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罗夫街真实(格罗夫兰4人案阳光下的罪恶)

佛罗里达州,位于美国东南海岸突出的半岛上,其名字源于西班牙语,意为“鲜花盛开的地方”。该州因阳光灿烂,日常平均温度在22℃左右,是美国最温暖的州而得名“阳光之州”

然而就是在这样一个充满阳光与鲜花的美丽之地,却发生了匪夷所思的“格罗夫兰强奸案”

4名男孩因为与生俱来的黑肤色,被白人恶意污蔑为强奸犯,并遭遇了残酷的刑讯逼供、私刑、电椅,最终背负污名惨死。直到76年后,佛罗里达州莱克县法院才宣布推翻当年的判决,为4名无辜男孩沉冤昭雪。

格罗夫街真实(格罗夫兰4人案阳光下的罪恶)(1)

“阳光之州”佛罗里达

一、悲剧的根源:种族主义者的傲慢来源于无知与嫉妒

19世纪,美国将国土拓展到了太平洋东岸。为了加强统治、发展经济,美国开始拼命修建铁路、开发矿产,这就需要大量的劳动力支撑,然而当时美国的总人口数不过500万,还不到同时期,湖南省人口总数的1/4。

为了获得大量廉价劳动力,美国开始疯狂引入欧洲国家及亚洲国家的移民,美国淘金热甚嚣尘上,大大刺激了外来移民的工作渴望,使他们纷纷涌入美国,其中占比较多的便是中国劳工。

中国人刻进骨子里的善良、和顺、勤劳、朴实等优秀品质,使得他们在工作上远远比美国白人更能吃苦耐劳。中国劳工的工作强度高而索取的报酬低,与白人截然相反,市场越来越偏爱于中国劳工,使得白人十分嫉恨。

而这种嫉恨最终演变为针对在美华人的暴力、排挤、抢掠与驱逐,美国政府甚至还为此出台了可耻的排华法案,一直持续到1943年才废止。

傲慢的白人种族主义者认为,他们拥有定义“美国人”,以及肆意驱赶“非美国人”的权力。

格罗夫街真实(格罗夫兰4人案阳光下的罪恶)(2)

淘金热

到了南北战争时期,美国法律赋予了黑人及印第安人公民权,然而傲慢的白人却根本不当一回事,盛行的种族主义让他们觉得与黑人共享“美国人”这一身份是一种耻辱,他们凭借曾经排挤华人的经验,仗着滥用私刑而不受惩罚的特权,开始将枪口瞄准黑人,对他们进行无差别地“扫射”。

黑人不仅没有投票权,在教育、住房和就业等方面也没有获得平等的权利和机会。即便是在二战期间,被征调进美军,为美国与德意日法西斯英勇作战的黑人士兵乃至黑人军官也不能幸免。退伍返乡后的他们,不仅得不到应有的荣誉与待遇,反而被白人种族主义肆意欺辱。

如果黑人遭到白人指控,无论是否属实,他们首先要面对的不是法律的审判,而是来自于傲慢白人的私刑,很多时候,他们甚至来不及开口辩白,就命丧黄泉。

白人种族主义的这种自以为是的傲慢,说到底源于他们骨子里的懒惰、无知与嫉妒。他们的懒惰更凸显其他肤色人种的勤恳,他们不思改变的无知使他们深陷嫉妒的黑渊,难以自拔。

“格罗夫兰4人案”便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在白人种族主义的嫉恨下催生的离谱冤案。

格罗夫街真实(格罗夫兰4人案阳光下的罪恶)(3)

警长麦考尔(左起) 、艾文,被诬陷的黑人男孩谢泼德、格林利、谢泼德

二、起因:不被尊重的友善

农家女孩诺尔玛·李·泰森在16岁花季,就嫁给了22岁的威利·帕吉特。由于两人都太年轻,没有考虑到婚后的一地鸡毛,当激情退却后,差异与矛盾便渐渐显露出来,不到1年,两人就分居了。

