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壶关太行峡谷(太行穿越关山-八里沟)

太行穿越:关山-八里沟

第一日

(一)进山:全国最美的穿越线路之一

八点十分上高速,八点二十五,到桃花峪服务区。八点四十过黄河。今天多云。早晨气温25度。

过了黄河,大家开始自我介绍。有说有唱。有一位驴友,走过三次这条路线。他说,这是全国最美的穿越路线之一,可以排在前三。这可出乎我的预料,说的我心里有点激动。

两天穿越,总计五十公里。都是野线,翻山越岭,据说很多险路,爬高坡,下深涧,需要手脚并用。我是第一次走这条线路,也是第一次走两天野线,翻越太行山。领队一直说大家要估量自己的体力,特别是第一次来的。我是不是有点冒险?

九点二十下高速,过宝泉景区。看见了巍峨的太行山。关山景区,还有十几公里。大巴沿着雄伟壮丽的太行山山脚,向北前进。

穿越壶关太行峡谷(太行穿越关山-八里沟)(1)

跟着老杨走天下

(二)攀登绿色缓坡

九点四十五,过三岔路口:左边宝泉景区,右边八里沟景区,中间关山景区。我们进关山景区道路。九点五十五分,看到了关山景区第一道大门和停车场。我们的大巴距离大门一百米处停车。大家整理背囊下车。

两侧太行山,山势雄浑,峰尖嵯峨。左侧高山,山脚是四十五度缓坡,郁郁葱葱。往上,是红色大峭壁,垂直近百米,与锡崖沟红岩大峡谷的红色崖壁应该属于同一地层。再往上,又是绿色缓坡,缓坡之上,是高耸的锯齿般的山峰,一座座灰白绿相间的画屏般的大峭壁。

我们的计划,就是攀上山脚缓坡,然后,攀登红岩大峭壁。再沿着红岩大峭壁之上的绿色缓坡向前走,穿过关山景区,然后翻越高山,晚上八点前到达山西省陵川县的南仓村。今天行程大约三十公里。

穿越壶关太行峡谷(太行穿越关山-八里沟)(2)

跟着老杨走天下

下车后,公路前边十几米,左侧就有一条土路。我们沿着土路,下公路,立即上坡,开始攀爬。山脚缓坡看上去只有四十五度,但是爬起来也觉得非常陡峭。而且道路是野路,就是驴友们在草坡中趟出的一条小路。

小路宽不过一二十公分,两侧都是蒿草和荆棘,长得很高,几乎高过人头。许多地段,荆棘掩盖了道路。我们需要从荆棘丛中钻过去,或者直接把荆棘拨开,闯过去。这时人就不能跟的太紧。有几次,前面驴友拨开的荆棘反弹回来,扑向我的脸,幸亏我带着宽檐遮阳帽。真正是披荆斩棘,勇往直前。我还是第一次走这样的野路。

刚开始,我走在最前面。领队知道我是第一次走野线,就要求我停下,说这条线一星期无人走了,前面也许会有马蜂,蛇,需要有经验的驴友在前面开路。于是我退到后面。几位老驴,在最前面开路前进。老驴年纪并不大,我们这支队伍,二十七人中,大部分是中青年。我年纪最大,却是一头新驴。

我们之字形前进,不断攀登陡坡。走走停停。二十七人,长长的队列,经常在陡坡前停下,等待前面的人攀登。连续不断的上坡,今天天气又十分闷热,好像孕育着暴雨。大家都汗如雨下。攀登半小时后,我全身都几乎湿透了。看前后驴友,上衣几乎都是汗渍,许多人背囊都湿了一半,长裤上半部分也都湿透了。我的内裤湿漉漉贴在身上,很不舒服。汗水从额头淌下来,脸上好像有虫子在爬。有几次侧面看景,结果汗水流进眼睛,灼的眼睛火辣辣的。

心跳不断加剧,太阳穴似乎都在蹦跳,一下一下。呼吸急促,常常觉得喘不过气,体力似乎快到了极限。不能大声说话,更不能呼喊,否则就会觉得喘不上来了。双腿也越来越沉重。

这时,考验你的就主要不是身体了,而是毅力和意志。我有时想,如果这几十公里都是这样的陡坡,不知道我能不能坚持到底。前面都是年轻驴友,而且都是老驴,走的很快,队伍越拉越长。渐渐地,看不到最前面的驴友了。我们几个第一次参加走野线的驴友,和两位领队一起,走在最后。领队都带着对讲机。我想,等会儿攀登红色大峭壁,恐怕是更严峻的考研了。

半个多小时后,进入森林。森林是杂木林,树种很多,有橡树,有榆树,有黄栌,有核桃树。树干都不粗,最多不过十几公分,大部分不超过五六公分。许多地段,密密层层,铺天盖地,见不到阳光。道路依然陡峭,不断攀登陡坡。

我们在森林中,在攀爬中,逐渐升高,一步步接近红色大峭壁。

穿越壶关太行峡谷(太行穿越关山-八里沟)(3)

跟着老杨走天下

(三)攀登红岩大峭壁

十一点四十,经历了一小时四十五分的攀爬,我们终于来到红岩大峭壁之下。此处是大峭壁的一条石缝,有许多巨石,层层叠叠,于是就被驴友们开辟出了攀登的道路。

这是我有生以来,走过的最险峻的攀山路,远远超过了华山的千尺幢和长空栈道。华山的道路,都有阶梯、护栏、铁索,这里则完全是天然状态,没有任何保护措施,全靠驴友自己谨慎小心。

我们沿着一块块巨石,踩着巨石上的各种缝隙,石窝,双手扒着各种石楞,奋力攀登。看上去没有道路的地方,走到跟前,总能找到攀登的痕迹,跟着前面驴友的脚步,一步步攀上去。有时,石块过于巨大,石壁过于垂直,似乎完全没有道路,走到跟前,就发现仍然有攀登的痕迹。有时是几块石头叠垒在一起,形成往上攀爬的阶梯。有时是石头上有脚窝和石楞,可以踩着上去。有时特别陡峭,就需要上面有人伸手拉你。真正的攀援而上。

