值得我们后人好好加以珍惜与保护。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