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大做强服装产业集群(抱团发展闯新路)

来源:汕头日报

做大做强服装产业集群(抱团发展闯新路)(1)

专家学者为汕头纺织服装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

核心提示

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汕头纺织服装从家庭作坊和“三来一补”起步,到如今已经发展成为全国轻纺织集群中最全最大的产业链,是汕头制造业中占比最大、配套体系齐全的特色产业。

在昨天市纺织服装产业协会成立大会现场,来自全国各地纺织服装相关行业协会的参会嘉宾以及汕头企业家对我市坚定不移走“工业立市、产业强市”之路,构建“三新两特一大”产业发展格局,做大做强纺织服装产业给予肯定。

“抱团出击” 推动企业在细分领域做大做强

纺织服装产业是目前汕头最大、最有特色的支柱产业。12月12日,汕头市纺织服装产业协会成立,作为落实汕头市“工业立市、产业强市”部署,加快构建“三新两特一大”产业发展格局的关键一招,协会将如何立足自身优势,顺势而为,推动企业在纺织服装细分领域不断做大做强,在新赛道上闯出一条新发展路径?

创新驱动 文化引领

“汕头是我国最大的内衣和家居服产业集群地。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和中国针织工业协会都非常关注和重视汕头的内衣和家居服产业。汕头纺织服装协会的成立,对汕头的纺织服装业的发展是非常好的新机遇。”中国针织工业协会会长林云峰介绍,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最近发布了“十四五”发展规划,对“十三五”期间的发展做了总结,中国的纺织服装工业“十三五”发展规划的绝大部分指标都已经完成,中国纺织工业也和其他行业一起迈进领先世界的中国制造业行业“第一阵容”。“在这种大的背景下,我们确定了‘十四五’的发展目标,即创新驱动的科技产业、文化引领的时尚产业和责任导向的绿色产业。”

林云峰建议,在中国纺织工业“三大目标”的引领下,汕头的纺织服装业要适应新的高质量发展,需要在各个方面持续发力。除了积极融入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汕头纺织服装业还需要在科技创新和技术引领的支撑下实现高质量发展,在包括新材料、新型纺织品、智能制造等方面共同努力。另外,在“双碳”目标背景下,要促进绿色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对于汕头纺织服装产业未来的发展,林云峰充满信心:“我相信,以汕头市纺织服装产业协会的成立为起点,在政府、协会和企业家的共同努力下,我们会看到一个欣欣向荣、高质量发展的汕头纺织服装业。”

整合资源 抱团发展

汕头市纺织服装产业协会会长、宏杰内衣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翁创杰激动地表示,协会的成立是我市工业发展中的一件大事、喜事,标志着我市纺织服装产业正在形成“抱团出击”新格局。“协会成立的意义在于整合全汕头超7000家纺织服装企业,共同谋划产业未来发展,打造成为全中国最大的内衣产业集群,并为接下来即将举行的汕头国际内衣展争取更多的资源,以及各大平台对汕头纺织服装产业的重视。”翁创杰表示,协会将协助政府在汕头建设纺织服装交易市场,联合本地纺织服装产业的百家企业在我市建立纺织服装产业总部,并协助建设多个纺织服装产业园区。

据了解,我市有纺织服装企业超过7000家,每年潮阳、潮南的内衣品牌企业和澄海的毛衫品牌企业都要奔波各地参加产业展会。翁创杰告诉记者,协会拥有许多优秀且极具实力的会员企业,接下来协会将整合资源,在汕头举办世界内衣展会,用不到3年的时间,创办对标世界、属于汕头的国际内衣展。

记者 杨舒佳、陈欣琪、李德鹏

抢抓机遇 纺织服装产业的“春天”已到来

市纺织服装产业协会的成立,为我市广大纺织服装产业从业者注入一剂强心剂,更令企业家们直呼纺织服装产业的“春天”到来。汕头纺织服装的企业家们纷纷表示,要抢抓发展契机,借助产业发展平台,推动汕头纺织服装产业高质量发展。

