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源宴席曲(转河州宴席曲)

宴席曲是临夏穆斯林群众在喜庆佳节和娶新媳妇时,都要演唱的一种民歌传统宴席曲的演唱一般由两人合唱,并配以简单的舞蹈,即按“8”字形交叉旋转,故又称“大转身”冬天里,身穿白茬子皮袄的“唱把式”边唱曲、边甩着皮袄袖子,踏着轻柔的舞步,唱一曲找一个转身,唱词、曲调与转身动作配合协调,舞姿质朴、曲调悠长宴席曲一般是两句为一曲,唱完一曲,坐在旁边两个同伴紧接着唱后一句,叫“连二”宴席曲唱一段还要“打调”,是宴席曲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打调的形式象快板,边走边白,内容主要是赞美东家的好客、富有,新媳妇的漂亮、能干,也有俏皮滑稽、惹人发笑的唱词,大多诙谐幽默,生动感人,如:哎哟,得儿一个了来者了么了,我的调儿哈打开了,现在小编就来说说关于门源宴席曲?下面内容希望能帮助到你,我们来一起看看吧!

门源宴席曲(转河州宴席曲)

门源宴席曲

宴席曲是临夏穆斯林群众在喜庆佳节和娶新媳妇时,都要演唱的一种民歌。传统宴席曲的演唱一般由两人合唱,并配以简单的舞蹈,即按“8”字形交叉旋转,故又称“大转身”。冬天里,身穿白茬子皮袄的“唱把式”边唱曲、边甩着皮袄袖子,踏着轻柔的舞步,唱一曲找一个转身,唱词、曲调与转身动作配合协调,舞姿质朴、曲调悠长。宴席曲一般是两句为一曲,唱完一曲,坐在旁边两个同伴紧接着唱后一句,叫“连二”。宴席曲唱一段还要“打调”,是宴席曲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打调的形式象快板,边走边白,内容主要是赞美东家的好客、富有,新媳妇的漂亮、能干,也有俏皮滑稽、惹人发笑的唱词,大多诙谐幽默,生动感人,如:哎哟,得儿一个了来者了么了,我的调儿哈打开了。

不打个调儿哈不热闹,

我打个调儿耍个笑。

从前么有一个懒大嫂,

白日晚夕里睡大觉,

脸不洗来地不扫,

饿得娃们哇哇叫。

虱子叮来虼蚤们咬,

(白)气得懒大嫂,哎,

一咕噜爬起抓虼蚤。

虼蚤一看事不好,

赶紧撒腿往外跳。

一跳跳到羊圈房,

踏死一只白膳羊。

一跳跳到驴圈里,

踏死两只白膳驴。

……

过去的宴席曲,唱的内容大多是对昔日苦难生活的控诉,父母包办婚姻的痛苦,婆婆压制儿媳的罪恶等,象《娇娇女》中所反应的童养媳天不亮就去挑水的情形:三棱子扁担肉里钻,

尖底子尕桶不叫我缓(歇息)……

又如《索非亚诉苦》中所唱:石板的炕上没被窝,

我前心哈烙上了后心哈烙,

一张破牛皮隔冷热,

数九寒天者睡不着。

又担个水里又推个磨,

从鸡叫忙给者日头们落,

一年呀到头的牛马活呀,

泪水啦洗脸者汗水里过。

我丈夫从来就瞧不起我,

听不成的言语啦污骂我,

四股子的麻绳啦悬梁上吊呀,浑身上下打下的青疙瘩哟,

尕小姑歪(狠)来者婆婆们毒,还说我懒了者没干活,

贼婆婆过来者锥子戳呀,

尕小姑过来了拧耳朵。

……

曲调低沉,如泣如诉,形象地反映出旧社会妇女在封建礼教压迫下的痛苦生活。近年来,随着人闪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宴席曲的内容也就随之变化,他们唱党的政策英明,农民生活的富裕,自由婚姻的美满。宴席曲有固定的内容和曲调,如《十绣》、《孟姜女》等。 酒曲是流行在临夏地区,被汉族和部分土、藏等少数民族群众喜欢演唱的民间小调之一。大多在猜拳行令、酒热耳酣之际,是劝酒助兴、活跃气氛的一种娱乐方式。酒曲的歌词内容健康、生动朴实、通俗易懂、易于传唱且曲调旋律优美,高亢悠扬,回味无穷。酒曲有问答式。如《数麻雀》:一个呀的些麻雀,

一呀么一张(个)头呀了啊,两个的一些尕眼睛,

明呀明赳赳来吧,

两个膀膀骟呀,

两个爪爪蹬墙头呀,

一个的一些尕尾巴落在后头呀,两呀个的些麻雀,

两呀么两个头呀啊,

四个的一些尕眼睛,

明呀明赳赳来吧,

四个膀膀骟呀,

四个爪爪蹬墙头啊,

两个的一些尕尾巴落在了后头。……

有绕口令式,如《飞凤凰》等。著名的传统酒曲还有《数螃蟹》、《担杯》、《尕老汉》等。如《尕老汉》中唱道:

一个嘛就尕老汉哟哟,

七呀十七来嘛哟哟,

我们再加上个四岁者叶子儿青呀,八呀十一来嘛哟哟。

八仙的个桌子上哟哟,

吃一杯子酒来嘛哟哟,

怎么样子吃者叶子儿青呀,

酒不醉来嘛哟哟。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