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学和哲学哪个更有潜力(新书推荐何谓)

美学和哲学哪个更有潜力(新书推荐何谓)(1)

李泽厚先生是著名的近现代美学家,近年来关于其美学研究的成果十分丰富。最新出版的《走向李泽厚实践美学中的“本体”观》一书从“本体论”出发,系统地展现了其实践美学的思想内涵和理论价值。为读者深入了解李泽厚美学思想提供了帮助。

新书推荐

美学和哲学哪个更有潜力(新书推荐何谓)(2)

点击封面购买书籍

《走向李泽厚实践美学中的“本体”观》

张硕 著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名家推荐

张硕的这本《走向李泽厚“本体论”实践美学》以“本体论”为纲来讨论李泽厚的实践美学思想,从动态发展的眼光研究李泽厚的实践美学体系,力图追源溯流,厘清李泽厚的思想渊源,阐释李泽厚思想的内在逻辑,解释其思想的发展脉络,揭示出李泽厚思想的方法论特点和现实价值,对后继的李泽厚美学思想研究具有一定的启发意义。

—— 朱志荣(华东师范大学教授)

美学和哲学哪个更有潜力(新书推荐何谓)(3)

美学和哲学哪个更有潜力(新书推荐何谓)(4)

精彩书摘

❁ 李泽厚实践美学中的“本体”观

“本体”一词在李泽厚的实践美学思想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从20世纪70年代到21世纪的今天,对于“本体”的讨论未曾中断过。首先需要厘清的是李泽厚对“本体”与“本体论”的看法。李泽厚认为西方哲学中讲的“本体”是超验的,主要和康德所讲的现象进行区分,而“本体论”则是有关“存在”(being)的形而上学,源自古希腊哲学,两者并非同一内容。在中国传统文化观念中,并没有超验的“存在论”(“本体论”)思想,而是中国人将“本体”与“本体论”的混用导致。但是李泽厚指出,西方哲学的概念、范畴并非不能使用,“但要讲清不同于西方原意的地方”。李泽厚在其思想著作当中多次使用“本体”一词,但具体内涵又不尽相同。

早在20世纪70年代末,李泽厚在研究康德哲学思想时就使用了“本体”一词。李泽厚认为康德的“物自体不可知”说属于超经验的存在,无法企及的认识界限,同时区分了现象世界,这就是所谓的“本体”。它作为一种思维存在物与现象的感性存在相对峙,并作为现象基础的知性存在体。这种作为“本体”的“物自体”积极的一面是一种非感性直观的对象,消极的一面是不是感性直观的对象。李泽厚则强调了人在认识世界中的重要性,他认为实践是人的感性能力和理性能力的根源,而不是“先验的”和“不可知”的存在,实践产生、构成、反映、积淀主体的认识结构,“主体是以实践的规律和形式去认识、同构和把握客体”。李泽厚纠正、加深、概括、扩大康德的论点,结合马克思主义能动的反映论,强调社会实践和人类历史发展进程,提出“人类学本体论”,是以主体的人为探究对象,也可以说是“人类主体性”。李泽厚早期的实践美学重在讨论“主体性”问题,而“人类学本体论”恰恰是这一时期的重要成果。接着他又具体阐述了“主体性”概念的双重逻辑——外在的(工艺—社会的结构面)和内在的(文化—心理的结构面)、人类群体和个人身心。前者是基础的方面,《论纲》的主题是人类本体的第二个方面,“即提出作为主体性的主观方面的文化——心理结构问题”,然而这四个方面又互相影响,交错发展。在《关于主体性的第三个提纲》中,李泽厚重点讨论了主体性(人类学本体论)的内涵。他认为实践、社会生活优于语言,语言不能消解哲学对人的关怀,更无法消解人的生存危机,社会生活与实践的基础才是人的本体存在,“所以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社会存在的本体论(卢卡契),或人类学本体论亦即主体性实践哲学”。人的感性结构作为实践本体的内在依据,在人类发展的历史中建构,是偶然也是必然,“离开了心理的本体是上帝,是神;离开了本体的心理是科学,是机器”,所以本体就是对直观经验世界的感性超越,是社会实践意义的终极存在。

