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承诺给老二皇位 都承诺给老二皇位

都承诺给老二皇位 都承诺给老二皇位(1)

唐高祖李渊是唐朝开国皇帝,因为儿子唐太宗李世民的存在,在大一统王朝开国皇帝之中,属于是垫底存在。

明成祖是明太祖朱元璋第四子,虽是明朝第三位皇帝,但也可以说是王朝二代皇帝,并且颇有一番作为,是二代皇帝之中的佼佼者。

这两位皇帝既不是同一朝代,而且一个是开国皇帝,一个是二代皇帝,也没有什么共同之处,一般也让人联系不到。

但是仔细翻阅史书,对比一番,会发现这两位皇帝其实还是有一个共同之处,那便是他们都是在登上大宝之前,有着3个儿子为自己打天下立下大功,他们还都喜欢给功劳最大的嫡次子画大饼,许诺太子之位给他们,让其将来继承皇位,结果都是说说而已,并没有真想让嫡次子继承皇位。

不过不同的是唐高祖李渊给嫡次子李世民画大饼,画着画着就翻车了,来了一场玄武门之变,自己被迫禅位于李世民。

都承诺给老二皇位 都承诺给老二皇位(2)

明成祖朱棣虽然给嫡次子朱高煦也画过大饼,而且还讨厌嫡长子朱高炽,但最后还是传位于嫡长子朱高炽,并没有传位给朱高煦,也没有翻车。

那么这是为什么呢,今天宋安之来分析一番。

一、同样有大功劳,李世民可谓是开国第一功臣,朱高煦虽然功劳大,但功劳和心机远不如李世民。

在这里先说一下,虽然李渊有22个儿子,但是在唐朝建立之前只有5个儿子,其中第3子李玄霸早逝,第5子李智云在李渊起兵以后,被押往长安杀死,也就是李建成、李世民、李元吉3个嫡子在打天下过程中立下功劳,其他儿子则都是在开国以后陆续出生。

朱棣的子嗣更是简单,只有三个嫡子。还有一个庶子,还是幼殇。登基以后,应该是因为身体原因,再没有诞生子嗣。

都承诺给老二皇位 都承诺给老二皇位(3)

李世民的功绩,在历朝历代的二代皇帝之中可谓无出其右者。像汉太宗刘恒和明成祖朱棣这两个二代皇帝之中的佼佼者,在王朝开国的时候,都还年幼,并没有建功立业。

而李世民是直接参与了唐朝的开国,而且立下汗马功劳,可谓是唐朝开国第一功臣。所以唐朝开国以后,李渊定下的开国功臣名单也就是太原元谋功臣名单之中,李世民排名第一。

纵观历朝历代,唐朝的开国可谓是相当之快,从公元617年起兵,到公元618年便是开国立朝。

之所以如此迅速开国,是因为李渊并没有消灭其他割据势力,只是占据了关中和河东一带,并没有统一全国,便是建立唐朝。

在之后消灭各方割据势力,也大多是由李世民带兵东征西讨,他的功劳是越来越大,甚至到了封无可封的地位,李渊特意为他设立“天策上将”官职,可以“许自置官属”,这点几乎可以跟太子的东宫相比,也是如同一个小朝廷一般。

都承诺给老二皇位 都承诺给老二皇位(4)

正因为李世民功劳太大,所以李渊还对李世民画过大饼,在武德七年,太子李建成的心腹杨文干造反,李渊大怒,派李世民去平乱。

临行前李渊对李世民承诺道:“文干事连建成,恐应之者众,汝宜自行,还,立汝为太子。吾不能效隋文帝诛杀骨肉,废建成封作蜀王,地既僻小易制。若不能事汝,亦易取耳”。

结果是李世民率兵出征,大军还没到,杨文干就被属下杀死。李渊事后并没有兑现承诺,也没有废除李建成的太子之位,只是责怪兄弟不睦,并且归罪于太子府的王珪、韦挺和秦王府的杜淹,等于是各打二十板。

当然李世民在登基以后,为了增强自己的合法性,在纂修《高祖实录》时,将自己的功劳进一步夸大,将李渊说成是坐享其成,几乎是一无是处。

所以李渊承诺立他为太子的记载,不一定就是真的。

都承诺给老二皇位 都承诺给老二皇位(5)

不过不论怎么说,即使李世民有夸大自己功绩的不光彩行为,但是他的功绩的确很大,是唐朝当之无愧的开国第一功臣,有着这样的大功劳,李渊给他画大饼,承诺立他为太子,也有可能是真的。

