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时期青铜器的花纹(先秦中原文化与百越文化交融的青铜瑰宝)

胡春良

摘要:广西贺州出同的青铜尊,集中中国古代代表吉祥的龙、凤、麒麟三大神兽集于一身,即三兽合一,反映了多种图腾信仰,堪称是神中之神,全国绝无仅有。国家文物局原局长张德勤专家称誉,广西贺州战国神兽尊形体硕大,造型移植自西周的同类器物而且有地方风格 ,在广西出土,说明商周青铜文化的余韵,在西周的百越地区尚未绝响,它是华夏族文化和百越文化相互交融的见证。

关键词:青铜兽尊;形制特点;历史价值;百越文化

百越文化,是远古时代中国长江以南沿海的一带古越人独特的文化。虽然在如今已经找不到一个名字叫做“越”的族群,不过,百越文化事实上却透过种种不同的方式,在很多不同民族的文化里面留下了种种痕迹。先秦时期古籍对长江以南沿海一带的部族,常统称为“越”,文献上称之为“百越”或“诸越”,其中“吴越”(苏南浙北一带)、“闽越”(福建一带)、“扬越”(江西湖南一带)、“南越”(广东一带),而“西瓯”(广西一带)、“雒越”(越南北部和广西南部一带)。据《汉书•地理志》就有这样的记载,百越的分布“自交趾至会稽七八千里,百越杂处,各有种姓”。 自秦朝统一中国后,中原人南迁,这些百越部落一部分被南迁的中原汉族所融合。民族的融合,促进了中原文化和百越文化的融合,这反映在生活的方方面面。广西贺州出土的青铜兽(又被称为青铜麒麟尊),就是文化融合的代表器物。

1青铜兽尊的形制

时代:战国•百越。

规格:通高53.7厘米,通长50厘米,宽23.5厘米,重21.5公斤。

出土:1991年广西贺州市沙田镇龙中村

收藏:原藏广西贺州市博物馆,现藏中国国家博物馆。

造型与纹饰:此尊外形似麒麟,唇启齿露,双目凸圆。双耳直立,角呈圆柱形,角柱上饰蝉纹。颈粗壮,肚腹浑圆。背部开有长圆形口,带盖。盖面饰高浮雕盘蛇纹,蛇身饰三道鳞纹,蛇首居中昂起形成盖钮。盖沿环耳套链与颈背环钮相连。腹部纹饰类似西周中期的穷曲纹但有所变形。器尾为一直立攀附的龙。腹部下承以四兽足,足与腹部的衔接比较生硬、不自然。

战国时期青铜器的花纹(先秦中原文化与百越文化交融的青铜瑰宝)(1)

图一:青铜兽尊

战国时期青铜器的花纹(先秦中原文化与百越文化交融的青铜瑰宝)(2)

图二:青铜兽尊盖部

2青铜兽尊的历史与价值

战国时代,能够拥有如此精美陪葬品的墓主人都是贵族,而出土青铜兽尊的墓中没有留下任何可以确定墓主人身份的文字信息,专家们依据青铜兽尊及一同出土的青铜鼎、铜鼓、铜罍、铜盉、龙头饰件、箕形器等器物的特征,结合战国时期墓葬的等级规矩,认为墓主人当为一位地位显赫的文官。

该青铜尊的珍贵之处是:集中中国古代代表吉祥的龙、凤、麒麟三大神兽集于一身,即三兽合一,反映了多种图腾信仰,堪称是神中之神,全国绝无仅有。作为国家一级文物,青铜兽尊尊曾到过世界10多个国家巡游展览,引起广泛关注,甚至引起轰动。目前已名列限制出境文物名录。

国家文物局原局长张德勤专家称誉,广西贺州战国神兽尊形体硕大,造型移植自西周的同类器物而且有地方风格 ,在广西出土,说明商周青铜文化的余韵,在西周的百越地区尚未绝响,它是华夏族文化和百越文化相互交融的见证。

3青铜兽尊的出土情况

这件青铜重器的出土也颇具传奇色彩。

根据有关文献记载,1990年6月,当时的贺县沙田镇龙中村时年68岁的村民陈海贵,夜晚上山打猎时,在村后的红株山上发现一只狐狸钻进了一个山洞里,他用石头封堵住洞口。后来陈海贵又几次路过这个地方,看见洞口封堵完好,他怀疑狐狸还在洞中,接连几个晚上失眠、做梦,于是他动员儿子陪他上山挖洞。因为洞口只有碗口大,而且四周是天然岩石夹杂着密实的黄泥碎石,两人心有余而力不足,一无所获。之后,陈海贵的儿子邀上村中几个青壮年男子上山共同挖洞,用钢钎凿,用铁棍撬,几个大汉忙活了大半天,总算撬开了一个能容人通过的洞口,用手电筒往里照射,一看,众人立即被吓了一跳。

在这个略呈长方形的山洞里,靠近内侧的洞壁上有一个平台,这个天然平台上摆满了一件件从未见过的古怪的东西,特别是一件似牛非牛的东西立在中央,体型特别大,青绿色的铜身古怪阴森。

这个洞共有31件珍贵的文物,那一件似牛非牛的东西就是后来被专家认定的战国时期的神兽青铜尊 。

4有关青铜兽尊的传说

青铜兽尊的出土佐证了一个流传久远的传说。

相传在春秋战国的时候,楚国楚成王时期的成大夫因为直谏,被关进牢狱欲治死罪,被忠实的勇士冒死救出而逃到百越王国,被百越王重用。

为了强化百越王的统治,成大夫献计铸一尊集代表权力、富贵、吉祥的龙、凤、麒麟于一体的神器,作为镇国之宝,代表天赐福祉百越王国。百越王采纳了成大夫的建议,集全国能工巧匠择黄道吉日铸成这一镇国神器-青铜兽尊 。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听说百越王国有一尊天赐神器青铜麒麟尊,于是派大将王贲率军屯兵百越王国进行捜寻,至秦始皇二世对麒麟尊捜寻仍未果。青铜兽尊神器的传说就成了千古之谜。

5结语

兽形尊旧称牺尊,《周礼•司尊彝》中有“献尊”,即指牺尊。这种象生形青铜尊最早见于商代晚期。牺尊以其生动的形象,为庄严肃穆的礼制文化注入鲜活灵动的气息。牺尊作为中原地区具有长久传统的代表性青铜器类,一直延续到秦汉时期。此青铜兽尊从整体造型风格上看,承袭了中原文化牺尊的传统。但是其肥壮的身躯显得朴拙可爱,和中原同类器的精致、典雅、华丽有所区别,特别是背上的盘蛇纹饰带有浓郁的百越风格。因此这件青铜重器是先秦中原文化与百越文化交融的产物,是中国青铜文明的瑰宝。

参考文献

【1】 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华文明《古代中国陈列》文物精萃【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260-261

(刊载于《未来铸造》杂志2021年6期)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