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事作文欢度国庆(杜丽荣散文爸爸)

记事作文欢度国庆(杜丽荣散文爸爸)(1)

爸 爸 的 笔 记 本

作者:杜丽荣

夜已阑珊。台灯下那个浅黄色的塑料皮笔记本,泛着暖暖的微光,仿佛与我对话,一时间睡意全无。就像在父母家的小院里坐着小板凳和爸爸聊天一样,对面的爸爸还是那样慈祥,亲切,从未走远。在我童年的记忆里,爸爸并不魁梧的身体,就站成了刻骨铭心的雕像;在我成年的心智里,爸爸始终是一位疼妻爱女,头上没有任何光环,和其他普通人一样的父亲,我们之间充满了父女情长。此刻,细细拜读小黄本里那有些发黄的文字,爸爸那熟悉隽秀的笔迹一行行、一篇篇,宛若把我带到了那个生活刚刚富足的岁月。

记事作文欢度国庆(杜丽荣散文爸爸)(2)

(一)

笔记本扉页上用毛笔写有一行字,“奖给北京铁路局先进工作者杜守信”,下盖有红色公章,全称为“北京铁路局总工会”,时间为1976年1月。尽管爸爸生前曾连续多年获得铁路系统先进职工荣誉称号,但他对“北京铁路局总工会”授予的这一荣誉,却情有独钟。因此,这个本子就担当起爸爸的“备忘录”的功能。它主要是记实:记生活的实,记思想的实,记社会的实。爸爸生前曾言,“记实,主要是为了备忘”。

爸爸出生于1925年农历九月十七日,是鹿泉寺家庄镇高迁东街人。作为爷爷奶奶四个孩子中的长子,爸爸因温文尔雅,知书达理,故深得家族长辈的喜爱。爸爸的老家交通便利,一马平川,距省会石家庄市南二环仅3公里,南三环从村中穿过。从解放前后一直到现在,村民们在市里上班家里居住者甚多。少年时期,爸爸和同龄人一样经受了抗日烽火的洗礼,曾追随大人们四处躲避鬼子的“扫荡”或袭击,也曾好奇地跟随长辈们一起夜里出击,在石太路沿线参与割电线、破路或破坏日军通讯设施的抗日活动,他痛恨侵华日军的罪恶行径,更敬重那些毅然穿上军装,在前线奋勇杀敌的前辈和伙伴们。由于战火纷飞和生活所迫,爸爸幼时读书断断续续,高小毕业后,就跟着爷爷在石家庄开的煤店里当跑腿小伙计、账房小先生,也因此练了一笔好字,打得一手好算盘。

1949年10月1日,爸爸参加铁路工作,在36年的职业生涯中,从室外调车员到内勤值班员,他三班倒,出全勤,上班比北京时间还准时,工作从未出过任何差错,一生谨言慎行,为人处事表里如一。即使在“文化大革命”的十年间,爸爸也没有因为“家庭成分高”的问题,而遭受造反派太多的摧残和折磨。他一年四季身着路服,风里来雨里去,一盏路灯手中提,哼着小曲,总是从容走在自马头铁路宿舍上公房到货运室那条煤屑铺成的小路上。平凡的工作,平和的心态,随和的为人,不凡的业绩,带出的徒弟数不胜数,拥有的誉称不计其数,一辈子让上级和同事心悦诚服,让家人和朋友引以为荣。爸爸一生抽烟、喝酒浅尝辄止,三钱的酒杯一次三杯,每天抽烟早晚两支,工作之余喜欢唱京剧,看新闻,品花茶,打珠算,写日记,他生前最大的心愿,就是看着儿女成家立业,百年之后依然穿着路服入眠,守卫在京广路沿线,永远做个“铁路人”。

太阳悄悄地升起又落下,月亮静静地爬起又游走。年复一年,爸爸总是披星戴月,像时钟一样,把勤恳和梦想,诚挚地播撒在他钟爱的铁路战线上。每当获得荣誉时,爸爸眼里都会闪现着慈祥又谦逊的目光。这目光,始终关注着我的成长!每当遇到困难时,爸爸总是内心沉静目光坚毅,这目光,陪伴着我年年岁岁补充能量!爸爸一生崇尚简单,喜欢质朴,吃饭不挑食,穿衣不讲究,住房不求大,出门善步行,生活规律,豁达恬淡,人缘和身体极好。2013年初,89岁爸爸突然患病了,咳嗽得厉害,食欲减少,喝口水也会呛着,人也变得不愿多说话了,眼里露出从未有过的恐惧和无助。从患病住院到离世,仅仅两个半月的时间,那一刻,漫天的悲哀,漫天的纸钱,覆盖不住我撕心裂肺的哭声与呼唤......

