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极宣布主权的国家(英美主持南极最高会议)

南极洲,这座人类最后发现的大洲,也是世界上唯一一个没有国家,没有归属,没有土著居民的大陆,它是属于全世界人民的共同财富。

为了更好的协作开发南极,英美和苏联等国际强国,在1955年12月,共同签署了《南极条约》,而在1983年,我国也第一次派出代表团,参加了《南极条约》的第12次协商会议。

但在会议上,作为缔约国而非协商国的中国代表团,在英美主导的会议现场,不但没有表决权,还在协商国表决时,被请出了会议现场。

当时参加会议的代表团成员,国家南极考察委员会办公室主任郭琨,只能含着眼泪走出了会场,立誓要在南极建立中国考察站。

如今,郭琨的誓言早已成真,五星红旗飘扬在中国南极考察站上,中国也成为了参与南极事务举足轻重的大国之一,而为中国南极科考事业立下汗马功劳的郭琨,也在2019年安详去世。

南极宣布主权的国家(英美主持南极最高会议)(1)

因没有南极考察站而被请出会议室

南极因为地处极寒地区,终年笼罩在冰天雪地中,既是人类最后征服的大陆,也蕴藏着丰富的科学考察价值,南极也因此被誉为探险家的圣地和科学研究的宝库。

也因为南极既是无主之地,又有着极大的资源价值,在人类发现南极后,各国围绕南极之间的纷争就一直不断。

为了缓和矛盾,更好地协同开发南极,当时的世界各个强国,在1955年举行了第一次南极会议,达成了各国搁置对南极领土的要求,共同考察南极的共识。

之后,在1959年10月,英国、美国、苏联、法国等12个国家,共同签署了《南极条约》,这也成为了国际上关于南极问题的最高条约。

南极宣布主权的国家(英美主持南极最高会议)(2)

《南极条约》规定了,世界上的任何国家,只要对南极感兴趣,均可加入《南极条约》,但加入后不代表能出席每两年一次的协商会议,除非加入国正在南极进行大量的科学研究工作,而在南极进行大量科学研究工作的标志,就是要在南极建立实质性的考察站。

也就是说,《南极条约》将所有参与的国家分为了一等公民和二等公民。

南极宣布主权的国家(英美主持南极最高会议)(3)

一等公民是协商国,成员为最早缔约《南极条约》的12个国家和在南极建有考察站的国家,协商国可以参与南极事务的协商和决策,有表决权,

而其他加入《南极条约》的国家,都是二等公民缔约国,又被称为签字国或成员国,虽然可以加入《南极条约》,但不能保证出席协商会议,就算参加了协商会议,也没有表决权。

新中国建立后,百废待兴,当时不具备条件参加南极事务,也一直没有在南极建立考察站,直到1983年,中国才加入了《南极条约》,但没有南极考察站的中国,加入后也只能作为缔约国而非协商国。

南极宣布主权的国家(英美主持南极最高会议)(4)

1983年9月,中国第一次派代表团出席了在澳大利亚堪培拉召开的《南极条约》第12次协商会议。

组成中国代表团的成员有3人,带队的是我国的老外交官、外交部条法司副司长司马骏,还有一名翻译,而代表团中的南极专家,就是当时担任国家南极考察委员会办公室主任的郭琨。

到了会议现场,郭琨马上发现协商国和缔约国的地位差异十分巨大,在会场中心是一排长桌,协商国都坐在中心的长桌上,而缔约国则坐在协商国的两侧,一等公民和二等公民的区别,在座位安排上就一览无遗。

而连发给参会各方的资料都有区别,发给协商国的文件资料总是很多,有地图有文件,厚厚堆在桌子上一叠又一叠,而中国代表团拿到手资料却远没有那么多。

南极宣布主权的国家(英美主持南极最高会议)(5)