过了一段灯红酒绿的潇洒生活后,疲惫感笼罩威利全身,失去诺尔玛的空虚与失落感随之袭上心头,他大胆向诺尔玛发起邀约,企图通过舞会弥合两人的情感裂缝。

1945年7月16日,诺尔玛穿着一袭白色吊带长裙,优雅地坐上威利的车,从佛罗里达州莱克县出发,赶往舞会现场。狂欢一直持续到了17日凌晨1点左右,醉醺醺的威利才带着诺尔玛驱车回家。

醉酒的威利不慎开错了路,迷迷糊糊中驶到了格罗夫兰以北几英里外的土路上,更不幸的是,车子还抛锚了。深更半夜,四下无人,这可把诺尔玛急坏了,威利更是忍不住破口大骂。

恰好此时,2名20来岁的黑人男孩驱车路过此地,他们是前美军陆军士兵塞缪尔·谢泼德与沃尔特·欧文。2人看见威利夫妻在路边焦躁不已,便主动上前询问是否需要帮助推车。

诺尔玛自然求之不得,但威利不仅没有一丝感激,反而觉得黑人就是白人的奴隶,为白人服务是理所应当的,便毫不客气地对2名黑人男孩颐指气使。

格罗夫街真实(格罗夫兰4人案阳光下的罪恶)(4)

格罗夫兰

谢泼德与欧文对威利的嚣张感到很不满,但他们并不想惹事,只默不作声低头推车。可没想到一番努力下来,车子还没有被推上公路,电池就先耗尽了,不仅如此,连后轮也陷进沙坑里。

威利气急败坏,将一切迁怒于好心帮忙地2名黑人男孩,指着他们出口成脏。气氛瞬间凝滞住,诺尔玛见状,立刻拿出车上仅剩的一瓶威士忌,给2名黑人男孩解渴,企图缓解剑拔弩张的气氛。

谁料,当欧文将酒瓶传给威利时,他却粗暴地一把打碎在地,并咆哮道:“混蛋,你们竟然在我的威士忌里撒尿!”

这一言语具有极强的侮辱性,谢泼德被彻底激怒了,他已经管不了眼前这个男人究竟是不是白人了,他一拳挥了过去,虽然刻意控制了力度,不至于将人打伤,但威利本就醉醺醺地,这一拳让他直接栽进了路旁的水沟里。

谢泼德见威利并无大碍,便与欧文驾车离去。可他们万万没想到,这件本来微不足道的小事竟成了他们的灭顶之灾。

他们忘了,美国宪法赋予他们的权利,在白人对他们歧视的现实里太微不足道了。在种族主义盛行的南方腹地州,黑人殴打白人,哪怕只是挠痒痒似地擦过也是大逆不道之事,会遭到白人狂暴地报复,甚至被白人私刑处死。

格罗夫街真实(格罗夫兰4人案阳光下的罪恶)(5)

三、意外:黑肤色成了催命符

威利清醒后,便决定报复谢泼德与欧文,他要让他们死无葬身之地。威利的妻子诺尔玛报警称自己被黑人强奸了,并向警方大致描述了谢泼德与欧文的体貌特征。

然而,这一虚假诬陷,却在白人种族主义者的恶意操纵下,酝酿成了一场波及4名无辜黑人的巨大风暴,和威利夫妻素未谋面的查尔斯·格林利与欧内斯特·托马斯也被卷入其中。

查尔斯·格林利当时还只是一个年仅16岁的少年,欧内斯特·托马斯当时25岁,两人是在打工的时候认识的,并成为了好朋友。

托马斯的家乡格罗夫兰盛产柑橘,需要大量的黑人劳动力采摘柑橘,于是格林利便决定跟随托马斯到格罗夫兰谋取一份工作。

7月15日清晨,托马斯与格林利搭乘朋友的便车,到达距离格罗夫兰还有几英里的马斯科特。当时天色已晚,两人便决定就近休息一晚,方便第二天在附近找工作,但托马斯见两人都是灰头土脸,便决定回家取一些换洗衣服过来,让格林利在原地等候。

