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皇后被废后的下场(正说孝哲毅皇后)

婆媳关系自古以来都是世纪难题,既有磨挫儿媳妇的恶婆婆,也有折磨婆婆的恶媳妇,婆媳之间的矛盾不分身份地位,不管是平民百姓家,还是皇帝老子家,都存在婆媳不睦的问题。

比如晚清时期同治帝载淳的妻子阿鲁特氏,因为不是被亲婆母慈禧太后相中的,婆媳之间的关系就十分不好,阿鲁特氏在丈夫死后自觉前景无望,就殉夫而死。

明代皇后被废后的下场(正说孝哲毅皇后)(1)

孝哲毅皇后

明代皇后被废后的下场(正说孝哲毅皇后)(2)

同治帝

01,出身科举世家

孝哲毅皇后阿鲁特氏(1854-1876),是蒙古人,但她并非像孝庄、孝惠一样出自蒙古藩部,而是出身蒙古正蓝旗,是旗人。阿鲁特的父亲崇绮,是清朝二百来年唯一的旗人(蒙古人)状元,母亲是郑亲王端华的女儿、肃顺的侄女。

咸丰帝的原配妻子孝德显皇后萨克达氏,是阿鲁特的表姨妈,因为阿鲁特的外祖父端华是孝德皇后的亲舅舅,所以,阿鲁特的生母崇绮嫡福晋和孝德皇后就是亲姑舅表姐妹。

而咸丰帝继室妻子孝贞显皇后钮钴禄氏、即慈安太后,也是阿鲁特的表姨妈,因为阿鲁特的外祖母端华嫡福晋是慈安的亲姑妈,所以,慈安和阿鲁特的生母崇绮嫡福晋也是亲亲的表姐妹。

阿鲁特氏和孝德皇后一样,都没有光鲜的老祖宗,她家是从祖父赛尚阿开始发家的,赛尚阿从嘉庆末年入仕,在道光年间及咸丰初年是官运亨通,先后出任侍读学士、都统、户部尚书、入军机处、文华殿大学士、首席军机大臣。

明代皇后被废后的下场(正说孝哲毅皇后)(3)

孝哲毅皇后家世简表

明代皇后被废后的下场(正说孝哲毅皇后)(4)

《两宫太后》中的孝哲剧照

由于赛尚阿在晚清政局的举足轻重,他的家族很快融进世家圈子,第三子崇绮能够迎娶亲王之女就说明这个情况,尽管赛尚阿奉命镇压太平军吃了败仗被革职抄家,但他家族的联姻圈子依旧存在。

阿鲁特氏的父亲崇绮,在父亲被罢免后潜心读书,参加同治四年(1865)的科举考试,中了头名状元。在这里要划个重点,网上有些文章包括百科都写崇绮是同治三年状元,那是错误的。

崇绮是同治四年乙丑科状元,同治十三年只举行过六次科举,分别是元年壬戌科、二年癸亥科、四年乙丑科、七年戊辰科、十年辛未科、十三年甲戌科,崇绮就是乙丑科状元。

同治四年。乙丑。夏四月。乙丑朔。乙酉21。策试天下贡士廖鹤年等二百六十五人于保和殿。○己丑25。上御太和殿传胪。赐一甲崇绮、于建章、杨霁、三人进士及第。二甲牛瑄等一百人进士出身。三甲吴汝纶等一百六十二人同进士出身。(清穆宗实录卷137) 

同治四年。乙丑。五月。乙未朔。○戊戌。4○授一甲一名进士崇绮翰林院修撰。二名进士于建章、三名进士杨霁编修。○癸卯。9○引见新科进士。得旨、一甲三名崇绮、于建章、杨霁业经授职外。(清穆宗实录卷138)

同治四年夏四月乙丑朔,己丑25,赐崇绮等二百六十五人进士及第出身有差。(清史稿本纪21穆宗本纪一)

《清稗类钞》还记载了崇绮的一则轶事,据说崇绮获得第一名后,两宫太后看了试卷名字才知道是崇绮,按以往惯例,旗人不能名列鼎甲,为了选出新的状元,就把前三名的名字放在筒子里抽签,抽住谁,谁就是新状元,结果,连抽三次都是崇绮,两宫这才决定,就以崇绮为状元。

明代皇后被废后的下场(正说孝哲毅皇后)(5)

慈安太后

明代皇后被废后的下场(正说孝哲毅皇后)(6)