在休息室里等候的其他缔约国代表,大都本来就是小国出生,在国际会议上受惯了轻视,反倒不以为意,借机正好放松一下,还可以和熟悉的人谈笑一番。

已经窝了一肚子火的郭琨,没想到更难堪的场面还在后面,这次协商会议要讨论的议题很多,有30多项,而在十几天的会议时间中,每次遇到议题表决时,中国都要被请出会场。

按照《南极条约》的规定,缔约国是没有表决权的,因此一旦议题讨论进行到实质性阶段,大会的执行主席,就会宣布现在要进行表决了,请缔约国的代表成员们离开现场,先去休息。

南极宣布主权的国家(英美主持南极最高会议)(6)

看似礼貌官方的话语里,隐含着轻视和冷漠,而中国和其他十几个参会的缔约国,只能走出会场,在休息室里干等着,直到表决完成后再回到会场,而等下一个议题表决时,又要被请出会场,如此周而复始,在十几天的会议时间里,不知发生了多少次。

在休息室里等候的其他缔约国代表,大都本来就是小国出生,在国际会议上受惯了轻视,反倒不以为意,借机正好放松一下,还可以和熟悉的人谈笑一番。

南极宣布主权的国家(英美主持南极最高会议)(7)

但中国是泱泱大国,更是联合国的五大常任理事国之一,在世界舞台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又怎么能甘心在这样的一个区域性会议上,被当成二等公民呢?

中国代表团成员的自尊心都受到了极大的伤害,休息室里美味的咖啡,在他们嘴里就像苦涩的黄连一样,提醒着他们受到的不公正待遇。

郭琨也因此含泪发誓,今后不在南极建成自己国家的考察站,他也绝不来参加这样的会议了。

南极宣布主权的国家(英美主持南极最高会议)(8)

中国首个南极考察站长城站落成

回国后,郭琨和南极考察办公室的同志们,就开始了尽快在南极建设考察站的呼吁,立誓要做南极科学考察事业的真正开拓者。

很多科学界的老专家们,也同样呼吁中国要加快南极考察的步伐,其中原国家南极考察委员会主任武衡,这位从延安时期就开始从事科学研究组织工作的老同志,不顾自己年迈体弱,一遍遍地敲开有关部委的大门,向他们介绍南极科考的重大意义。

南极宣布主权的国家(英美主持南极最高会议)(9)

终于,在大家的呼吁下,1984年6月,经国务院和中央军委批准,由国家南极考察委员会、国家海洋局、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联合组成首次赴南极考察编队,准备在南极建立中国第一个科学考察站。

在联合编队出发前,时任中央军委主席的邓小平,也专门为首次南极考察题词:为人类和平利用南极做出贡献。

南极宣布主权的国家(英美主持南极最高会议)(10)

1984年10月20日,中国首次南极考察编队乘坐向阳红10号船和海军J121船出发,其中J121船是我国自主建造的远洋打捞救生船,装备十分齐全,可在薄冰和浮冰海面航行,也是这次南极科考的主力船只。

编队共有519人,由近百名科学家、专业结束人员和300多名海军官兵组成,而立誓要建成第一个中国南极科考站的郭琨,也怀着激动的心情登上了船只。

但编队刚出发,就遭遇了巨大的考验,船队刚刚开出长江口,就在海洋上遭遇了19号台风的威胁,好不容易避开了台风,却又发现J121船右主机1号缸的活塞冷却管支架却断裂了。

南极宣布主权的国家(英美主持南极最高会议)(11)

船上的修理人员一下子犯了难,断裂的支架已经无法修复,船上又没有备用的,假如不更换支架的话,整个主机都将无法运转。

当时开往南极的航程只走了六分之一,但返回上海去更换的话,来回也要浪费七八天时间。

而南极的黄金时节只有南半球的夏季,也就从每年11月到来年的3月,不在预定的时间到达南极的话,就会耽误本来就很宝贵的建造和考察时间,当时实在是浪费不起这七八天的时间。