聚焦短板 破题发展

我市纺织服装产业发展早、基础好,且形成一定规模,但也存在家族性企业众多、产业集聚效应不强、品牌社会能力弱、自主创新能力水平低、专业技术人才缺乏等客观问题。如何破题发展,成为众多汕头企业家关注的焦点。

从事服装行业10余年时间,汕头嘉杰服饰有限公司总经理吴文波对汕头纺织服装产业的发展,有着很深的感触。在此之前,吴文波曾到深圳等地参加各种行业展会,看到省内的中山小榄以及福建省等地区都是抱团参加,但汕头很多企业却总是“孤军奋战”。要让汕头纺织服装产业更好地发展,吴文波希望能在政府的引领下进行产业资源整合,提出更具指导性的发展方案。其中,要注重纺织服装产业人才的引进,包括直播、电商、管理等高端人才的引进。同时,要将我市纺织服装行业原本拥有的织、印、染到设计、生产、销售一体化的优势模式重新发展起来,打造属于汕头纺织服装的品牌,增加产品的生产附加值,并且提升行业运输、仓储和贸易的能力,让整个纺织服装行业有序地发展起来。

20世纪90年代,潮南区两英镇是中国的针织基地,其中纬编针织的实力更是在国内是数一数二,也是汕头最具优势的纺织服装产业之一。叶之扬纺织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叶年扬从事针织布料批发已有30余年,在过去几年受到环保问题的影响,我市纺织产业链出现断链,再加上疫情的影响,行业发展更是受到重创。“要抱团才能发展,我们对于接下来的纺织服装产业的发展充满信心。”叶年扬表示,市纺织服装产业协会成立后,将在政府的引导下,扩大现有的纺织工业园区,把织布、服装以及相关产业的辅料引进来,建成独一无二的纺织工业区,提升纺织服装产品的产出速度。同时,尽快建立起我市纺织服装产业的电商孵化基地,在本地将生产的产品推销出去,从而带动整个产业链的蓬勃发展。

信心满满 着眼未来

协会的成立,也让广大纺织服装产业的企业家们信心倍增,带来极大的信心。汕头的纺织服装企业家们也坚信在“工业立市、产业强市”的路子中,服装纺织产业将更快更强发展。

“我们要带着我们的产业走出去,把汕头这张名片打出去。”市纺织服装产业协会副会长、广东百利安内衣有限公司董事长郭勇标则认为,汕头纺织企业发展至今30年,产业基础好,拥有完整的产业链。他相信,汕头的纺织服装产业将会在未来的10年、20年中更上一层楼。

“我们有非常足的信心去做好这个产业。”汕头市纺织服装产业协会副会长、汕头市英华织造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陈思聪也认为,新成立的行业协会将带领我市更多的纺织服装企业走得更远更长,在产业集群的道路上茁壮成长。同时,通过协会搭建的平台,把我市的纺织服装产业做大做强,打造一批有社会影响力的汕头自主品牌。

“大家信心满满,都相信这个协会未来能给大家带来新的希望,以及推动整个行业的发展。”汕头市纺织服装产业协会常务副会长、广东凯迪服饰有限公司董事长马庆宜认为,纺织服装产业要高质量发展,企业必须团结,共同提升企业的品牌意识、创新意识。他相信,市纺织服装行业协会能够推动整个汕头纺织服装产业的发展,带动打造整个产业链条,最终成为产业集群。

记者 李德鹏、杨舒佳、陈欣琪

资源整合 提升全产业链市场竞争力和附加值

昨日,汕头市纺织服装产业协会正式成立,产业振兴发展迈出坚实一步。来自全国各地纺织服装相关行业协会的参会嘉宾对我市坚定不移走“工业立市、产业强市”之路,构建“三新两特一大”产业发展格局,做大做强纺织服装产业给予肯定,大家表示,汕头纺织服装产业有基础,有优势,协会的成立将有助于推进产业从单打独斗迈向协同作战,发挥各成员之间的比较优势,擦亮汕头纺织服装产业的名片,他们也将积极在我市寻找合作商机,共谋纺织服装产业新发展。