在20世纪90年代后期,李泽厚曾多次谈到“本体”问题。在《庄玄禅宗漫述》一文中,“本体”被赋予了三层意义。第一层是指宇宙、自然实体的客观存在,近似于西方哲学“本体论”中的宇宙论探讨。第二层是物我合一的人格本体。李泽厚认为庄子把人作为本体提到宇宙的高度,即人的本体存在与宇宙的自然存在保持同一性,达到“真我”的至高境界,“如宇宙那样自自然然地让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融为一体,主观即客观,规律即目的,人即自然”。玄学的核心是讨论如何成为“圣人”,需要建立一个统领万物的人格本体,树立最高统治者的“本体”形象,这种人格本体存在无限的潜力和可能,丰富多样的展开形式和现实能动性,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玄学也是庄学。第三层是真实的绝对本体。禅宗的“悟道”意在打破思维逻辑、语言概念的区分和束缚,超越不可言说的现实世界,“要割断一切意识、一切观念、一切因果观念等等”,“才可能真正领悟到与‘无’同体的那个超善恶、是非、因果的本体世界”。因此禅宗的三重境界就变为“落叶满空山,何处寻行迹”,寻本体而不得;“空山无人,水流花开”,始悟本体而未果;“万古长空,一朝风月”,融本体于永恒。在《试谈中国的智慧》中,李泽厚主要从中国实用理性的角度分析“本体”就是此生此世的现实人生,是实在和真理,与现象融为一体。在人际关系之中,“本体”获得了真实的经验直观,在现实生活中获取精神的慰藉,“不舍弃、不离开伦常日用的人际有生和经验生活去追求超越、先验、无限和本体”。在《华夏美学》一书中,更是随处可见“本体”二字,主要有两种内涵,一是从自然宇宙出发,探寻世界的本源,一是从人的本质出发,寻找最后的实在。在书的结尾,李泽厚写道:“什么是本体?本体是最后的实在、一切的根源。”这个“本体”不是简单的自然世界,也不是超验的上帝,而是实实在在的人类社会。

从上述的讨论可以看出,李泽厚的“本体”概念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内涵:首先,是西方哲学中对“本体”的理解,探寻世界本源问题(根本的实在)。其次,是改造康德哲学中的“本体”,他说:“我讲的‘本体’,并不是康德原来的意思,我指的是‘最后的实在’,是本源、根源的意思。”最后,是人类学本体,探讨人的哲学,他说:“本体是什么,本体就是最后的实在、依据,人所以为人的那种基础或者依据也可以。”由此可以看出李泽厚的“本体”概念并非纯粹是西方哲学中的“on”或者“being”,而是结合中国传统文化观念的结果。西方哲学区分本体与现象,中国哲学体用合一,对西方本体论哲学的扬弃和本土化过程使得李泽厚实践美学思想中产生了独特的“本体”观念。在现代社会的语境之下,李泽厚不断完善对“本体”范畴的书写,其“本体论”的实践美学思想也更明显地呈现出体系化、系统性、科学性的特征。

内容简介

本书以“本体论”的内涵及其演变为突破口,从整体上梳理和把握李泽厚实践美学的思想内涵,较为系统地展现出李泽厚“本体论”实践美学思想的价值和意义。李泽厚的“本体论”实践美学思想既是动态的、多维的,又是立体的、丰富的,从“工具本体”出发,重视社会与实践,到“情本体”的提出,回归人性与伦理,这是一个渐次推进的过程,是结合西方美学与中国古典美学的创新性发展。本书既是中国美学研究领域的学术著作,也是研究李泽厚思想的专著,有助读者提高对美学家李泽厚的认识。

美学和哲学哪个更有潜力(新书推荐何谓)(5)

作|者|介|绍

张硕,1991年生,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文艺学硕士研究生。现任上海市七宝中学语文教师。主要从事高中语文教学与审美教育研究。参与编写了《语文教学解读论》等著作,主持、参与科研课题多项,在《学语文》《语文月刊》《语文教学与研究》《中学语文》《基础教育课程》《中国美学研究》等核心期刊发表论文几十篇。

美学和哲学哪个更有潜力(新书推荐何谓)(6)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