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奇的时光2(神奇的时光之旅)

经典绘本导读系列-第244号

神奇的时光之旅——《变焦2》导读

阅读推广人 石头

说明:

1、这是一个对经典绘本深度解读的公众号,已累计发文在二百篇以上。

2、查找是否有您想阅读的文章,可以从历史消息中输入您想要的书名搜索即可。

3、如果您喜欢本公众号,先点击上边蓝色的“经典绘本导读”再点击“关注”。

4、本导读的宗旨是为亲子阅读而努力、为父母深度掌握绘本精髓而奉献。

5、如有意愿,请加aa052631 附言:经典绘本导读

一、内容简介

《变焦2》是《变焦》的续集,翻开这本无字图画书,一段充满意外转折、变化和惊喜的视觉奇遇即将起程了!镜头从一座埃及金字塔的放大特写开始,拉远一看却身处充满异国风情的丛林中,镜头再拉远,赫然发现——原来全部的情景都可以在沙滩上一览无遗。如果你自以为已经知道身在何处,那就再猜一次吧!因为,伊斯特万的神秘风景画中画,从来就不是我们想的那样简单。

解析:

还记的《变焦》吗?要是你还念念不忘,那就赶紧来看她的姊妹篇《变焦2》吧!一段充满意外转折、变化和惊喜的视觉奇遇即将起程了!镜头从一座埃及金字塔的放大特写开始,拉远一看却身处充满异国风情的丛林中,镜头再拉远,赫然发现——原来全部的情景都可以在沙滩上一览无遗。如果你自以为已经知道身在何处,那就再猜一次吧!因为,伊斯特万的神秘风景画中画,从来就不是我们想的那样简单。一起来看!

英文书名“Re-Zoom”也大有玄机,“Re”是重复、再次意思,意在说明是续集,风格和手法上承启上部。同时还有再多读一遍,多思考一遍的心态。

由内页黑人小男孩推动汽船模型姿态引发联想,小男孩把ZOOM中第一个O当做那谭碧水,使之泛起涟漪,那又在孩子心中泛起多大波澜呢!

《变焦》封面为红色,《变焦2》则采用蓝色。而不同纯色的颜色都与第一页的内容相关,前者开页是一个巨大的鲜红的鸡冠,后者开页是一个斑驳的天空。从这里故事走进我们的心扉。

【环衬】

神奇的时光2(神奇的时光之旅)(1)

解析:

环衬仍然采用黑色,一袭上一本的格调,这就是故事内涵的体现,每一次翻页都在镜头的转换间翻转,而每一次转换间都是我们意料不到的结局。

【扉页】

神奇的时光2(神奇的时光之旅)(2)

解析:

这次中英文排列由上下竖排变为左右横排,小男孩不知去哪儿玩去了,但涟漪还在,底色也变成满页的黑色,趋近于内容的版式,把读者一下子带入变幻莫测、极具想象力的故事环节。

【第1画面】

神奇的时光2(神奇的时光之旅)(3)

解析:

《变焦2》一书延续了上一本《变焦》的巧妙构思,画面依旧随镜头拉伸、层层缩放。首页粗糙斑驳的不规则图形跃出纸面难以辨识。是拉弓放箭!一个局部特写,加上斑驳的质地让第一次接触这个绘本的读者显然摸不着头脑。

既然这样,为什么要读这本书?

这本书是一场有趣的视觉游戏,挑战孩子和爸爸妈妈们的想象力。

这本书“运用摄影镜头的特点,不用一个文字,设计每一页的图画,和读者玩猜谜语游戏。在翻页之间,他想告诉你的是,事情不一定是你看到的样子。就像这个不停旋转的世界,不停地变换焦点一样,我们只能抓稳镜头,跟着世界移转”。

这本书怎么读?

