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弈论在日常生活的运用(如何才能用博弈论赢得生活)

内容来源 | 本文摘编自中信出版集团出版书籍《博弈论与生活》,兰·费雪 著


最近有档新综艺小小的在朋友圈火了一下。

这是一档以“博弈论”为主题的全素人生存观察节目——《决胜21天》。

节目组邀请11位嘉宾在一座封闭的房子里开始为时21天的博弈生活。这些嘉宾来自各行各业,有自媒体人、

每人在开局的时候都会得到节目组发放的1000个博弈币,然后大家将自己的一些博弈币放在公共账户,用作集体生活的共同开支。但每个嘉宾往公共账户里投入的博弈币,是非公开的。

而这个节目的淘汰制度就更有意思了, 除了博弈币为0的嘉宾会有淘汰危险以外,每隔一段时间还设置了一次嘉宾互投,得票多的也会被踢出局。

这也就导致,节目一开始就充满了“看不见的硝烟”,每个嘉宾都在尽全力伪装自己,试探别人,抢夺博弈币,试图抢占这场博弈游戏的上风。


一、博弈,不仅是一场智商游戏

提到博弈,很多人第一反应是:这是一个聪明人玩的游戏,智商不占优势估计会在节目里一直被骗吧。

但节目播放过半,事实却没那么简单。

如果仅从智商优势上来看,清华大学工学博士火树,应该是我们普遍认为智商较高的,哪怕在11位嘉宾中也是有绝对的智商和知识优势。

火树总是能在第一时间理解每个游戏背后的博弈论知识点,并且迅速找出每个游戏的最优解,甚至还可以熟练地给其他嘉宾讲解。

博弈论在日常生活的运用(如何才能用博弈论赢得生活)(1)

然而,三岁时就可以和母亲一起玩巴什博弈游戏的火树,并没有在其他10位嘉宾那里得到“另眼相待”。高智商和强大的知识储存反而让他成为了潜在的“危险分子”,主动讲解游戏规则也让小伙伴们第一时间竖起了警惕的耳朵。

恺恺(嘉宾之一)在听完火树的讲解之后第一反应是“不能和他玩这个游戏”,余有矿(嘉宾之一)更是对火树的高智商望而却步“自己还在计算最优解火树已经给出了答案”。

对这一现象,英国作家兰·费雪在自己的书《博弈论与生活》中用风险规避来解释:“如果付出信任,就得承担遭受背叛的风险。虽然安然渡过风险之后的利益很高,但反之则可能受害甚深。”

合作可以带来更大的利益,这是所有嘉宾的共识,关键是寻找谁作为自己的合作对象。

对于以恺恺为首的其他嘉宾来说,火树智商高,而且熟悉很多博弈论知识,与他合作能带来的利益高,但相反,一旦火树选择破坏合作,对合作联盟的嘉宾来说将会面临更大的风险,所以,他们第一时间就是远离这个“大风险”。

风险问题其实是最常见的阻碍我们建立合作的问题之一。在《博弈论与生活》中,作者将与风险有关的社会问题划分为“猎鹿问题”。

“猎鹿问题”的名称来自法国哲学家卢梭讲过的一则小故事:有一群村民去猎鹿,每个人都知道,如果想成功猎到鹿,每个人都必须坚守岗位。但假如碰巧有只野兔从某人眼前跳过,他一定会毫不犹豫地追上去;只要抓到了兔子,即使同伴猎不到鹿,他也不会太在意。

卢梭认为这个故事是个隐喻,它告诉我们社会合作和个人自由之间永远存在的紧张关系。每个人都有合作猎鹿,放弃抓兔子的自由,但没人能保证合作猎鹿能成功。

当猎鹿风险大于猎兔风险时,多数人都会趋利避害去选择风险小的。

许多人的生活环境里随时都存在着这种猎鹿问题,我们常听到的那句“高回报必然高风险”就是出于规避高风险的心态。也是出于这种心态,我们在生活中遇到的更多是势均力敌的合作,比如结婚最好要“门当户对”,公司合作大多“强强联手”.....


