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宋代一年一熟变成一年两熟(合久必分分久必合)

《三国演义》开篇就说“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经过了唐末军阀割据、五代十国的混乱之后,迎来了新的大一统的时期。宋朝是我国历史上发展的黄金时期,历史学家邓广铭先生就说过,有宋一代是我国古代发展的最高峰,他的发展可谓是空前绝后的。

在唐末五代的动乱之后,各种民生制度都混乱不堪,大宋朝廷为了更好的控制基层社会和恢复社会秩序,就必须要恢复重建属于自己的各种制度管理体系,其中户籍制度更是重中之重。宋代没有建立完整的户籍法典籍,相关户籍管理的制度一般都是在其他的律、令、格、式、敕等等这些相关的案牍文件中。在宋朝,由于经济的高速发展,让社会等级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些社会等级的变化,在户籍中有着很明显的体现。

宋朝的户名很多,如果按照身份来区分,则有官户和民户,形势户和平户之分;要是按照有没有田地家产来区分,则是主户和客户;要是按照居住地来分,则有坊郭户和乡村户之分。宋朝这些丰富的人口管理内容为宋朝的社会发展和人口管理作出了突出贡献。

为什么宋代一年一熟变成一年两熟(合久必分分久必合)(1)

宋朝坊户

主户和客户

客户

宋代的客户,和现在的客户,虽然有着一样的字,但是其中的含义却大相径庭。

客户,在唐代指的是外乡人,及流亡他的那些人,他们是去了独立的户籍和法律的保护,成为了地主的附庸。到了宋朝,客户由一种地主的“私有物产”,变成了和地主一样拥有户籍编制的人,成为了佃户。虽然不再被朝廷视为贱民,但是这些客户依然是社会的底层,他们没有地产、没有房产,只能够依附地主而生存。

客户又可以根据他们和地主的关系分为三种类型。第一种是地客,他们世世代代都隶属于地主,近似于农奴,他们和地主的隶属关系也是最强的,双方之间是属于和被属于的关系;第二种是佃客,也叫佃户。他们在客户中是属于最多的那一种群体,他们和地主之间没有隶属关系,却有契约关系。地主将土地的使用权交给佃户,佃户上交一定的粮食。在宋仁宗时期,规定了“自今后客户起移,更不取主人凭由”,这就说明了佃户的身份相对自由,而且还可以相对自由迁徙。第三类是浮客,他和地主的关系更像是临时工和雇主的关系。他们只是寄居在地主的状园内,所以和地主的关系比较松弛,但是随着债务的增加,浮客也会逐渐变成佃客,成为地主压榨的对象之一。

为什么宋代一年一熟变成一年两熟(合久必分分久必合)(2)

古代农民

主户

主户就是指那些有房有地的土豪,也包括那些自耕农和半自耕农。

宋朝会根据主户们的所有资产,将主户划分为五个等级,在划分主户的等级的时候,主要是以土地的多少为主要根据,其他的财产只能算作是参考材料。在这五个等级中,一等、二等是上户,一般是那些大地主、官僚阶级、还有就是在当地官府供职的人,水浒中的宋江大概就是这一类人;三等是中户,他们是一些中小地主,和一些比较富裕的人;最低的四、五等是下户,包括自耕农和半自耕农。

不同的户等之间的贫富差距非常大,苏轼的好友张方平曾经就说“天下州县人户,大抵贫多富少,中等之上不到五分之一,第四第五等户长及十分之九”。四五等的下户,拥有的土地只有一两亩,最多的只有几十亩。在当时,也存在现在我们所说的“八二法则”,上等户占据了百分之八十五的土地,其中官僚阶级拥有的土地就占据了百分之七十。

为什么宋代一年一熟变成一年两熟(合久必分分久必合)(3)

古代农民

宋朝的城市户口

宋朝的户口,不仅仅有主客之分,还有农村户和城市户,宋朝的城市户口叫做坊郭户。坊郭户最早出现在唐朝,在宋朝的时候,将坊郭户正式列入版籍。

上面我们说了宋朝的户籍是分为主户和客户之分的。在坊郭户中,其实也有主、客户之分。在乡村和城镇的主户中,又将他们划分为若干个等级。坊郭户按照居民的不动产和动产将其分为十个等级,而乡村就如同上述的主户等级一般,被划分为五等。城乡的客户都是那种没有财产的民众,他们在客观上是不需要承担赋税的,因为他们没有财产,所以对他们的划等没有任何意义。

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说“今时坊郭十等,乡村五等户”,这就说明这种划分户籍的等级制度已经是一种定制了。但是在实际对坊郭户进行划分的过程中,却由于各种不同的情况,比如说本地的政策、当地的经济水准等等,会导致坊郭户划分的依据是随着各地情况的不同而变化的。