这本书爸爸妈妈千万不要提前读,因为读这本书最大的乐趣就是和孩子一起去去发现与猜测。

读到第三页我们就能找到这本书的规律了,所以爸爸妈妈千万不要急于翻页,先猜一猜下一页的内容再翻页。

【第2画面】

神奇的时光2(神奇的时光之旅)(4)

解析:

拨开乌云现明月般展露出全貌。右边的故事,首先出现的是石器时代的原始绘画----狩猎者。而当页的美景则是上页的全部,而沿着故事的脉络,当页又永远是次页的局部,当页的存在也仅是次页的铺陈而已。

全书都是左面一整页黑色,右页才用来讲故事。当我们把视线集中在右页阅读的时候,总会有一块黑色浮现在眼睛的余光里,似乎在暗示着什么。是镜头的闪烁、是意外的收获、是世间的变化!

【第3画面】

神奇的时光2(神奇的时光之旅)(5)

解析:

画面推远,原来那开弓放箭的镜头是一只手表上的装饰图案。就这样,画面就像电影镜头的拉伸一样,故事则伴随着画面的推远由一个又一个“原来”构成了本书的情节,直到接近尾声。

手表上那只猛犸象来自法国的洞窟壁画。壁画中的打猎场面有约100种动物形象,描绘细致,色彩丰富,栩栩如生。

猛犸象(长毛象)是一种适应寒冷气候的动物。和我们平时看到的大象的明显区别是有长长的体毛和长长的门齿牙,可长达1.5米。它身上披着黑色的细密长毛,皮很厚,具有极厚的脂肪层,厚度最厚可达9厘米。距今约1万年前,猛犸象陆续灭绝,这被视作一个冰川时代结束的标志。猛犸象的灭绝跟人类的捕猎有密切的关系,洞窟壁画的场面就是例证,这里是借助影像弘扬动物保护意识。

【第4画面】

神奇的时光2(神奇的时光之旅)(6)

解析:

翻过来,手表已经不是我们关注的对象,只是手臂上的一个饰物。双手在一张白纸上正画着一头河马,而黄色的背景却像是一幅壁画。但我们并不知道作画的人是什么样子。

随手翻看这本厚厚的硬皮书,我察觉到作者的用意。图像一点点地缩小,视野范围一点点扩大,就好像有一部高倍镜头的照相机正在一点一点地收缩镜头。小读者还不懂得伸缩镜头的意思,只知道看到的东西翻到下一页时就变小了,乐此不疲地发现,是否还大声看着“妈妈,你看!在这儿呢!”

这本绘本没有揭示什么深刻的道理,只是用照片再现的绘画形式呈现了一个科学现象,为孩子对绘本的阅读增添乐趣,可谓一本“小众”绘本。

【第5画面】

神奇的时光2(神奇的时光之旅)(7)

解析:

再往下翻,画面再次推远,原来手表戴在一个小伙子的手腕上。小伙子正聚精会神地以壁画的立面为桌,身体侧立着描摹那头河马,看样子小伙子是专业的画师。

Felix 译为菲力克斯猫或者菲力猫,是美国20世纪上半叶最受欢迎的动画角色,菲利克斯猫起初只是一个充满好奇心、喜爱恶作剧且富有创造力的小角色,但其后来的受欢迎程度却超越了当时的无声电影明星及世界领袖,也被誉为首位真正意义上的动画电影明星。

显然,小伙子体恤衫背后的菲力猫已经走进大众,深入到百姓日常生活中,同时也带有宣传的味道。

小伙子所面对的是古埃及壁画,有人物、符号和场景。

埃及的绘画有三种样式。有一种称为“线刻”,就是在石头上刻画人物或动物的形象,这些形象都是平面造型。另一种样式是象形文字,这种象形文字最初是用一个符号代表一件实物,每一个符号就是一幅独立的绘画。后来,象形文字虽然逐渐发展为会意,但始终保持着象形的符号,他们把人和鸟、狮子等动物与各种植物的形象一个个真实而生动地画出来,配在画面或浮雕的背景上,起着类似中国画中的“题跋”作用,同时对画面也起着装饰作用。可见古埃及人也是把书法作为一种艺术来看待的。古埃及的第三种绘画样式是墓壁画,这是古埃及最主要的绘画形式。

当我们观赏和研究古埃及的壁画时,似乎可以看到几千年前古埃及奇妙的、充满生气的生活情景。

【第6画面】

神奇的时光2(神奇的时光之旅)(8)

解析:

原来小伙子身处竖井中,共有四层壁画,底面有临摹黄色工具包、水杯和梯子等。而小伙子巨大的橘色投影很醒目,而灯光呢却没有看到。

壁画、还有狮身人面像、同为古埃及文明的代表性的文化,而埃及斯芬克斯狮身人面像最为有名。通过对古埃及壁画的认识,希望孩子们可以了解古埃及壁画的特点和独特的形式美感,感受到人类艺术的初期是一个什么面貌,最早期的人类是如何利用绘画来达到目的。这不仅能让孩子了解到艺术的原始图像功能,更能让孩子们知道人类的艺术的起源到底是如何的。形成了埃及艺术独特奇异的风格是:横带状的排列结构,用水平线来划分画面;画面构图在一条直线上安排人与物,人物依尊卑和远近不同来规定形象大小,井然有序,追求平面的排列效果;注重画面的叙述性,内容详尽,描绘精微;人物造型程式化,写实和变形装饰相结合;象形文字和图象并用。始终保持绘画的可读性和文字的绘画性这两大特点。埃及人认为,把死者的生平描绘在墓壁上,生命就不致被切断;把生活的一切需要描绘在墓壁上,死后的供养就有了保证。因此,在墓壁上画,我们能看到法老和贵族自传式的绘画场面。

纵览《变焦2》,图像层层扩张就像趣味性的视觉游戏,我想孩子的阅读一定享受至此,每每翻页总有意料之外的惊喜。若探究下去,明确的形式背后也传达出作者的宇宙观,有形变无形,无形变有形,这一页还活生生地存在,下一页又归于沉静。而世间存在的各种生命体,只是在宇宙中特定的时间,特定的场所,所存在的一种形态。至此,你、我、他也全部成为了作者的创作,我们手捧这本《变焦2》阅读时,也定成了他人眼里的风景,而他人之外更有他人,书中世界就蔓延到了真实世界——无穷无尽。

世界可大可小,全在你用怎样的眼光去面对,巴尼亚伊的创作提供出一种“陌生化”的独特视角,让你我审视当下的同时,更多的思考也在“无字”的表象下蔓延展开。

【第7画面】

神奇的时光2(神奇的时光之旅)(9)

解析:

向上推移,小伙子就被挡在镜头之外。那天蓝色背景和壁画中人物的蓝色有相同的地方。在古埃及色彩有着丰富的含义,蓝色象征天空、神权以及水;黄色是升起后太阳的颜色,代表着完美;红色代表着混沌与无序;绿色是新的增长,植被的颜色,新的生活;白色是纯洁的,神圣的、清洁的和简洁的颜色;黑色寓意为繁衍、新生、复活;银色描绘黎明的太阳,月亮,星星;金色代表神的肉体和用于任何被认为是永恒的、不灭的物体。

由此可见,古埃及绘画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它们是用线条造型,填色,在这方面有点像中国画;构图有的是平面展开,有的是在一条横线上安排人物、景物,不受透视局限,可能这样处理能全面、明白地描绘各种对象。在一条横线上构图,人物近者、地位高者画得大,远者、没有地位的人画得小;画面饱满,疏密均匀,空白处配以象形文字,具有强烈的装饰艺术效果。所以说,古埃及的绘画是远古文明的一颗明珠。

《变焦2》是《变焦》的续集,虽是无字书,但是读起来很讲究,随着镜头的拉伸,层层缩放,培养孩子学会从不同的视角去观察!其实,也让我眼前一亮,不曾去过的异国风情,一览无遗!

“世界”很奇妙,我们都生活在其中,却看不清它的形态,或大或小无从度量,忽远忽近辨识不清。好在有伊斯特万·巴尼亚伊的奇妙之眼带你我一同领略其中奥妙。

【第8画面】

神奇的时光2(神奇的时光之旅)(10)

解析:

一个尖塔的塔尖部分映衬在蓝色天空中,我们看到的壁画和画框都是这其中的一部分。

【第9画面】

神奇的时光2(神奇的时光之旅)(11)

解析:

这是一个方尖碑,通过下页的完整的画面,我们知道这是位于巴黎协和广场上的方尖碑。有趣的是,方尖碑由埃及总督赠送给法国,并于1836年运抵巴黎并树立在协和广场。方尖碑是由整块的粉红色花岗岩雕出来的,上面刻满了埃及象形文字,赞颂埃及法老的丰功伟绩。

