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争议最大的电影发条橙 从叙事镜头视听

《发条橙》是电影界的鬼才斯坦利·库布里克的第9部作品。改编于安东尼·伯吉斯的同名小说《发条橙》。影片在1971年上映,被纽约影评人协会评为年度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拿下了4项奥斯卡提名,却在英国被禁播30年。在豆瓣上的评分是8.5分,位列豆瓣TOP250榜单。

史上争议最大的电影发条橙 从叙事镜头视听(1)

影片讲的是一个叫Alex的青少年斗殴、暴力、抢劫,是无恶不作的小流氓,后来因为失手杀人被送进了监狱。为了尽早出狱,Alex主动参与了政府的一项改造实验计划,被改造成了一个完全的“好人”,打不还手,骂不还口的故事。

在这部充斥着暴力和性的电影中,库布里克为我们提供一个关于自由意志的极端假设:一个堕落无耻、罪行累累的流氓混混,他是否就应该接受被改造,失去自由选择的权利?在对电影形式与内容张力的探寻中,库布里克风格化的创作手法不仅让主题的表达更加的尖锐,也构建了一部经典的怪诞美学电影。

今天,我们就从叙事风格、镜头运用,视听语言,主题表达四方面进行解读,探寻大师级导演在这部电影中的创作手法对影片形成其独特的魅力的影响。

一、风格化叙事风格

这部电影是库布里克“未来三部曲”的最终曲。这个时候的库布里克在叙事策略上已经进行了突破,抛弃了建立冲突的叙事模式。在电影中,库布里克不让阿历克斯具有类型人物的特质,故事更多的是提出的一个没有答案的问题,让人们去思考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1、超类型片的叙事结构

这部电影是一部后现代主义作品,采用的是一种非线性叙事结构。故事从阿历克斯4人组在奶吧喝掺了迷幻剂的毒奶开始,四个人走出奶吧,殴打了流浪汉。之后又同比利男孩来了一场决斗,打赢后驾车狂飙。在经过作家的家门时,骗作家妻子开门之后进行施暴。

史上争议最大的电影发条橙 从叙事镜头视听(2)

这几件事的前后连接打破了一般电影的逻辑顺序,使用的是一种不连贯、破碎的叙事结构。导演库布里克这是对经典类型片的反叛,他不再直接表达自己的思想,而是构建自己极致的影像世界中来抒发自己的愿望。

2、第一人称叙事手法,拉近观众和主人公的感情距离

阿历克斯是故事的叙述者,具有一种独特的魅力。在旁白中,他诚恳带有幽默的解说自己的所作所为,让观众沉浸在他的视角中,天然具有拉近观众的优势。再加上经过治疗的他也是受害者,遭到了别人的报复和父母的遗弃。所以,观众们对他的暴力行为虽然很震惊,但却无法反感。通过第一人称的叙述,我们跟随阿历克斯感受他的暴力和痛苦,引发出观众对主题的思考。

二、镜头语言的运用

影片中的镜头语言十分丰富华丽,体现了导演库布里克的镜头运用能力的强大。通过不同的色调、拍摄速度和画面构图产生的不同的视觉角度,塑造了这部影片的诸多经典场面。

1、运动镜头塑造主人公邪恶的性格

电影一开始就是从主人公阿历克斯的脸部特写开始的,他右眼上粘着夸张的假睫毛、眼睛一眨不眨的不盯着观众,呈现出的诡异、邪恶的的神情让人不寒而栗。这种人物脸部特写的拍摄方式也被称为“库布尼克凝视”,多次出现在导演其他电影中。

在约10秒的定格后,镜头开始变焦并往后拉,随即整个场景就缓缓的呈现出来——阿历克斯和其余3个伙伴坐在一个奶吧里。镜头使用中心对称的构图展现了奶吧舞台剧一般的布景,人物基本上都是静止的,只有阿历克斯缓缓的喝着牛奶,就像等待正在上场的演员一般。导演通过诡异的镜头刻意营造的恐怖感,配合充满性暗示的内景造型和背景音乐《玛丽女王葬礼音乐》,阿历克斯的“邪恶感”和影片的后现代风就被凸显出来。

史上争议最大的电影发条橙 从叙事镜头视听(3)

2、镜头节奏的变化带来的视觉表现力

影片中有一段非常经典的快镜头,是降格镜头的运用。展现的是阿历克斯和2个女孩亲热的场景,配上了进行曲,整个画面显得像默片里的小丑,动作极快,滑稽可笑,丝毫没有亲热场面的诱惑感。这其实是导演库布里克对当时年轻人随意的性观念的嘲讽。

接下来的是一组经典的慢镜头。阿历克斯和同伴走在河边,他出手教训了同伴。这里导演使用了升格镜头,同样配上古典音乐,缓慢的人物动作,加上特写的面部表情,使得这一段暴力镜头极富表现力

而这一快一慢的镜头节奏对比,不仅是使得影片更具对称美,更体现了作为后现代影片的荒诞独特的魅力。

史上争议最大的电影发条橙 从叙事镜头视听(4)

3、镜头对画面的空间透视,展现了压抑的封闭环境

阿历克斯被关进监狱后,导演采用了大量的深景镜头和全景画面来展现了监狱里压抑封闭的环境。其中最明显的是,在监狱走廊里,部长从对称的画面中缓缓走向镜头方向,这个景深镜头带来的拥挤、压迫、无助的感觉为接下来的情节提供了氛围。

