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和猿猴基因相似度(人猴杂交胚胎实验新突破)

按照目前的科学体系,地球上的生命有38亿年的演化史,从最初地球原始海洋中简单的单细胞生命,一路发展进化到今天地球上有数百万个物种,而生殖隔离就是不同物种之间存在的鸿沟,可以保重物种的多样性和稳定性。

人类和猿猴基因相似度(人猴杂交胚胎实验新突破)(1)

但是人类科技水平的发展让我们越来越自信,非常想要扮演上帝的角色,希望可以打破生殖隔离的限制,让不同物种之间进行杂交,诞生后代。例如上个世纪前苏联进行的人猿杂交后代实验,期望着获得人和黑猩猩的后代,结果自然没有如愿。而现代碍于伦理道德的限制,相关实验早都被禁止进行了。但其它相关实验允许被进行,例如2019年《自然》杂志的一篇报道,日本的“人和动物胚胎实验”被允许进行。

人类和猿猴基因相似度(人猴杂交胚胎实验新突破)(2)

当然这个实验并非是让人和动物的生殖细胞直接结合,只是想要制造含有人类细胞的动物胚胎,最终的目的是想要通过动物培育出人类器官,这对于人类的发展是有益的。

人猴杂交胚胎实验新突破,时间最长比例最高

四月初《细胞》期刊上发表了一篇研究文章,由昆明科技大学和西班牙武康大学合作试验发表的,这也是相关研究中持续时间最长,人体细胞占比最高的试验,因此深受全世界科学家的关注。

此次试验科学家旨在猴的胚胎中加入人类的细胞,这类的试验和大家所想的人和动物杂交实验不同,并不会让人和动物的生殖细胞进行结合,并且基因上也没有发生结合交流,简单来说就是让人和猴的细胞生活在一个共同的“器皿”中各自成长,最后发育的猴胚胎中含有人类的细胞,当然最终目的是期望获得含有人类器官的嵌合体。

人类和猿猴基因相似度(人猴杂交胚胎实验新突破)(3)

此次实验小组在受精六天后的猴胚胎中加入25个人类细胞,在一天后132个胚胎中都检测到了人类的细胞,10天后含有人类细胞的胚胎变成了103个,而到了19天含有人类细胞的嵌合体仅剩三个,但令科学家比较高兴的是这三个嵌合体中人类的细胞占比很高。

人类和猿猴基因相似度(人猴杂交胚胎实验新突破)(4)

此次试验也是持续时间最长人类细胞占比最高的一次,算是一次新的突破。

类似性质的试验人类早都已经开始进行了,只不过一直都是在动物之间制造嵌合体,例如猪和猴之间的嵌合体实验。例如此前我国进行的猪和猴之间的嵌合体实验,科学家把经过特殊培养的食蟹猕猴细胞植入到猪的胚胎中,最后把这4000多颗胚胎全部注入猪的子宫中进行发育。

人类和猿猴基因相似度(人猴杂交胚胎实验新突破)(5)

最后成功诞生了10个小猪,它们的身体内就含有食蟹猕猴的细胞,比例只占万分之一左右,但是10只小猪不久后就全部死亡了。其实人和猪的胚胎实验在2017年美国就进行过,只不过涉及到伦理道德问题,这些动物是不允许出生的。

类似的试验为什么不允许进行到最后?

其实我们可以看到嵌合体实验的原理比较简单,就是把不同动物的细胞放在一个地方共同培养,最终诞生的小动物中身体内含有两种生物的细胞。此前动物之间的嵌合体实验都是可以顺利完成的,但只要涉及到人类的细胞就要非常谨慎了。

人类和猿猴基因相似度(人猴杂交胚胎实验新突破)(6)

人和动物的嵌合体实验目的是好的,希望获得含有人类器官的动物,这样可以利用它进行器官移植,把人类从疾病中拯救出来。

但是实验过程中胚胎的发育却难以掌控,因为我们不知道最后诞生的动物含有人类细胞的多寡,尤其是脑部细胞的占比,假如说嵌合体实验结果越来越像人,那么就涉及到了伦理道德问题,尤其是如果诞生了意识就更不行了。

人类和猿猴基因相似度(人猴杂交胚胎实验新突破)(7)

而此前备受关注的日本人和动物胚胎实验也是类似的,他们进行的是人和啮齿类动物之间的嵌合体实验。最后的关注点比较类似,那就是严格控制胚胎发育时间以及人类细胞的占比。

这是人被毁灭的第一步吗?

相关的实验目的都是好的,但是科技的发展不仅仅是造福人类,有的时候也是一把双刃剑反过来伤害人类。尤其是在基因编辑技术以及各种胚胎实验领域的发展,如果最终不受控的话就会走上毁灭之路。就像是霍金生前所担忧的那样,基因编辑技术的发展最后可能毁灭人类,尤其是超级人类的出现,非常令人担忧。

人类和猿猴基因相似度(人猴杂交胚胎实验新突破)(8)

这就是好像一个潘多拉的魔盒,非常吸引人,但是没有人知道它的后果是什么。

就像此前苏联进行的杂交实验比较直接,它是让人和黑猩猩的生殖细胞直接进行融合,希望可以获得杂交后代。就像是狮子和老虎之间杂交诞生狮虎兽,马和驴之间杂交诞生骡子,北极熊和灰熊之间杂交诞生灰北极熊。

人类和猿猴基因相似度(人猴杂交胚胎实验新突破)(9)


文/科学黑洞,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