我们精神都高度集中,几乎没有停留,连续向上攀登。石路险峻,一路都是九十度峭壁,也没有停留的地方。攀上一个个石崖,看到一处处美景。都不能停留,持续攀登。两边都是万丈悬崖。

最后有一个陡壁,用了三根树棍,每根五公分粗细,两米长,搭成了一个倾斜的木梯。下面是悬崖。领队在上面伸手,我们小心翼翼,踩着木棍的结疤,双手扶着,爬到一半时,伸手抓住领队的手腕,用力攀上去。回头看,绝壁深渊,惊险万状。

上面是一个红石形成的平台,有七八平米。可以容纳五六个人。下面万丈悬崖,对面魏巍高山。中间就是关山景区,有公路,溪水,有漂流的橡皮筏。我们距离峡谷底层的高度,应该已经超过了一千米。

平台上,已经有驴友架起了三脚架,对着峡谷拍照。也有旅游,坐在万丈悬崖边上,摆出各种姿势。

在这个平台停留了几分钟,就接着前进。前方又是一个陡崖。用力攀上去,发现是更大的一个平台,我们已经到了红崖最高端。上面还有一个一两米高的红色巨石,上面站着几位驴友。

十几位驴友在巨石下休息。我看了一下手机,正好十二点整。我把背囊放下,爬上巨石。环顾周边,群山苍茫,峭壁如林。红崖挺立,巨石嶙峋。

俯瞰关山风景区里,游人,汽车,已经很小。

巨石旁边,有一个更陡的岩石,四面绝壁。上面是平顶,仅仅一两平米。几位年轻驴友,勇敢攀上去,在红色岩石之上,摆出各种勇敢动作,甚至蹦跳起来,让我们拍照。

我坐在巨石上,看着这些年轻而欢乐的驴友们。第一次近距离了解中国驴友们的生活和性格,感觉他们真是非常特殊的一个群体。

穿越壶关太行峡谷(太行穿越关山-八里沟)(4)

跟着老杨走天下

(四)穿越关山景区

我们在红崖平台休息了二十分钟。大家都拍了照片,喝水,吃水果。黄瓜,西红柿,苹果。然后沿着红崖大峭壁顶端的绿色缓坡,继续前进。

这条路的风景,与刚才完全不一样了。基本都是平缓的土路,而且很宽,超过一米。两侧是茂密的森林,铺天盖地,不见阳光。走在这样的小路里,十分舒服。

小路沿着红岩大峭壁的上端,曲曲折折,走向关山景区深处。右边树下,就是万丈悬崖。悬崖底端,透过树林,隐隐约约,可以看到道路和游人。

左边高坡,是浓郁的树林。树木都不高,也不粗,但是非常密集,一丛丛一簇簇,就像是灌木林。许多榆树,但是与平原的榆树不同,大都是一簇簇的,高度四五米。

有多个天然观景平台,可以俯瞰峡谷景色。峡谷两边的红色大峭壁,刀削一般垂直,威武森严。峭壁之上的青黄色山峦,层层叠叠,苍苍莽莽。峡谷下面,有弯曲的道路,台阶,栏杆,游人。我是第一次从野路进入,第一次从上面俯瞰一个景区,总有一种奇异的感觉。

中午两点,到达关山景区红石峡的尽头。午餐。这里游客很多,都是从红石峡爬上来的。有一个餐馆,七八个驴友在此午餐。我和两位领队坐在一起,他们要了两碗鸡蛋手擀面。十元一碗,管饱。我担心走野路没有餐馆,带了油饼和鸡蛋。我发现老驴基本都没带饭,新驴几乎都带了。以后,凡是路上有农家的,不用带饭。一路爬山,背着午饭,累的够呛。我还背了三瓶水,这倒是正确的选择。午餐之前,我的三瓶水已经全部喝完了。从来没有出过这么多的汗。

穿越壶关太行峡谷(太行穿越关山-八里沟)(5)

跟着老杨走天下

(五)天柱峰

午餐后,我们沿着景区阶梯路,继续上行,一刻钟,来到景区公路边的东岭村。这里海拔1300米。从红崖大峭壁到这里,上升高度不到100米。那么,红崖大峭壁之上,至少有1200米。我们上午用两个多小时,从海拔100米上升到1200米,速度很快。说明我们全队二十七人,身体素质都还不错。

东岭村餐馆很多,许多驴友在此用餐。这时下起雨来。领队决定坐车。联系了几辆越野车和小巴车,每人十三元,把我们送到景区最高处青石爽。前面有七位驴友已经步行出发了,剩下的二十位,挤进几辆越野车和小巴车。

车出了东岭村,就发现前面又是一个大峡谷。两侧青灰色大峭壁,一个接着一个,非常壮观。可惜我们车速很快,来不来仔细观赏了。这时雨也下大了,车窗玻璃模模糊糊。隐隐约约看到一座座画屏一般的大峭壁,伫立在峡谷两边。

越野车沿着碎石路,盘旋而上。路过一个景点时,终于停车几分钟,让我们欣赏。只见路边有一座突兀而起的石峰,直径大约十几米,高度几百米,很尖锐的峰顶,刺向高空。原来这就是关山景区的天柱峰景点。据说这一片有28根石柱,形态各异,除了最尖锐的天柱峰,还有将军峰,士兵峰,蜡烛峰等等。

最显眼的还是这天柱峰,其余的都在雨雾之中。天柱峰是灰白色,形态很像一支宝剑。女领队说,这是从山上看。如果从山下看,驴友们都把它叫做流氓峰。我问原因,领队笑而不答。我好像明白了。

二十分钟后,到达青石爽村。这里海拔1450米。也有农家宾馆和餐馆。

这时已经三点。徒步的七位驴友,还没有上来。我们还有十五公里山路。领队让大队人马先走,留下几个人等。这里有手机信号,我坐下收发微信。等了一小时,四点,终于上来了。听他们说,一路景色很好,有一线天等等景点。

穿越壶关太行峡谷(太行穿越关山-八里沟)(6)

