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种翅片管尺寸数据(翅片管热管系列讲座)

第二讲 翅化比、翅片效率和翅片参数选择

上一节讲了翅片管的传热原理和选用原则,本节讲述翅片管的两个重要概念:翅化比和翅片效率,并指出在选择翅片参数时应考虑的问题。

(一)翅片管和翅片结构的标注方法

首先,用CPG 代表翅片管(CHIPIAN GUAN) 的缩写,翅片管的结构特性,材质,及加工方法可用下面的系列数字或符号表示:

CPG ( φDb×δ/ Df / P / T –X /Y –A )

其中 :

CPG :翅片管;

φDb×δ :基管外径和厚度;

Df : 翅片外径,mm ;

P : 翅片节距,mm ;

T : 翅片厚度, mm ;

X/Y:基管材质/翅片材质; 其中:Fe : 铁;Al : 铝; Cu : 铜

A : 加工方法:I :高频焊(不标出即默认);其它待定。见下图之标示。

各种翅片管尺寸数据(翅片管热管系列讲座)(1)

例如:

CPG ( φ32×3.5 / 64 / 8 / 1 –Fe / Fe )

说明该翅片管的基管外径为32mm,壁厚为3.5mm,翅片外径为64mm,(即翅片高度为16mm),翅片节距为8mm,翅片厚度为1mm,基管和翅片皆为碳钢,为高频焊管。

此外,有时需要单独对翅片本身的结构参数进行标注,标注方法如下所示:

CP( Db / Df / P / T –Y )

各符号所代表的意义与翅片管的表示方法相同。举例如下:

CP (32 / 62 / 8 / 1 –Fe)

说明该翅片的基管外径为32mm,翅片外径为62mm(翅片高度为15mm),翅片节距为8mm,翅片厚度为1mm,材质为碳钢。

(二)翅化比

翅化比是指光管表面(基管表面)在加装翅片以后表面积扩大的倍数,可用“β”来表示,即

β =(翅片管总的外表面积)/(原光管外表面积)

计算举例:

翅片管CPG (φ25×2.5 / 50 / 4 / 1 –Fe/Fe), 试计算其翅化比。

1 米管长的翅片数目

n= 1000 / 4 =250

1米管长的翅片面积

Af = n× [π/4 {(Df2-Db2) ×2 π×Df×Y} =0.775 m2

1 米管长上翅片间隙面积,即翅片之间的光管面积

Ao = π×Db×1×(P-T)/P = 3.1416 ×0.025 ×1× 3/4=0.0589 m2

1米管长上的光管面积

Ab =3.1416×0.025= 0.0785 m2

翅化比

β = (Af Ao)/Ab= (0.775 0.0589)/ 0.0785 = 10.62

即加翅片后的传热面积为原光管面积的10.62 倍。

对几个常用规格的翅片管,其翅化比的计算结果示于表—1中,以供参考。

各种翅片管尺寸数据(翅片管热管系列讲座)(2)

(三)翅片效率

当翅片被“根植”在光管表面上以后,在由管内向管外传热的情况下,热量将从翅片根部沿翅片高度向外传递,同时不断地以对流换热的方式传给周围的流体,其结果就使得翅片温度沿高度方向逐渐下降,如下图所示。

各种翅片管尺寸数据(翅片管热管系列讲座)(3)

翅片温度沿高度方向逐渐下降,说明翅片温度与周围流体温度的差值在逐渐缩小,单位面积的换热量在逐渐缩小。

这样,翅片表面积对增强换热的有效性在下降。翅片越高,其增加的面积对换热的“贡献”就越小。

因此,有必要引入一个新的概念----翅片效率。

翅片效率 η= (翅片表面的实际散热量)/ (假定翅片表面温度等于翅根温度时的散热量)

因为翅片效率小于1,说明增加1倍的翅片散热面积,并不能增加1倍的散热量,要打一个“折扣”,这个“折扣”就是翅片效率。

翅片效率的数值取决于翅片的形状,高度/厚度/材质,更重要地还取决于管外换热系数,计算比较复杂。见上表—1

计算表明,翅片高度对翅片效率的影响最大,翅片越高,翅片效率就越低;

其次,翅片材质的热传导性能也有一定的影响,铝的导热系数高于碳钢,在其他条件相同时,铝翅片比钢翅片的效率要高。

此外,翅片效率还和管外的换热系数有关,上表—1中的翅片效率值就是在一定的换热系数h=50 W/m2.℃ 的条件下计算出来的。

(四)翅片的有效性

翅片的有效性是指在加装上翅片以后,以基管(光管)外表面积为基准的换热系数到底增加了多少倍。经推导,有下列关系式:

ho = h × [( Ao Af × η ) / Ab]

ho ---- 以光管外表面积为基准的对流换热系数,它代表加装翅片后的总换热系数

h ----翅片外表面的对流换热系数

Ao ,Af ,Ab :翅片间隙处的裸管面积,翅片面积,原光管面积。

因为 Ao << Af ,故上式可简化为:

ho = h × η × [(Ao Af )/Ab] = h ×η× β

由此可见,翅化比和翅片效率的乘积(η × β)成为翅片有效性的最终影响指标。

对表—1所列举的一组翅片管,其有效性(η × β)的数值也列入表中。

例如,对上表中的CP(38/68/8/1--Fe)而言,假定翅片外表面的换热系数h=50 W/(m2。℃),翅片的有效性为5.94,最终,以光管外表面积为基准的对流换热系数ho=50×5.94=297 W/(m2.℃)。

(五)翅片参数选择

5.1 翅片高度的选择:

对于工程上常用的高频焊翅片管,当翅高为15mm时,翅片效率为0.8左右,而当翅高为20mm时,则翅片效率降为0.7左右,这说明选择15mm的翅高是合适的。

对于空冷器上用的铝翅片,由于铝的导热系数远高于碳钢,其翅片效率较高,将翅片高度提高至22-25mm 也是可以接受的。

5.2 翅片节距的选择:

选取小的节距,可有效地增加翅化比。但在选择节距时,也要特别小心。应考虑的因素有:

A、绕流气体的性质及积灰的可能性。可分为三种情况:

第一,积灰特别严重的场合,例如:钢铁厂的电炉,转炉,及某些工业窑炉的排气,含灰量很大,如果用翅片管换热,一定要选用大的翅片节距。例如节距在10mm以上,还要辅之以合理的排灰设计及选用吹灰器。

第二,积灰不一定很严重,但也要给于重视的场合,例如:电站锅炉和工业锅炉的排气,翅片节距采用8mm左右比较合适,但要辅之以具有自吹灰能力的设计方案。

第三,没有积灰或积灰轻微的场合,例如燃烧天然气设备的排气,或空气冷却器,其翅片节距选择4-6mm是可以的。对于铝制的空冷器,其翅片节距往往在3mm左右。

B、翅片的加工工艺及加工成本也是在选择翅片节距时应考虑的因素。

5.3 翅片厚度的选择:

主要考虑绕流气体的腐蚀性和摩损。对于腐蚀和摩损严重的场合,可选用较厚的翅片。

在本节最后,请放松一下,欣赏一张“靓丽”的翅片管照片。并请考虑:为甚么这些翅片管与我们所熟悉的如此不同?它们都是用在甚么地方呀?

各种翅片管尺寸数据(翅片管热管系列讲座)(4)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