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谒诗知识点(诗歌阅读之干谒言志诗)

干谒诗知识点(诗歌阅读之干谒言志诗)(1)

干谒言志诗是古代文人为推销自己而写的一种诗歌,类似于自荐信。一些文人为求得进身机会(科举登第、入仕、入幕等),十分含蓄地写一些诗歌,向达官贵人呈献诗文,展示自己的才华与抱负,以求引荐。

[对接教材] 如《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孟浩然)

[通性归纳]

常见

标题

标题中往往含有“奉呈”“赠”“投赠”“献”“上”显贵的官名(姓)等字眼。

常见

意象

诗风不同,意象不定。如朱庆馀的温婉含蓄,多生活类意象;孟浩然的恳切朴素,多阔大类意象……

常见

情感

①对自己才华的昂扬自信;②积极入仕的急切心情;③对推荐者的赞美;④潇洒旷达,傲视权贵的态度;⑤贫贱骄人,悲愤难鸣的心情;⑥命运多舛、出身寒微、无所依托的苦闷。

常用

技法

①比喻。登龙门、折桂喻登第,落羽比喻落第,飞鸟、良马喻己。

②对比。孤鸿与燕雀相比,衬托高洁之志;凤凰与蚂蚁相比,显示双方地位悬殊。

③双关。干谒诗大都具有表里双层意蕴,其表层意蕴常取自比喻性的意象或描述性的意象;而里层意蕴则取自象征性的意象。

④借景抒情。借四海升平之景表达对显贵的赞美。

语言

特点

含蓄隐喻

[通法点拨]

1.体会意图

作为干谒诗,诗人创作的目的很明确,一般是向达官贵人呈献诗文,展示自己的才华与抱负,以求引荐,但一般比较含蓄,例如,唐代诗人朱庆馀,在临考前给水部员外郎张籍写了一首七言绝句《近试上张水部》,借新婚之后的脉脉情事,把自己比喻成即将拜见公婆的新媳妇,把张水部比喻成舅姑(公婆),探听虚实,这就需要通过表象洞察诗人的真实目的。

2.分析技巧和语言特色

干谒诗作为唐代诗歌中较为常见的客观存在,往往因其内容单调、多乞怜语而为人所轻。但是,干谒诗中体现出来的文人干谒心态对研究诗人、诗歌的意义以及干谒诗的写作技巧却是不容忽视的。

[即时体验]

8.(2019·全国卷Ⅱ)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投长沙裴侍郎

杜荀鹤

此身虽贱道长存,非谒朱门谒孔门。

只望至公将卷读①,不求朝士致书论。

垂纶雨结渔乡思,吹木风传雁夜魂。

男子受恩须有地,平生不受等闲恩。

[注] ①至公:科举时代对主考官的敬称。

诗歌的颈联描写了两个具体场景,与其他各联直抒胸臆的写法不同,这样写在情感表达和结构安排方面有什么作用?

答:                                  

解析:第一问,情感表达方面的作用。颈联描写了渔乡隐居(垂纶,垂丝钓鱼,指隐居)和风中鸿雁鸣叫两个场景,“隐者”和“鸿雁”都是孤高耿介的意象代表,形象化地表达了诗人的情怀。第二问,结构安排方面的作用。其他三联直抒胸臆,明确表达了自己的情感态度,感情激烈,颈联写两个具体场景,使得全诗节奏得到了舒缓。

参考答案:①情感表达:颈联所写场景是诗人孤高耿介情怀的形象化表达,可使读者更加直观地感受到诗人的心志。②结构安排:舒缓诗歌全篇的节奏,使整首诗歌有委婉从容之致。

我虽然社会地位低下,但是追寻道的意志长期存在,我不趋附权势只信奉儒家思想。

只希望主考官将我的考卷读完,我不求考取官位,只希望能得到您的评论指正。

雨中垂钓江边不禁生出思乡之情,风吹木叶在秋夜里传出阵阵寒意。

男子汉接受恩惠必须有相应的理由,我平生不会随便接受别人的恩惠。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