跟着老杨走天下

(六)万山之上:关山大峡谷

四点十分,我们后队八个人,离开海拔1450米的青石爽,沿着一条碎石公路,向十五公里外的南仓村前进。我们必须在八点天黑之前,赶到南仓。

这一路,是河南省与山西省交界之处,万山峰涌,人烟稀少。基本走在群山之上,海拔始终在1400米以上,下降与上升都不多。大多数山峰,在我们的脚下。许多视野开阔的路段,可以看到很远的景色,看到一座座山峦和峭壁。

沿途走过的山岭,多数是常见的缓坡,这就是青山,上面是郁郁葱葱的森林或者灌木丛。但是也陆续遇到一些典型的太行峭壁。凡是这些地方,都形成了美丽动人的风景。

至少看到三处太行峡谷景观。所谓太行峡谷,与一般的峡谷不同,指的是拥有九十度大峭壁的深邃神秘的峡谷。

第一处在我们身后,就是我们刚刚穿越的关山大峡谷。在万山之上,我们已经看不到峡谷底端的红色大峭壁,所看到的是红色峭壁之上的青白色大峭壁。它的海拔一般在一千米以上,最高达到一千五百米。仍然以九十度大峭壁为主,不过颜色已经不是红色,都是青白色,或者灰褐色。

与一般的平缓的青山相比,这种大峭壁形成的大峡谷,看上去惊心动魄,神秘莫测,威严肃穆,震撼人心。一直到四点五十,关山大峡谷都在我们的视线之内。只要回头,就看见它那一座座巨大的垂直的灰白色峭壁,显得那么神秘,那么与众不同。

穿越壶关太行峡谷(太行穿越关山-八里沟)(7)

跟着老杨走天下

(七)万山之上:山村印象

五点整,我们穿过两个石砌的柱子形成的大门,进入山西省。柱子旁边,有一个半米高的黄色石碑,上面刻着“山西省陵川县界”。这时,关山大峡谷转到了我们看不见的后方。但是,仅仅走了几分钟,右前方,又有一处大峡谷,出现在远方。它的两侧,也有垂直的灰白色大峭壁,与其它山峦,形成了明显的对比。我们仍然沿着碎石公路,从右侧开始下坡,接近这处峡谷。一名当地青年,穿着迷彩服,骑着摩托车开过来,车后捆着几根崖柏。我问他这是什么地方,前面是什么村子,他用普通话回答:小龙沟。百度地图可以找到这个村庄。

我们离开山脊,开始下山谷,沿着溪水冲出的沟底前进。有水的地方,前方就开始有了人烟,有了一处处人家,一个个小村落。

碎石公路有些地段已经被冲毁,拖拉机、农用汽车都无法通过,只能过摩托车。我们陆续遇到三拨骑着摩托车的村民,都是青年男子,都是上山挖崖柏,车后都捆着几根苍老虬劲的崖柏根。

五点五十,我们沿着山谷,下降了大约一两百米左右,进入谷底,进入小龙沟村。先看到路边有几株杏树,硕果累累,金黄色的杏子,挂了满枝。地上也落了一地,满地金黄。驴友们纷纷摘取杏子,有的弄了一塑料袋,落在了后面。

路过一户农家,也是石砌房屋,三间大小,平顶,青石板上覆盖着黄土,人可以上去。石砌的院墙,院墙外,有一个石砌的露天厕所。院子里有四五个人,都抬起头来看我们。

我们赶时间,没有停留,继续走,遇到三岔路口。下面的路,进入村庄,进入大峡谷。上面的路,离开峡谷,开始上坡。这时领队落在后面,我们六个人,有一个人有对讲机。确定了我们走上边的路之后,我们继续前行。

一路经过几个小山村,都有一些废弃的房屋,人去屋空,断垣残壁。留下的人家,似乎不到一半。

出了小龙沟村,又路过对臼村,西家沟村,六点三十,进入山西省陵川县古郊乡分水岭村。这是一个稍大一点的村庄,看到五六个集中的农家。有一处青砖二层楼房,连排,底层有八间,开了四个门。好像是几户人家住在一起。很少见到这么庞大的山间建筑。而且青砖建造,不像是农户,倒像是一个单位。

我进了两户人家。其中一户,门口有很高的树枝编成的高一两米的围框,房东说里面准备放玉米。屋里四个人,两个成年女人,一个二十多岁,一个四十多岁。两个男孩,都不到十岁。屋里比较宽敞干净,与河南省山村民居的脏乱完全不一样。问起她们的收入,说去年连翘卖了一千多元,是一项重要收入。核桃也有收入。其它如庄稼等等都不赚钱。不过今年连翘核桃都是小年,收成不好。连翘都是野生的,山坡上很多,一片一片。男人似乎都不在家,可能都是进城打工了。中年女子显然是主人,我的问话都由她来回答。她黑而瘦,满面笑容。山西口音较重,不过还能听懂。另一位年轻女子,面上一直带着笑容,但基本不说话。

穿越壶关太行峡谷(太行穿越关山-八里沟)(8)

跟着老杨走天下

我聊了不到十分钟,就赶紧出来,然而门口休息的几位驴友都没了踪影。偏偏这里又是岔路口。我凭判断沿着上坡的水泥公路走,可是快速赶了十分钟,前面仍然不见踪影,也听不到人声。有点疑惑,担心走错了路。于是向前方大声呼喊。几声长啸,却仍然没有一丝回音。这时已经接近七点,天色将晚。心里不免有点恐惧,如果走错了路,就坏了。我继续长啸,声音里已经有了一点恐惧。然而这时,听到了前面驴友的回音。

喘一口气,心放下来,赶紧追上去。拐过一个小弯,终于看见了五位驴友在等我。其中一位说,我们还以为你在前面呢!我说没看见我进农家啦?他们都没注意。牢牢记住这个教训,去哪里都得让同伴知道。

往前是一个长长的上坡路,我们又离开谷底,离开这一串小山村,爬向山脊。山谷中,有青色巨石砌造的梯田,种着向日葵和玉米。不过长势不好,高高低低,不整齐。有的梯田好像已经废弃,杂草丛生。

六点五十七分,看到了山口,看到了山口的两棵油松,看到了松树下的一座庙宇。

穿越壶关太行峡谷(太行穿越关山-八里沟)(9)