方尖碑是古埃及的杰作之一,是古埃及崇拜太阳的纪念碑,也是除金字塔以外,古埃及文明最富有特色的象征。方尖碑外形呈尖顶方柱状,由下而上逐渐缩小,顶端形似金字塔尖,塔尖常以金、铜或金银合金包裹,当旭日东升照到碑尖时,它像耀眼的太阳一样闪闪发光。碑高度不等,用整块花岗岩制成。碑身刻有象形文字的阴刻图案。古埃及的方尖碑后被大量搬运到西方国家。古典埃及方尖碑作为外交礼品耸立在巴黎、纽约和伦敦。

“世界”很奇妙,你生活在其中却看不清它的形态,或大或小无从度量,忽远忽近辨识不清。好在有伊斯特万·巴尼亚伊的奇妙之眼带你我一同领略其中奥妙。

我们看到,《变焦2》中出现了有大量的艺术和史事,这正是我们感性直观的接触人类文明历程的绝佳机会,可以不失时机地向孩子介绍书中出现的那些人物、景物、事件,爱上这本书的孩子必然会爱上历史、爱上艺术。

书中多元文化的交替出现,互相转换,并不仅是一场好玩的游戏。不同种族、不同地域、不同文化之间,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人类文明发展到今天,不是哪一个民族,哪一种文化的功劳,而是全人类共同恭喜的结果-----这才是作者最想对儿童说的话。

【第10画面】

神奇的时光2(神奇的时光之旅)(12)

解析:

这是巴黎协和广场的画面,川流不息的车流之上飘来一只氢气球,上面是“固特异”轮胎橡胶公司的广告。“固特异”英文谐音“好年份”。

而1836年对于一位发明家来说,的确是转运的“好年份”,其艰难的发明之路恰好在这一年有了转机,这位发明家正是熟橡胶的发明人查尔斯固特异,“固特异”公司的命名就是为了纪念他的。

协和广场位于巴黎市中心,塞纳河北岸,是法国最著名的广场,始建于1757年,由国王路易十五下令营建。建造之初是为了向世人展示他至高无上的皇权,1763年取名“路易十五广场”,广场中心曾塑有路易十五骑像。大革命时期,它被称为“革命广场”,被法国人民当作展示王权毁灭的舞台。1795年改称“协和广场”,1840年重新整修,形成了这样的规模。广场呈八角形,中央矗立着埃及方尖碑,是由埃及总督赠送给查理五世的。广场的四周有8座雕像,象征着法国的8大城市。

这座18世纪中叶建成的饱经风霜的广场,在1836年树立起一座既古老又新颖的建筑物——古埃及方尖碑。这座有四千年历史的埃及方尖碑,原供于卢克索神庙前,由埃及总督本着进贡的想法,传为礼物送给法国。方尖碑高二十三米,重二百三十吨,塔身是由整块的粉红色花岗岩雕出来的,上面刻满了埃及象形文字,主要内容是赞颂埃及法老拉美西斯二世的丰功伟绩。方尖碑的底座基石上记载着将之运到这里和树立起来的艰难过程。从尼罗河从尼罗河上为其特别建造的大船开始,历时三年经过尼罗河、地中海、大西洋、塞纳河,又用三年将方尖碑矗立在协和广场的正中。

【第11画面】

神奇的时光2(神奇的时光之旅)(13)

解析:

翻页之后,发现协和广场其实是一幅海报,海报上方出现了一个年份----1789。这年发生了法国大革命,发表了人类历史上的经典文献《人权宣言》。海报上画着那个时代的英雄----拿破仑·波拿巴,拿破仑被画得无比巨大,像矗立在巴黎上空的巨人,他手举法国国旗,上面写着《人权宣言》的基本理念“自由、平等、博爱”,而利剑和橄榄枝寓意用利剑捍卫和平,高高的冠状帽则是地位的象征。

