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圆周运动100题(高考物理圆周运动)

高考物理二级结论(3):圆周运动与万有引力

物理概念、规律和课本上的知识是“一级物理知识”,此外,有一些在做题时常常用到的物理关系或者做题的经验,叫做“二级结论”。这是在一些常见的物理情景中,由基本规律和基本公式导出的推论,或者解决某类习题的经验,这些知识在做题时出现率非常高,如果能记住这些二级结论,那么在做填空题或者选择题时就可以直接使用。在做计算题时,虽然必须一步步列方程,不能直接引用二级结论,但是记得二级结论能预知结果,可以简化计算和提高思维起点,因此也是有用的。

一般地讲,做的题多了,细心的同学自然会熟悉并记住某些二级结论。如果刻意加以整理、理解和记忆,那么二级结论就能发挥出更大的作用。常说内行人“心中有数”,二级结论就是物理内行心中的“数”。

运用“二级结论”的风险是出现张冠李戴,提出两点建议:

1.每个“二级结论”都要熟悉它的推导过程,一则可以在做计算题时顺利列出有关方程,二则可以在记不清楚时进行推导。

2.记忆“二级结论”,要同时记清它的适用条件,避免错用。

圆周运动与万有引力“二级结论”

1.向心力公式:

高中物理圆周运动100题(高考物理圆周运动)(1)

向心力的多个公式

2.变速圆周运动动力学:

沿半径方向外力Fn=mv²/R改变速度方向,沿切线方向外力改变速度大小。

3.竖直平面内的圆运动:

(1)“绳”类:最高点最小速度√(gR),最低点最小速度√(5gR) ,

要通过顶点,最小下滑高度2.5R.

最高点与最低点的拉力差6mg.

(2)绳端系小球,从水平位置无初速下摆到最低点:弹力3mg,向心加速度2g

(3)“杆”:最高点最小速度0,最低点最小速度√(4gR) .

对最高点【v临 =√(gR)】

  • v > v临,杆对小球为拉力
  • v = v临,杆对小球的作用力为零
  • v < v临,杆对小球为支持力

4.关于重力加速度:

  • 海平面重力加速度:g=(GM)/R²
  • g与海拔高度的关系:g=(GM)/【(R h)²】=R²g/【(R h)²】

5.解决万有引力问题的基本模式:“引力=向心力”,只选向心力公式。

6.人造卫星相关物理量:

高中物理圆周运动100题(高考物理圆周运动)(2)

高轨低速大周期,大机大势小引力

  • 高度大则加速度小、线速度小、角速度小、周期大。同一轨道上各卫星加速度、线速度、角速度、周期均相同。
  • 对于相同质量的卫星,高度越大动能越小、重力势能越大、机械能越大。
  • 由卫星的运动学参量求不出卫星的质量和所受的引力。
  • 同步卫星轨道在赤道上空h=5.6R,v=3.1km/s

7.卫星变轨:v2>v1>v4>v3

高中物理圆周运动100题(高考物理圆周运动)(3)

卫星变轨示意图

8.天体质量可用绕它做圆运动的行星或者卫星求出:M=(4π²r³)/(GT²)

9.天体密度可用近地卫星的周期求出:ρ=(3π)/(GT²)

10.卫星因受阻力损失机械能:高度下降、速度反而增加、周期减小。

11.“黄金代换”:地面物体所受的重力等于引力,GM=gR²

12.在卫星里与重力有关的实验不能做(完全失重)。

13.双星:引力是双方的向心力,两星角速度相同,星与旋转中心的距离、星的线速度都跟星的质量成反比。

14.宇宙速度:

第一宇宙速度:近地飞行的速度,卫星的最小发射速度:

高中物理圆周运动100题(高考物理圆周运动)(4)

第二宇宙速度(脱离地球所需之起飞速度):v2=11.2km/s

第三宇宙速度(飞离太阳系所需之起飞速度):v3=16.7km/s

15.开普勒三定律

(1)行星绕恒星沿椭圆轨道运动,恒星位于椭圆的一个焦点上。

(2)连接行星与恒星的矢径在相同时间内扫过相同的面积。

所以,近地点速度大而远地点速度小。两处的速度与到地心的距离成反比:v1r1=v2r2

(3)行星轨道的半长轴的三次方与运动周期的二次方成正比:

高中物理圆周运动100题(高考物理圆周运动)(5)

16.卫星能量:

高中物理圆周运动100题(高考物理圆周运动)(6)

同一卫星在半长轴为a=R的椭圆轨道上运动的机械能,等于半径为R圆周轨道上的机械能。


满满的干货,喜欢请点赞、收藏、关注。明日继续更新高考物理二级结论(4):功能关系的“二级结论”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