跟着老杨走天下

(八)万山之上:山神庙

临近七点,我们来到了分水岭村上方的一个山口。两棵高大的油松,一座小小的庙宇,风景很美。

油松直径大约二十五公分,一路上没有看到这么粗的油松。挂着不锈钢保护牌,注明树龄已经有三百年。高七八米,树形高大舒展,屹立在山口上,非常醒目。树下,围绕着不锈钢保护栏。

庙宇有三间,连成一排。青石建造,两面坡黑色瓦顶。高不过三四米,总长十米。三间都是开敞式设计,都没有门。中间一间稍大,两边略小。门口树立两块石碑,高约一米。字迹已经磨灭。附近没有新碑,也没有文物标示牌。

中间一间,供奉三尊彩色泥塑像。都是中老年男性,都有胡须,黑色或者白色。两边站立着两位侍者,一男一女,也都是中老年。男子浓眉大眼,黑色连腮胡,是所有塑像中,表情最生动、性格最鲜明的一位。

这些塑像的作者,大概就是附近村民,质量不高,但是也都性格分明,表情生动。值得细看。

后面墙上挂着红幛,写着有求必应四个金色大字。上款是:赠 山神 土地爷。落款是:分水岭村 二零零九年。

中间塑像,想必是山神,两边一位土地爷,另一位是什么神?如果是女性,应该是土地奶奶。偏偏也是男性。

左边小庙里,供奉着祖师爷,墙上也有分水岭村赠祖师爷的锦旗,写着神功默佑,佛光普照。嗯嗯,祖师爷不是老子么?或者是张三丰?看来山西民间把道教和佛教合二为一了。这个塑像却是年轻人,面庞光洁无须,眉清目秀。估计是张三丰。旁边也有一男一女两位侍者。表情虔诚。

右边小屋,塑像是一位老年女子,怀中抱着一个小男孩,盘腿坐在莲花宝座之上。两面锦旗,写着赠奶奶,写着有求必应,写着神灵显示,世人得福。想必是送子奶奶。旁边站立着一位女侍者,年轻女子,面容丰满,柳叶眉,樱桃嘴。

从这个庙宇里面的神像,可以看出中国民间宗教信仰的基本特征。泥塑都是彩色,都还很新,估计塑造日期不到十年。庙宇应该是分水岭村民建造的。看不到说明牌,不知道建造年代。

穿越壶关太行峡谷(太行穿越关山-八里沟)(10)

跟着老杨走天下

(九)万山之上:俯瞰宝泉大峡谷

离开山神庙,过了山口,继续前行。还是白色水泥路,宽两三米,质量很好。一般两省交界处,道路质量都不行,无人维护,也很少有人通行(除了驴友)。只要过了村庄,深入省界,道路质量就好多了。

过了山口,还是走在万山之上,左侧视野开阔,脚下无数山峦。前方有几座尖尖的山峰,也有灰白色峭壁,看上去十分醒目。

七点二十分,左前方又看到一个灰白色大峡谷。这是在万山之上,看到的第三个大峡谷。距离我们大约十几公里,峡谷两岸,悬崖对峙。峭壁仍然是灰白色。峡谷之中,有白色的云雾升腾着。

我们的位置,海拔至少有1400米。这个大峡谷,和周边的群山一样,都在我们脚下。其它山峦,都是绿色,坡度较缓,与我们平素见到的山峦基本一样。唯有这些拥有灰白色大峭壁的峡谷,特别与众不同,显得十分神秘。那深邃的峡谷里,总好像蕴含着无数秘密,令人神往。

我问领队,这个峡谷叫什么名字?领队说,这就是辉县宝泉大峡谷,他曾经穿越过一次。

宝泉大峡谷,三月份我刚去过。也有很高的瀑布。从谷底端欣赏大峡谷,远不如今天居高临下,观看峡谷全景,更令人惊心动魄。

我们都站住,静静地看了一会儿。神秘的峡谷里面,升起一阵阵白雾。心里涌起穿越一次宝泉大峡谷的念头。

道路右侧,也是一片恢宏辽阔的景观。视线也可以看出几十公里,看到天边。几十座绿色山峰,分布在辽阔的天地之间。其中有五六座,山尖高耸,形态奇异优美,也令人心胸开朗,精神愉悦。一种崇高向上的感情,不由自主地升起来,溢满了我的心怀。

右侧路边,树立着巨大的广告牌,上面是七星潭大峡谷穿越示意图。旁边有说明,前方山谷里的西仓村,东汉时期,是大将军马武存粮屯兵之地。从西仓村到抱犊村,是七星潭大峡谷,有众多的瀑布和景点,甚至有一棵红豆杉王。

右侧脚下,是一个山谷。山谷深处,有一个小村庄,就是我们今天的目的地——南仓村。已经七点半了,天色将晚。我们离开公路,沿着小路,穿过乱石滩,取捷径,走向南仓村。

穿越壶关太行峡谷(太行穿越关山-八里沟)(11)

跟着老杨走天下

第二日

(一)南仓村

昨晚八点整,一分不差,我们准时赶到南仓村。看到山坡上我们居住的农家宾馆,几座很大的单层建筑,有餐厅,有住房。很新很干净。住一晚,加早晚餐,共计35元。

我们先到房间。一条内走廊,两边十几个房间,尽头是公共卫生间和洗澡间。一共有五十个床位,有两人间,三人间,四人间,五人间。今天只有我们一个团队,大家随便住。我们八人是最后到的,只剩下多人间。我在一个五人间找好了床位,非常干净,住了四个驴友。问了一下,最早赶到南仓村的几个老驴,比我们早了两个小时。他们早就洗完澡了,等着我们开饭呢。

我放下背囊,插上手机充电器,就去洗澡间。今天出汗无数次。太阳能热水器,我们到的最晚,居然还有热水。痛痛快快洗了澡,然后去餐厅。

餐厅有三张圆桌,驴友们已经开吃了。四菜一汤,两盘土豆丝,两盘包菜丝。老板还给加了一盘腌洋姜条,鲜脆可口。玉米粥,花卷。喝了一碗粥,吃了两个花卷。有驴友吃了四个。

昨天走了十个小时,三万一千步,并不算多。我2016年12月,去上海,曾经走了四万一千步。八位没有坐车的驴友,今天走了四万多步。

我们坐车的驴友,每个人的手机计步器,记录的都不一样,差异很大,最多的差了几千步。我想,也许是步子大小不一样吧。有驴友说,手机挂在脖子上,拿在手里,放在包里,记下的步子是不一样的。最准确的,应该是放在裤兜里。