格林利上车时,便发现了车上有一把左轮手枪,出于好奇,他请求朋友将手枪留给他,朋友出于安全考虑,觉得黑天荒地带着手枪防身也好,便同意了。却不料,此举让二人惨遭飞来横祸,竟从此天人永隔。

格罗夫街真实(格罗夫兰4人案阳光下的罪恶)(6)

格林利在路边等了好几个小时,还不见托马斯回来,便朝附近的加油站走去,准备接点水喝。然而加油站的工作人员看到他的黑肤色后,便百般刁难,先是检查证件,随后又进行搜身,结果搜出了左轮手枪,工作人员立刻将格林利当做恐怖分子控制住,并报了警。

16日凌晨3点左右,格罗夫兰警察局长赶到加油站,将格林利抓进看守所。

此时,格林利还没有意识到,巨大的阴霾已经笼罩在他的头顶,他以为自己没有任何违法行为,等警局查清情况之后就会释放他。

可是第二天上午,从莱克县来了2位副警长詹姆斯·耶茨、勒罗伊·坎贝尔,他们气势汹汹地提讯他:“昨晚和你一起的黑鬼藏在哪?你们当时开的是什么样的车子?”

格林利被问得一头雾水,直到看守所外聚集起上百名当地白人,震耳欲聋的愤怒咒骂声传入格林利的耳中,嚷嚷着要把“黑人强奸犯”带走,处以私刑,格林利才恍然明白,自己竟莫名其妙卷入了一宗强奸案。

16岁的格林利异常惶恐,他知道黑人被指控的后果有多么可怕,即便白人没有证据,自己也会被判刑,只因为自己的皮肤是黑色。

在白人种族主义者的眼里,黑肤色就是原罪,可以被随意扣上各种罪名,被威胁恐吓,当做替罪羊,被私刑处死。

格林利极力为自己辩白,呐喊着冤枉,然而,没有人会在意一个黑人的微弱呼喊,因为这本就不是为了伸张正义,仅仅只是白人种族主义者为了除掉“异己”,而谋划的拙劣的“杀局”。

格罗夫街真实(格罗夫兰4人案阳光下的罪恶)(7)

白人至上的3K党

四、死亡:被伪装成“过失杀人”的“谋杀”

随后,格林利被转移到塔瓦里斯县的看守所。在候审室里,格林利遇见了最早进入风暴中心的谢泼德与欧文,他们此时狼狈不堪,脸上青紫交加,肿胀得没了原样,衣服破损、浑身流血却没人肯为他们包扎。

很快,诺尔玛声称的强奸犯从2人变成了4人,消息像长了翅膀一样,飞过大街小巷,飞进千家万户,几个小时后,数百名白人种族主义者发起了武装聚集,给警方施压,要求立即对4名黑人男孩施行私刑。

更甚者,大量的3K党成员正从四面八方朝格罗夫兰汇聚,这些极端仇视黑人的白人企图借机掀起一场血腥的种族之战。

当地的黑人听闻消息后,都十分惧怕遭受无妄之灾,成为白人种族主义者屠刀下的亡魂,于是纷纷离开了格罗夫兰,逃进森林中躲藏。

当天夜里,托马斯回到约定地点,没有看到格林利,在周围找了一圈也不见人影,敏锐的托马斯立刻嗅到了不安的味道,便躲在家中等候消息,没想到竟然出了这么大一桩案子,于是当天下午便乘坐公交车向北逃亡。

莱克县的警长威利斯·麦考尔在获知托马斯的信息后,便立刻带领上千名武装警察以及众多警犬,对托马斯展开大追捕。

麦考尔是一个名副其实的“恶魔”,不仅主导着当地的赌博等黑金生意,而且与自镇到州的政客大佬都有勾连,他不仅将勾魂镰刀挥向了托马斯,更是在日后,“格罗夫兰案”受到全美关注,民权律师介入调查,真相即将浮出水面的情况下,进行了一场残酷的“谋杀执法”。

