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用一个瓶子换一个车(如何装满一个瓶子)

如何用一个瓶子换一个车(如何装满一个瓶子)(1)

图片来自网络,侵权必删

曾经看过一个有关哲学家实验的著名文章。往一个瓶子里装东西,怎么才能真正装满?实验如下:先放进大点石子,再放小点石子。装不进去了,放沙子,使劲儿摇了又摇。瓶子里实在装不进东西了。真的吗?不是,还可以倒水进去。这个实验的要旨充分证明,汲取知识永无止境。如何学习,通过有效的途径最大效益低获取知识,有装了再装的方法和技巧,永远不要说学不下去这个词。

四月十九号早上,从成都往洛带古镇。到达地铁终点改乘公交车前往。上车不久,大概行驶了两三站后,我们遇到路边一群乘客。他们乘坐的车子坏了。人,全部等在路边。我环顾一下我们的车子:很多人没有座位站着晃荡。怎么多人进得来吗?车刚刚靠边停下,路边的人便争先恐后地全部往车上挤。我看着车里顿时塞得满满的人,有点担心会发生争吵。人,还在继续往车上挤。这些人上车没人买票刷卡,前辆车收过了。司机好脾气地等着,一声不吭。车内的乘客也是,能让就往里让,不能让便不动,同样一声不吭。

终于,人全部上车了。车子继续前进。这是一辆贯通很多自然村的车子。每一个村庄前就是站台。路很宽。站台设计很人性化,就在斑马线旁。每个站台都有人候着。车子的方向是洛带镇,可能是走亲访友或购物。我惊奇的是,等候的乘客都年龄偏大,几乎百分之九十五以上的人持了老年卡!司机没有一点不耐烦,也没有一个站台不停车。于是,就这样走走停停,上的人多,下的人少。我担心的争吵,一个没有发生。好像每个人占了很大空间似的,只要有人上车,总能挤出一点点位置给他。

如何用一个瓶子换一个车(如何装满一个瓶子)(2)

图片来自网络,侵权必删

后来,实在前面挤得不行,司机便打开后门,让人到前面刷卡或缴费,再从后门上车。于是,一幕最和谐的场景出现了:每一个站过后,人头上的手,传来传去不停地递过来一张卡或两元钱。也有人上车不刷卡或交费,因为我看到递过来的钱、卡数量与新上车乘客对不上。司机也不吭声,不追问。在那样的情境下,想来问不出什么名堂。也少数人下车后,补刷卡再走。奇怪的是,那些老人,看到这么满的车子,没有一个等候下一辆,而是都淡定地挤了上来。车子的拥挤程度,我觉得超过了沙丁鱼罐头。

超载。我脑袋里不停地冒出这个词。这辆公交车的饱和度,达到了百分之几百?难道经常有车子坏在路上,这里的人已经习以为常了?我看着摇摇晃晃的车,挤得喘不过气的人,每个人平静的神情,非常惊奇。对于司机,我甚至产生了深深的敬意。他不徐不疾的态度,连催促都没有。每次打开车门,就等着。下的、上的都没有了,开车走人。这是多少年的修炼,才得来这份淡定地守候功夫?

我以为的奇怪,或许便是日常。老年人上车,没有谁起身让座。大城市的礼让,老年人强迫年轻人让座、道德绑架等令人吃惊的不文明事件,在这里好像没有一点儿端倪。那么拥挤的车里,我看到打扮齐整的老太太,穿着崭新的绣花鞋上车。她只能站在车门附近,往里挪一步都很难。边上背着大行李包的当地人,只是尽可能将包包往边上歪一点。而这样的动作,便碰到了另一边的人。被碰的人轻轻顶住他的包,不说话。

如何用一个瓶子换一个车(如何装满一个瓶子)(3)

淡定如花,心灵的花

人生,就是行程。你永远不知道上车后会遇到什么。假如没有前面一辆突然坏掉的车,这辆车不会这样拥挤,我便不会看到这样的状态,体会不到距离大都市二十多公里的地方,出行的真实情况。如果我像以前一样自驾游出来游玩,更加想象不出,车子拥挤到这样的程度后,乘车人和开车人都还能保持的平常心态。

苏东坡说:“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阿甘说:“人生就像巧克力,永远不知道下一块的味道”。小到意想不到的爆胎,大到意外的悲剧,哪一件不是人生?发生了,没得选,只有承受。

如果像这辆车上的所有人一样,在意外出现时,相互间虽做不到笑对,共同作出的容忍和淡定,便是大道。我在每一次看到司机停车时,都忍不住想起科学家的瓶子。想起沙子和水。车子,是瓶子吗?不断挤进来的乘客,就好比大大小小的石子、沙子。我知道此想有点荒唐滑稽,还是一遍遍忍不住地想。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