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唯行最新(成名作要尽可能多复制)

这幅作品是张大千弟子胡若思的代表作《桂林山水》,原发表在五十年代《美术》杂志上,我从小就印象深刻,铭记至今。但若要问我胡若思还有哪些作品?我实在回答不上来。许多画家大多如此,成名作容易被人记住,如杨力舟、王迎春的《挖山不止》,周思聪的《人民与总理》,蒋兆和的《流民图》,方增先的《说红书》,杨之光的《矿山新兵》,伍启中的《心潮逐浪高》,关山月的《绿色长城》,李可染的《万山红遍》,吴湖帆的《原子弹爆炸》,等等。因为这些作品的创作年代很近,同时代人还能记住它们,百年后或千年后,人们是否还能记住它们都是未知数,作品是否还存在也是一个变数。更何况其它不出名的作品了。中国美术史,千百年来流传至今的经典作品,凤毛麟角,当年赫赫有名的那些大画家,能留存的作品实在少得可怜,而且其中还大部分是赝品。李成根本没有真迹传世,范宽仅有一两幅,郭熙也同样如此。创作年代越久远,流传的真迹越少。齐白石活着的时候,一张画稿要流水作业许多幅,然时至今日出现在市场的多胞胎却非常少,说明其它作品都被毁掉了,不管是天灾还是人祸。所以,像范曾先生那样不顾舆论哗然,依然我行我素,天天复制自己的作品,因为他也知道,美术史是毁灭作品的历史,你必须采用大量复制的方法以图作品留存。反观这些仅有唯一代表作的画家,若不是同时复制多幅作品,很有可能会被历史湮灭的。比如胡若思这幅作品,命运多舛是必然的,谁知道哪天作品就消失了。黄胄、杨力舟、钟涵等曾在《美术》上发表过的作品竟然也失踪了,不知去向。最惨的是杨力舟的油画竟然被做成了沙发背套。从作品面世到失踪总共才多少年啊!试想千年后会是什么结果?一个画家能被认识就凭那么几幅代表作,其它作品都是多余的,可画可不画。作品不在于数量多少,而在于有多少能被人铭记在心!

王唯行最新(成名作要尽可能多复制)(1)

胡若思作品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