慈禧太后

02,状元闺女做皇后

阿鲁特氏出生于咸丰四年(1854)七月初一,这时她的家族正陷入低谷之中,在阿鲁特两岁的时候,咸丰六年(1856)三月二十三,同治帝载淳出生,两人之间相差两岁。

在阿鲁特十二岁的时候,父亲崇绮中了状元,因为一直生活在文化氛围很高的家庭中,阿鲁特自身的文化修养也是很不错的,不但字写的很漂亮,能用左手写大字,还熟读唐诗,背诵如流。

同治十一年(1872),17岁的同治帝开始选择后妃,19岁的阿鲁特和小姑姑阿鲁特氏(16岁)一起从众多秀女中脱颖而出进入决赛,同时入选的还有来自名门富察氏的凤秀之女(14岁)、赫舍里氏的崇龄之女(17岁)、西林觉罗氏的罗霖之女(15岁)。

明代皇后被废后的下场(正说孝哲毅皇后)(7)

《两宫太后》中幼年同治帝剧照

明代皇后被废后的下场(正说孝哲毅皇后)(8)

《两宫太后》中幼年同治帝剧照

在这入围的五位秀女中,慈安太后属意年龄最大的阿鲁特氏,认为她是状元之女,知书达理、气度端凝,很有母仪天下的稳重大气,当然,其中也有慈安与阿鲁特之间是亲戚的原因。

但身为皇帝生母的慈禧太后,却属意年龄最小的富察氏,认为她出身名门,底蕴深厚,且娇俏可爱,肯定是儿子喜欢的类型,当然,其中也有慈禧想选个年龄小好拿捏的深层次原因。

两宫太后为此出现分歧,慈安认为富察氏年龄太小,不能给儿子当贤内助;慈禧则认为阿鲁特氏是罪人端华之女所生,没有资格母仪天下,两宫各不相让,选择权就交到同治帝手中。

对于正处于年少慕艾年纪的同治帝来说,年轻美丽又知性的阿鲁特氏,当然比还没长开的小闺女富察氏更吸引他,因此,这位骚年毫不犹豫的选择小姐姐阿鲁特氏做自己的皇后。

他的决定可把老母亲慈禧气炸了,但不管心中多么气恼儿子不听话,也不能表露出来,只能暗暗把帐都记到未来儿媳妇头上,阿鲁特氏悲惨的未来就从大婚开始

明代皇后被废后的下场(正说孝哲毅皇后)(9)

《两宫太后》中慈安慈禧剧照

明代皇后被废后的下场(正说孝哲毅皇后)(10)

《两宫太后》中慈安慈禧剧照

03,繁琐的皇帝大婚典礼

同治十一年(1872)二月初三日,慈安、慈禧两宫太后颁发懿旨,宣布册立“淑慎端庄”的阿鲁特氏为中宫皇后。同一天,两宫太后又颁布懿旨,册封富察氏为慧妃,赫舍里氏为瑜嫔,小阿鲁特氏为珣嫔,西林觉罗氏为贵人。

同治十一年1872。壬申。二月。乙卯朔。○丁巳3。○钦奉慈安皇太后慈禧皇太后懿旨。皇帝冲龄践阼。于今十有一年。允宜择贤作配。正位中宫。以辅君德而襄内治。兹选得翰林院侍讲崇绮之女阿鲁特氏。淑慎端庄。著立为皇后。特谕。(清穆宗实录卷328)

随即,两宫太后开始为儿子的大婚典礼忙碌起来 ,六月初三,先封准皇后之父翰林院侍讲崇绮为三等承恩公,早逝的生母宗室氏,以及两位继母宗室氏、瓜尔佳氏均为公妻一品夫人。

同治十一年1872。壬申。六月。甲寅朔。○丙辰3。以举行大婚典礼。封皇后阿鲁特氏父翰林院侍讲崇绮为三等承恩公。母宗室氏、宗室氏、瓜尔佳氏、均为公妻一品夫人(清穆宗实录卷335)

崇绮也是清朝第一位女儿还没有正式成为皇后,就获得恩封的承恩公,也是唯二之一,另一位就是孝定景皇后之父叶赫纳拉桂祥。

明代皇后被废后的下场(正说孝哲毅皇后)(11)

《两宫太后》中同治帝剧照

明代皇后被废后的下场(正说孝哲毅皇后)(12)

《两宫太后》中孝哲剧照

七月二十六,行纳彩礼;八月十七,行大征礼;九月十三,以大婚册立皇后,遣官告祭天、地、太庙后殿、奉先殿;同日,又以册封慧妃,遣官告祭太庙后殿、奉先殿。

九月十四日,同治帝穿礼服御太和殿,检阅皇后的册宝,以惇亲王奕誴为正使、贝勒奕劻为副使,持节奉册宝前往皇后府邸进行册封礼册立阿鲁特氏为皇后。还是同一天,又遣大学士文祥为正使,礼部尚书灵桂为副使,持节册封富察氏为慧妃。

