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通efs机制(高通回应FDD和TDD是孪生姐妹)

2013年12月4日,工信部正式发放4G牌照,移动、电信、联通均获得TDD牌照,中国4G时代正式开启。但中国联通和中国电信因为网络升级的问题更倾向FDD-LTE牌照,所以获得牌照后并没有进行大规模网络建设。

上周,工信部向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发布FDD运营牌照,并表示“TD-LTE(即LTE TDD)和LTE FDD都是新一代移动通信的国际标准,TD-LTE(即LTE TDD)和LTE FDD相互融合并共同发展已成为未来全球移动通信产业的趋势,手机终端多模多频发展,LTE系统设备共平台研发制造。”

FDD牌照的发放意味着什么?对我们的生活会有什么影响?今天就从多个方面给大家说说FDD牌照的那些事。

运营商:更充分利用频谱资源

基于管理3G网络的经验,为了避免市场碎片化,领先的全球运营商从开始就推动LTE作为一个通用标准支持FDD和TDD。也就是说,支持一个统一标准,FDD和TDD“同根同源”,两个模式间只有非常小的必要差异。

TD-LTE(即LTE TDD)和LTE FDD相互融合并共同发展已成为未来全球移动通信产业的趋势。目前,我国已规划了TDD和FDD制式的无线电频率,为充分利用频率资源,方便用户在国内国外都能很好使用移动通信业务,我国需统筹发展TD-LTE(即LTE TDD)和LTE FDD。

举例而言,高通刚刚宣布推出下一代骁龙600和骁龙400系列处理器,支持LTE FDD/TDD/3G全球模,专为高性能大众市场智能手机设计。其中,骁龙620和骁龙618搭载LTE Cat.7调制解调器,支持2x20MHz载波聚合,提供最高达300Mbps/100Mbps的峰值下载/上传数据传输速率。单一SKU全球多模LTE设计,提供LTE广播、LTE双SIM卡和 VoLTE功能。

终端厂商:压缩研发设计成本

从终端厂商角度,FDD/TDD的同根同源,可以帮助厂商在一定程度上压缩研发、设计成本, 高通全球高级副总裁兼大中华区总裁王翔曾在多个场合表示,2G时代,国内手机企业在高端领域很难有所建树,而LTE时代则迅速走向高端、走向国际市场。

高通efs机制(高通回应FDD和TDD是孪生姐妹)(1)

他认为,“LTE技术是全球的单一标准,它有两个不同的双工模式,来适应不同的地区和市场的需求。TDD和FDD本质区别并不大,那么打造全球统一的产业链将非常容易。”

LTE的未来:载波聚合

那么,什么技术可帮助运营商更高效地利用频谱资源?答案之一是“载波聚合”。什么是载波聚合技术?通俗地讲,它就像“黏合剂”,帮助运营商把各个零碎的频段“粘”在一起,让大家手机上网路更宽,速度更快。

高通efs机制(高通回应FDD和TDD是孪生姐妹)(2)

2015年1月,GSA发布的题为《LTEAdvanced载波聚合部署:峰值速率》的统计报告显示,目前49家运营商在31个国家推出了商用的LTE Advanced载波聚合网络,其中包括20个LTE Advanced Cat.6。另外还有22个Cat.6系统在部署、试商用和测试阶段。稍早前,中国移动总裁李跃也表示,“2015年中国移动要大力推动LTE Advanced载波聚合技术使用,让系统和终端都能支持载波聚合技术。”

目前,Cat.9是最领先的技术形态。稍早前,高通宣布扩增骁龙810连接性能,通过聚合三个带宽20MHz的LTE载波,实现高达450Mbps下载速度,成为首款支持Cat.9载波聚合的骁龙处理器。目前小米和LG分别发布小米Note顶配版和LG G Flex2,内置骁龙810处理器,两家公司均强调Cat.9性能。

此外,去年年底,高通与EE、华为宣布,三家公司成功完成LTE Advanced Cat.9下行三载波聚合的互操作性测试,实现最高达410Mbps的峰值下载速率。目前,高通第五代调制解调器骁龙X12 LTE调制解调器正在向客户出样,支持LTE Cat.10,下载速度最高达450 Mbps,上传速度最高达100 Mbps,并支持LTE TDD和FDD频谱间载波聚合。

关于跨FDD和TDD的载波聚合,因为全球许多运营商都同时拥有高频段的TDD频谱和低频段的FDD频谱资源,而跨TDD与FDD的载波聚合技术可帮助运营商聚合两个无线电频段,获得更佳的覆盖范围和更大的容量组合。从长远来看,不管是在欧洲、美国还是亚洲,跨TDD与FDD的载波组合都是至关重要的。日前,骁龙800处理器在澳大利亚支持了全球首次TDD与FDD之间的单频段互操作,随后该演示又在香港再次成功进行。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