二、一味求胜的结局,大多是“人人皆输”

节目刚刚播出第一期,便看到有媒体这样报道:高质量博弈与高强度撕逼只有一墙之隔。

如果说,火树引发的风险选择只是一期节目的重头戏,那么整档节目的最大看点就是来自嘉宾们为了维护自己的博弈币而引发的一系列行为。

有人偷偷转移清零公共账户的博弈币,

有人把公用水壶当私人的,对外租赁,

有人竞拍环节化身“影帝”,上演“连环坑”,

.......

在博弈论知识体系中,猎鹿问题的重点在风险选择,而利益的争夺战则是囚徒困境引起的。兰·费雪教授将囚徒困境称为“人人皆输社会困境”。

囚徒困境其实无所不在,比如本世纪初英国的一场因口蹄疫引发的“牛奶之争”。

2002—2003年,英国暴发了一场很大的口蹄疫,疫症导致许多乳牛无奈被捕杀,牛奶产量降低。时英国四大连锁超市一起调涨了鲜乳、奶油和起司等牛奶制品相关食物的价格,并表示这一涨价的做法是因为超市要付给奶牛养殖场更高的价钱,以免奶牛养殖场活不下去。

但公平交易委员会调查后发现,根本不是这么回事,至少其中两家都只是把价差拿来中饱私囊。这两家起初也认了罪,但在认罪后,又把另外两家原本否认联合操纵价格的超市给供了出来。

率先认罪的两家超市很清楚,证据明确的情况下,咬死不承认只会让自己承担所有的惩罚,但是一旦指认另外两个合伙人,惩罚变会被四人均担,甚至自己有可能承担较小的那一份。

这就是囚徒困境广为人知的案例之一。囚徒困境是一个阻碍我们长线前进的困境,一旦深陷之中,无论你的智商多高,都无法在这场战争中赢得长远的利益。

举例而言,两人在狭窄的人行道上碰面,各自又都不想走靠水沟的那一边,以免驶过的车把水溅到身上。这种情形下,如果正好碰上两位互不相让的驾驶员,就只能僵在那里动弹不得。两个人坚持不退让,后方很快形成长长的车龙,喇叭声此起彼落,怒火交加。

想要逃脱囚徒困境的限制,只需要找到社会情境中的一个平衡点,这个平衡点就是纳什均衡。

博弈论研究者这样描述纳什均衡:“在各方都选择了同一种策略的情形下,没有一方能通过独自改变策略而获益。此时的策略搭配和后续结果,就构成纳什均衡。”

只要我们独自行事,各自追求自身利益,就永远逃不出纳什均衡所设下的种种社会困境。所以,要解决这种处境,秘诀在于双方要设法协调行动,而且不能有一方改变心意。


三、人生的回报从来不在求胜,而在求合

《决胜21天》节目更新已经将近尾声,嘉宾们也将节目组准备的博弈论“参考书”使用的融会贯通。

而节目外观众的讨论也愈演愈烈,几乎每一集都会有一个嘉宾被“骂”。

乌兰因为太想赢被骂,王境泽因为在博弈游戏里太实在被骂,火树因为太聪明被骂.......甚至连节目组都被扣上了“撕逼引流”的帽子。还有观众调侃说:《决胜21天》已经逐渐成为一档“人性弱点放大镜”。

然而,无论是节目组,还是博弈论相关研究者,立意初心从不在找出11位观众的最聪明的人,也不在引导观众寻找“求胜”方法,而在于求合。

博弈的最终目的是合作共赢,而不是一人得利,合作才能带来个人利益最大化。

从博弈论的角度来看,人类之所以开始猜忌、竞争、斗智斗勇,是因为我们放弃了寻找最佳合作策略,走向了“自顾自”的工作模式。

想到达成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仅仅靠口号空喊是无法做到稳固合作的,你需要用正确的方法利用纳什均衡,让合作稳定运作起来。

具体要怎样利用呢?