最终,大家经过商讨后,下了一个冒险的决定,那就是封闭右主机1号缸,用其他八缸继续航行。

南极宣布主权的国家(英美主持南极最高会议)(12)

封缸航行虽然在世界航海史上有过先例,但在中国海军舰艇上却从来没有尝试过的,一旦失败,在茫茫大海上失去动力,船上所有人的生命安全都没有保障,但为了南极建站的任务,所有人都愿意冒这个险。

在封缸后26天,J121船航行了近万海里,终于抵达了离南极不远的阿根廷乌斯怀亚港,而当时从北京空运的支架也送到了乌斯怀亚港,终于解除了危机。

抵达南极后,1984年12月30日,中国南极考察队的队长郭琨,带着54名队员,登上了南极乔治王岛、第一次把五星红旗插上了南极洲。

南极宣布主权的国家(英美主持南极最高会议)(13)

此时的时间已经十分紧张了,到第二年的3月中旬,南极夏季就要结束,到时候极度寒冷的气候下将根本无法施工,中国可供建站的时间只有短短两个多月了。

而雪上加霜的是,早在中国考察队之前十几天抵达南极的乌拉圭考察队,已经在中国原定的建站地质上搭上了帐篷。

时间已经刻不容缓了,郭琨马上组织全部科考队员都上岸登上南极大陆,四处勘测,找寻适合建站的新地址。

要在南极建立科考站,选址也马虎不得,不能再风口,要有水源,地基也要扎实,大家经过一周的搜寻后,终于确定了在菲尔德斯半岛东岸的新选址。

南极宣布主权的国家(英美主持南极最高会议)(14)

在1月恶劣的南极气候下,考察队们开始了争分夺秒的苦战。

远洋大船无法在南极靠岸,船上的建站物资只能用小艇运到岸边,再转运到建站的地方,而要运输物资,首先要在岸边建造一个可供小艇停靠的码头。

为此,考察队组建了一只20人的码头突击队,立下军令状,要在3天内把码头抢建出来。

在天寒地冻的环境下,20人的突击队分成两班,跳入刺骨的海水中,在其中抡锤打桩,因为实在太过寒冷,每班只能坚持10分钟,就要上岸在临时帐篷里取暖休息一下,而另一班则马上跳下水去接替。

南极宣布主权的国家(英美主持南极最高会议)(15)

上岸的突击队员,在帐篷里用酒和姜汤暖了暖身子后,马上就要去海里接替,如此十分钟一班的交替轮换,整整七十二个小时的轮番作业,终于完成了临时码头的建造。

建成临时码头后,船上的500吨建站物资也分批运到了选定的建站地质上,考察队员们每天早上5点多就起床忙碌,一天一干就是十六七个小时。

为了早日建成中国首个南极考察站,队员们在建站时“没上过山,没下过滩,没出过湾”,始终坚守建站“阵地”,在极度疲劳的时候,很多队员即使是帐篷被大风吹开,身上盖了一层雪,还是睡不醒。

南极宣布主权的国家(英美主持南极最高会议)(16)

为了保证建站进度,郭琨就一个个把睡着的队员们喊醒,也因此有了“郭扒皮”的外号,而他自己也奋战在建站一线,睡得比谁都少,如果当时没有这股“扒皮”的干劲,我们的南极考察站,很可能也无法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建成。

就这样,仅用了26天,考察队就在艰苦的环境和条件下建成了中国首个南极考察站——长城站。

1985年2月15日10时,长城站完成了建站的最后一道工序,郭琨亲手把长城站的站标悬挂在第一栋房屋正门上方,也标志着中国在南极这片大陆上,有了第一个属于自己的考察站。而如此高效率地建成一个可越冬的南极考察站,在南极科考历史上也是极为罕见的。

南极宣布主权的国家(英美主持南极最高会议)(17)