格罗夫街真实(格罗夫兰4人案阳光下的罪恶)(8)

7月26日上午,经过近10天的逃亡,托马斯逃进了佛罗里达州北部的一片柏树沼泽中。此时,他的身体和精神都已经疲惫到了极点,他再也走不动了,他扶着一棵柏树,缓缓坐下,不知不觉就睡着了。等他察觉到危险时,已经被一群警察团团包围。

当时,托马斯的手上握着一把手枪,但他并没有使用它的打算。当看到无数枪口瞄准自己时,托马斯下意识举起双手求饶,然而就在此刻,密集的枪声骤然响起,数百发子弹朝托马斯射去,不过短短数秒,托马斯的身体就成了满是洞眼的筛子,砰的一声,倒在地上,失去了生命。

可怜的托马斯最后的遗言只有一句:“别开枪,白人,拜托别开枪!”

此事激起了很多黑人的愤怒,他们认为托马斯是被“恶意谋杀”的,但警方公示的调查结果却认定,托马斯事件属于有正当理由的过失杀人,可即便如此麦考尔也没有得到相应的惩罚,依旧大摇大摆地当着警长。

为了改变舆论风向,莱克县警方更加急迫地审讯剩余的3人,希望他们尽快承认罪名,从而使得他们对于黑人的迫害变得“理所应当”。

谢泼德、欧文、格林利遭受了数不清的刑讯逼供,在惨无人道的折磨下,谢泼德与格林利被迫认下了强奸白人诺尔玛的罪名,唯独欧文,始终坚持自己是无辜的。

大量的3K党人汇聚到格罗夫兰,对4名黑人男孩的家属进行报复,他们点燃谢泼德的家,熊熊烈火迅速将房子付之一炬,他们不断在黑人居住的地方制造恐慌,弄得人心惶惶。

白人暴徒借机滋事、谋求私刑,搞得佛罗里达州州长很是头痛,不得不派出几百名警卫队士兵维持秩序,同时要求尽快将3名黑人“罪犯”送上法庭,很快,庭审的日期就定了下来——9月2日。

格罗夫街真实(格罗夫兰4人案阳光下的罪恶)(9)

美国民权斗士瑟古德·马歇尔

五、庭审:瑟古德·马歇尔一个改变美国历史的斗士

1865年,林肯宣布废除奴隶制,黑人获得了自由,但种族歧视并没有消除,尤其是在南方。南方白人掌控法院后的第一件事,就是颁布一系列针对有色人种的种族隔离制度——吉姆·克劳法。

它宣称是不违反宪法保障的同等保护权,打着“平等”的旗号,合理化“隔离”,强化“歧视”,黑人始终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1908年8月,在伊利诺伊州的斯普林菲尔德,2名可怜的黑人被白人种族主义者施加私刑致死,激发了黑人,尤其是白人自由主义者的极大愤慨。

于是,1909年,全国有色人种协进会(NAACP)正式成立。该组织致力于为黑人提供法律援助,以法庭诉讼为主要手段,促进黑人民权,消除种族歧视,实现种族平等。

瑟古德·马歇尔,在1934年开始服务于NAACP,随后加入该组织,并于1940-1961年担任首席律师,主持NAACP法律辩护基金会的工作,期间他曾经32次进入美国最高法院,为黑人弱势群体辩护,并取得了29胜诉的佳绩。1967年,马歇尔成为美国最高法院首位黑人大法官!