再来说说朱棣的嫡次子朱高煦。

首先从战功上来说,朱高煦是无法比拟李世民的,毕竟他经历的不是开国,而是靖难。

靖难之役说白了就是大明帝国内部的一场局部叛乱,结果是燕王朱棣造反成功,比之王朝开国是远远不如的。

毕竟朱棣以燕地起兵,大战四年虽多有胜利,但并没有扩大战果,也没有一路攻城略地,将北方全部拿下,而是一直处于僵持状态,后来还是出奇招,采取斩首行动,一路南下攻破南京,使得建文帝朱允炆不知所踪,自己利用明太祖朱元璋第四子身份,登基为帝,顺势掌控了全国。

都承诺给老二皇位 都承诺给老二皇位(6)

再具体来说,靖难之役的范围也就是华北和华东两个地区,连北方全境都没有波及到。而大一统王朝的开国,范围可是全国性的。

当然朱高煦的功劳还是不小的,屡屡救朱棣于危难之中,所以在朱棣对战盛庸失败以后,欲且议和北还之时,这时候朱高煦带兵赶来,使得他很高兴,于是半是高兴半是画大饼一般,对朱高煦是仗钺拊其背曰:“勉之!世子多疾”。意思是好好干,世子身体不行,以后还是得你继承我的事业。

不过朱高煦虽然屡立战功,但是他的功劳并非靖难第一,靖难第一功臣是丘福。

以此来看,朱高煦是远远不如李世民。

再从谋略上来说,李世民是有勇有谋,拉拢得了武将,也笼络得了文臣,可谓是文武双全。

朱高煦则是有勇无谋,空有夺位的勇气,但是没有夺位的智商,而且还愚蠢得厉害。

都承诺给老二皇位 都承诺给老二皇位(7)

像他经常以唐太宗自比,这不是自己给自己找事吗?

唐太宗干的是什么事?

唐太宗是上弑兄太子李建成,下杀弟齐王李元吉,还逼迫父亲唐高祖退位。

正好朱高煦也是嫡次子,也是上有哥哥太子朱高炽,下有弟弟赵王朱高燧。

光凭这一点,朱棣知道了也是会寝食难安,哪里有人会这样愚蠢地显摆自己的野心呢,这不是自己给自己挖坑吗?

这样的政治智商,简直是愚蠢到家。所以在永乐十四年,拒绝就藩还各种作的朱高煦,被父亲朱棣给收拾了,是“尽得其不法数十事,切责之,褫冠服,囚系西华门内,将废为庶人”

都承诺给老二皇位 都承诺给老二皇位(8)

仁厚的朱高炽也知道父亲不是真想严惩弟弟朱高煦,所以“涕泣力救”,最后是朱棣削了朱高煦两护卫的兵权,将其徙封乐安州,朱高煦经过这么一收拾才肯就藩,但是在封地也是不老实,多次明目张胆的兴风作浪。

就这样的政治智商,也难怪后来斗不过自己的大侄子明宣宗朱瞻基,效仿父亲朱棣造反,结果是轻轻松松地被击败,最终于囚禁之中被杀。

可以说虽然同样是嫡次子,同样战功赫赫,但是朱高煦和李世民根本不是一个档次,他起码差李世民两个档次。

二、论治国驭下之道,唐高祖李渊不如明成祖朱棣。

李世民之所以可以成功,遇到父亲李渊这个对手,也是成功的一大关键。

李渊之所以在大一统王朝开国皇帝之中垫底,有着三个原因:一是玄武门之变被儿子李世民逼得禅位。二是李世民登基以后,纂修的史书将李渊写的一无是处。

都承诺给老二皇位 都承诺给老二皇位(9)

三是李渊不同于朱棣那般是马上皇帝,也不像汉高祖刘邦和明太祖那般,有着很强的军事才能,他更多的是统筹全局,使得他的才能不明显,反而使得嫡次子李世民的文武双全得到充分发挥,更使得李世民很容易将他写的一无是处。

李渊毕竟是大一统王朝的开国皇帝,并非表面上那么简单,其实他是一个很腹黑的人。

李世民为什么被逼得孤注一掷地发动玄武门之变?

背后就是李渊借太子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之手,来打压李世民这个开国第一功臣,事实证明李渊做得很成功,自己当了老好人,还差点逼死开国第一功臣李世民,若是去掉这个心腹之患以后,李渊对于朝廷的控制将达到巅峰,再稳打稳扎的发展几年,到时候可就不是现在这个评价。

可惜的是李渊只是差点成功,低估儿子李世民的果断和心狠手辣,没想到被逼到绝境,几乎被架空的李世民,竟然绝地反击,以弱小的兵力,竟然在玄武门一带,完成反杀,并且还敢派杀气腾腾的尉迟恭威胁自己,如果不交权就杀,使得自己阴沟里翻了船。

都承诺给老二皇位 都承诺给老二皇位(10)

