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领们年薪(金领返乡记)

金领们年薪(金领返乡记)(1)

◎徐报融媒记者 胡明慧

从“果果部落”整齐的一排排温室大棚走过来,37岁的丁松,头戴草帽,身着单褂,脚蹬一双蒙着一层土灰的黑皮鞋,皮肤黝黑,泛着金属光。

这模样的丁松,与新庄村所有在土地上耕作的农民既相似,又不同。相似的是晒得黝黑的肤色和对土地的爱与执着,不同的是,“回归”土地,让丁松对其更多了一份期待,“既然回来了,就得干番事业”。

回归

棠张镇新庄村是丁松的老家,几年前,还能干动农活的父亲,依然在这块耕种了几十年的土地上劳作。丁松17岁离开家乡求学,大学毕业后,在金融业就职。

敢闯敢干,贯穿于丁松的每一次重要的事业抉择中。在职场打拼5年后,有了从业经验的丁松,放弃了稳定的工作,自立门户,开了第一家自己的公司。此后,一路摸爬滚打,跌倒了再站起来,丁松把生意越做越大,又陆续开了好几家公司,从原先的“白领”一跃变成“金领”。

从农村走出去,是许多饱受田间劳作之苦的村民梦想。按理说,丁松已经走上了人生“向上的阶梯”,照此发展,离大多数人定义的成功越来越近。

但,父母对于土地的执着,将丁松重新拉回了农村。

2017年,丁老爹在家收毛豆时淋了雨,高烧至40℃。丁松被吓得不轻,极力劝说父母跟自己回城享福。可过惯了农村生活的爹妈说啥也不同意。

“既然爹妈不愿去,那么我多回来点”,从那时起,回家乡干点事,便在丁松的脑子里反复盘旋。

对于丁松返乡干农业的想法,朋友们没几个支持的,“金融行业风险虽高,但收益率在30%左右,干加工型企业收益率也能在15%左右,可传统农业的收益率只有8%,投资下去,十年能回本就算不错,身边的朋友没有人愿意干这一行”。

但丁松向来敢闯敢干,而且这敢闯敢干还不是盲目瞎干。

用了一年的时间,丁松去广西、内蒙古等地调研,觉得回到农村干农业,这事儿有干头,“虽然传统农业的收益率大约只有8%,但现代农业可附加的内容很多,加乡村游,就有旅游行业的收益;加电商,就有贸易行业的收益;加物流,就有运输行业的收益,这事做好了,也能实现高收益”。

颠覆

说干就干,去年下半年,丁松从新庄村流转了160亩土地,建起了果果部落。这160亩的土地中,既有丁松自己家耕种了几十年的地,也有邻居的地,对这地,丁松有别样的感情。

此时返乡创业,丁松也恰逢好时机。作为能人返乡,资本兴乡的奖励对象,丁松获得了镇里400万元的项目配套资金。

用自己的投资和镇里的配套资金,丁松准备大展拳脚,盖起了镇里最先进的、4.2米高的温室大棚。进入大棚,有专门的缓冲间,大棚顶上保温毛毡的收放、棚内的通风,已实现半自动化。

被村民们称为“一代棚”的40多间温室大棚,每间的造价大约21万元,比普通的温室大棚,一间就贵好几万。

这还不算啥,在种了一辈子地的老乡眼里,丁松最“离谱”的是,不仅花大价钱改良土壤,还从千里之外拉底肥给土地增加肥力。

为啥要改良土壤?丁松说,这地村民们用老法儿种植多年,如今想种出高标准的绿色蔬果,土壤的先天条件不够。怎么办?把原先的土层铲掉了10厘米,他从万科城建筑工地拉来成车的土方直接填上,这笔钱又多花了50万元。

这还不够,为了给土地增加肥力,丁松又从朋友在内蒙古的养殖场拉来了两车80吨的羊粪给土地上底肥,“一车就是4万元”。

这种颠覆性的种地法,老乡们最初不理解,连丁老爹也看不下去,常在丁松耳旁唠叨:“这样干能成吗?”

但丁松认准的事儿,任谁也动摇不了。到了该施叶肥的时候,丁松又从农科院学来了新招,给草莓改喝鲜奶,代替化学肥料补充草莓生长时所需的钙、铁、锌。

去年9月16日种下了13棚草莓,年底率先上市。喝过牛奶的草莓确实不同一般,口感更香更甜,更有草莓该有的味道。别家的草莓一斤卖15元,但果果部落“出品”的草莓一斤卖到30元,依然供不应求。

吃过用新法种出的草莓,丁老爹的态度也有了变化,“这味道确实不一样”。

如今,丁松的40多间大棚里,除了草莓,还种上了西瓜、番茄、羊角蜜……

期待

虽说价格卖得高,但果果部落温室大棚的产量比不上村里的普通大棚。

“以后产量会上来吗?”对于记者的问题,丁松坦言,要生产高标准的绿色果蔬,即便以后,产量也不会大幅度提高。“简单举个例子,村里人使用除虫剂,但我们果果部落的绿色种植不使用农药,改用捕食螨来杀虫,一亩地一季度使用三四遍,保证了绿色,但杀虫的效果肯定比不上使用农药。这样一来,与普通大棚,在产量上就有了差别。”丁松说。

价格卖上去了,但产量没上去,在村民们眼中,果果部落的绿色种植仍不是被效仿的成功经验,许多村民还在观望。

为了让村民也走上更绿色的种植路,丁松铆足劲把果果部落越做越好,作出示范效应。

放手已走上正轨的市内企业,丁松全身心地投身农村。

有最“奢华”的温室大棚,丁松在果果部落却没有一间像样的办公室。十平方米左右的简易板房用纸板隔成了两间,里面是起居室,外面是办公室,自果果部落开始建设,丁松很少回城里的家,几乎每天都“泡”在这里。

办公室的对面有一片现成的空地,去年底成为上海蔬菜外延基地后,丁松又把办公楼的建设搁置下来,准备在这块地上建冷库,“现在项目申请已经完成,除了冷库,还要配套冷链运输车,我们的果品标准比上海对蔬菜外延基地的要求还高,完成了硬件配套,以后我们要把蔬菜果品直销上海滩”。

春节期间,为了应对疫情,丁松只花了4天,就利用微信小程序上线电商平台,不仅销售果果部落生产的草莓、千禧果等,还代销村民种植的蔬菜,最好时,日销售额超2万元。

最近,丁松又在园子里种上了金丝黄菊,建一系列的观赏设施,希望在金秋季节,能吸引更多的游客。

丁松说,他想通过高标准的绿色种植,吸引人气,带动电商,带动物流,带动乡村采摘游,力争今年的年收入达到600万元。完成这个目标后,他还有更想做的一件事,那就是利用收购产品的方式,带动村民一起从事高标准的绿色种植,让土地循环往复、经久不息地生产出绿色的好产品,让父老乡亲们走上更宽阔、更持久的致富路。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