马歇尔不仅是为马丁·路德·金(《我有一个梦想》)开辟道路的民权先驱,更被后世视为美国社会转型的开创者。

美国最高法院大法官刘易斯·鲍威尔这样评价马歇尔:

“瑟古德·马歇尔为带领我国走出种族隔离的荒原而作出的重大贡献,是任何美国人所无法比拟的。”

格罗夫街真实(格罗夫兰4人案阳光下的罪恶)(10)

瑟古德·马歇尔

格罗夫兰4人案闹得沸沸扬扬,自然也引起了这位民权斗士马歇尔的关注,他敏锐地察觉到此案存在明显的疑点。

首先,警方没有给出诺尔玛被强奸的检验报告,说白了,诺尔玛是否遭遇侵犯都未可知。

其次,是案件混乱的时空。少年格林利16日凌晨3点就被逮捕,而诺尔玛最早声称遭到侵犯的时间却是17日凌晨,随后诬告人数由2人变成4人,时间向前推移了一天。

这两个明显的疑点,明眼人一瞧便知,警方稍微一核查真相就能大白,然而,这本身就不是一场公平的审判,而是为了实现白人种族主义肮脏欲望的漏洞百出的拙劣表演。

马歇尔无法坐视不理,他决定介入此案,并将它指派给了威廉斯。

威廉斯一到达佛罗里达州,便马上开始调查真相,当他看到谢泼德、欧文、格林利3人被打得遍体鳞伤,牙齿都被打掉了,他越发确信,这就是一桩有针对性的冤案。

现在当务之急,就是要赶紧为他们找个好律师。但是面对狂暴的白人种族主义者与3K党的威胁,白人律师根本不愿意接手此案,而能力突出的黑人律师更是凤毛麟角,这让威廉斯十分苦恼。

但皇天不负有心人,最终在多方帮助下,威廉斯找到了经验丰富的小亚历克斯·阿克曼接手此案,为3位黑人男孩辩护。

格罗夫街真实(格罗夫兰4人案阳光下的罪恶)(11)

被告男孩与辩护律师

9月2日,莱克县法院开庭审理此案,然而庭审人员的组成,对3名黑人及辩护律师来说却是一个大灾难。主审法官杜鲁门·富奇、检察官杰西·亨特,都是对黑人存有深刻偏见之人,而陪审员也全是戴着有色眼镜的白人,这场庭审从一开始就注定是“未审先判”的过场罢了。

庭审开始,年轻漂亮的诺尔玛从证人席上缓缓起身,她抬起高傲的下巴,伸出纤长的手指一一指向被告席上的3名黑人男孩,发出冰冷而傲慢的指控:“黑鬼谢泼德……黑鬼欧文……黑鬼格林利……”

不出意外,富奇法官宣判:谢泼德与欧文二人死刑,格林利终身监禁。

对于这个结果,辩方一点也不意外。因为在美国那个时代,白人妇女关于“贞洁”控诉是不能被质疑的,人们不会专注于罪行是否存在,而是竭力证明无辜之人未曾涉及其中。

在这种情况下,要在一审中证明3名黑人男孩的清白几乎是不可能的,而且戴着有色眼镜、充满歧视的莱克县法院也不是马歇尔他们的主战场。从一开始,马歇尔团队的策略就是在初审中寻找漏洞,然后上诉到联邦最高法院,避开对黑人有严重偏见的地方法院,并争取更多准备时间,为减刑做辩护。

对,是减刑辩护,而不是无罪辩护。

因为在美国南方,涉及黑人的案件,期望获得完全的公平与正义就是一种奢望!

即便是在联邦最高法院,也依旧存在一些偏向,但9位大法官却很少戴着有色眼镜审案,这已经是最接近公平的地方,能够将谢泼德与欧文的死刑减为终身监禁,对黑人、对自由主义者来说,就已经是重大胜利了。

虽然这样的减刑对个人来说并不公平,也缺乏正义,但对改善整个黑人弱势群体的地位、对自由主义的实现、对人类历史的进步却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每一次微不足道的胜利都是举足轻重的进步,因为正义从来不能一蹴而就,而是无数人无数努力的积淀。

