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到崇明的第二天(想也不敢想的事在崇明成真了)

若问俸春林,几年前他是否能想到,有一天他会有一份收入过万的稳定工作,有自己的一技之长,他的回答是“想也不敢想”。但如今,这“想也不敢想”的生活已经成为现实。2019年,这个云南傣族的小伙子走出大山,来到崇明,开始了改变自己命运的旅程。

来到崇明的第二天(想也不敢想的事在崇明成真了)(1)

俸春林家住云南省临沧市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贺派乡班卖村,家中原是建档立卡的贫困户。和村里大多数农户一样,俸春林全家以种植甘蔗为生,一年到头只有4万元左右的收入。家中有兄弟三人,俸春林排行老二。“印象里,小时候家里很穷,只能住草房子,后来才盖了砖瓦房,但也是毛坯的房子,墙面红色砖头露在外的那种。”俸春林告诉记者。以前因为贫困,俸春林初中毕业后,家中供不起继续读高中的费用,父母让他辍学,热爱读书的他无奈,只能选择外出打工。

贫困,曾差点将这个少年“淹没”,但幸运的是,俸春林并没有放弃读书的念头。打工一年攒够学费后,俸春林又重新回到了校园,他进入了临沧高级技工学校上学,学习汽车维修专业。

就在毕业前夕,俸春林参加了一场崇明、临沧两地人社部门主办的“沪滇劳务协作助力脱贫攻坚”的专场招聘会,“振华重工长兴分公司是全国也是世界上最大的重型装备制造厂”,亮眼的介绍一下子吸引了他,俸春林决定抓住机会,来到崇明,进入振华公司工作。

来到崇明的第二天(想也不敢想的事在崇明成真了)(2)

因为曾在技校学习过一段时间电焊,俸春林在公司提供的几个岗位中,毫不犹豫地选择当一名电焊工。而为了帮助这个刚刚踏上工作岗位,几乎是零基础的小伙子,振华公司指派了上海市劳动模范、高级技师魏均对他进行带教,这位名师是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曾在2017年带队完成了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最终接头焊接。

跟着名师,俸春林丝毫不敢懈怠,每天认真学习,从电焊中基础的起弧、收弧练起,勤奋有悟性的小伙子,进步很快。眼见自己的焊接技术越来越熟练,俸春林很开心。而更让俸春林兴奋的是,实习的第一个月就拿到了5000多元的薪水。“在老家很难能拿到这么高薪水。”俸春林回忆,第一次拿到薪水时,激动地数了好几遍。

实际上,俸春林并不是唯一的“圆梦”人。自2019年开始,在崇明和临沧双方人社部门的努力下,振华重工长兴分公司与临沧高级技工学校开展深度校企合作,至今已接收多批次、数百名云南临沧青年,帮助他们走出大山,拥抱新生活。

来到崇明的第二天(想也不敢想的事在崇明成真了)(3)

用人部门及人力资源部赴云南临沧高级技工学校进行现场宣讲招聘

“公司主要提供排线工、电焊工、统计员等岗位,平均月薪可达6000元。”振华公司人力资源部门相关负责人刘颖告诉记者。公司会集中开展岗前培训,然后根据他们所学专业及个人特长分配到各个岗位去,并安排老员工进行一对一的“传帮带”。

三年多的时间里,一批一批青年逐渐成长起来。如今,俸春林已经是一名优秀的电焊技工。2020年,在公司推荐下,他参加了“嘉克杯”国际焊接大赛,获得了三等奖;2021年振华公司内部的电焊比赛,俸春林又获得了竞赛第二名,荣获“中交技术能手”称号。

有了稳定的工作,很多人也在崇明开始了新的生活。和俸春林同年来到崇明的同学刀亚梅如今是一名统计员,每月有5000多元的薪水,这两年她还在崇明成了家。她告诉记者,来到这里,让她相信从大山里走出来的女孩也能拥有更加精彩的生活。

来到崇明的第二天(想也不敢想的事在崇明成真了)(4)

“除了工作上的帮助之外,我们也会在生活上关注到他们的需求,组织他们定期开展团建,在食堂开设有指定学生窗口,特别针对云南籍学生准备符合他们口味的偏辣饭菜,让他们更快更好地融入这里的生活环境。”刘颖说。

今年,俸春林买了一辆新车,国庆节前夕,喜提新车的他和朋友们去外滩兜了一圈,“希望以后有机会也可以带家里人来上海看看。”这些年,俸春林的家中也有些变化——家里重新装修了,添置了新家电……生活正变得越来越好。“我们现在去招工,说起俸春林的情况,很多人都会想要来。”刘颖告诉记者,俸春林这个名字如今已经成为闪亮的名片,让更多大山里的青年看到生活的新希望。“今后,我们将进一步做好相关工作,让更多的云南青年来到崇明,在这里实现梦想。”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