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贾雨村说两种人(红楼梦里贾雨村的人物分析)

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谢谢!

在《红楼梦》一书中,贾雨村也是一个十分重要的人物。人们常用“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来评价《红楼梦》,而通过贾雨村这面镜子,读者可以从中照见封建社会的政治制度、司法制度及官场的阴暗险恶,人生的得失荣苦等等。在中学语文教材篇目《葫芦僧判断葫芦案》一节中,贾雨村只做了一回短暂的甚至有点被动的表演,这对于我们全面了解贾雨村其人,是远远不够的。

红楼梦贾雨村说两种人(红楼梦里贾雨村的人物分析)(1)

来路去路

在《红楼梦》的开头,作者为了增加小说的厚重感和神秘色彩,特别讲了一个近于荒诞的顽石“幻形入世”的故事,并借甄士隐之梦描绘了所谓的“太虚幻境”,并告诉读者此书是虚拟的“贾语村言”。贾雨村的姓名就隐含着这一层意思。第一回书中交代,贾雨村原先家境贫寒,是寄宿在甄士隐隔壁葫芦庙里的一个落魄书生。此人相貌魁伟,气度不凡,且出口成章,诗兴横飞,颇受甄士隐的赏识。更为重要的一点是他不甘平庸,渴望飞黄腾达。“玉在椟中求善价,钗于奁内待时飞”,他于秋夜月下吟出的这两句联语,足以表明了他的志向和抱负(“时飞”是雨村的字),这也是甄士隐赏识他的原因。但那时的甄士隐还看不透他的本质,所以对他欣赏有加,并极力帮他。后来又慷慨资助他赴京应举,这才使得他能够名登金榜,穿猩袍戴乌纱,得意洋洋地做了知府。但贾雨村的本性决定他当不了一个好官,不久就因“贪酷之弊”被政敌搞掉,削职为民。后来又靠拉关系走贾政的后门,得以“起复委用”,做了应天的知府。了解了这一点,我们才能很容易的理解雨村在审理“薛蟠人命案”时的丑恶表演,从而加深对这一形象的认识。

至于雨村的后来,按照书上第一回中的“因嫌纱帽小,致使枷锁抗”的暗示,加上后来贾府大厦已倾,失去了靠山的贾雨村估计也不会有什么好果子吃。可惜后四十回的续作未能表现出来。

贪欲野心

贾雨村是个利欲熏心的人,他在贫穷的日子里刻苦努力,正是为了有一天能出人头地。我们且来看看他在落魄时的一首对月咏怀诗:时逢三五便团圆,满把晴光护玉栏。天上一轮才捧出,人间万姓仰头看。贫寒的书生渴望一飞冲天,不甘寂寞的背后却是无穷的贪欲与野心。应该说,贾雨村是个很有才干的人,但有才无德,这就使他堕落得更为彻底。贪欲和野心,注定他不甘久居人下,也注定他不可能在污浊的官场上洁身自好。可以说,在步入官场以前,他的灵魂已经污染了。“身后有余忘缩手,眼前无路想回头”,这副写在智通寺山门上的对联,对于那些在名利场中孜孜以求的人无异于一记当头棒喝,聪明的雨村不是读不懂,而是因为他早已利令智昏,鬼迷心窍了。在审理“葫芦案”时,雨村不是糊里糊涂,是非不分,相反,他太清楚了,明知实情却胡乱判案,这才是他的可恶处。他不是一个昏官,而是一个十足的奸官,一个阴险而狡诈的奸佞之徒。他徇私枉法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保住自己的官位并趁机攀上贾王史薛这几棵大树,从而达到往上爬的目的。

红楼梦贾雨村说两种人(红楼梦里贾雨村的人物分析)(2)

精心狠心

贾雨村工于心计,城府极深,同时又心狠手辣,极善做作。这在第四回里可以充分表现出来:初听苦主告状,便正言厉色要辑凶拿人,一副公正严明之态;等门子以目示意,他立刻心领神会;与门子密室商量,他故作姿态,热情之至;等计议一定,他还连说“不妥”,而真实的想法却始终藏而不露。其中的几次“笑”更是大有深意,可谓是笑里藏刀,笑里藏奸。这笑,简直就是贴在这个官场老滑头脸上的标签。

另一方面,他的精于算计,这是官场中必备的本领。雨村跌倒过一回,因而格外的谨慎,也格外的阴险。这在门子身上也得到了印证。雨村把出了大力的门子“寻了一个不是,远远充发了才罢”,兔死狗烹,为了保住自己的形象,牺牲一个小小的门子又算得了什么呢?