我的两部手机,差了两千步。过去没有遇到这种现象。我想,走山路和走平路,计步器反应是不一样的。计步器主要是根据平路设计的。今天开始的几个小时,都是攀登陡坡,计步器必然出现较大差异。

南仓村是一个小盆地,四面环山。晚餐后,天就完全黑了,我九点就躺下了,开始写日记。听窗外的驴友们,一直在聊天。我写了第二篇,睡意就上来了。昏昏沉沉。于是关了手机。

穿越壶关太行峡谷(太行穿越关山-八里沟)(12)

跟着老杨走天下

(二)差点崴脚

南仓村没有联通信号,我的手机,中断通信十几个小时,直到今天中午,到了抱犊村,才接通信号。

早晨六点半早餐。还是四菜一汤,跟昨晚一模一样,不过每人增加了一个煮鸡蛋。

七点准时出发。领队宣布,根据大家的体力,今天分为长线和短线两队。长线走九莲山景区,短线走天梯,穿越八里沟,晚上六点,到八里沟景区停车场汇合。一开始有十几位驴友计划走长线。中午在抱犊村分叉时,走长线的剩下五位老驴。我们二十二人走短线。

出了南仓村,我们还是取捷径,放弃弯曲的公路,沿着山谷底部,顺着溪水,一直往下走。一开始几乎没有路,从荒草胡坡下去,趟开满是露水的野草,下到溪水边。然后就是驴友在乱石滩中开辟的小路,我们小心翼翼在石滩中前进。

我有两次差点崴脚。都不是在乱石滩中,反而是到了平路上。我发现,在乱石滩中行走,由于精力高度集中,脚踝也绷着劲,反而不容易崴脚。然而到了平路上,精神有点松懈,脚踝也放松了,如果脑子再想点别的,就容易出问题。我两次崴脚,都是这样。幸亏不太严重,休息了几分钟,就感觉好多了,于是继续跟上队伍。现在想想,还十分后怕。如果真的崴了脚,在那样的不通公路的崇山峻岭之中,不知道怎么下来了。

所以,走这样的荒无人迹的山路,一定要精力集中。看景,思考,都应该停下。不留神崴了脚,就麻烦了。

穿越壶关太行峡谷(太行穿越关山-八里沟)(13)

跟着老杨走天下

(三)七星潭峡谷:石河中的道路,翠绿的山谷

我们走的这条小溪,是七星潭峡谷的上游。小溪水量很小,不到半方每秒,弯弯曲曲。河床是白色岩石,其实就是一条石河。水流沿着石沟流淌,不断看到一个个小水潭,我们在水边择路前进。

说是路,其实就是在石质河床上寻找可以通行的地方,小心前进。不断跳跃,不断下悬崖,下陡坡。凡是有跌水的地方,就有悬崖和陡坡。不断有乱石滩,我们在大大小小的石头中曲曲折折地前进,寻找下脚的地方,寻找安全的落脚点,一步步向前。再艰难的路,只要走过去,就都不难了。回头望,没有我们走不过来的道路,没有驴友们征服不了的山河。

八点,我们开始离开小溪,沿着右侧,走上缓坡中的一条土路,走起来轻松多了。两边树林越来越密,我们开始走在了森林中。

我们是向东走,上午八点,正好迎着阳光,于是经常看到逆光之下,晶莹透明翠绿的树枝和树叶。每当这时,就是我们举起手机,不断拍照的时刻。许许多多透亮的明丽的树,唤起我们心中的愉悦之情。

树林是天然杂木林,各种树种,品貌齐全。有黄栌,有榆树,有桑树,有橡树,有槐树,有山楂树。都不太大,直径好像很少有超过十五公分的。在山坡上的,都不太高,一般只有五六米。而在山谷中的,常常要高的多,许多都超过了十米。它们蓬勃向上,争取着阳光的青睐。英姿勃勃,朝气蓬勃。在阳光中,舒展着它们翠丽的新叶,形成一道道明丽的风景。

穿越壶关太行峡谷(太行穿越关山-八里沟)(14)

跟着老杨走天下

(四)七星潭峡谷:上帝端来的景观大餐

八点十分,两侧灰白色的峭壁越来越多,景色越来越美。不断遇到观景平台,就是路边天然的突出的平台,可以更好的观赏两边的山景。如果旁边有特别险峻、特别高大的峭壁,那就引起我们的赞叹。每当这时,驴友们就往往停下脚步,摆开姿势,尽情拍照,尽情陶醉在这美丽的山间。

八点半,转过一个山角,前面看到了一条深邃的峡谷的全景。与昨天看到的遥远的小龙沟峡谷和宝泉大峡谷不同,它就在我们脚下,就在眼前。与昨天中午雨中看到的朦朦胧胧的关山大峡谷也不同,它清清楚楚,在我们脚下,纤毫毕露。

我们的高度,尽管下行了一小时,但仍然有1300米。这个峡谷,基本还在我们脚下。它的顶部,都还是绿色。但是绿顶之下,就是灰白色峭壁,森严而美丽,焕发着神秘的色彩。环顾天穹之下,大部分山谷,都是绿色,都是缓坡。而只有眼前这一片峡谷,却是灰白色,却是刀削一般垂直挺立。它的景观效果,真是与众不同,那么显眼,那么特别。

总观这一路的行程,我发现,太行山峭壁有两种类型。一种是海拔一千米以下的红岩大峭壁,另一种,就是千米之上的青灰色大峭壁。它们形状、颜色、风采都不相同。

七星潭峡谷,两岸峭壁非常接近,是一个比较狭窄的峡谷。我站在它之上,看着它那一道道深邃莫测的峡谷,心情还是抑制不住的激动。昨天在关山大峡谷,雨雾弥漫,车速很快,基本上没有来得及欣赏。小龙沟大峡谷和宝泉大峡谷,距离又过于遥远,不能细致欣赏峡谷近景。现在仔细欣赏着七星潭峡谷,昨天的失落与遗憾,今天终于得到了补偿和满足。就像是上帝端给我们的一盘景观大餐,适时地满足了我们饥渴的胃口。我对这一条穿越线路景观的丰富性,开始有了深刻的认识。

