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华五年规划(城市有机更新的)

成华五年规划(城市有机更新的)(1)

成华区公园一景

封面新闻记者 谢燃岸 图片由成华区委宣传部提供

引言

2012年,成都市成华区全区地区生产总值556亿元。2021年,全区地区生产总值已达到1273.3亿元,实现翻番。十年砥砺奋进、开拓创新,在党的二十大即将召开之际,成华区递交出了一份令人满意的奋进答卷。

10月14日起,封面新闻上线《非凡十年·成华答卷》专题,推出系列报道,关注成华区高质量发展之路,首篇聚焦成华城市有机更新,争当公园城市示范区排头兵。

从339天府熊猫塔沿府河而下,走进望平滨河路,设计师品牌店、手作文创店、咖啡馆、创意书店、老茶馆……潮流时尚和烟火气交融交织,蒸腾出这座城市独特的惬意与韵味。

339天府熊猫塔、望平滨河路、成都东郊记忆、萌想星球、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北湖生态公园、成都自然博物馆……一个又一个网红地标的出现,见证了成华这个老工业基地转型现代化城区的崭新姿态和日新月异的城市面貌。

持续推动城市有机更新是成华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基础工程,也是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理念,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城区的重要抓手。作为曾经的老工业区,成华区坚持以“中优”部署要求重塑城市经济地理,抓住机遇大力实施全域有机更新,全力推进调结构、优功能、提品质、惠民生,实现了城市能级历史性跃升、经济实力历史性跨越、城市面貌历史性转变、社会民生历史性改善。

一个生态宜居、硬核强劲、创新驱动、繁荣文明、安全韧性、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成华正蓄势腾飞。

成华五年规划(城市有机更新的)(2)

望平滨河路

优化城市发展“新空间”

加速城市有机更新

10月3日,“江河奔腾看中国·水润锦官城” 成都发布政务融媒体大联播来到了锦江沿岸,漫步望平滨河路。这个新晋的潮流网红打卡地,是一杯茶或咖啡从天亮坐到天黑的悠闲漫长,烟火气被烹饪得活色生香。

而这里,正是近年来成华区推进城市有机更新,打造多元化消费体验新场景的一个典型范例。

如何让人口密集、设施老旧的老街老巷,在城市有机更新中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呢?成华区在前两轮猛追湾市民休闲区打造中进行大胆探索,抓住成都市实施天府锦城项目,打造“夜游锦江”新品牌的机遇,坚持以“政府主导、市场主体、商业化逻辑”为原则,首次采用EPC O合作模式,启动实施了猛追湾市民休闲区项目,统筹推进城市更新、文化传承、肌理调整、空间活化、场景塑造,在1.68平方公里滨水黄金地带,形成功能复合、形式多元的体验空间,呈现出“烟火人间三千年、成都上下猛追湾”的时尚新魅力,成为了成都最具代表的老旧城区改造活化的名片。

而与猛追湾片区不同,曾是仓储物流企业聚集区的二仙桥片区,高压走廊、铁路专用线将城市空间“切割”得七零八落,“工厂生活区”穿插形成无数断头路,各类专业市场限制了城市功能提升……成华区通过连片规划、分类实施、滚动推进、集成打造等措施,统筹推进二仙桥片区的生态环境、基础设施、公建配套、产业布局建设,确保改一片、成一片。如今,二仙桥、杉板桥等老旧片区在城市有机更新中实现了蝶变重生。

打破工业布局对城市发展的影响,优化城市空间布局、调整产业结构,推动城区转型发展、高质量发展,成华在逐步消除老旧工厂、市场、仓库、铁路、管线、危化源对城市发展束缚的同时,高标准规划布局了成都熊猫国际旅游度假区、龙潭工业机器人产业功能区、东郊记忆艺术区、东客站枢纽经济发展区、建设路金融商务总部发展区、新北天地商贸旅游发展区六大产业功能区,差异化塑造空间形态、系统化提升功能品质、特色化营造城市风貌,让城市焕发新活力、展现新魅力。

眼下,聚焦做好“城市有机更新”文章,成华区正大力实施“中环牵引、纵横联动、组团优强”发展策略,按照“一年有变化、三年见形象、五年强功能”的进度要求,打造以“金色中环”为牵引的老工业区转型发展标杆。不久后,一个更有品质、更具活力、更加繁荣的幸福宜居城区将逐步呈现。

成华五年规划(城市有机更新的)(3)

东郊记忆艺术区

全面打响文商旅融合品牌

让成华成为人人向往的诗和远方

去年9月,成华获评天府旅游名县,一个多月后,正式上榜四川省全域旅游示范区。今年8月,由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厅组织的天府旅游名县巡礼活动走进成华。这一年成华区在名县提升建设工作中的新变化,让实地参观的媒体惊艳不已。