这突如其来的打击,常常让我在无数个夜晚,遥望长天,无语凝噎。五年来,爸爸的音容笑貌一刻也未曾远离我,谆谆教诲如沐春风,如今又被大哥传承在故乡这片生生不息的热土上。每当从微信中看到侄女那聪慧机灵的小娃娃时,我总会在内心自语:这不正是父亲血脉延伸留下的一首生命的诗篇吗!

记事作文欢度国庆(杜丽荣散文爸爸)(3)

(二)

爸爸过世后的几个月,我始终都不敢触及家中那间小屋,那间一室三用的小屋,是我们家的多功能室,客厅、书房兼爸爸的卧室,那里有爸爸太多的记忆,太多的爱怜。迎面墙上那个浅褐色的座钟,犹如家里的报时鸟,日夜不息地陪伴了爸爸几十年;座钟下面那张紫红色的三屉桌早已斑驳陆离脱了漆,那是爸爸生前读书写字时的最爱;这个浅黄色笔记本就常常放在中间的抽屉里,它是爸爸的记事本,也是爸爸的备忘录。爸爸生前,我从未打开看过它,一是处于尊重,一是因为它过于陈旧,毫不起眼。这次整理遗物时,我第一次小心翼翼地走进了它。

“1940年3月18日,与婷喜结良缘。”“婷”是我妈妈的小名,这个日子看来是爸爸妈妈的结婚纪念日了。从1940年3月至2013年4月,二老牵手相伴73年,走过了白金婚,成为双方家族中最长寿的伴侣。这个特殊的日子,爸爸生前从未提起过,但早已刻在他的心里。

从爸爸的小屋回到自己在石家庄的家中后,一天午休时,我问妈妈:“还记得你和爸爸结婚的日子吗?”“那能忘了?”92岁的老妈脱口反问我。

在这行文字下面,有这样一行字:“保利,1943年10月26日。”我问妈妈,“保利是谁?这个日子有什么意义?”

“他是你大哥,我们家的第一个孩子。”

我知道妈妈曾失去过三个婴儿,这对双亲来说是很不幸的事,毕竟,他们后来又有了我们兄妹三个。

我又问到:“谁为大哥起的名字?”

“是你爷爷。因为是长子长孙,格外受到家人的待见。他四方大脸,白白净净,一双又黑又亮的大眼,不到1岁就会说话,别提有多招人喜欢了,是大脑炎夺去了他的生命。如今,保利在天上已经守护咱们70年了,他对我来说,就像你们三人中任何一个同样重要。”

我耐心地翻看着爸爸的笔记本,一页页密密麻麻的记录中,还有好多我不认识的名字和记不起的日期。其中一条,让我的眼睛再次逗留:“1930年6月8日,生吉出生。”

“生吉是谁?”

“生吉是你叔叔的小名,他比你爸小5岁。他们哥俩从小不在一起长,因为你大姑和你叔叔相差一岁,你奶奶那时奶水不够吃,就把你叔叔送到奶妈家里喂养,直到该上学了,你叔叔才回到奶奶家。所以,你爸爸格外疼爱他这个兄弟,俩人只要在一起,总有说不完的悄悄话。你爸爸长像随你爷爷,长方脸,细眯眼,个头和性格随你奶奶,个不高,性子急;你叔叔个头和性格随你爷爷,细高个,脾气缓,排面随你奶奶,明眉大眼,四方白脸,聪慧厚道。你爸带着你叔叔跟当家近邻的小伙伴们玩得可开心了。长大后,你爸到邯郸铁路工作,你叔叔到井陉教学,这哥俩儿见面的机会就更少了,但他们时有书信往来,手足情不因距离而疏远。1998年你叔叔去世后,你爸难过了好长一段时间,才从悲痛中走出来。” 爸爸的笔记本里充满了故事,那么多鲜活的记忆,藏在那些简约的文字背后。

“妈,这位丁奶奶是老公房那位邻居吗?”

