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小平在1997年病逝(邓小平在1997年病逝)

在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1997年2月20日的清晨,天安门广场上照常举行着升旗仪式,然而,当鲜艳的国旗随着国歌缓缓升起后,却停在旗杆的中间,再未移动,而旁边的升旗手满眼含泪,说明这并不是场事故。

邓小平在1997年病逝(邓小平在1997年病逝)(1)

图源网络

原来,在当日凌晨,曾任国家中央军委主席的邓小平,永远地离开了热爱的人民。更令人悲伤的是,他临终前嘱托:“不要做告别仪式。”这才有了“降半旗”的悼念过程。

然而,令人尊敬的邓小平同志仍然有件“心愿未了”的事情,那就是“眼角膜捐献给需要的人,遗体解剖用作医学研究”。而这个具有重大意义的遗愿,却独独交到妻子卓琳的手上。

之所以会给予重托,全都是因为邓小平与卓琳之间的深厚感情。

半生相濡以沫

邓小平在1997年病逝(邓小平在1997年病逝)(2)

邓小平

北京景山后街的一处院子,是邓小平夫妇与卓琳几十年的地方。里面有两棵靠得很近的松柏,一棵伟岸挺拔,另一棵则婀娜多姿,它们缠绕依靠,被人称为“双龙树”,是他们携手共渡58载的见证。

在邓小平遇到卓琳之前,曾有过两段曲折的婚姻。

邓小平在1997年病逝(邓小平在1997年病逝)(3)

邓小平与卓琳

一位是叫做张锡瑗的女革命家,可惜在生产时患上严重的产褥热,遗憾离世,生下的孩子也在不久后病逝。另一位是金维映,也是名女革命家,但与邓小平有缘无分,最后惨淡收尾。

接连的感情打击,令邓小平沉浸在悲伤中无法自拔。直到卓琳的出现,才让他再次感受到爱情的救赎。

邓小平在1997年病逝(邓小平在1997年病逝)(4)

邓小平与卓琳

1939年夏末,延安的天气燥热无比,邓小平离开前线部队,转到后方工作。而身边的同志见他依旧孤单无依,便主动提出要给他介绍女同志。

邓小平推脱不掉,只好答应下来,奔赴约会的场所。在那个窑洞中,他与文雅知性的卓琳有了第一次的相见,留下深刻的印象,但对于卓琳而言,眼前这位穿着朴素的工农干部,丝毫不符合自己的择偶标准。

邓小平在1997年病逝(邓小平在1997年病逝)(5)

邓小平

卓琳原名浦琼英,父亲是云南著名的“火腿大王”浦在廷。她作为家中最小的女儿,自然受到万般宠爱,从小衣食无忧。

不过,卓琳并非不食人间烟火,在封建思想极为严峻的浦家,众多身为女性的亲人遭受着不平等的遭遇,她们生活不能自立,婚姻不能自主,被当做“父亲、丈夫、儿子”的附属品,吞金自杀者不在少数。

邓小平在1997年病逝(邓小平在1997年病逝)(6)

邓小平与卓琳

她不愿过上前人般痛苦挣扎的生活,尤其在学习中学的知识后,更加意识到这种封建思想对于女性的压迫,也意识到中华民族已经到了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

1935年12月9日,卓琳与北平的数千名学生一同走上街头,喊出“不当亡国奴”的口号。她作为最早一批觉醒爱国思想的女学生,在完成北京大学物理系的学业后,径直前往延安,投身革命。

邓小平在1997年病逝(邓小平在1997年病逝)(7)

邓小平

对于卓琳而言,“驱除外敌,振兴中华民族”是毕生的梦想,也是她作为独立女性应该具备的意识,因此,她希望未来相守一生的人会是一名知识分子,与她共同探讨革命道路。

不过,邓小平并未就此放弃。在之后的日子中,他每天都会通过卓琳身边女性朋友,与卓琳见面,两人的感情却依旧没有任何进展。

一次,邓小平要中间人邀约卓琳,但中间人却不好意思地挠头,对他说:“卓琳对你无意,尽早放弃吧!”

邓小平在1997年病逝(邓小平在1997年病逝)(8)

邓小平与卓琳

然而,邓小平却固执地坚持,说:“我想要跟卓琳结婚,你让她跟我谈吧!”

