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好家风诵读稿(诵读经典滋养家风)

——新时代大学生价值引领新路径,现在小编就来说说关于弘扬好家风诵读稿?下面内容希望能帮助到你,我们来一起看看吧!

弘扬好家风诵读稿(诵读经典滋养家风)

弘扬好家风诵读稿

——新时代大学生价值引领新路径

家国,国家——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家风是一种精神的传承,是历经千年淬炼的精华,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源远流长的重要载体。无数的优秀家风汇聚成整个社会的良好的风气。我国历史长河中那些关于家风陶冶的金句典籍塑造着社会的整体风气,影响着国人的价值取向。大学生群体,作为国家栋梁,担负着国家富强、民族兴旺的历史重任。因此,培育新时代大学生正确价值观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通过诵读经典,温习教化,滋养家风,积极发挥优秀传统家风在新时代大学生价值观教育中的引导作用,以全新角度发掘高校思想引领新抓手,开拓新路径。

家训家书共诉家风之源远流长。国有国法,家有家规。我国历史上对于一个人的修养讲求修身、齐家,而后才治国、平天下。一个家庭作为国家的组成单位,将如何教育自己的子女书写成文,精炼为训,从而约束、规范家庭成员、族人后世的思想与行为,几经传承后确立为寄托着维持家族千世百代美好愿景的精神财富,这就是家规。

家规的常见载体有家书、家训。因此历史上产生了很多优秀的家书、家训。被誉为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家训的《诫伯禽书》,创作于西周初期。周公旦对于儿子用心良苦的谆谆教诲,成就了伯禽周朝诸侯国鲁国第一任国君,他不负父嘱,所治理之地民风淳朴、尚德崇礼。优秀的家训能成就优秀的家风,家风像灯塔,让我们在人生浩瀚海洋中不容易迷失方向。之后还有很多耳熟能详的家训经典,从不同的角度垂诫和训示着后人。例如《颜氏家训》,颜之推结合自身经历,告诫子嗣“计财千万,不如薄技在身”;朱伯庐在《朱子家训》中则强调勤俭持家的重要性——“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诸葛亮写给儿子的家书《诫子书》中金句“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更是成为后世无数人的座右铭,指导自己修身立志之旷世名言;欧阳修用“玉不琢,不成器”形象地在《诲学说》中劝诫后人刻苦努力方可出人头地……这些历代的家训家书经典,都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社会稳定的合力,使得家安成为国兴的牢固基石。

当代的大学生,通过阅读和学习这些经典,结合古代仁人志士的生平,感受着家风的“言传身教”,激发着自身的不懈努力和报国情怀。

传统现代合奏家风之核心价值。如今流传的家训家风经典,在过去特定的历史时期,主要围绕立身、治家、教子、敬业和处世几个方面。均是从个人的角度提出修身齐家的告诫和建议。通过父母长辈对子孙的德、志、勤等方面的督促,帮助其从小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以德为先,志存高远,勤学苦练……家风所包含的价值观的变迁亦遵循与时俱进的规律,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是经得起岁月洗涤,时间锤炼的精神精华。

优秀的家风作为其中重要的载体,虽然历史悠久,但历久弥新,即便历经千年,透过文字和形式这些客观的表现,其所崇仰的核心思想也能与我们当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完美契合——“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宣示了对祖国的热爱,书写了一腔报国之志,与我国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从个人行为层面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路不谋而合;“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阐明了在合理范围的“视听言动”的自由和遵规守法的态度,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从社会层面对美好生活的生动表述;王阳明的家训《示宪儿》中 “凡做人,在心地;心地好,是良士;心地恶,是凶类”里“心之所向”的指引,更是涵盖了对“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最高层次的国家建设目标在内的所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崇尚。

因此,我们吟诵着过去的教导,践行着新时代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传统与现代的精神力量完美结合,以优秀的社会主义家庭新风尚营造良好的社会风气,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篇章。大学生应将这些经典家训的指导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机结合,从精神上领悟传承,从形式上开拓创新,继承和发扬家风对大学生思想引领的积极作用。

继承传扬发挥家风之思想引领。家风的传承对于大学生的伦理道德情怀培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都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大学生应该努力从以下几个方面,将这种世代相传的宝贵价值观,将这些承载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神价值的财富继承和发扬,树立良好门风家风,清朗民风社风,建设时代文明新风。

第一、胸怀大志,精忠报国。“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个人的成长与祖国的兴衰紧密结合。爱国主义教育更是从儿时就扎根于心,到大学阶段,作为祖国的栋梁,接受高等教育、实现个人理想的最高境界便是为人民服务,报效祖国。这点在我国古代的家训中也被经常提及,强调家国的一体性,有国才有家,爱家当爱国。岳母更是将“精忠报国”刺在儿子背脊。这样特殊的家训,激励着岳飞宁死不屈的高尚情操和强烈的爱国主义热情。

第二、德才兼修,艰苦奋斗。从古至今,具有高尚的情操和刻苦勤奋的品质是家长对子女的期冀。“功崇惟志,业广惟勤”远大的志向要与勤勉的奋斗相辅相成。大学生要树立正确的奋斗观,不能眼高手低、拈轻怕重,总想走捷径甚至干脆“躺平”,白白耽误了大好年华,错失奋斗的黄金时期——“日淹岁月,逸居无教”,这正是《诫子书》中,徐媛对儿子的劝诫。

第三、通达诚信,知礼守法。中国作为礼仪之邦,法礼是家训中出现频率最高的勉励。《颜氏家训》中说到“巧伪不如拙诚”与《训俗遗规》中的“与人相处之道,第一要谦下诚实”都是对子嗣诚信的鼓励。“知礼守法”的引导更是多如牛毛。“不学礼,无以立”“循礼义,遵守礼节章法。”因此,大学生当通达诚信而底气十足,遵守礼法而规矩正义。体现出新时代青年该有的青春正能量。

家风教育从家庭入手,以道德素养为核心,以思想引领为目的,教育、训诫子孙后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良好的精神风貌。家风的传承也是中华优秀文化的继承和传扬。文化自信是思想引领的底气,高校做好大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可充分利用家风抓手,优良的家风传统细雨般地渗透,个人的抱负、家庭的嘱托、中国梦的实现,一步步,一层层的教育指引,促进大学生将新时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入心入脑自然顺畅,激励他们努力成长为德才兼备、爱家爱国的合格新时代社会主义接班人。

(成都体育学院 陈晓雅)

来源: 光明网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