吃晚饭的时候,妈妈给我讲述了丁奶奶的故事。上世纪60年代三年困难时期,我们家住在马头铁路宿舍老公房,与丁奶奶家是前后排。她家因为人口多,经常吃了上顿没下顿,眼瞅着老人家背驼得厉害,连背孙子的力气都快没有了。妈妈看了很揪心,就和爸爸商量,每天给丁奶奶送一个馒头或饼子,一碗稀饭,因为我们家几个孩子当时比较小,吃得少,口粮不算太拮据。这样持续了一段时间后,丁奶奶的身体壮了些,她逢人便说,我爸妈比她亲儿子、儿媳还要强,总把我们一家当成亲人。“无形中,你爸从心里上也认可了这位‘干娘。’”

然后,是“感谢陈志南妈妈”的字样。陈志南是我们家的近邻,铁路职工,终身未婚,母子两人相依为命。他妈妈是上海人,文静清高,一般不和邻里往来。一次,陈妈妈因有急事,借了我妈妈5块钱,也许是忘了,过了很久她只字未提此事,我妈妈也早已淡忘了。突然有一天,我高烧不退,保健站的大夫建议住院治疗。那天正赶上我爸白班,陈奶奶见状不容分说,背起我就往火车站走,我妈妈简单收拾了一下常用东西,也随后跟上。幸亏治疗及时,我的病状得以控制,等爸爸下班赶到医院时,我烧得发红的小脸已开始褪色,爸爸妈妈特别感激陈奶奶的助人为乐之举。 “妈妈,树明是我那个同班同学吗?”

“对。你和温树明同龄同班。小时候,你比较乖巧,文静懂事,树明家住咱们前排,他是家中唯一的男孩,很受家人宠爱。那一天,他扔石头玩,趁你不注意时,将石头扔在了你头上,鲜血直流,你吓得大哭,树明也被吓跑了。等给你包扎好后,他们家怎么也找不到树明了。你爸和他爸从上公房找到下公房,又找到车站,最后在他爸单位的男厕所里发现了他。你爸一见到树明并没有训斥他,而是牵着他的手说,孩子,无论遇到什么事,一定要回家告诉爸爸妈妈,办法总会有的。”

难怪长大后,温树明在班里见到我总有点不好意思呢。

笔记本里对同事的记录,要数这条让我记忆尤新“维林吾兄,救命恩人”。维林姓李,是爸爸的同事,我们平常称之为“李叔叔”。印象中,每逢过年过节或者爸爸和李叔叔休息日,他们哥俩都要在一起小聚,让妈妈简单炒几个小菜,浅酌几杯,拉拉家常,看似轻言短语,实则似手足情深。

“妈妈,为何爸爸管李叔叔称作‘吾兄’呢?”

“那是因为你爸爸敬重李叔叔。虽然你爸年龄长于李叔叔,但从未听到他直呼‘维林的名字’”。

那是在“深挖洞,广积粮,不称霸”的一个初秋,你爸和李叔叔他们下班后就义务参加挖防空洞的劳动。一次下夜班后,你爸太困了,在劳动中不小心崴了脚,当时疼的不能动,他的呻吟声被李叔叔听到了,人高马大的李叔叔当即背起你爸爸,一路小跑往医院里送,到医院时李叔叔的衣服都湿透了,你爸心疼得够呛。后来,“恩人”就成了你爸嘴边的口头禅,李叔叔也成了你爸的“铁哥们”。

......

爸爸在本子里记下的最后一条是“2013年2月15日,这一去恐怕再也回不了家了,请孩子们务必照顾好你们的妈妈。”2月15日,是癸巳年正月初二,这一天是爸爸患病住院的日子。我清楚地记得,那天清晨漫天飞雪,不到9点,邯郸铁路医院的救护车就开到了我家门前,在上担架的一瞬间,爸爸双手紧紧地攥住担架的两侧,用微弱的语气看着妈妈说:“这一去,我恐怕就再也回不了家了,你要保重啊!”谁料想,两个半月后,爸爸的预言竟变成了现实。

......

记事作文欢度国庆(杜丽荣散文爸爸)(4)

“你知道爸爸记录的这些事情吗?”

妈妈慢悠悠的回忆道,早年我和你爸结婚时就约定,将一些有意思的事情记录下来,这些点滴记忆,就成了我们一起生活的“大事记”,以后留给孩子们看也会蛮有意思的。

爸爸过世后,二老的共同生活便结束了,但爸爸的叮咛我一刻也没敢忘记。只可惜,我亲爱的妈妈让人照顾的时间也太短了,在爸爸去世仅仅半年后,我那睿智豁达的92岁的老妈也追寻爸爸的脚步离我而去了。但是。记忆却永远不会结束。

我告诉姐姐,一定要妥善保存好爸爸的笔记本,这里有我们全家团圆的记忆。有一天,我也会告诉我的儿子姥姥姥爷这些故事,还有他父母的故事。然后有一天,一个本子也会传达至他的手里。

记事作文欢度国庆(杜丽荣散文爸爸)(5)

初稿写于2014年4月16日

修改稿于2018年4 月15日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