随后,格罗夫兰案上诉到了佛罗里达州最高法院,虽然法院依旧维持原判,但法官决定给予谢泼德与欧文90天的死刑缓刑期。这正是马歇尔渴望的,他及他的团队将利用这90天进行充分准备,然后上诉联邦最高法院。

然而,就在一切逐渐往好的方向转变时,一场粗粝而恶劣的“谋杀”正悄无声息地朝3名无辜黑人席卷而来。

格罗夫街真实(格罗夫兰4人案阳光下的罪恶)(12)

瑟古德·马歇尔

六、恶警:缺乏惩罚机制的权力最易失控

1950年11月27日,联邦最高法院正式受理“格罗夫兰4人案”,并定于1951年3月9日开庭审理。

经过马歇尔等人的多方努力,1951年4月9日,联邦最高法院9名大法官一致裁决,推翻谢泼德与欧文的死刑判决,并将案件发回莱克县法院重审。

大法官罗伯特·杰克逊甚至在判决书中犀利直言:“这个案件是对美国司法最坏威胁的绝佳案例,正是出于这个原因,我想推翻它。”

3名黑人男孩及辩方都为此感到高兴,这意味着他们不用枉死,甚至有了进一步争取权利的机会。可是,他们却低估了种族主义者及3K党的邪恶。

案件被发回莱克县后,马歇尔便亲自代理此案,并立刻组建了一支实力强大的辩护团队,并提出陪审员组成及审判地点对黑人不利等问题,请求更换审判地点,并取消检察官亨特的控方资格。

也许是感受到了辩方有备而来的自信,种族主义者已经按耐不住内心的恶意,决定狗急跳墙了。

曾恶意杀害托马斯,又对其余3名黑人严刑逼供的麦考尔警长再次将手中的权力化为索命屠刀,挥向无辜之人。

11月6日,麦考尔打着押送谢泼德与欧文到莱克县预审的名义,私自前往佛罗里达州监狱将二人带走。

然而车子开到半路时,麦考尔突然偏离公路,将车开进一条十分偏僻的小路上,喝令谢泼德与欧文下车站好,然后倏地拔出手枪,朝两人射击。

谢泼德当场死亡,而欧文却侥幸避开了要害。不一会,耶茨副警长赶到,发现欧文竟然还有呼吸,当即拔枪对着欧文的脖颈处补上一枪。

格罗夫街真实(格罗夫兰4人案阳光下的罪恶)(13)

麦考尔谋杀谢泼德、欧文

也许是命不该绝,这一枪也没有要了欧文的命,但如果让麦考尔与耶茨知道他还活着,他一定会死去,所以欧文机智的装死避过了一劫。

当政府官员与大量记者、民众赶到现场,发现重伤的欧文竟还有气息,十分震惊,并立刻将他送医抢救。

恶毒警长的蓄意谋杀,将美国的舆论场炸开了锅,引起了美国黑人与自由主义者的广泛关注与激烈谴责,更是在国际上掀起轩然大波,使美国强调人权人道的形象大打折扣。可随后在法院上演的一幕,却让人更进一步看清了白人种族主义的丑陋内里。

2位恶毒警长麦考尔与耶茨在听证会上厚颜无耻地声称:“谢泼德与欧文企图跳车逃跑并袭击了我,我是迫不得已才开枪自卫的。”

更可笑的是,陪审团竟然漠视了现场所有的证据,听信了2位恶毒警长的诡辩,仅半个多小时就判定2人射杀谢泼德与欧文为正当行为。

随后,莱克县法官驳回了马歇尔关于取消杰西·亨特控方资格的动议,转而取消了马歇尔与格林伯格的辩方资格,但由于最高法院的裁决,重审地点不得不转移到莱克县临近的马里恩县法院。

格罗夫街真实(格罗夫兰4人案阳光下的罪恶)(14)