博弈论在日常生活的运用(如何才能用博弈论赢得生活)(2)

兰·费雪在《博弈论与生活》中,这样解释:博弈论的做法,是将纳什均衡作为一种能自行运作的机制,让合作期间没有作弊的动机。只要需要合作的情境的确属于纳什均衡,就能轻松做到。

原因在于:纳什均衡的情境中,任意一方改变策略并没有任何好处。但如果需要合作的情境不属于纳什均衡,情况就较为困难,因为这就构成社会困境,任意一方都可能想小小作弊一下,打破协议,就能得到更多好处。但只要另一方也作弊,双方就都会落得两败俱伤的下场。

这招不仅在工作合作中可以使用,在夫妻关系等亲密关系中也非常好用。兰·费雪教授就曾讲过一个自己和太太的故事来解释纳什均衡的利用方法。

有段时间,兰·费雪教授和太太陷入反复的争吵之中。引起争吵的导火线是:如果朋友要来拜访几天,房子得先打扫到什么程度?

太太认为这可是大事一件,不可忽视,而兰·费雪教授觉得只要吸吸地板,再换一下浴室里的毛巾就可以了,接着就可以坐下来看看网球赛转播,这样不是很好吗?

太太听到教授这种想法,就像是斗牛看到那块红布,开始列举出更多“早该做完”的家务活,而且清单随着时间不停地增加,两人开始陷入反复争论之中。

为了解决问题,教授与妻子使用了一个策略:妻子列出希望教授在朋友来访前做完的事,而教授同意将这些事完成,但前提是妻子不会再有其他要求。

从此之后,家中一片祥和喜乐,因为兰·费雪教授和妻子找到了最省力的合作方式,处于自己创造出的纳什均衡之中。太太对家中状态相当满意,而教授也能安心地看几场网球转播了。


四、信任程度决定合作稳定度

“一个人输了诚信不等于终身破产么?”这是“真香哥”王境泽在《决胜21天》之中的又一经典语录。

在11位嘉宾中,王境泽不够聪明,也不懂博弈知识点,但相较于习惯“谋而后动”的火树、乌兰等嘉宾,王境泽在这场博弈游戏中最大的优势就是——用信任换取合作的可能。

早在第一期嘉宾们上交自己的博弈币时,王境泽就老老实实地上交了自己的博弈币,却反而在其他嘉宾的博弈争夺之后到了“身无分文”的境地,委屈巴巴的跟摄像说自己一天都没有吃饭。

博弈论在日常生活的运用(如何才能用博弈论赢得生活)(3)

尽管“老实人”王境泽经常会被“坑”,但相较于其他“智商流”嘉宾来说,王境泽得到的信任度反而更高。这就是典型的“老好人赢得最终胜利”的现象。

博弈论研究者长期相关调查也得到了相似的观点——一个普通的好人反而会得到博弈游戏最终的利益。

密歇根大学政治学教授罗伯特·阿克塞尔罗德曾做过这么一个有意思的实验:

他用博弈论的原理模拟制作了一个电脑游戏,游戏规定:建立合作,合作方各得3分,如果互相背叛,各得1分,如果一方背叛,那么合作者不得分,背叛者得5分。

罗伯特邀请了15位精通博弈论的专家参与游戏,这其中有享誉国际的心理学家、经济学家等。15个国际大佬参与游戏,有人选择“好人策略”主动合作,有人扮演“坏人角色”反复背叛,也有人坚持谁也不信......

14个参与者经过五轮循环赛之后,最后的结果令罗伯特都大吃一惊:累计分数前几位的都是老老实实采用“好人策略”的参与者。

所以,想要一个合作双赢的局面,必须要求每个参与者都交付自己的信任,要将合作双方看做一个必须信任的联盟关系。

在这一基础上,各方协商出策略,彼此信任,信守承诺,这些行动可以让所有人跳出社会困境,最终实现双赢局面。

冯·诺依曼曾说过这样一句话:如果有人不相信数学是简单的,那是因为他们没有意识到人生有多复杂。

生活从不缺聪明人,但,人生又何时有过必胜法?

在人生这场复杂的博弈游戏之中,合作,才是化繁为简的唯一解。


本文内容摘编自中信出版集团《博弈论与生活》,兰·费雪 著

博弈论在日常生活的运用(如何才能用博弈论赢得生活)(4)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