穿越壶关太行峡谷(太行穿越关山-八里沟)(15)

跟着老杨走天下

(五)七星潭峡谷:走进峡谷

九点四十,我们开始下坡,进入七星潭大峡谷。森林越来越茂密。昨晚刚下过雨,土路成了泥路,又非常陡,一步一滑。我穿着新旅游鞋,还是有好几次滑倒。同伴给了我一根刚做好的拐杖。他们带了手锯,一路上作了多个拐杖。大部分老驴,都带着拐杖,都是可折叠的铝合金或者碳纤维拐杖。有几个拄着临时做的木拐杖。也有几个,和我一样,空着手。

上下坡拐杖都很有用,不但增加了安全系数,也节省体力,保护膝关节。

十五分钟下到沟底,又是一条石河,应该还是早晨过的那条。不过早晨的石河两岸,大部分是宽敞的缓坡。现在这里却都是挺立的大峭壁。深邃幽暗,不见阳光。石河两边,都是茂密的树林,树林之上,就是灰白色大峭壁。

峡谷曲折,石河蜿蜒。不时有悬崖和跌水,有圆圆的深潭。有铁梯,有扶手,有铁栈道。七星潭峡谷,好像不收费,游人很少。有的铁栈道,已经损坏,我们得跳下去,重新在石河中寻找道路。总能找到前进的道路。

不断看到巨大的峭壁,黑压压覆盖在头顶。欣赏峭壁,需要仰头,帽子几乎要掉下来。峭壁都是彩色,都有一道道绿带。都是灰白色、灰褐色石质峭壁,横向节纹丰富,色彩变幻丰富,斑斑驳驳,像巨大的画屏,像桂林漓江上的画马山。桂林漓江,大峭壁并不多,偶尔看到几座。这里却是连二连三,一座接着一座,美景纷至沓来,令人目不暇接。

我边走边看,边思考,边对比。尽管峡谷中风景也很丰富,很多美景,但是与在峡谷之上看到的全景对比,还是缺少那种恢宏雄伟深邃神秘的气象。相对而言,俯瞰峡谷,比在峡谷深处,更能体会到太行山大峡谷的特征,更能品味出太行山大峡谷特有的魅力与神采,更能引起内心的震撼和感动。可惜,俯瞰峡谷全景,却是一般游客很难做到的。

我们一路上,却俯瞰了五座太行山大峡谷,欣赏了它那令人惊心动魄的奇幻美景。这就是做驴友的幸福与权利了。开始理解驴友们坚韧不拔的毅力来自哪里,开始理解为什么队里有些驴友一次次穿越这条线路。人迹罕至的关山~八里沟穿越路线,蕴含了这么多难得一见的美景,怪不得成为中国最经典的穿越路线之一。

穿越壶关太行峡谷(太行穿越关山-八里沟)(16)

跟着老杨走天下

(六)抱犊村:穿越圣地

十点四十,我们逐渐走出峡谷,前方视野逐渐开阔,河床越来越宽。遇到四位乘鹏户外的驴友,这是一上午我们遇到的唯一一拨从下往上走的游客。他们对我说:你们的队伍拉的真够长的。最早的队友,早已经过了抱犊村,我们二十七人,前后拉了有十几里。峡谷里没有别人,拉的再远,也只是我们这一队驴友。

有一次过河,需要踩着河上的几块石头。我不小心踩空,双脚落水,湿了鞋。幸亏水只有几公分深。

在距离抱犊村还有一里地的时候,过了一个三叉路口,有一处阴凉的山崖,我就坐在石头上休息,把鞋子放在太阳下烤,一边写日记,一边等着队伍最后收尾的两位领队。

我等了半个小时。中午的太阳很毒,鞋子逐渐烤干了。看到我们的七八位驴友走过来,也看到从路口另一个方向过来的两拨其他队的驴友。他们昨晚住在马武寨,是七星潭峡谷北方的一个山村。我们住的南仓村,在七星潭峡谷西方。他们一拨来自山东菏泽,一拨来自河北邯郸。都是七八个人,中青年为主。都是从河南辉县出发,攀登太行山,住一夜,今天再下山。驴友见面,格外亲切。他们都问我们从哪里攀登的太行山,昨晚住在哪里,住宿情况怎样,沿途风光怎样。大家聊了一会儿。

十一点三十五,我和两位领队,一起进入抱犊村。这里有七户人家,都是石头屋。多个农家宾馆。是著名的户外运动胜地。一家宾馆外墙上,挂了几十面户外运动的队旗,有东北的,有深圳的。最多的还是河南省的。有一面黄色队旗,写着背包行天下,徒步走山河。落款是深圳背包客。

我们在一家农户午餐。咸米饭,十元管饱。就是包菜丝炒米饭,味道不错。我带的两杯水已经喝完了,在这里把水杯灌满。下午还有六小时山路。

房东说,村里很多人在外打工,买房,常住的人口不到一半了。房东正在盖房,也是石头房,几大间,计划做农家宾馆。

十二点一刻,我们八个驴友,离开抱犊村。前面大队人马,早就出发了。看到村委会,也是单层石头房,门口挂着两块大牌子:陵川县古郊乡抱犊村村委会,党群服务中心。一黑字一红字。村东有两棵杏树,硕果累累,落了满地。领队又一阵摇晃,我们又接了一些。又大又甜。

离开大杏树,路过一处羊圈,沿着一条宽阔的干河,走向几百米外的老龙口。我孤陋寡闻,又没有做攻略,完全不知道,等待着我的是什么景色。

穿越壶关太行峡谷(太行穿越关山-八里沟)(17)

跟着老杨走天下

(七)雄浑壮阔老龙口

我出门旅游,只要是跟着队伍,一般都不做攻略。一方面是没有时间,一方面,也是为了获得新鲜感,看到的永远是完全陌生的一无所知的景象。我就忠实地记下我第一眼看到的景色,第一次接触的最原始的感觉。