龙头带动 创新发展

“改革开放四十多年以来,纺织服装产业的区域经济发展特别突出。随着产业链越来越细,供应链也越来越明确,我们可以看到这种经济形式具有明显的优越性。”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原副会长杨纪朝表示,随着产业的发展,龙头企业持续发挥带头引领作用显得尤为关键。“一些大企业,尤其是优势企业要发挥他们在技术、创新方面的示范带头作用,引领一批中小企业共同成长,这样整个区域经济就得以不断发展。”杨纪朝说。

汕头是中国最大内衣家居服生产基地。内衣家居服产量约占全国45%,名牌数量位居全国同行业第一,名牌产品占全国75%以上。“汕头纺织服装产业不仅产量大,企业数量众多,而且拥有一批领先的企业。从市场经济、产业发展和扩大内需各方面来看,汕头市纺织服装产业协会是产业发展的必然产物。”杨纪朝表示,成立汕头市纺织服装产业协会意义重大,足以看出汕头市委市政府对纺织服装产业的重视和为企业服务的精神,希望协会未来能在行业规划、发展创新和科技、绿色、可持续发展上发挥作用,提升汕头纺织服装全产业链的市场竞争力和附加值。

“纺织服装产业是汕头最大的支柱产业,特别是内衣产业,从产量来说,是占据了全国将近‘半壁江山’,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中国服装设计师协会副主席杨健指出,汕头纺织服装产业的整体实力,尤其是在代表性品牌方面较为突出,成立汕头市纺织服装产业协会恰逢其时,为企业和政府搭建起沟通发展的桥梁。杨健表示,从他了解到的汕头纺织服装产业的发展情况来看,政府多年来对该产业给予了足够的支持和关注,但组成设计的整体性还不够完善,相关政策之间缺乏连贯性、有机性、协调性、协同性。“汕头市纺织服装产业协会成立后,应该做好‘十四五’期间的规划,发挥该产业整体实力。政府可考虑出台系列鼓励企业发展,鼓励设计创新的相关政策,不能让企业自己单打独斗。”杨健建议。

优势互补 合作共赢

河南省拥有近亿人口,经济总量也在全国排名第五,是以家居服、内衣驰名国内外的汕头纺织服装产业最大的市场。河南省纺织服装协会会长李刚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河南是全中国各大品牌最关注的地方之一,很多品牌的销售冠军都集中在河南。

“河南与汕头两地的合作空间极大。”李刚表示,近年来沿海城市产业工人资源减少,要素成本不断增长,劳动密集型产业逐渐向中西部的劳动力来源地转移。近年来,河南省大力承接产业转移,启动驰名全国的“巧媳妇”工程。通过“巧媳妇”工程,激发河南的劳动力资源,把每年20万留守妇女变成产业工人。最近还开展“百镇千村万条线”的“巧媳妇工程”升级版,每年把开发出来的产业工人资源,参与到内衣、家居服的生产,这样就可以弥补汕头品牌企业不敢接大单、不敢接长单的缺憾。同时,也为汕头企业扩大生产、再发展,向更大空间发展提供劳动力资源和爆炸式的产能。

人民政府为人民,民生产业促民生。李刚认为,服装产业是安置就业最多的产业之一,河南省也将其定位成劳动密集型的先进制造业。河南省当地各级党委、政府重视服装产业的发展,在财政支出、土地资源紧张的情况下,还拿出土地和大量财政支持服装产业的发展。通过服装产业的发展,带动更多的农民就近就地转移就业,实现乡村振兴,推动共同富裕。在李刚看来,纺织服装行业协会的发展首先要代表政府服务好行业,把党和政府的声音及时准确地传递到行业中去,让企业家承担社会责任。同时,协会还要代表行业向政府反映行业诉求,为行业的发展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为行业发展争取更多的优惠政策。

记者 杨舒佳、李德鹏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