史上争议最大的电影发条橙 从叙事镜头视听(5)

三、视听语言的隐喻

麦茨在《想象的能指》中将电影作为一种语言来研究。

“电影语言通过声音、画面等视听语言的元素所展现的具体物象来体现。”

而电影中的很多画面、古典音乐、颜色等符号和元素都包含着隐喻的成分。比如奶吧里白色的女性人体雕塑,阿历克斯房间里的挂画等等都是关于性的象征,而阿历克斯喝的牛奶和穿着的白色衣服则是体现了他孩子气的一面,也象征了他邪恶的纯粹性。

1、画面

阿历克斯四人组施暴流浪汉的时候,随着四人的走动,四条影子在地上越来越高大,最终完全附带在了桥洞下的流浪汉身上。这时他们还没露出真实的身影,但通过光影打造出的影子已经让观众感受到危险的降临,暴力即将开始。

史上争议最大的电影发条橙 从叙事镜头视听(6)

入狱前阿历克斯的世界光怪陆离,是一个诡异又绚丽的未来世界,而阿历克斯经过治疗后出狱,再次回归到社会上的时候,画面充满了阴暗灰色的色调。库布里克通过画面的变化告诉我们,已经失去道德选择权的阿历克斯已经不再是个人了,他变成了一个发条橙。

2、音乐

库布里克在电影中使用了大量的古典音乐,当音乐伴随着暴力或者性的画面出现,这种强烈的冲突和对比形成十分诡异的音画质感

阿历克斯四人组冲进作家家中施暴,阿历克斯边施暴边唱边表演着《雨中曲》,这是一个完美的隐喻,《雨中曲》是那么唯美欢乐,Alex在犯罪的当下也是他最快乐的时刻,是完美的反衬。

阿历克斯特别热爱贝多芬的《第九交响曲》,当贝九的音乐缓缓响起,阿历克斯陷入了癫狂,画面中快速闪现原子弹爆炸、火山爆发,山石滑落、吸血鬼造型等内容,这是阿历克斯的精神世界的闪现,足见人物内心的疯狂、暴力。贝九成了阿历克斯暴力的催化剂。

史上争议最大的电影发条橙 从叙事镜头视听(7)

3、颜色

影片开头的字幕画面使用了满屏的红色和蓝色两种底色相互切换。红色30秒后,出现蓝色5秒。红蓝色是强烈的对比。给人的视觉冲击力很强烈。红色象征了暴力,蓝色代表了冷却,隐喻了欲望和道德的对抗,也是对主人公阿历克斯从无恶不作的暴力青少年到丧失自由意志的发条橙的过程的象征。

猫女士的红头发绿衣服与房间的红地毯绿色屋顶之间红绿相对立,也体现了一种怪诞的美学构建。

四、社会警示作用的主题表达

经过“厌恶疗法”治疗后的阿历克斯被压制住了身体内所谓的“恶”,他无法继续使用暴力,只能“善”。但暴力并没有停止,阿历克斯出狱后遇到了之前打过的流浪汉,流浪汉伙同其他人把他暴打了一顿;好不容易遇到警察解围,却发现是他之前教训过的两个手下,他们把他按在了水里差点淹死。

这段的重复对称的情节颇具讽刺意义。所有他之前施暴的对象都以同样的暴力行为向他复仇,施暴者变成了受虐者。如果前面的实验改造行为认为暴力是一种疾病,可以被治愈。那么这一段就用反讽告诉这样想的人们,所有人都有这个病。原本“正常”的父母、师长、警察等对待治疗前后的阿历克斯的不同态度,都体现了一种普通的恶、人类的病。当人类都有这个病时,那它就不是病,而是人性。

牧师是影片中唯一“正常”的角色,也寄托了导演赋予影片的理性。当其他人看到阿历克斯的治疗结果后,对科学表现出的激动之情时,牧师提出了质疑:“这孩子没有真正的选择权,不是吗?......这其中的虚假再清楚不过了,他不再是个犯罪者,但他也不再是个具有道德选择能力的人。”

史上争议最大的电影发条橙 从叙事镜头视听(8)

这部电影虽然充斥着暴力和性,但是不是本着拍暴力电影的宗旨拍的,而是本着预示未来的宗旨拍的。这是一部关于社会道德讨论和演绎的电影。虽然假设的是一种极端情况,但这样让我们能更加认清事物的本身。

当个人意志和社会意志相背离时,电影更多给予的是一种关于未来的警示,如果我们对这种社会意志实现手段的认同,那今天对恶人进行实验,明天的我们就有可能成为被强制改造的对象。

结尾

电影《发条橙》是斯坦利·库布里克最具争议性的一部影片。2011年,戛纳电影节对影片《发条橙》进行了修复重映,副主席特里·福茂说:“这部影片风采依旧,丝毫没有过时。”40年后,观众终于理解了这位天才导演在暴力背后的关于道德自由与人性的理解。

影片重复性的叙事风格、反常规的人物设置,风格化的表演,隐喻的意象设置和镜头的独特运用,都赋予了这部影片无与伦比的独特魅力,值得我们去细细品味与感受。

而面对库布里克的极端假设,我们所有人都应该思考:面对个人意志和社会意志的矛盾,我们该如何平衡道德自由与体制约束。这种思考对于我们生活中追求自由与自我约束也有着警醒的作用。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