联邦法院

七、重审:被漠视的真相

1952年2月11日,马里恩县法院对“格罗夫兰案”开庭重审,此时原本的4名被告,已经锐减成了2人,其中一人还重伤在身。

在审前听证中,富奇法官恢复了马歇尔与格林伯格的辩护律师资格,同时接受了控方的一项请求——将警方非法所得的欧文家中一条有污渍的裤子作为其犯罪证据。

在中午休庭时,佛罗里达州州长派遣特别调查员艾略特,悄悄向马歇尔传达了一条指令:“只要欧文认罪,就只判终身监禁。”

从案件发生开始,种族主义者与3K党的恶行,从法官、陪审员、检察官到警察对正义的漠视与践踏,让马歇尔觉得这个提议是目前最有利的结果。

马歇尔将此消息告诉欧文及其家人,希望征得他们的同意。可以免于一死对欧文来说是个好消息,他本打算同意这个建议,但一听说必须他本人亲自承认强奸诺尔玛,并做出深刻忏悔才行,欧文立即坚决拒绝了这番“好意”。

欧文经历了2年多的残忍拷打,又刚在鬼门关走了一遭,如今,相对于生死,他更在意自己的名誉,更渴望正义的伸张,他似乎不再只是他自己,他似乎成了被欺压的黑人弱势群体的一个缩影。

欧文的勇敢与坚韧,不禁让马歇尔肃然起敬,这是一场十分艰难的战斗,但只要还有一人站在场中,他就必须竭尽全力地抗争。

格罗夫街真实(格罗夫兰4人案阳光下的罪恶)(15)

2月12日,审判开始,法院取消了所有黑人陪审员的资格,陪审团一如既往地由12名白人组成,这是一个很不利的信号。

威利第一个发言,他声称当晚有4个黑鬼给他推车,随后将他打晕,并强奸了妻子诺尔玛。接着,诺尔玛发言,详细描述了黑鬼欺辱自己的细节,并指认欧文就是其中一个黑鬼。

最后,恶毒的耶茨副警长走上证人席,向法官及陪审员展示了所谓的现场脚印与轮胎印记的石膏模型,并声称与欧文的鞋子与车完全匹配,还拿出非法获取的欧文的脏裤子,说是欧文的犯罪证据。

控方一系列的指控,像一把把利剑刺入被告欧文的胸膛,听众席上的白人纷纷发出唾弃地咒骂。

2月13日,马歇尔申请传唤第一位证人劳伦斯·巴特福德。巴特福德回忆说,49年7月16日清晨,诺尔玛曾走进他的咖啡店,两人聊得很开心,诺尔玛完全没有遭遇糟心事的迹象,后来还是他开车送诺尔玛回家,两人在半路上遇见了威利。

其实,在马歇尔找到巴特福德前,控方就先一步找到了他,但是他的证词与诺尔玛声称16日凌晨遭遇强奸有出入,便没有采纳他的证言。

接着,马歇尔传唤第二位证人赫尔曼·贝内特,他是迈阿密的一位犯罪学家,在庭上,他用专业分析指出了耶茨所提供证物是伪造的。

在如此有利的证据与证人的情况下,欧文应当得到公正的审判才对,这也是辩方及所有黑人与自由主义者所期待的。然而,事实证明他们都太低估了种族主义者对黑人的偏见与赶尽杀绝的狠心。

陪审团的12位白人依旧一致认为欧文有罪,法院再次判决欧文死刑!

格罗夫街真实(格罗夫兰4人案阳光下的罪恶)(16)

2019年欧文、格林利被赦免,88岁诺尔玛依旧反对

八、结局:正义的回响

为了拯救欧文,马歇尔随后提出审判无效,申请重新审判,均被法院驳回,随后马歇尔又4次上诉到美国最高法院,却依旧没有丝毫改变。

即便如此,马歇尔依旧不愿意放弃,他要不遗余力地拯救欧文,更要为黑人种族及后代的子子孙孙争取更多的公平与保障,即便遭遇3K党的跟踪、追逐与威胁,他也毫不退缩。

既然法庭无法给予黑人公平与正义,那就借助公众与舆论的力量,讨回本该有的权利。马歇尔开始动用一切私人关系,大力呼吁公众关注“格罗夫兰案”。

功夫不负苦心人,案件在全美范围引起了关注,全美媒体纷纷开始报道案件的不公,谴责种族主义者对黑人的压迫与残害。甚至有不少民众自发给佛罗里达州新任州长勒罗伊·柯林斯写信,要求他撤销欧文的死刑。