抱犊村在驴友们心中是何种地位,我事先一无所知,也不了解它的地理形势,甚至过去完全没有听说过它的名字。走出村口,沿着小路,沿着石河,向东南方前进的时候,我也心情平静,只是跟着走就是了。

几分钟之后,石河变宽,岩石基调也变成了鲜红色。领队带着几个人走左侧小路,对我们三个第一次来的驴友说,你们没看过这里的景色,沿河往前走,看了后再来与我们汇合。

于是我们就下石河,往前一直走。鲜红色的河床,已经干涸,一点水都没有。石头一层层红色波纹,婉转曲折,非常漂亮。再往前,我突然发现,前面脚下,是高高的断崖,是万丈深渊。

断崖边有一排铁栏杆。走上去,发现眼前是一片多么恢宏壮丽雄伟的景色:一个红色的大峡谷,突然出现在我的眼前。峡谷两边对称,都有垂直几百米的红色大断崖,下面是四十五度绿色缓坡,上面是青灰色画屏山。两边相距很近,相互呼应。中间底部,是弯曲的石河,通向远方。远方一层层山峦,一层层断崖。

这样雄伟壮丽的大峡谷,景观效果不亚于锡崖沟红色大断崖,甚至更加严谨,更加对称,更加庄严肃穆。扣人心弦,动人魂魄。这是我们两天来,看到的最壮丽的景观,也是我在太行山看到的最雄伟最壮丽的景观之一。八里沟大峡谷,不愧为太行之魂。我开始明白了为什么队友说这是全国最美的穿越线路之一了。

穿越壶关太行峡谷(太行穿越关山-八里沟)(18)

跟着老杨走天下

(八)下天梯

站在雄伟壮丽伟大辉煌的老龙口,我情不能已,流连忘返。穿越的疲劳一扫而空。一种雄浑壮丽的感情,溢满了我的心胸。我想,人之所以坚强,之所以伟大,就是因为有这些雄伟壮丽的景观做基石,做铺垫,做渲染,做烘托吧?发现美景,欣赏美景,对人类崇高向上精神的培育,是非常重要,是不可或缺的。穿越对我们民族的重要意义,也许就在于此吧。

老龙口悬崖之上,属于山西省。悬崖之下,属于河南省。利益纠葛,导致这片伟大的景观无法开发,至今不通公路,游人罕至。它却是无数驴友心中的圣地,引起过无数驴友的赞叹与感慨。今天郑重推荐给我的朋友们。人生一世,必须来一次老龙口。

回看抱犊村,三面环山,都是画屏般的太行峭壁。一面通往老龙口,通往大断崖。它是山西省唯一不通公路的村庄。要想到达抱犊村,只有沿着几个大峡谷,在乱石滩,在峡谷底部,走十余公里。或者,走八里沟,攀登大断崖,上老龙口。

从老龙口下到八里沟,目前有三条道路。一条是往右拐,沿着大断崖右侧,走十余公里,有电梯,有铁梯,可以下到八里沟景区。一条是往左拐,走九莲山景区,然后下断崖,出九莲山,到达八里沟景区大门。中间一条,就在老龙口左侧,是抱犊村民自己开辟的一条天梯。

我们队里,五位老驴,走九莲山景区。我们二十二人,取捷径,走中间的天梯。

我们在老龙口上的山神庙集合,跟着两位领队,沿着左侧小路,去天梯。小路两侧,绿柏成行。几分钟后,到了峡谷的一个裂缝处,沿着裂缝,有一个红石砌造的阶梯。这就是著名的天梯了。

天梯宽约两米,质量很好,非常坚固。我们一级级走下去。迎面十几米,就是笔直陡峭,刀削般的红色大断崖。断崖高约百余米,看上去真是惊心动魄。除了太行山,很少有这样的景观。如今我们近在咫尺,观赏着大断崖,激动的心情,难以平息。

一刻钟下到大断崖底部。再沿着右侧土路,顺着红色断崖,曲折前行。上面是高耸直立的红色大峭壁,下面是绿色缓坡。美景无限,风光无边。

穿越壶关太行峡谷(太行穿越关山-八里沟)(19)

跟着老杨走天下

(九)太行梅花鹿,脚气和小鱼

我们一点下天梯,进入红色断崖底部。天梯上,散落了很多红色太行石。红白相间,都好看,有的很像肉形石。我捡了一块拳头大小的,用塑料袋包好,放入背囊。

一路曲折前行,走干涸的红崖瀑布底部,走长满野苋菜的小路,走拦羊的小木门,走茂密的核桃林。看骆驼峰,看拇指峰,看两边一座座红崖大峭壁。美景纷至沓来,也就不觉得累了。

两点一刻,离开红崖大峭壁,开始下绿色缓坡。两侧仍然岩石裸露,不过已经不是红色岩石,而变成青白色岩石了。青白相间的岩石,一层层青白分明,也十分好看。

两点四十,我们下到峡谷底端,沿着干涸的石河下行。石河中间,终于看到了一线清水。一步一跳过石河。满河都是巨大的石头,有红色的,有青色的,节理丰富,石纹斑斓。真是五彩石河。

三点,看到了河边岸上,两棵古老的桑树,直径有十五公分。在树下休息五分钟,再往前,就是白色水泥公路。宽两米,质量很好。我们已经进入八里沟景区了。

三点十分,路过梅花鹿苑,门口一块牌子,说梅花鹿是“仙兽”,不但体态健美,而且全身是宝。八里沟景区梅花鹿苑,据说养了一百六十头梅花鹿,而且在山林里,还生活着一百多头“野生梅花鹿”。可惜我们都没有看到。

接着路过小水坝,拦着一泓清水。驴友们都下去泡脚。我也脱了鞋,把腿没入清水中,直到膝盖。冰凉的山泉水,温度二十度左右。泡了几分钟,就感觉双脚轻松多了。

河中有许多小鱼,两三公分长,快乐地游动着。路边坐着三位没有下河的驴友,大声喊:你们的臭脚,把脚气都传染给小鱼了!