“在老成都人的印象中,作为成都主城区之一的成华区,是工业区的代表。而如今,过去的老厂房、老仓库,都已经变身成为了风貌独特、充满创意的文创园区。”一位记者感叹道。

事实上,居住在成华区的居民早有感触。“作为成华区的新居民,周末去萌想星球逛逛,喝个茶,有时候还耍耍密室。同学来看我,熊猫基地、东郊记忆、望平街都可以去。”山东人阿寻,三年前将家落在了成华区,这里的生活让他感觉到满意。

围绕“大熊猫”“大文创”“大都市”等核心资源,成华持续加速推进打造北湖“大熊猫 国际范”生态文旅场景、东郊“工业风 文创范”泛娱乐体验场景、猛追湾“老成都 时尚范”夜经济消费场景。2021年,实现接待旅游总人数2348.05万人次,增长27.20%;实现旅游总收入329.35亿元,增长21.08%,其中过夜游客累计接待403.80万人次,同比增长21.32%,过夜游客人均每天花费1330.31 元,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成华五年规划(城市有机更新的)(4)

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

成华区已吹响了纵深推进文商旅融合发展的号角,将深度挖掘“两站、两品、四地标”等特色资源,狠抓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创建国家5A级景区工作,大力开发熊猫国际旅游度假区旅游核心产品,加快打造旅游名区、文创名区、消费名区,不断擦亮天府旅游名县“金字招牌”,让成华成为人人向往的“诗与远方”。

未来五年,可以想见Discovery华人国际探索世界、熊猫地球村、熊猫美术馆等重大文旅项目的逐渐成型,DMV国际音乐产业社区集群等重大文创项目的加快建设,量子界数字文化产业园等文创地标的重磅呈现,“熊猫野趣”“公园生态”等户外消费新场景的活力创建……更多的夜间经济、数字消费等新业态,更多的文旅消费大餐,将在这个全面打响文商旅融合品牌的中心城区呈现。

成华五年规划(城市有机更新的)(5)

万象城

以人为本

回应美好生活“新期待”

6月29日,成都市成华区2022年第二季度“631”重点项目集中竣工仪式在龙潭工业机器人产业功能区卡诺普工业机器人项目现场举行。

此次集中竣工的重点项目,除了重大产业化项目,还有诸多民生项目——北湖片区配套中学建设项目等民生改善项目8个,城东体育公园综合运动场馆等基础设施项目2个,一环路市井生活圈打造建设巷节点项目等城市更新项目4个。这些项目的竣工投产投用,为成华区进一步优化产业布局、做优城市功能品质、保障和改善民生提供了坚实的发展支撑。

“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一座有温度的城市,必然有鲜明的民生底色,于细微处见真章,细节之处最能体现城市的品质。

成华的城市更新发展路径,正是遵循着以人为本的理念。

成华五年规划(城市有机更新的)(6)

完美文创公园

过去五年,成华区公园城区品质持续优化。生态本底不断夯实。建成投用17个共2672亩城市公园、290余公里绿道、630余亩小游园微绿地,新增立体绿化10万平方米,公园绿地服务半径覆盖率达91.5%,成功打造了二仙桥公园婚姻登记处等生态价值转化场景。

城市功能加快完善。完成51个站点TOD站城一体化设计,新开通地铁4条、站点22个,新建、整治道路277条,打通断头路30条。策划50个城市有机更新单元,完成300余处空间品质提升、11个公园城市示范街区打造,呈现一环路市井生活圈和“2 11”特色街区。整治背街小巷236条,新建、改造公厕179座,打造全市最美街道15条,2021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较2016年同期增加83天、PM2.5浓度下降了34.4%。

共享发展,社会保障坚实有力。改造危旧房棚户区1.3万余户210万平方米,整治老旧小区312个,既有住宅增设电梯160余台。公共服务扩面提质,建成投用公服设施325处,新建中小学(幼儿园)55所、新增优质学位4.6万余个,汇聚“四七九”、嘉祥、渥太华等优质教育品牌,高中教育质量实现“十二连进”,获评全国智慧教育示范区;培育打造市二医院龙潭院区等6所三级医院,公立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实现街道全覆盖;建成养老机构29个、老年助餐点40个、日间照料中心105个,养老床位数居五城区第一,人均期望寿命提升至81.55岁。区域文化设施建设上,新增了多宝寺壹号艺术中心、几何书店、毛边书局等城市文化名片,实现社区文体活动室全覆盖,建成区公服设施规划实施率提升至80%,市民的幸福感、获得感和归属感持续提升。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一经采纳有费用酬谢。报料ihxdsb,3386405712】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