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关到底什么意思?入关入关入关天天说入关

这是头条号“懒龙说”的第98篇文章

我们作为一个敬畏历史的民族,历朝历代发生的事很多都记录在案。我自己在读历史的时候,总会有一种“循环感”,就是这个朝代这个人身上发生的事,在另一个朝代另一个人身上也会发生,好像历史总是循环的发生的感觉。

至于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现象,我想首先可能是我们中国文明发展的太超前。我们在两千年前就已经完成了中央集权,我们的生产关系发展很快达到了生产力发展制约之内的巅峰。既然发展到了巅峰,那就没办法再继续发展了,所以只能不断重复自己,所以才会有这种循环感。

另一方面,我们由于是敬畏历史的民族,所以我们现实生活中发生了一些事情的时候,总是希望到历史中寻找一些前人的经验,希望对自己有所启发。既然是去历史中寻找,那自然就会有种现实跟历史的映照,这也是我们出现循环感的一个原因。

比如最近的国际国内形势,就让很多人联想到了我们历史上的一个名词——“入关”。可是很多人喊着痛快,却并不了解历史上真实的入关是怎样的。所以,今天的话题,我们就来聊聊,在入关之前,被入关的对象——大明朝到底经历了什么?

01 你死我活的党争——周延儒与温体仁

天启七年(1627)八月,天启皇帝朱由校驾崩,其弟朱由检继位,史称明思宗,年号崇祯。

崇祯刚刚继位不久,就不动声色的除掉了当时朝中的最大势力——魏忠贤,然后雷厉风行的对魏忠贤的阉党进行了政治清算。天启朝所遗留下来党争的烂摊子似乎被崇祯的举动给整治的井井有条,在当时人眼中看来,似乎大明朝的天空也开始明亮了起来。

入关到底什么意思?入关入关入关天天说入关(1)

魏忠贤剧照

这么一来天启朝斗争的两党,阉党和东林党,被崇祯给干掉了一党,就剩下东林党一个党了。朝中就剩一个党了,这看起来朝廷肯定要从此告别党争了吧,就一个党谁跟他争啊?

如果你是这样想的话,那你可能是对我们古代的政治传统不太了解了。如果满朝只有一个党,那这个党所要面对的敌人,就有且只有皇帝一人了。所以,皇帝为了让自己的地位能够稳固,一定会扶持另外的势力来填补朝堂政治失衡的空缺,或者挑动这唯一的党分裂成两派互掐,总之,只有朝堂存在平衡,皇帝才有存在的意义。

入关到底什么意思?入关入关入关天天说入关(2)

崇祯剧照

所以,崇祯一朝其实还是有党争,某种程度上,还是他自己挑起来的。崇祯朝党争的开幕,是一次会推事件。崇祯元年(1628年)11月,经过对阉党的政治清洗,内阁很多职位都出现空缺。所以崇祯命令吏部主持会推选拔大臣进入内阁。

因为天启年间东林党实在是被阉党整的太惨了,这回好了, 阉党全被干掉了,满朝就剩东林党了。皇帝让大臣自己推选内阁大臣。东林党一合计,很快整理出来十一位候选人,全是东林党。其中排名第二的就是当时的东林党领袖,时任礼部侍郎的钱谦益。

入关到底什么意思?入关入关入关天天说入关(3)

钱谦益剧照

这名单一送上去皇帝就觉得有问题,钱谦益虽然是东林党领袖,可是他也只是个右侍郎(第二副部长),他上面还有礼部左侍郎(第一副部长)和礼部尚书(部长)啊,怎么按资历没推尚书倒推了侍郎呢?