这位女性朋友耐不住邓小平的软磨硬泡,约卓琳出来见面。而正是这一次的促膝长谈,让两人更加了解彼此,也让卓琳改变了原来对邓小平的认知。

邓小平在1997年病逝(邓小平在1997年病逝)(9)

邓小平与卓琳

1939年9月,邓小平与卓琳在毛主席、刘少奇等人的见证下,举行了简单的仪式,他们还合照留念。照片中,邓小平与卓琳穿着朴素的八路军服装,明朗的笑容,预示着两人幸福的相处时光。

之后的生活中,邓小平主外,而卓琳则专心致志地负责家庭生活,对邓小平更是给予无微不至的关心,比如一年四季的衣服、饮食与药物,都由她一手安排,格外细心。

邓小平在1997年病逝(邓小平在1997年病逝)(10)

邓小平与卓琳

虽然邓小平与卓琳的性格完全不同,但正是因为互补,才让两人在磨合中,积累着难以割舍的情感。尤其是在艰苦的革命岁月,让他们更加依赖彼此,许下终身相守的诺言。

正是因为邓小平对卓琳的信任,才让他敢将自己的后事托付给对方。但是邓小平的朴素遗愿却令人费解,因为在人民心中,立下丰功伟绩的他值得被歌颂赞美。

投身革命的忠诚

邓小平在1997年病逝(邓小平在1997年病逝)(11)

邓小平

1904年8月22日,四川广安县牌坊村的邓家张灯结彩,庆祝着“三代单传”新生儿的降临,其家中长辈兴高采烈,取名为“邓先圣”,即便后来改为邓小平,也预示着他会有不凡的经历与成就。

自懂事起,邓小平的父亲邓绍昌将他当做“家族希望”培养。不仅要精通四书五经,更要懂得为人之道。

邓小平在1997年病逝(邓小平在1997年病逝)(12)

邓小平

一次,邓父在清点账房条目时,发现少了五块大洋。虽然并非大数目,但也让他担心“家贼难防”的后果,于是便召开家中聚会,讨论这背后的主凶。

当时,所有人都有理有据地撇清嫌疑,只有邓小平支支吾吾。邓父察觉异常,厉声呵斥后,他才缓缓说出:“我确实拿走那些大洋,但事出有因,我是为了帮助同学。”

原来,邓小平的班级中有名同学的妹妹患上重病,无钱医治,只能在家中痛苦煎熬。他得知后,情急之下出此下策。

邓小平在1997年病逝(邓小平在1997年病逝)(13)

邓小平

邓绍昌听完邓小平的讲述,心中涌过暖流。他先是称赞儿子的善良,也说明“无论出于什么目的,这种行为都是不可取的”,而后又拿出一些大洋,送给那名困难的同学。

父亲的严厉教会邓小平坚毅的性格,而母亲的慈爱则让他胸怀天下,视苍生疾苦为己任。

1919年5月4日,巴黎和会失败后,国内大批学生开展“爱国运动”。当年仅15岁邓小平看到大街小巷挥舞着旗帜的队伍时,被高昂的情绪所吸引,也产生了浓烈的救国情感。

邓小平在1997年病逝(邓小平在1997年病逝)(14)

邓小平

那时,国家内忧外患,很多有志之士想要通过留学国外的途径,为危难之际的中华民族谋条生路。而邓小平也在同学的鼓舞下,产生前往法国留学的念头。

令他没想到的是,父母在得知他的想法后,竟然丝毫没有阻拦,反而还大方地掏出盘缠,为他打点去法国的道路。

临行前,父亲邓绍昌难得地握住邓小平的手,恳切地说:“家国的未来要靠你的努力,务必要学有所成。”母亲也双眼含泪地注视着他,叮嘱几句人身安全。

邓小平在1997年病逝(邓小平在1997年病逝)(15)

邓小平

因为父母的鼎力支持,邓小平才能无所顾忌地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但是,他想不到,自己这一去,彻底踏上革命事业。

1920年,邓小平获得留学法国的资格,与其他85名中国留学生辗转四川、上海,最后再乘坐游轮前往巴黎。他虽然是同行人中年龄最小的一位,但心思细腻,看透各种各样的世间疾苦。

邓小平在1997年病逝(邓小平在1997年病逝)(16)

邓小平

“一路上,地主欺压雇工、外国人欺负中国人的现象比比皆是,我看到后,改变中国的决心更加强烈。”

邓小平的初心,成为接触共产主义的契机,也让他与周总理相识。

那时,这群留学生刚抵达法国马赛,因为语言不通的问题,他们要在语言学校中学习。而邓小平虽然有着浓烈的四川口音,但凭借着勤苦联系,依旧说得流利。很快便投入到日常学习中。

邓小平在1997年病逝(邓小平在1997年病逝)(17)

邓小平

然而,正当他与其他同学以为自己的学习生涯即将开始时,中国的留学生资金链突然断裂,导致所有人缺少生活来源,流落街头。

邓小平见抗议无效,也不想放弃留学的机会,只能在巴黎的工厂内当学徒,勉强维持温饱。与此同时,勤工俭学的周总理也在工厂内传播共产主义思想,谋求“同路人”

邓小平在1997年病逝(邓小平在1997年病逝)(18)

周总理

一次,邓小平偶然路过周总理的演讲会,当看见台上的青年声情并茂地论述共产主义对中华民族的影响与未来时,他深深地被吸引,此后多日,更是准时出现在现场。

没过多久,旅欧共产支部在法国成立,周总理担任主要负责人。邓小平得知消息后,立即毛遂自荐,申请加入中国共产党。

邓小平在1997年病逝(邓小平在1997年病逝)(19)

周总理

周总理完全感受到他对共产主义的理解丝毫不逊于其他人,但还是没能接受他的入党申请。

邓小平不解地问原因:“请问是我的观点不正确吗?为什么给我通过?”