可以说李渊这个深谙厚黑之道的皇帝,其实并不简单,算计很深的,对于儿子李世民这个威胁到自己权力的开国第一功臣,也是可以下狠手,只不过他是功败垂成,只能憋屈的退位成为无权的太上皇。

相比之下,李渊其实还不如朱棣,因为朱棣足够狠,而且还是马上皇帝,一生不是在打架就是在打架路上,对于军队,对于朝廷有着绝对的控制权。

这样雄才大略的皇帝,即使真出现李世民式的儿子,也不会给其成长空间,因为朱棣本身自己就有很强的军事才能,还经常是自己亲自上阵,这种情况下,根本不会出现嫡次子成为开国第一功臣的事情,更何况朱高煦还没有李世民那样的才能。

李世民为什么玄武门之变以后可以逼迫李渊禅位于自己,并且彻底坐稳皇位,有个很重要原因在于他是开国第一功臣,支持他的文臣武将很多,他在军队的威信也很高,所以可以坐稳皇位,并且彻底架空李渊这个开国皇帝。

都承诺给老二皇位 都承诺给老二皇位(11)

如果换成朱棣是开国皇帝,经常自己御驾亲征,李世民没那么大功劳,笼络不了那么多人心,根本对朱棣造成不了威胁,朱棣想收拾他轻而易举。

而且朱棣比之李渊更会用人,纵观武德一朝,李渊对于军事上的任用,主要集中在自己三个儿子身上,开国之前是,开国以后也是,后来李世民功劳太大,已经是尾大不掉了,也是以太子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取而代之来打压,让这二人取代李世民,负责领兵作战。

虽然也有其他名将,但李渊或许是不放心,或许是认为不足以独当一面,并没有让他们担任过重要战役的军事统帅,直到李世民登基以后的贞观年间,才是名将辈出,不再是主要以皇族之人为军事统帅。

反观朱棣就不一样了,他起兵以后,以世子朱高炽留守,以嫡次子朱高煦跟随自己领兵作战,同时身边还有着一批优秀将领,诸如丘福、张玉、朱能、陈亨等,都在靖难之役中独当一面,起到大作用。

都承诺给老二皇位 都承诺给老二皇位(12)

即使后来的靖难第一功臣丘福北伐失败,朱棣也可以自己御驾亲征,从而有了五征蒙古。不像李渊,一个劲地用嫡次子李世民,使得李世民是功高震主,等到想制衡他了,不让他领兵作战了,也找不到合适人选,自己也不能御驾亲征,只能以其他儿子来制衡。

而且朱棣这个人不同于李渊的厚黑,他虽然喜欢嫡次子朱高煦,认为这个儿子更像自己,讨厌肥胖的嫡长子朱高炽,并且屡屡打压朱高炽,甚至纵容朱高煦陷害哥哥朱高炽。

但是从理智上出发,他依旧是选了嫡长子朱高炽为继承人,因为朱高炽适合治国,而且有一个好儿子朱瞻基。反观朱高煦,不只是自己不行,是有勇无谋,自己儿子更是不行。

朱棣在立朱高炽为太子以后,同时封朱高煦为汉王,让他赶紧去就藩,这样也是避免不甘心的朱高煦留在京城图谋不轨。

都承诺给老二皇位 都承诺给老二皇位(13)

虽然后来朱高煦仗着父亲的宠爱,还有靖难时的功劳,拒绝就藩,并且是胡作非为,但是做得太过分以后,朱棣是直接将其废为庶人,使其一下子老实起来,赶紧去就藩。

朱棣可没有装老好人,任由他胡作非为,让太子朱高炽与其斗,助长其野心。

反观李渊一个劲地用儿子李世民,使其功高震主,自己给他画了大饼也不实现,明明确定传位太子李建成,却不替李建成扫清障碍,没有安置好李世民。

反而是让太子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去与秦王李世民去斗,想借他们的手除掉李世民,自己反倒厚黑的当起表面上犹豫不决的老好人,哪里有这么好的事情,是什么都要当,什么好名声都想要,结果是什么都没有得到,结果是翻了车,还毁了一世英名。

可以说自比唐太宗的朱高煦,只是没脑子的一介武夫罢了,并且遇到的是雄才大略地明成祖朱棣,在父亲面前根本做不到李世民那般。

而英明神武的李世民,遇到的是厚黑,并且聪明过头的唐高祖李渊,最终是孤注一掷,完成了绝地反杀,将厚黑的父亲拉下皇位,成就了自己的千秋霸业。

都承诺给老二皇位 都承诺给老二皇位(14)

谢谢观看宋安之独家原创文章,专注于中国大历史,更多独特视角,原创文章请持续关注~

#创作挑战赛#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