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最新消息四川汶川(汶川发生4.8级地震)

07月14日23时36分四川阿坝州汶川县(北纬30.97度,东经103.37度)发生4.8级地震,震源深度15千米。地震造成都江堰震感强烈,成都、德阳、乐山等地震感明显。

地震最新消息四川汶川(汶川发生4.8级地震)(1)

而在此前,5月21日21时21分在云南大理州漾濞县(北纬25.63度,东经99.92度)发生5.6级地震,震源深度10千米;21日21时48分在云南大理州漾濞县(北纬25.67度,东经99.87度)发生6.4级地震,震源深度8000米。

地震最新消息四川汶川(汶川发生4.8级地震)(2)

05月22日02时04分在青海果洛州玛多县(北纬34.59度,东经98.34度)发生7.4级地震,震源深度17千米。

在2021年上半年,中国大陆地区共发生12次5级以上地震,其中,5.0至5.9级9次,6.0至6.9级2次,7级以上1次。如果谈及地震发生的次数,仅这3个月的时间里,中国就发生了近百起地震(大多都是3级以下弱震)。

2021年,中国地震为何如此频繁?其实并没有,和往年相比,还是比较正常,往年中国地震活动也很频繁。

地震频发与我国大陆区域构造运动密不可分。我国地处欧亚板块东段,北面有稳定的蒙古地台阻挡,西南部受印度板块向北东方向的碰撞挤压,东部受到太平洋板块向西偏北方向的俯冲推挤,处于三面“受挤”的状态。地震断裂带十分发育。我国地震主要分布在五个区域: 西南地区、西北地区、华北地区、台湾地区、东南沿海地区和 23 条地震带上。我国地震的总体特征是西部地震频度高, 东部地震影响大。

地震最新消息四川汶川(汶川发生4.8级地震)(3)

因此我国地震有两大特点,一是频次高,中国大陆每年平均发生20次5级以上、3.8次6级以上及0.6次7级以上地震。这意味着,平均来看我国每年就可能遭受到4次以上的强烈地震袭击。二是强度大,2000年以来全球共发生18次8级以上地震,绝大多数发生在海洋,而我国大陆地区就发生过2次8级以上地震。三是分布广,我国大陆有30个省份发生过6级以上地震。

其中,地震最为活跃的地区主要有位于新疆地区的天山地震带,位于云南、四川地区的南北地震带中南段以及青藏地块内部及边缘的西藏、青海、甘肃等地区。台湾位于欧亚板块与菲律宾海板块的交界带,正好处于两个俯冲方向相对的俯冲体系的转换位置,所以台湾地区的地震活动也很活跃。

地震最新消息四川汶川(汶川发生4.8级地震)(4)

我们可以看一下近两年的数据,2019年我国共发生30次5级以上地震,其中大陆地区20次,最大为4月24日西藏墨脱 6.3 级地震;台湾及近海发生10次,最大为4月18日台湾花莲县海域 6.7级地震。2020年,我国共发生5级以上地震28次,其中大陆地区20次,最大为7月23日西藏尼玛6.6级地震;台湾及近海发生5级以上地震7次,最大为12月10日台湾宜兰海域5.8级地震;东海海域发生1次5.3级地震。

2021年数据和往年相比,也算是一个比较正常的水平。

很多人说,中国进入了地震活跃期,这是一个有争议性质的话题,

中国科学家张晓东认为,以2004年12月26日苏门答腊9.0级地震为标志,地球进入了地震活动的高发期,呈现了类似20世纪前半叶全球大地震多发的状态。

地震最新消息四川汶川(汶川发生4.8级地震)(5)

目前的研究表明,中国大陆及周边地区7级以上地震活动同全球地震大震活动有着准同步演化的特征,2008年以来6年间共发生1次8级地震和4次7级地震(截止2014年)。这种现象已经表明,中国大陆进入了新的地震活跃期。 

但另一种观点则认为,这些情况完全可能是随机现象。人类对地震有可靠的观测记录实际上始于1900年,到现在也只有一百多年时间。区区一百多年,对研究地震的周期性来说还是太短了,因此,得出地球进入地震活跃期的结论为时尚早。

所以我们不要武断认为中国进入了地震活跃期。地震来时第一反应很重要,应迅速躲到能庇护和遮挡身体的物体下方或旁边,因为5级地震震动时间一般在10秒以内,6级地震也就十几秒,人在如此短的时间内从楼房中跑出并且到达安全区域的可能性极小,而且跑动过程中是最危险的,因为身体几乎没有任何保护,极易被坠落物击中。

地震最新消息四川汶川(汶川发生4.8级地震)(6)

最好能躲到桌子下方,躲时应双手抓牢桌腿,如无桌子可躲,也可以躲到坚固不宜倾倒的家具旁,但要保护好头部,注意不要靠近外墙或玻璃窗。”蒋海昆说,如果房间内没有庇护物和支撑物可利用,也可以躲在屋内承重墙角和墙根,但要蹲伏在地,用沙发垫、枕头等物体或双手保护头部。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