最让人意想不到的是,曾经无视案件疑点与4名黑人男孩无罪证据的检察官亨特,竟然奇迹般地弃暗投明,加入了声援欧文的行列。据说,当时76岁的他正处在白血病的苦痛折磨中,也许是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吧。

全美范围的舆论风暴,让新人州长柯林斯不得不重视这起案子,他委托律师哈里斯秘密调查此案,结果显示此案确实疑点重重。

首先,诺尔玛声称遭遇侵犯,但医生却没有在她身上检查到任何相关生理现象,也就是说诺尔玛并没有被强奸。

其次,诺尔玛声称遇难的时间前,格林利早在20英里外的加油站被警方逮捕了,根本就没有作案时间。

再者,警方提供的所谓物证,都只是他们口头称的证据,却没有用科学分析检测是否真实匹配。

最后,辩方提供的人证,未经核查就全面否定,显然是非常不合理的。

最终,柯林斯经过慎重权衡后,以“这个州并没有格外努力,并没有以绝对和确凿的方式证明欧文有罪。”为由,取消欧文的死刑。

格罗夫街真实(格罗夫兰4人案阳光下的罪恶)(17)

受冤屈男孩的家属

但事情还没有结束,经过持续的努力,1960年7月,格林利被假释,后来还结婚,过上了梦寐以求的家庭生活。1968年1月,欧文被假释,但被禁止进入莱克县。

可是1969年2月,欧文经许可,到莱克县参加完叔叔的葬礼后,就离奇死在了车上,虽然警察局公布是自然死亡,但很多人却认为欧文的死疑点重重。

直到2017年4月,佛罗里达州向4名无辜受冤的黑人男孩的家属正式道歉。

2018年底,佛罗里达州执法部门重新审查“格罗夫兰4人案”。

2019年年初,佛罗里达州州长宣布赦免托马斯、欧文、谢泼德、格林利4人,虽然他们早已不在人世。

2021年11月22日,佛罗里达州莱克县法院宣布,彻底推翻当年的判决,为4名黑人男孩沉冤昭雪,并竖起纪念碑来铭记4名黑人遭遇不公对待的历史。

格罗夫街真实(格罗夫兰4人案阳光下的罪恶)(18)

州长德桑提斯(左5) ,联同多位议员及受害者家属,在莱克县法院门前,为4名黑人设立纪念碑。

结语

从这起案件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司法差错的纠正困难重重,纠错比避免犯错需要破除更多的障碍。

但从另一方面,我们也可以很欣慰的看到,司法失灵时,社会凝聚出的呼吁正义的力量是何等的强大。

正是政府官员、民权组织、宗教人士、律师、媒体等一切渴望公平与正义的社会人士,持续关注着案件的进展,发挥挥着各自的社会影响力,不断地发出正义的声援,并积极展开救援行动,才促成了局面逐渐向良性方向转变。

从“格罗夫兰4人案”中,我们可以确定:

一个社会想要持续健康地运作,绝不能缺少权力的监督机制与司法的纠错机制,没有监督的权力容易被滥用,最终成为像耶茨与麦考尔手里的屠刀;无法纠错的司法容易创造冤假错案,并使无辜之人永远背负冤屈长眠。

只有拥有严格的权力监督机制、司法纠错机制,在冤假错案发生时,公平才有可能回归,正义才有可能实现。

也许有人会质疑:“迟到的正义还有什么意义?”

是的,迟到的正义无法挽救逝去的个体生命,但却可以使活着的群体乃至后世有一个值得期待的阳光灿烂的未来!

#我的宝藏作者#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