周总理缓缓说道:“以你的见解,必定会在中华民族的革命道路上绽放光彩。可是你现在年龄不够,可以先加入共青团,我会为你保留一个入党名额。”

邓小平在1997年病逝(邓小平在1997年病逝)(20)

周总理与邓小平

邓小平恍然大悟,在周总理的带领下,在法国开展多项共产主义活动,先后出版《赤光》等红色刊物,还开张一家豆腐铺子,为那些勤工俭学的留学生提供了收入来源。

1924年,邓小平得偿所愿,成为中国共产党的一员。彼时,蒋介石在国内发动“四一二政变”,大肆残害我党党员与爱国人士,而他回国后,便主动投身上海地下党工作,冒着随时被暴露的危险,为组织传递消息。

邓小平在1997年病逝(邓小平在1997年病逝)(21)

周总理与邓小平

那时,年轻的邓小平在险象环生的过程中,一次又一次地展示着超强的工作能力,得到周总理与毛主席的高度赞赏。但他却始终没有骄傲自满,勤勤恳恳地处在与敌人抗争的前线。

正是因为邓小平坚守中国共产党信念,才会被赋以重任。比如在遵义会议中支持毛主席的领导,确定长征的正确道路,也在“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的过程中,创造出我军一个又一个神话。

邓小平在1997年病逝(邓小平在1997年病逝)(22)

邓小平

新中国成立后,邓小平也走在建设国家的前线,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

1978年,他提出“改革开放”,被人们歌颂为赞歌“一位老人在中国南海边画了圈”。而后,中国经济迎来翻天覆地的发展时期,不少人“下海”经商,创立起名震中外的大企业。

不过,邓小平从未将这些惊世骇俗的伟大成就当做功勋章,反而认为这是作为中国共产党员应有的“为国为民的态度”。他说:“作为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爱着祖国与人民。”

邓小平在1997年病逝(邓小平在1997年病逝)(23)

邓小平

然而,这位对中国发展影响深远的老人,也不得不面临着自然规律的考验。

功成名就的革命先辈

1996年,邓小平退居二线,但依旧时刻关注着国家大事。这天早上,他像平常一般起床刷牙,正打算阅读报纸时,突然呼吸困难,胸口犹如压上一块千斤重的石头。

邓小平痛苦呜咽的同时,警卫员正好进屋送早餐。对方发现情况后,立即联系随身医生,但仅凭简单的仪器设备,根本无法检查邓小平的损伤,只好送往解放军医院。

邓小平在1997年病逝(邓小平在1997年病逝)(24)

图源网络

医生采取专业的医疗设备,对邓小平的全身进行细致的检查,最终得出他患上帕金森,并带有呼吸感染引发呼吸困难的症状。

彼时,妻子卓琳在得知消息后,第一时间赶到医院。当看到面色虚弱的邓小平时,她抑制不住情绪,但邓小平却满脸淡然,甚至还安慰妻子:“不要伤心,我很好。”

尽管所有医护人员都在为邓小平的疾病奔波,但他的身体却一天天衰弱。卓琳只能寸步不离地守候在邓小平的身边,让伟人能安享最后的快乐时光。

邓小平在1997年病逝(邓小平在1997年病逝)(25)

邓小平

1997年的春节,邓小平的病房内充满着喜庆的红色,亲朋好友都赶来看望。然而,热烈的气氛却未能留住生命殆尽的他,在数次抢救后,他永远地闭上了眼睛。

卓琳痛哭不已,但想到丈夫生前的遗愿,她只能打起精神,为邓小平做最后一件事。

三个月后,一架飞机在大海上空盘旋,卓琳将手中的骨灰洒向大海,嘴里喃喃道:“你放心地在这里看着祖国的繁荣发展。”

邓小平在1997年病逝(邓小平在1997年病逝)(26)

邓小平与卓琳

从抗战时期到新中国成立,邓小平心怀信仰,从未畏惧过生死。正因为他的坚守,才让中国走在富强文明的发展道路,而他的精神也势必会影响着后来者,为复兴中华民族,贡献终生。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