从海报的风格看有着明显的巴洛克特点,巴洛克是17世纪欧洲广泛流行的一种艺术样式,特点是宏大、绚丽、夸张、激情、有宗教感。这一时期服装充满生气和律动,强调装饰性、恢弘性,是缎带、花边、皮革、长发的时代。法国路易十四执政时期是其巴洛克风格成熟时期,没有任何一个时期的男人像这个时候那样妩媚化。

这时又出现了“领带”的前身,即用一块细布打褶围在脖子上,用花边缎带扣住的“领饰”。图中带白色假发的男人就是这种造型的代表。这期间的女服,也都无比浮华精美、华丽繁缛,高耸的发型蓬松裙子,看小狗都华彩,颈系粉色蝴蝶结、尾札白色花瓣。

海报下面还有一个年份----1836,这年拿破仑的侄子路易·波拿巴从政了,立誓要像他叔叔一样干出一番大业!可最终他却成了使法国由强盛走向衰落的人物,正是他输掉了普法战争,使法国失去了阿尔萨斯和洛林升。

本故事有着巧妙的故事结构,书中多元文化不断地交替出现:欧洲原始绘画、古埃及方尖碑、印度的热带丛林。由于法国在欧洲历史上有着特殊的地位,所以书中出现的欧洲文化几乎都与法国或多或少有关系。

【第12画面】

神奇的时光2(神奇的时光之旅)(14)

解析:

这是一个拍摄现场,这里出现的道具有:埃及金字塔、法国的埃菲尔铁塔。摄像机正在录制,这正好给小读者一个真实的电影拍摄场地的描述。

伊斯特万的《变焦》运用摄影镜头的特点,不用一个文字,设计每一页的图画,和读者玩猜谜语游戏。在翻页之间,他想告诉你的是,事情不一定是你看到的样子。就像这个不停旋转的世界,不停地变换焦点一样,我们只能抓稳镜头,跟着世界移转。

【第13画面】

神奇的时光2(神奇的时光之旅)(15)

解析:

站在更远的位置看到的拍摄场地的全景,巨大的椰子树也充当了道具的支撑,看来当时的拍摄还是很简陋的,没有大型的威亚设备,但高纯度的背景颜色让读者很享用。

这正是作者绘画风格的特征显著,用高纯度的色彩平涂作底,再用粗细均匀的纤细线条勾勒出自然物体,写实的造型配合无光影变化的固有色,反映出剥离重重干扰的真实物象,画面色彩大胆明艳,图像清晰纯粹,装饰感十足。有趣的是,这些绚烂的色彩被等分插入纯粹的黑色,对页中左边为黑、右边为彩,快速翻阅时忽明忽暗。

【第14画面】

神奇的时光2(神奇的时光之旅)(16)

解析:

突然在角落里出现一个红须、红装、蓝皮肤的男人,手加持一朵小百花,侧面面对读者,而背景却是椰林及拍摄现场。他是什么人?跟摄制组有关吗?这是一个不一般的人,我们还没有蓝皮肤、红胡须的人,至少我们很少见。但从其坚定的神态看,扰动其内心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我们期待下页给出答案吧。

五彩的椰林你见过吗?这不是一个实景,是道具吗?

【第15画面】

神奇的时光2(神奇的时光之旅)(17)

解析:

蓝面男人完全呈现给大家,正在和一个白人交谈着什么。他们坐在什么地方呢!前面一个装束艳丽的女人,肩上落有一只蓝黄金刚鹦鹉,女人前面是花鼓吗?而他们共同乘坐的交通工具是什么呢!

这个白人是美国大导演希区柯克,他成名于黑白电影的时代,他的《爱德华大夫》、《三十九级台阶》等经典名作都是黑白片,黑白片比彩色片更容易营造惊悚恐怖的气氛,有什么比黑白两色更能突显这位惊悚悬疑大师的身份呢?