媚上与欺下

如果说,雨村是凭自己的学识才干跻身官场,那么后来的起复委用及至在官场上的兴风作浪则完全靠他的投机钻营,下贱无耻。吃一堑,长一智。第一次跌倒,使他认识到,要想在这个互相倾轧的官场上立足,必须找到一棵可以攀附的大树。而贾王史薛就是这样的大树。他靠走贾府的后门重登仕途,趋炎附势,媚上欺下成了他在官场中的通行证。当然,不只是贾雨村,任何一个有名利之心的人若想在官场中立足,都必须丢掉人格、尊严、良心……如此,我们就不难理解雨村的前任知府为何不敢审理而雨村又徇私枉法胡乱判案了。媚上的人必然欺下,雨村讨好了四大家族,弱势的一方便成为他踩踏的对象。“八字衙门朝南开”,法律的天平总是朝着有权势的一方倾斜。

无情无义

贾雨村虽然是一个儒士,但仁义礼信之类,在他这里都已经荡然无存了。在《红楼梦》一书里,贾雨村是个道德上的反面典型。他的自私、虚伪、贪婪、冷酷,忘恩负义,集中表现了封建官场中堕落的品格。这从《葫芦僧判断葫芦案》中也可以看出。我们知道,甄士隐是雨村的恩人。俗话说,滴水之恩,报以涌泉。雨村报恩了吗?在审理“冯渊命案”中,雨村明知英莲是昔日恩人之女,却没有伸出援助之手,甚至没有表示一点点关怀,因为此时,甄家父女对他已经没有任何意义了。过河拆桥,转脸无情,贾雨村已经完全丧失了中国儒士最起码的良知。“一朝权在手,便把令来行”,什么情呀,义呀,全抛到九霄云外去了。也有人说,贾雨村放薛蟠一马,不是回报了贾府的援手之恩了吗?其实不然,雨村之所以不追究薛蟠,不是因为报恩,而是因为惧怕。怕什么?怕四大家族位高势大,怕自己乌纱又失,怕自己小命不保……总之,这里贾雨村只有为己的心思,全无报恩的念头。清朝的脂砚斋曾批语说贾雨村是王莽曹操一类人物,可能后来贾家败落时,他还有一番丑恶的表演,可惜曹雪芹只写了前八十回,高鹗的续作则没有这方面的体现,我们便不得而知了。

总之,贾雨村是《红楼梦》中不可缺少的人物,一如一面镜子,透过他,我们看到了封建社会里被世俗严重污染的儒士灵魂,看到被官场熏黑的政客心灵;看到道德的沦丧,司法的腐败;看到人情的冷暖,世态的炎凉……

红楼梦贾雨村说两种人(红楼梦里贾雨村的人物分析)(3)

不走寻常路

贫寒的书生渴望一飞冲天,这不算什么。但为了往上爬,贾雨村靠的是出其不意,险中求胜。《红楼梦》妙就妙在玄机的运用与分寸的把握,雨村时常出没于贾府却不露声色,雨村多次出入贾府出于什么样的目的?当然是为了攀龙附凤,为了日后仕途辉煌腾达,但如果仅仅是这样,作者也不会若隐若现地透露出他在荣国府里的神秘身影。唯一合理的解释就是大凡贾家所有背逆之事,都被他贾雨村真真切切地看在了眼里,记在了心里。时候一到,猛料爆出,彻底出卖了贾家。

贪欲和野心,注定贾雨村不甘久居人下,“身后有余忘缩手,眼前无路想回头”,雨村感叹智通寺山门上这副对联的浅显与深意,却并没有参透人生的无常,他把一个个有恩之人送上了“断魂台”,自己也踏上了一条令后人唾骂的“不归路”。至于雨村的后来,尽管原版《石头记》残缺不全,但从十二曲之尾曲 [收尾·飞鸟各投林]中大致可以得出相关人物的命运走向:“为官的,家业凋零,富贵的,金银散尽,有恩的,死里逃生,无情的,分明报应。欠命的,命已还,欠泪的,泪已尽。冤冤相报实非轻,分离聚合皆前定”。按照书上第一回中的“因嫌纱帽小,致使枷锁抗”的暗示,贾雨村最终自食其果。作者很讲究前后照应,也很相信因果报应。在葫芦庙,雨村与小沙弥是一对形影不离的葫芦僧,在应天府做官时,他俩是拍档。多行不义必自毙,雨村找岔赶跑了曾有助于他的门子,多年以后,门子定会回来报仇,这就是“你方唱罢我登场”的官场游戏。

名声差

俗话说:人过留名雁过留声,为官者不可小看“名”字。为此作为领导要尽可能利用职务之便想方设法多给自己弄几顶高帽子,抢得来的捞得到的,无论是哪种方法得到的,你都不要客气。你的名声越好,你的政绩也就越大,你也就有了不断往上爬的资本,不要怕人家说你沽名钓誉,其实“沽”也好,“钓”也罢,只要博得令名,就算达到了目的。这个“名”不仅指的是你在官场的“名”,还指的是你在老百姓心中的“名”,媚上不难,欺下不难,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难的就是上下都夸你好。

看看贾雨村,一开始就有了“贪酷之弊,且又恃才侮上”的“名”,后来又有了“媚上欺下”的“名”,这是他不会做官的表现。不会做官,官运岂能长久?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