在长城站主楼前,队员们竖立了一块路标牌—17501.949千米,这是长城站与北京的距离,也象征着远在南极的考察队员们,始终心怀祖国。

1985年的2月20日,正值大年初一,中国科考队举行了长城站落成仪式,曾为中国南极科考事业而奔走呼吁的国家南极考察委员会主任武衡,也不顾自己已经年过七旬,专门从北京赶来主持开幕仪式。

伴随着庄严的国歌,郭琨心潮澎湃、热泪盈眶,他亲手把五星红旗缓缓升上了南极上空,随后,郭琨被任命为中国南极长城站首任站长。

南极宣布主权的国家(英美主持南极最高会议)(18)

在庆功宴会上,郭琨激动地说,总算不辱使命,说着就哭了起来,在场的人们也都相拥而泣,当年因为没有南极考察站而被请出会场的耻辱,也一扫而空。

1985年10月,第十三届《南极条约》协商国会议在比利时布鲁塞尔举行,作为中国代表团成员的郭琨也再次参会。

在会期首日,《南极条约》协商国举行特别会议,一致同意接纳中国成为《南极条约》协商国成员,从此,我国在南极事务拥有了发言权和表决权。

参加会议的中国代表团成员们,也专门举杯庆贺两年前的耻辱一扫而空。

南极宣布主权的国家(英美主持南极最高会议)(19)

南极科考事业后继有人

此后,郭琨作为中国南极考察事业的开拓者和重要代表人物之一,前后去南极七次,在长城站之后,又组织了中山站的建站及考察工作,两次荣立一等功,为中国南极考察事业立下了汗马功劳。

1985年和1989年先后落成的长城站和中山站,也极大促进了我国南极科研工作的开展,提升了我国在南极科研工作中的话语权。

而随着国力的增强,我国也在部分南极科考领域,走到了国际领先地位。

南极宣布主权的国家(英美主持南极最高会议)(20)

比如南极内陆冰盖的最高点冰穹A,是南极冰盖冰芯钻探和全球天文观测的最佳地点之一,我国率先在冰穹A进行科学考察并建立了昆仑站,走在了南极天文学和冰川学研究的世界前沿,而这也正是武衡、郭琨等老一辈科研工作者所期盼看过的。

2017年4月,中央电视台由董卿主持的著名节目《朗读者》中,一位坐着轮椅的老人上场了,他正是当年82岁的郭琨。

把自己的后半生都献给了南极科学考察事业的郭琨,因为常年在极度寒冷的环境中工作,双脚受到了严重的伤害,无法行走的他只能坐在轮椅上出席央视节目。

节目中,提起当年郭琨接到去南极建科考站的任务时,他说:“事关民族荣誉、国家尊严,我就是拼了老命,也得把这件事情做好。”

南极宣布主权的国家(英美主持南极最高会议)(21)

当董卿问他为什么会有那么大的决心时,郭琨又回忆起1983年9月在南极会议上被请出会场的耻辱,他当年含泪立下的誓言也早已成真。

郭琨回忆了当年建造长城站的一幕幕艰难局面,也让台下和电视机前的观众们感动不已。

节目最后,新一代的南极科考队员们,在地球最南端,朗读了舒婷的《献给我的同代人》。“他们在天上、愿为一颗星,他们在地上、愿为一盏灯,不怕显得多么渺小、只要尽其可能”,这首诗,也正是为南极科考事业而无私奉献的前辈们一生的写照。

2019年4月3日,郭琨在北京安详去世,享年84岁,临终时,他也欣慰地看到祖国南极科考事业的后继有人。

南极宣布主权的国家(英美主持南极最高会议)(22)

参考文献:

《四下南极——一位考察队长的回忆》,1998年

《他率队把五星红旗插上南极洲——追记中国首次南极考察队队长郭琨》,《大海星空-2019年度海洋人物》,2020年

《挺进南极》,《中国海军》,2019年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