五彩的椰树重重的甩在身后,而摄制现场已经隐隐约约消失了。

【第16画面】

神奇的时光2(神奇的时光之旅)(18)

解析:

原来他们的交通工具是一头大象,大名鼎鼎的电影导演希区柯克坐在大象上正在和印度男子品茗谈天。

与希区柯克并肩而坐的印度人,生得一身漂亮的蓝皮肤,这位又是何方神圣?在印度还真有这么一位蓝皮肤的先生,他的大名叫“黑天”,梵文的意思是黑色,因为黑色能够吸收所以颜色,象征着黑天具有非凡的吸引力。那么黑天应该是黑皮肤,为什么是蓝色呢?原来在绘画艺术中,黑色不好表现,为了审美的需要,就把他的皮肤化成靛蓝色了,因为在人们看来蓝色更接近黑。黑天是印度教诸神中最受崇拜的一位神,是诸神之首、世界之主毗湿奴的第八个化身,不但屡施神迹,除妖降魔,而且还很会讨女士的欢心,是帅哥中的帅哥,娶了一位美丽的公主做妻子。黑天被画成一个发福的中年人,甚至比希区柯克还要胖呢。

相比之下,棕色巨象身披彩妆,迈着轻盈的步履,欢快地一路前行。画面顶部的出现一个类似黄色灯罩似的东西又是何物,这是给读者以提示,他们在更大的空间内会是另一番现象。

【第17画面】

神奇的时光2(神奇的时光之旅)(19)

解析:

啊呀!一条船吗!类似的一个花轿架在船帮上。大象和上面的三个人被装入花轿内,仔细看来,花轿的墨绿色的底部平面好像没有落在船舱底部,呈现出悬空的状态。而大象和人是真的吗?假如是真的大象怎能呈小跑状。是画布吗?是花轿的背板吗?

船体上拉着五颜六色的农产品,怎么有这般多的颜色?右上角有一个大包被绳索捆绑着,船公呢?翠绿的水体特别有感染力,整个画面的颜色纯色的大块色彩搭配的也很协调。

【第18画面】

神奇的时光2(神奇的时光之旅)(20)

解析:

原来船公坐在船头正用力划桨,这是偏长的一页小舟,显然承载大象是不可能的,这只是一个花轿的背景画而已。花轿的女主人呢!

右上角还有一艘卫生救护的帆船,个头要大些。水面是渐变的黄绿色,远方的太阳从已经升起,照耀着碧水蓝天。

【第19画面】

神奇的时光2(神奇的时光之旅)(21)

解析:

水池的部分呈现给读者,一个黑人小男孩趴在岸边用手推动一艘汽船模型,汽船模型上写着“新奥尔良”的字样,新奥尔良是法国殖民地文化的代表。

这样看来,卫生船和小舟都是船模型了,你看岸边还斜放着一艘机帆船模型呢!

你想到了吗?是否出乎你的意外!

【第20画面】

神奇的时光2(神奇的时光之旅)(22)

分析:

而这些却都是画家笔下的静物,画板上的主角而已,画家手拿色板,还在不停地添油加醋呢!长形水池对面是一个建筑物的群落,红色尖顶,米色立面,这是哪个著名的建筑呢!我不知道。还有这位画师,也应该是有出处且是大名鼎鼎的,只是对西方绘画知识的缺乏而未知而已。画家在哪儿工作呢!是我好奇的。

【第21画面】

神奇的时光2(神奇的时光之旅)(23)

解析:

放眼望去,画家已经从画面的主角变为一个点,并且有一个小女孩走进画室,她盯着跳芭蕾的女孩,这是她内心的渴望吗?

从画室中摆放的画作是给读者一个暗示,用作品点名画家,但我匮乏的内心不知如何来点将,期待朋友们指点。

至于这间画室身在何处,已经成为我内心的一直拷问。

【第22画面】

神奇的时光2(神奇的时光之旅)(24)

解析:

嗷!这是一栋别墅的二层,在屋顶上好像有一个小游泳池。而在暖黄的顶上有一个小孩坐在婴儿车中,玩具也扔了,从不安的动作上看,没人照管的孩子很不满意。而她的监护人站在护栏边,背对读者。从装束看,却有东方人的服饰,他把孩子放一边不管在想什么。

【第23画面】

神奇的时光2(神奇的时光之旅)(25)

解析:

随着镜头推远,小别墅变为山间小岛上唯一的建筑,两山间架起一座小桥,成为小岛与两山的连接点,牡丹在盛开。这时天色渐渐发暗,一个穿和服的日本女人提灯姗姗前来。当然那把红伞只是点缀,要不被空中飞鸟注意到,远处地平线处是日本的富士山。

