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尔文的进化论本来就极为笼统(达尔文-进化论简史)

达尔文的进化论本来就极为笼统(达尔文-进化论简史)(1)

进化论核心的两个观点:(1)遗传变异;(2)自然选择

在《物种起源》发表之后,达尔文已经意识到他的著作的革命性,他也知道将会遇到极大的阻力和反抗,为了战胜这一切,他必须击败或压倒他的对手,这就是他为什么花费20年时间,来搜集证据和努力使他的逻辑性达到无懈可击的地步。

共同祖先学说

首先需要彻底放弃物种不变学说。在对化石记录的分析中,达尔文驳斥了拉马克的直生论(定向进化学说)、灾变论(骤变论)。在这个过程中,达尔文特别熟练的运用了假设-演绎法,他不仅提出了地质学证据而且还发展了某些一般性的进化原理。他强调指出“每个物种的变异性和其他一切物种的变异性无关”。由于这个原因和某些另外的因素,每一个物种都有自己的进化速度,这速度可能很慢,也可能很快。达尔文也反对了生物有相同进化速度的观点,他说“我不相信关于发展的僵死定律,这样的定律促使一个国家的居民突然发生变化,或者同事变化,或者变化到同一程度”。

此外,地质记录再也没有其他方面比灭绝更适合达尔文你的学说。拉马克认为灭绝是不可能的。达尔文认为,灭绝是进化的必然伴随物,如影随性无法分离。世界既然不断的变化着,某些物种将会发现环境条件已不再合适,因而“某个物种和某些成群的物种就会一个接着一个的逐渐消失,起初从一个地方,后来又从另一个地方,最后就从世界上全部消失”。但是,生物因素比物理因素还重要,达尔文指:“某个物种的已经改进和改变了的后代一般都会促使亲种灭绝消失”。除此之外,某个物种也可以“被属于不同类群的物种”消灭。当某个主要类群全部消失时,如三叶虫,灭绝便是缓慢的渐进过程,由最后残存的物种的灭绝作为结束,达尔文还说:“我们用不着为灭绝而吃惊,因为他符合自然选择学说”。

一旦达尔文放弃了物种恒定不变的概念,则在通向通过祖先学说的道路上不再有任何障碍。自始至终一贯坚持公祖祖先这个概念能够把整个生物界联系在一起,动物和植物的无限多样性看来是五次杂乱无章,令人不可思议,然而只要运用共同祖先这个概念来考察就会豁然开朗,一通百通。同时,这种思想观念又是如此天衣无缝,如此激动人心,因而达尔文将之作为金字塔尖的顶石,用《物种起源》的最后一段话加以概述:“这种生命观具有极其宏伟的气势,起初生命只赋予极少或甚至唯一的种类,然而以其多倍的放大力就从这样一种简单的开端经由进化蔚然成为绚丽多彩、由无穷无尽的种类构成的大千世界。”

此外,将所有的动物联合成由共同祖先衍生出一个单一的等级结构立刻就引出了人类的位置问题。达尔文宣称人类并不是什么特殊的创造物,只不过是生命主流之中的一部分,这个观点引起了很大的震动,它不仅和基督教教会一般都承认的教导相抵触,甚至还和很多哲学学派的信条不相容,它结束了人类中心论世界观的统治并且要求重新安排人类在自然界中的位置。人类被“废除”的冲击波一直还没有消失,共同祖先学说所要求的,人类特权地位被剥夺是第一次达尔文革命。

自然选择

到了1837年夏天,达尔文已经是一个无可怀疑的进化论者,他已经懂得物种是可以改变的,物种是经由自然过程而繁衍的。但是,这一变化是怎样发生的,以及什么原因促使物种变化一直使他感到困惑。达尔文悟出自然自然选择学说的曲折复杂的演变过程压缩为一瞬间用值得怀念的一段话来描述:

1838年10月(实际是9月28日),也就是在我开始系统研究的15个月后,我为了消遣偶然翻阅了马尔萨斯的人口论,由于长期不断地观察动植物的习性,我对随处都在进行的生存竞争,思想上已趋于接受,我突然想到在这些情况下有利的变异将会保存,不利的变异将会被消灭。其结果将是形成新种。由此我找到了据以工作的学说。

究竟1938年9月28日那一天发生了什么事?根据他的笔记看来很清楚那是马尔萨斯书中下面的一句话触动了达尔文,使得它的智慧像泉水般涌出。这句话是:“因此,可以很有把握的说,如果不遭到限制,人口将每隔25年翻一番,或者按几何级数增长。”

自然选择的逻辑性

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由三条推理组成,这三条推理是根据部分来自种群生态学和部分来自遗传现象的五项事实作出的。

事实一:一切物种都具有如此强大的强大的繁殖能力,如果所有出生的个体又能成功地进行繁殖,则其种群的大小(个体数量)将按指数(马尔萨斯称之为按几何级数)增长。

事实二:除较小的年度波动和偶尔发生的较大波动外,种群一般是稳定的。

事实三:自然资源是有限的。在稳定的环境中,自然资源保持相对恒定。

推理一:由于所产生的个体数目超过了可供利用的资源的承载能力,而种群大小却保持稳定不变,这就表明在种群的个体之间必然有激烈的生存竞争,结果是在每一世代后裔中只有一部分,而且往往是很少一部分生存下来。

事实四:没有两个个体是完全相同的:实际情况是,每个种群都显示了极大的变异性。

事实五:这种变异的很大一部分是可以遗传的。

推理二:在生存竞争中生存下来并不是随意或偶然的,部分原因取决于生存下来的个体的遗传组成,这种并非一律相同的生存状态构成了自然选择过程。

推理三:这种自然选择过程经过许多世代将使种群不断逐渐变化,也就是说,导致进化,导致新物种产生。

在本质论盛行的时代,竞争通常是指物种之间的竞争。当谈到马尔萨斯关于繁殖能力的论述时,达尔文思想中便发生了决定性的转折,他终于充分认识到同一物种的个体之间的竞争是多么重要,而且这种竞争的结果和物种之间的模式竞争是多么不同。

达尔文对自然选择下的定义:“我把这种保存有利的变异与放弃有害的变异的现象称为自然选择”。

达尔文革命的影响

达尔文革命被称为最伟大的科学革命是由充分理由的。它不仅是某个科学学说被一个新学说取代的问题,而是要求人们对世界以及人类本身的概念进行一番彻底的再思考,更明确的说,是要求放弃某些最广泛流行的,也是西方人最珍视的信念。和物理科学的革命(哥白尼、牛顿、爱因斯坦)相比,达尔文革命提出了关于人类伦理和最深层信念的深奥问题。达尔文的新模式,就其整体来说,代表了最先进的新世界观。

达尔文所倡议的变革的彻底性可以由下列达尔文学说的某些侧重哲学本质的方面加以证实:

(1)用一个进化、发展的世界取代一个静止的世界

(2)证明神创论是难以置信的

(3)证明宇宙的目的论是错误的

(4)将共同祖先学说一直运用到人类,破除了为绝对人类中心论辩护的一切口实。

(5)运用自然选择这一纯粹唯物主义过程解释世界的设计;

(6)用种群思想代替了本质论。

此外,对哲学方法论进行了革新,如对假设演绎说的运用,对预测的新评价,并将终极原因(进化)的研究引入科学之中。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