册文曰:朕惟运协两仪。乾健必资夫坤顺。光昭四表。日升更颂夫月恒。观天道之周行。实邦家之肇庆。爰诹吉日。用制宏章。咨尔阿鲁特氏。迺翰林院侍讲崇绮之女也。秀衍桂林。瑞徵椒殿。淑身维则。慎德有常。著端范于闺闱。早娴女训。肃庄容于宫壸。允式母仪。兹仰承慈安皇太后、慈禧皇太后懿旨。以册宝立尔为皇后。尔其勒俭居先。雍和逮下。徽音丕嗣。内治克襄。夏凊冬温。亲两宫之色笑。陈笾荐豆。佐九庙之馨香。令望式孚。蕃厘永迓。钦哉。(清穆宗实录卷340)

随后,慈安、慈禧御慈宁宫,身穿礼服的同治帝前往慈宁门行礼,礼毕后御太和殿接受百官朝贺。接着还是以惇亲王奕誴为正使,贝子载容为副使,持节去皇后府邸行逢迎礼

九月十五日,皇后阿鲁特氏在娘家坐着凤舆,以銮仪卫陈仪仗、车辂、鼓乐为前导,从大清中门走在御道上,来到乾清宫降舆,在坤宁宫与同治帝举行卺礼

九月十六日,同治帝夫妇前往寿皇殿行礼,又去钟粹宫慈安太后前、长春宫慈禧太后前行礼。九月十七日,两宫太后御慈宁宫升座,皇后阿鲁特氏向两位婆母行朝见礼

九月十八日,两宫皇太后御慈宁宫,同治帝率王以下文武大臣前往慈宁门行庆贺礼,随后,同治帝御太和殿接受文武大臣官员、蒙古王公贝勒以及朝鲜使臣等人行礼,这时,皇帝皇后的大婚典礼才算礼成,并颁诏天下进行大赦。

接下来,皇后阿鲁特氏先率领妃嫔们去慈宁宫向两宫太后行礼,再前往乾清宫给同治帝行礼,再之后是皇后御内殿,接受慧妃以下妃嫔以及公主、福晋、命妇们的行礼。

九月十九日,同治帝带领一妻四妾前往慈宁宫给两宫太后进酒行礼,由两宫太后赐皇帝和皇后以及慧妃宴。同治帝又御太和殿,赐皇后亲属以及王公百官蒙古王贝勒贝子朝鲜使臣等宴。

十月初四,奉两宫太后懿旨,把皇后的娘家抬入满洲镶黄旗;十一月初二,同治帝传谕内阁将皇后娘家一支抬入满洲镶黄旗。

明代皇后被废后的下场(正说孝哲毅皇后)(13)

《两宫太后》中慈禧剧照

明代皇后被废后的下场(正说孝哲毅皇后)(14)

《两宫太后》中同治帝选皇后

04,短暂的婚后生活

阿鲁特氏是同治帝亲自相中的,她又是才貌双全的女子,小夫妻的感情自然不错。闲暇之余,同治帝假装老师考核皇后的唐诗,阿鲁特氏是“背诵如流”,面对如此学霸,让学渣皇帝更是喜不自胜,越发伉俪情深。

端庄稳重的阿鲁特氏不但收获了完美的“姐弟恋”,而且还很合嫡婆母慈安太后的脾性,慈安对这个儿媳妇很是满意。唯独慈禧太后,因为儿子没有选择自己相中的富察氏,就迁怒于阿鲁特氏,每次见到儿媳妇都不假辞色,从不给阿鲁特氏好脸。

身为正室的阿鲁特氏自然有正室的尊严,对小妾亲婆母慈禧是崇敬有余则亲近不足,更让慈禧心中恼火,直接出手干涉儿子的房内事,不允许同治帝去阿鲁特氏那里,逼着儿子去独宠慧妃。

叛逆少年同治帝哪里肯就范,如果他是听妈话的娃,阿鲁特也做不了皇后,如此就进入恶性循环,同治帝不去找慧妃,慈禧就对阿鲁特鼻子不是鼻子脸不是脸的,同治帝既不愿意委屈自己,又不忍心让皇后受老娘磨挫,干脆自己睡。

明代皇后被废后的下场(正说孝哲毅皇后)(15)

《两宫太后》中孝哲大婚

明代皇后被废后的下场(正说孝哲毅皇后)(16)

