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文帝的三省六部制的特点(隋文帝上启南北朝下承盛世唐)

启民可汗:大隋圣人可汗怜养百姓,如天无不覆,地无不载。染干如枯木更叶,枯骨更肉,千世万世,常为隋典羊马也。

李纲:隋文帝有雄材大略,过人之聪明。其所建立,又有卓然出于后世者。

隋朝存世不足四十年,但它的历史朝代意义非凡,有上承动乱南北朝下启盛世唐朝的中间作用。隋朝由隋文帝杨坚所创,在他手中结束了自西晋以来近三百年的战乱分裂局面,中原大地再次形成了大一统国家。

隋文帝的三省六部制的特点(隋文帝上启南北朝下承盛世唐)(1)

兴许是朝代寿数缘由,隋文帝在历朝历代的皇帝中声名不显,大多数人对于他也不甚了解。其实隋文帝的称帝之路堪称教科书式的职场晋升模范。史书记载说隋文帝出自关中豪门弘农杨氏,属于汉朝太尉杨震的十四世孙,但据史学家陈寅恪先生考究,杨坚极有可能是出生山东寒族,杨震十四世孙的名号只是他称帝后掩盖身世的一种伪证。

虽然身世存伪,但杨坚的历史成就和晋升之路却实打实存在,杨坚十四岁时担任功曹一职,直至北周武成元年(公元559年),明帝即位,杨坚获得重用受封大兴郡公,北周武帝时期更是进封大将军,虽然在周宣帝时期与皇帝存有嫌隙,但宣帝死后仍让杨坚辅政,一步步走来,杨坚也迈上了大丞相的宝座。在北周静帝时期,杨坚手握重权,内外号令皆需出自于他,最终北周静帝选择禅让,在三请三辞之后杨坚得皇帝位,定国号为“隋”。

隋文帝的三省六部制的特点(隋文帝上启南北朝下承盛世唐)(2)

在由寒门成功晋升为皇帝之后,杨坚开始了自己大刀阔斧的改革,其中后世沿用许久的“三省六部制”便是由他首创。


一、创建三省瓜分相权

在杨坚即位后,也许是他想与残留的胡人影响做一个告别,于是废除了“北周六宫”这一制度,改为三省六部这一制度。

三省分别为:中书省、尚书省、门下省,在当时隋文帝创建的并非只是三省,而是五省,另有内吏、内侍两省。因为五省中以中书、尚书、门下的权责最大,属于真正的权利中枢,因此通常以三省称之。三省的职责各异,中书省主要负责政令的起草,而门下省则对政策进行审核,最终审核通过的政令在由尚书省进行执行。环环相扣的事物处理机制,极大的帮助了皇帝将自己的政令颁布并施行下去。

三省的设置在当时是有跨时代意义的,虽然隋文帝如此设置其本意应当是为了防范后来者模仿自己以相权夺皇权的事情发生,但三省的设立确实的将以往丞相一人的职责进行了分化,并且一分为三,相权削弱的同时加强了皇权。

隋文帝的三省六部制的特点(隋文帝上启南北朝下承盛世唐)(3)

类比西方国家提出的三权分立,他们分的是皇权;三省六部制分的是皇权之下第一人的相权,笼统来说两者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但又具备本质的差异,一者是对皇权的削弱,防止独裁;一者确是对皇权的增强,加强独裁。但不论如何,翻阅隋朝之前的历史,如秦汉两朝中丞相的权利极大,常有“封驳谏争”之事发生,皇帝的诏令需要丞相的批准,若是两者意见不和则该项政策不得施行,这为国家稳定埋下极大的隐患。

二、新建六部各司其职

光有三省是不够的,想要政策的具体施行和效果保证就得有专门的部门进行工作开展,于是隋文帝在尚书省之下又另设了六部。

六部分别为吏、户、礼、兵、刑、工,六部的职责相比三省更加清晰,如吏部掌管官员任免,户部主管户籍财政等,礼部负责科举以及外交,兵部则是针对武官军事,刑部掌法律刑狱,工部主要对工程营造之事负责。

隋文帝的三省六部制的特点(隋文帝上启南北朝下承盛世唐)(4)

事实上六部掌管的是秦汉时期“九卿”的权利,而六部的设立则是将政策进行进一步的明确划分,六部看似独立却又互相牵制,他们既有分工又有合作,但本质还是六个专属的办事机构。

在随后的千年封建王朝历史上,三省在职责划分和权利上都有或多或少的更改,但六部却成为了皇权之下中央政权的一种固定制度。历朝历代的皇帝都想着如何加强六部职能,让六部的组织更加严密,进而巩固皇权。

三省和六部的结合在总体上而言,是让南北朝时期糜烂的时局得到了好的转变,政局开始朝着百姓期盼的方向有条不紊的进行。

隋文帝的三省六部制的特点(隋文帝上启南北朝下承盛世唐)(5)


三省六部制自隋朝初创,再由唐朝完善,历经千年,直至清末时期仍然沿用。这套制度的出现虽然本身立意是为了加强皇帝统治,但却也让国家职责更加清晰化。

这正是,步履维艰得称帝,一制首创盖四方,虽是分权颁此法,千年王朝皆采之。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