别墅下有一辆红色小轿车,似乎有大人孩子,加上上页中的女孩拿着白板,估计这是一个绘画艺术中心,而提灯女人应该是日本的艺妓。至此,这里呈现山间别墅、小桥流水、鸟语花香、才子佳人的艺术氛围。

富士山是日本第一高峰,是日本民族的象征,富士山被日本人民誉为“圣岳”,是日本民族的象征。作为日本的国家象征之一,在全球享有盛誉。它也经常被称作“芙蓉峰”或“富岳”以及“不二的高岭”。自古以来,这座山的名字就经常在日本的传统诗歌“和歌”中出现。日本诗人曾用“玉扇倒悬东海天”、“富士白雪映朝阳”等诗句赞美它。

左上角圆弧的边线上是一张红色嘴唇吗?那下一页又将是什么画面?

【第24画面】

神奇的时光2(神奇的时光之旅)(26)

解析:

只是一把扇子的画面,要不综合了那么多要素。

一个艺妓身穿和服、怀抱椭圆形扇面、发髻高悬、金簪蝴蝶结束之、边听着乐曲、边瞥向读者,艺妓的艺术的美感油然而生。

在艺妓业从艺的女伎大多美艳,服饰华丽,尤擅歌舞,主业是陪客饮酒作乐。艺妓业是表演艺术,不是卖弄色情,更不卖身。不过,这里面包含着男欢女乐的成分,所以称之为艺妓。艺妓雅而不俗之处,不仅在于它与妓有别,而且在于它的不滥,不相识的人很难介入,大都是熟人或名士引荐。艺妓大多在艺馆待客,但有时也受邀到茶馆酒楼陪客作艺。行业规定,艺妓在从业期内不得结婚,否则,必须先引退,以保持艺妓“纯洁”的形象。

【第25画面】

神奇的时光2(神奇的时光之旅)(27)

解析:

这个艺妓又变为一张《变焦2》广告牌的画面,而1(800)应该是电话号码了。巨幅广告牌下是一幅沙漠地带,但这么多轿车停在一起,还有源源不断的开来,这又是什么活动呢!

粉色的公路、红绿黄灰不同纯色的汽车,大色块的的布局很适合小读者阅读。

把镜头向前推,看到斑驳的不规则图形,把镜头向后拉,原来是一个狩猎者。镜头再向前推近,你越来越不相信自己看到的,这个视觉游戏也越来越有趣呢。伊斯特万的《变焦2》运用摄影镜头的特点,不用一个文字,设计每一页的图画,和读者玩猜谜语游戏。在翻页之间,他想告诉你的是,事情不一定是你看到的样子。就像这个不停旋转的世界,不停地变换焦点一样,我们只能抓稳镜头,跟着世界移转。

【第26画面】

神奇的时光2(神奇的时光之旅)(28)

解析:

出乎你的意料吗?这一些列的镜头的推送的转变,原来即使一本杂志的内页,虽然看不到手拿杂志的人。而这些车聚在一起远远看着海的方向又为了什么呢!

近处那个女孩从天窗中钻出来,还在拍照呢!

【第27画面】

神奇的时光2(神奇的时光之旅)(29)

解析:

嗷!一整页完全展示给读者,原来这是一个航天中心的发射实景。翻阅的人还是没有露出面容,但坐姿翻页的姿态是肯定的,而对面坐着许多人,在公交车车上吗!

书中出现的发射场地是美国肯尼迪航天中心,有趣的是,纽约是美国独立战争中英美两军的决战之地,而帮助美国人民取得胜利的正是法国,使美国获得完全独立的,则是在法国凡尔赛签署的《巴黎和约》。

【第28画面】

神奇的时光2(神奇的时光之旅)(30)

解析:

原来,前面出现的一切不过是一本画册当中的画面,一个男孩坐在纽约的地铁里翻看着它。在地铁车厢里,“虫洞”理论的提出者爱因斯坦就坐在男孩右边不远,笑嘻嘻地看报呢。

阿尔伯特·爱因斯坦(1879年3月14日—1955年4月18日),出生于德国符腾堡王国乌尔姆市的一个犹太人家庭(父母均为犹太人),毕业于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犹太裔物理学家。爱因斯坦提出光子假设,成功解释了光电效应,因此获得1921年诺贝尔物理奖,1905年创立狭义相对论,1915年创立广义相对论。