《两宫太后》中同治帝和孝哲大婚

正是青春年少、新婚燕尔的同治帝,被迫从娇妻在怀的幸福生活,沦落到孤枕难眠,哪里能受得了,被身边的太监、亲近的堂兄弟一撩拨,就出宫找乐趣去,后来,就没有后来了。

同治十三年(1874)十一月初三,19岁的同治帝病重,十二月初五就龙驭宾天了,才结婚二年零二个月多、年仅21岁的阿鲁特氏成了小寡妇

在同治帝病重的近一个月里,两宫太后和王公大臣们选择了4岁的载湉为咸丰帝的嗣子,兄终弟及继承同治帝的皇位,十二月初六,载湉进宫,十二月十九,新寡阿鲁特氏被尊为嘉顺皇后,从皇后成为皇嫂。

光绪元年(1875)正月初九,两宫太后颁布懿旨,宣布小皇帝登基后要去给嘉顺皇后行礼,以后不管是嘉顺皇后的千秋节,还是小皇帝的万寿节,以及元旦诸节日,小皇帝都要去给嘉顺皇后行礼。其实这也是两宫太后给予同治帝遗孀阿鲁特氏的优待,让她能够在光绪朝享受超然的地位

正月二十日,载湉举行登基大典,是为光绪帝,先去给咸丰帝御容行礼,又去给两宫太后行礼,再去观德殿去给大行皇帝同治行礼,接受朝贺后,去储秀宫给嘉顺皇后行礼。

二月十八日,光绪帝侍奉两宫太后去储秀宫探视生病的嘉顺皇后,十九日,三宫再次来储秀宫探病,到了申刻,5岁的光绪帝又侍奉慈禧太后去探视嘉顺皇后,就在当天,传谕在外办事的崇绮即刻回京。随即在二月二十日寅刻,22岁的嘉顺皇后阿鲁特氏崩

三月初二,同治帝被追上庙谥为穆宗毅皇帝;五月十二,嘉顺皇后追上尊谥孝哲毅皇后。光绪五年(1879)三月二十六日,同治帝和阿鲁特氏夫妻一起入葬惠陵。

明代皇后被废后的下场(正说孝哲毅皇后)(17)

《两宫太后》中孝哲剧照

明代皇后被废后的下场(正说孝哲毅皇后)(18)

《两宫太后》中孝哲剧照

05,阿鲁特氏自杀的原因

因为同治帝夫妻的死亡时间距离太近,只隔74天,所以引起人们对阿鲁特氏之死的猜疑,对她的死因和死的方式是众说纷纭。

官方给出的死因是阿鲁特氏因为悲恸同治帝之死,毁伤过甚,遂抱病而亡;民间则多认为是恶婆婆慈禧逼死了儿媳妇。至于阿鲁特氏死的方式,则有吞金死之说、绝食死之说、吞鸦片死之说、服毒死之说,反正至今都没有定论

那么,阿鲁特氏到底是不是被恶婆婆逼自杀呢?以猴格之见,她并不是被慈禧逼迫自杀,而是因为她自身性格的原因,才致使她自杀殉夫

为什么否决是慈禧逼迫自杀论?其实原因很简单,因为在当时,内有慈安太后,外有道光帝位下的奕、奕、奕、奕诸王,慈禧太后并不能做到一手遮天

就因为给同治帝立嗣,朝廷都闹出吴可读尸谏的事,如果慈禧真的不顾舆论去逼迫儿子的遗孀自杀,就不怕大臣们把她喷成翔?光绪初期可不是光绪中晚期,慈禧当时真的没有那么大能量。

明代皇后被废后的下场(正说孝哲毅皇后)(19)

《两宫太后》中同治帝和孝哲大婚

明代皇后被废后的下场(正说孝哲毅皇后)(20)

《两宫太后》中同治帝和孝哲大婚

那阿鲁特氏为什么要自杀呢?因为她所处的历史大环境和家庭教养的缘故。

明清时期非常推崇节妇,殉节极其盛行,认为在丈夫死后洁身殉夫的就是妇节,明史和清史稿的烈女传里,殉夫死的女性真的是比比皆是。

而阿鲁特氏又出身科举世家,从小接受的是严格的封建礼教教育,什么三纲五常、三从四德都是她严格恪守的,女性的节烈行为对阿鲁特来说,是能上升到家族荣辱以及脸面上的举动,所以,她很容易就成为节烈的殉道者。