虽说坊郭户十等的划分比较混乱,但是总体来说还是可以分为坊郭上户和坊郭下户。

坊郭上户一般是在宋朝社会中地位比较高的一部分人,比如说官吏、地主、房主、商人、大手工业主等等。坊郭下户则是一些城市中的普通民众,比如说那些小商贩、工匠、人力和女使等等那些被雇佣的人。

除了这些普通的户籍之外,宋朝还有很多其他特殊的户口,比如说形势户、官户、女户等等。

为什么宋代一年一熟变成一年两熟(合久必分分久必合)(4)

宋朝城郭

宋朝其他户口简述

在宋朝还有一种特别的户口,那就官户,官户在唐代和宋代的解释是不一样的。唐代的官户指的是半奴隶户,地位稍微比奴隶略高。然而到了宋朝,官户就逐渐开始指的是“品官之家”。官户包括了正从一品到正从九品的文武之家。清朝赵翼在《甘四史札记》中说“一人入仕则子孙亲族俱可得官”,就是说家里的只要有一位当官的,家里人都可以成为官户,从而免除徭役,这就是“荫庇子孙”的缘由。因为这种官户制度,宋朝的官户逐渐发展到了千分之二之多。

官户也是形势户其中的一种,在宋朝的文献中,形势户被称之为“形势之家”,这种形势户包括了官户、州县的按察官司吏人、保正等等这些乡役户。

还有一种特别的户口是女户,女户说的不是性别,而指的是户主的性别,女户的主要成员是寡居的妇女,还有其他一些单亲家庭中,由母亲担任家主。

宋朝的其他户口还有专门为和尚、道士入籍的户口,这种也是不需要担任徭役的;还有其他专门从事手工业的匠户、从事纺织业的机户等等。

宋朝的这种户籍制度,为宋朝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也是宋朝成为历朝历代中文明程度较高的原因之一。

为什么宋代一年一熟变成一年两熟(合久必分分久必合)(5)

清明上河图中的匠人

结语:宋朝户籍制度的优缺点

宋朝户籍制度对宋朝统治的积极作用

宋代的户籍制度,虽然造成了大量的土地兼并,出现了许多大地主。宋朝通过户籍制度来把对农民的剥削转嫁到了地主身上,大宋朝廷将地主作为中介,以至于在大宋朝农民反抗的方式由对朝廷制度的反抗变成了对地主的反抗。农民起义也不再是“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不再是“苍天已死,黄天当立”,不再是“天补均平”这种直接反抗朝廷的口号,而是“只反贪官,不反皇帝”,还有比如说是《水浒传》中的梁山泊树的就是“替天行道”的大旗,是“替天”而不是取而代之。这就是大宋朝户籍制度最大的优势之一。

在古代的封建社会中,由于我国历来都是国土疆域广博,通信和交通等等,这些条件都十分落后,所以朝廷对于地方的掌控只能到县一级的单位。再往下的单位宋代朝廷就无法通过官府体系来控制,而是更多的依赖基层组织。大宋朝的户籍制度,可以将各个基层组织都有效的建立起来,在朝廷官府和基层组织之间建立起一座沟通的桥梁。尤其是保甲制的建立,一些宗族和乡村的士绅成为了乡村的精英,这些人是朝廷向着乡村一级控制的延伸。

为什么宋代一年一熟变成一年两熟(合久必分分久必合)(6)

《水浒传》剧照

宋朝户籍制度对宋朝统治的消极作用

一方面是这种严格的户等制度,形成了社会等级的不平等。拥有特权的官僚阶级,像是形势户、官户等等都是那些不需要担负赋税的阶层,而宋朝的赋税又是大过于汉唐,这与宋朝的冗杂的机构是分不开的。那些下等户,不仅仅需要为朝廷的官僚主义买单,还需要为宋代对外失利的军事行动买单。

在另一方面,宋朝为了保证有更多的人参与到你农业耕种中,同时也为了方便管理,大大限制了人口的流动。户籍制度就是宋朝为了限制大宋人口流动的手段之一。宋朝发达的社会文明和商品经济对人口的流动的要求很高,但是人口流动受限,则会对商品经济的发展造成一定程度的限制。

人户的正常流动虽然被限制了,但是人们却因为土地兼并、赋役、灾荒、战乱等等原因不得不离开家乡,逃离户籍的束缚,成为流民。封建国家将户籍治理作为防止流民的重要手段,但是封建国家又不可避免的沦落到从建立户籍制度,到流民动乱,再到亡国,到再一次重新建立户籍制度,如此重复往返,所谓的“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原因就在于此!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