四点,路过漂流服务区,路边,河中,许多彩色橡皮筏。旁边有一个卫生间,黄色砖墙,青瓦四面坡顶,非常漂亮。我边走边说,啥时中国的农民,能住上这样的房子,就算是真正现代化了吧。

前面有一个木牌楼,走过去,看到牌楼上的凤凰大峡谷几个繁体字。原来我们走的叫做凤凰大峡谷。

出了牌楼,就是八里沟景区的柏油公路。旁边有说明牌,左拐,通往景区大门,右拐,通往天河大瀑布。

穿越壶关太行峡谷(太行穿越关山-八里沟)(20)

跟着老杨走天下

(十)八里沟大峡谷,天河大瀑布

凤凰大峡谷牌楼前,有抱犊桥。桥边有一个雕塑,是一位男子,怀里抱着一个牛犊。下面有说明,东汉马武将军,是太行山上马武寨人。幼时在此放牛,天天抱牛犊过河,练就了一身力气,最后跟随刘秀,建立非凡功业。

嗯嗯,马武是南阳人,刘秀二十八宿之一。后来成为民间戏剧中的著名人物。马武在太行山威望如此之高,出人意料。

雕像旁,有一个圆圆的湖泊。湖中有响泉,只要有人大声呼喊,泉水就喷起。喊声越大,水柱越高,可达十几米。是人造景观。

看完了雕像和喷泉,已经四点十分。我们六点集合,还有时间,于是我坐电瓶车,去天河大瀑布。十元三公里,十分钟就到了。距离瀑布还有一千米。我沿着水中曲折的的观景路,走上去。两边峡谷,一座座青灰色峭壁。

远远看见巨大的圆弧形断崖,灰褐色,高一百八十米。断崖中间,有一条白色瀑布,奔流而下。景观形状与高度,与云台山大瀑布,宝泉大瀑布,都非常近似。不同的是,这里围绕着瀑布,修建了许多新的景致:瀑布下面的水帘洞,再下面的青石桥,等等,游人可以反复来回,各个角度,观赏瀑布。

旁边还有铁梯,之字形,可以攀上大断崖,门票二十元。附近还有登山电梯,上下七十元。游客众多,熙熙攘攘。我沿着水帘洞走了一圈,然后就下山往回走。坐电瓶车,公交车,五点四十五,到达景区大门。

一路峭拔的太行大峭壁。到了大门,周边有四座巨大的灰白色峭壁,环绕着八里沟大门,非常壮观。但是八里沟大峡谷底部游览线路的总体景观效果,比不上从老龙头俯瞰大峡谷的景观效果。那种雄伟开阔壮丽的伟大景象,在景区里面,是品味不到的。

穿越壶关太行峡谷(太行穿越关山-八里沟)(21)

跟着老杨走天下

(十一)驴友们

最后要记一下我的驴友们。没有他们,这篇游记是不完整的。

驴友就是背包客,是脱离正常旅游线路,开辟一般游客不走的路线,穿山越岭,像驴子一样吃苦耐劳,不畏艰险的人。这个词,据说最早源于新浪旅游网页。

我们的两位领队,就是最典型的驴友。第一天出发时,建议大家在服务区买两瓶可口可乐,说可以增加力量,关键时刻消除疲劳。午餐时,领队给我水杯里添了一点葡萄糖粉,据说可以增加体力。还给我两片布洛芬,说可以减轻疲劳。晚上就寝前,他逐屋询问,有没有需要帮助的地方。看到我腿上有擦伤,就拿出急救包,给我抹上消炎粉。又给了我两片布洛芬。我第一次走野线,真切感受到驴友们的热心肠。旅行社的导游们,好像还没有这些素养。

第二天,车近郑州,即将结束旅程时,领队又介绍了两个妙招:第一是回家立刻烧水,然后用两个大碗,打两个鸡蛋,放一点盐,用力打出泡沫。这时水也开了,冲两碗鸡蛋茶。然后再洗澡。洗完澡,鸡蛋茶也不烫了,一口气喝下去。不但补充水分,也补充蛋白质。

我第一次听说这种办法,觉得很有道理。到宿舍前,专门去超市买了两个鸡蛋,如法炮制。果然十分舒服,感觉特别好。

第二个妙招,是睡觉前,用保鲜薄膜,把双腿包裹起来。据说可以迅速解除疲劳。我宿舍没有保鲜膜,也就没有使用这个方法。我这两天,总计走了六万两千步,感觉还不是太累。走长线的五位驴友,走了九万多步。他们在九莲山景区,还遇到了两只豹子。堪称奇遇。

有一位驴友,诙谐幽默,自称“百事通”,能够辩识许多野花草。于是我就成了“百事问”,跟着她走了很久,获得不少植物知识。

我所跟的队,是郑州嵩山群组织的。他们每周日都有嵩山野线游,据说嵩山已经被开辟出了一百多条线路。我还没有走过一次呢,立刻就产生了向往之情。还有他们常说的武功山,太白山,一条条经典的穿越线路,大家都如数家珍,娓娓道来。说的我怦然心动。

走在穿越路上,有一道美丽的风景,就是驴友们留下的红布条。每到岔路口。需要辨别方向的时刻,总能看到这些红布条。挂在树枝上,为你引导方向。看到它们,就放了心,就知道了正确的方向,就知道了这是驴友们走过的道路。

红布条最多的地方,是穿越圣地——抱犊村周围的道路。有的路口,甚至有五六个,七八个布条,有红色,有蓝色,有黄色。一般都印着队伍的网名和手机号。有的时间很久了,已经掉色,有的则是刚刚挂上的,仍然红艳。我们在七星潭遇到的乘鹏户外的四个驴友,就是一路挂着红布条上来的。

红红绿绿的布条,就像指南针,就像灯塔,在茫茫的穿越路上,温暖着每一个驴友的心。

驴友们中,有警察,有教师。所用的拐杖,有铝合金,有碳纤维。都有专用护膝,黑色,几十到几百一副,据说非常管用。拐杖,更是登山必备的。看着他们的各种专业设备,看着他们开朗朴素坚韧的性格,看着他们爽朗坚毅的面容,我对中国的驴友们,产生了由衷的钦佩和崇拜之情。

(全文完)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