除了社会和家庭对阿鲁特氏的影响外,还有她自身的性格原因,阿鲁特氏是一个恪守礼教的女性,她身为一国之母要承担的责任比普通女性更多,这也是她对自己的严苛要求。

如果同治帝是正常的病死,阿鲁特氏大概会守节到死,但绝不会去殉节,但是,同治帝的死亡原因却是那么的龌龊,不堪到不能公布于众,这样的死因对阿鲁特氏来说,实在是太痛苦,太不能接受。

饱受道德自虐的她会觉得、是因为自己没有尽到妻子的义务和皇后的职责,规劝皇帝夫君,才让丈夫落至那样的结局,这成了让她想起来都过不去的坎

因此,心中有着崇高信念和追求的阿鲁特氏,下意识就用自身去为心目中的礼教去殉节,与其说是殉夫的烈女,不如说她是封建礼教的殉道者、牺牲品。

明代皇后被废后的下场(正说孝哲毅皇后)(21)

《两宫太后》中同治帝和孝哲大婚

明代皇后被废后的下场(正说孝哲毅皇后)(22)

《两宫太后》中同治帝和孝哲大婚

06,猴格说

慈安太后选择阿鲁特氏做皇后,的确没有选错,阿鲁特氏具备贤后的特质,有才有貌还有操守,真的是知书达理、淑慎贤明,如果假以时日,大概会成为清朝真正的贤后,只可惜,历史没有给她们两口子机会。

关于阿鲁特氏之死,还有人认为是因为慈禧不愿意当太皇太后,所以没有给同治帝立嗣,而是让光绪帝继位,阿鲁特氏当不了皇太后,只能当皇嫂,如果光绪帝以后再立了皇后,她在宫中的地位就更尴尬了,还不如趁着同治帝没入葬时殉死,得以同葬惠陵,所以她才自杀的。

这样认为的人实在太想当然了,不但对清朝的立嗣制度不了解,对有些历史常识也是不通的。

先说说为什么没有给同治帝立嗣,并不是慈禧能一手遮天,而是因为当时没有合适的,只有一个溥伦,才几个月大,谁能保证他会不会和几个哥哥一样夭折?要立他的风险太大,当然没有给咸丰帝立嗣更保险,所以才立了最合适的光绪帝,等光绪以后生子再过继给同治帝。

(要想详细了解为同治帝立嗣的详细过程可参见本文:光绪因为慈禧才能做皇帝?不,是因为竞争对手自己太作死https://www.toutiao.com/i6675942203501576717/)

明代皇后被废后的下场(正说孝哲毅皇后)(23)

《两宫太后》中孝哲剧照

明代皇后被废后的下场(正说孝哲毅皇后)(24)

《两宫太后》中孝哲剧照

再来说说假如溥伦继位后,阿鲁特氏当了太后,就能越过两位婆母去垂帘听政吗

当然是不可能的,在孝道大过天的封建社会,婆婆压儿媳妇一头不要太正常,从西汉到清朝,只要皇太后、太皇太后同时存在时,都是太皇太后执政临朝,哪里轮得到做儿媳妇的皇太后去临朝

不管是西汉的吕雉和张嫣、窦太后和王娡,还是宋朝的高滔滔和向太后、谢道清和全太后,婆媳同时在位时,太后儿媳妇们不管是皇帝嫡母还是生母,都要仰婆母太皇太后的鼻息,凭什么到阿鲁特氏这里,她就能越过两位婆母去临朝听政?

所以,慈禧有必要担心立孙子后,她就得让权给儿媳妇吗?根本不可能的,就算是立了溥伦、阿鲁特氏被尊为皇太后,在两位婆母面前,她也得靠边站

最后说说阿鲁特氏被尊为皇嫂,地位就很尴尬吗?这样的想法也是太想当然了,当皇嫂有什么尴尬的?两宫太后已经给阿鲁特氏在光绪朝确立超然的地位,光绪帝要像侍奉太后那样对待嫂子,即便之后他册立皇后,阿鲁特氏也可以像明朝懿安皇后那样安居宫中,接受小叔子夫妻的供奉

两宫皇太后不会让明世宗的大礼议事件重演,当然也不会让儿媳妇像明武宗夏皇后那样尴尬,不可能做哥哥的死了,换兄弟成了新当家人,做嫂子的就只有去死,才能避开尴尬的地位啊!这样的想法太没有依据了。

就是这样。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参考资料:清穆宗实录、清德宗实录等

透过表象寻找历史真相,以史为论,诉说个人见解,谢绝脱离人文环境的过度解读和阴谋论。有喜欢辽夏金元以及宗庙迁祧、后宫八卦的朋友可以关注猴格。,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