爱因斯坦为核能开发奠定了理论基础,开创了现代科学技术新纪元,被公认为是继伽利略、牛顿以来最伟大的物理学家。1999年12月26日,爱因斯坦被美国《时代周刊》评选为“世纪伟人”。

而手拿标有毕加索纸袋的正是巴勃罗·毕加索(1881年10月25日-1973年4月8日),西班牙画家、雕塑家,现代艺术的创始人,西方现代派绘画的主要代表。毕加索是当代西方最有创造性和影响最深远的艺术家,是20世纪最伟大的艺术天才。

毕加索的艺术生涯几乎贯穿其一生,作品风格丰富多样,后人用“毕加索永远是年轻的”的说法形容毕加索多变的艺术形式。

【第29画面】

神奇的时光2(神奇的时光之旅)(31)

解析:

书末地铁上的“自由爵士”与新奥尔良相呼应,因为爵士乐的崛起就和新奥尔良有关。爵士乐是黑人音乐,又和黑人小男孩相呼应,黑人小男孩的身边还放着一把小号,小号则是爵士乐的代表乐器。同时那只汽船模型又和前面的拿破仑呼应,因为汽船的发明人富尔顿,正是在拿破仑时代的巴黎首次试验由蒸汽推动的“汽船模型”,而真正的汽船试验则是在美国进行的。

无字书,一个字也没有,为什么受到人们的推崇呢?《变焦2》就是这样一本无字书,在短暂的阅读时间里,它将带你从原始绘画到纽约地铁,走过一万年的漫长时光。

【第30画面】

神奇的时光2(神奇的时光之旅)(32)

解析:

地铁最终隐没在漆黑的隧道深处,右页的画面和左页的黑色融为了一体,左页那神秘深邃的黑色,一直在暗示读者故事发生在漆黑的隧道里,暗示我们走过了万年的时光,暗示着这条黑色的隧道其实就是穿越时空的“虫洞”!

【第31画面】

神奇的时光2(神奇的时光之旅)(33)

解析:

和上一本结尾镜头聚焦在浩瀚宇宙间一颗渺小行星——地球相比,这次随一列火车驶进 黑暗结束全文,深邃中带着些许哀愁,像是看不透火车下一站驶向何方,像是生存的地球面临的无限未知。不变的依旧是那一种理性的哲学思考,世界可大可小的辩证观点。

《变焦》系列绘本有一半是黑色的,而另一半采用油画风格,从一张小图入手,然后不断地将这张小图放进一个个略大的背景里——比如展览的一幅画、悬挂在高空的一个大屏幕、艺妓的一把扇子、男孩手中的一本画册,最后一切都淹没在奔驰而去的地铁里,黑漆漆的画面里,只余闪亮的两个尾灯。或许,换种角度,你只不过是沧海一粟,一切,本不值得计较。

【封&底】

神奇的时光2(神奇的时光之旅)(34)

解析:

读完以后可以做些什么?玩一玩:续写好玩的变焦书——变焦3

选择一个场景,从中找一个最小的地方拍一张照片,然后往镜头望后退,扩大拍摄范围,依此类推,从小到大,至少拍6张,当然越多越好哦!如:以厨房为场景,拍摄顺序为:筷子——筷筒——碗柜——碗柜和附近的洗碗池……

如果还想继续玩,可以和孩子一起画出这些拍下来的画面,完成后装订成书,分享给大家。

四、作者信息

伊斯特万·巴尼亚伊(Istvan Banyai)出生于匈牙利首都布达佩斯,1981年前往美国发展,随即以他富有冲击性及原创力的插画声名大噪。他曾为美国知名杂志绘制插图,也为索尼唱片公司设计唱片封套,以及制作动画短片。他的画风独特,深具个人特质与魅力,图画看似简单,却富涵惊喜与巧思,给予读者想象及思考的空间。

1995 年出版了他的第一本童书《变焦》(Zoom),被《纽约时报》和《出版人周刊》推荐为年度童书,并荣获国际阅读协会儿童票选童书奖。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