而这次没有被推选的两位礼部领导,一位是礼部左侍郎周延儒,一位是礼部尚书温体仁。温体仁敏锐的捕捉到了崇祯的疑虑,迅速上书攻击钱谦益曾经受贿,其实,钱谦益肯定是被冤枉的,他受不受贿根本不重要,温体仁攻击钱谦益的目的,其实就是借着这件事情让崇祯看清楚东林党的势力。

入关到底什么意思?入关入关入关天天说入关(4)

温体仁

钱谦益一受到污蔑,满朝文武都义愤填膺,纷纷上书为他说话。这么一来,本来就满怀疑虑的崇祯,一看这阵势,心里更确定钱谦益结党了。

后面的事情就简单了,群臣不断说钱谦益是大大的好人,崇祯不断认为钱谦益是在结党,最终,崇祯把钱谦益罢免了,也没提拔温体仁,反而让另一个礼部的周延儒进了内阁。群臣看钱谦益被诬陷丢了官,都怪周延儒和温体仁这俩小人,然后又对着周、温开喷,这又让崇祯进一步认为钱谦益确实结党了。总之,这是个越描越黑的死循环,满朝文武骂得越狠,周、温的位子坐的越稳。

入关到底什么意思?入关入关入关天天说入关(5)

这事你要说钱谦益冤不冤,我看也不冤,谁让他朋友圈好友多呢?皇帝刚除掉阉党,他可不希望朝廷里还有一个党了。

周延儒入阁没多久,温体仁也进入了内阁,从此,周、温联手对抗东林党的局面正式形成。所以,崇祯通过这件事情,重新塑造了朝堂的平衡。根据清朝人写的《明季稗史初编》中说:崇祯“知两党各以私意相攻,不欲偏任,故政府(内阁)大僚俱用攻东林者,而言路则东林居多。”也就是办事靠周、温,骂人靠东林党。

入关到底什么意思?入关入关入关天天说入关(6)

不光是周温二人与东林党党争,周延儒和温体仁自己后来也斗了起来。所以,崇祯虽然除掉了阉党,但是党争并没有在崇祯朝销声匿迹。

那么,这么激烈的党争造成了什么后果呢?首先是朝廷人才大量凋零。在温体仁和周延儒的共同努力下,许多在崇祯朝本来可以有作为的文臣武将,都被整的很惨,比如袁崇焕被杀、钱龙锡被下狱、姚希孟被夺职,文震孟被逐,刘宗周被贬为庶民,很多本来可以挽救大明的忠臣义士,都被党争拦截在了朝廷之外,致使朝廷最终无人可用。

其次,党争还造成了皇帝与大臣的尖锐对立。其实崇祯朝的党争,与其说是党与党之间互相争,倒不如说是士大夫政治话语权和皇权之间的抗衡。崇祯继位以后,士大夫群体希望通过上书言事掌握对新君的话语权和影响力,但是崇祯也希望能够强化皇权,提升君主权威。因此,君臣之间不可避免的要发生冲突。在这种冲突之中,士大夫闹得越激烈,皇帝越会视为结党而加以防范。所以,在明末的朝堂上,大臣和皇帝往往处于互相不信任的局面中,所以,造成了谁也不听对方的,谁也影响不了对方的局面。这也许是大明最终灭亡的重要原因。

02 防不胜防的瘟疫——崇祯十六年(1643年)的鼠疫

崇祯继位以后,天灾连绵不断,《明史》用这样一大段话记录了崇祯朝历年的天灾:“崇祯元年,陕西饥,延、巩民相聚为盗。二年,山西、陕西饥。五年,淮、扬诸府饥,流殍载道。六年,陕西、山西大饥。淮、扬洊饥,有夫妻雉经于树及投河者。盐城教官王明佐至自缢于官署。七年,京师饥,御史龚廷献绘《饥民图》以进。太原大饥,人相食。……”基本上每年都有天灾导致饥荒,真是到了民不聊生、饿殍遍野的地步。

入关到底什么意思?入关入关入关天天说入关(7)

每次大灾之后,总是瘟疫盛行,每次瘟疫的爆发都会造成大量人口死亡。比如说《顺治威县续志》记载:“崇祯十四年,瘟疫流行,一日而死者百余家,甚有家无孑遗者。”一天死去了一百多家,有的家里都死完了。这得有多惨。而压垮大明王朝的最后一根稻草,其实就是崇祯十六年(1643年)爆发于北京的一场瘟疫。

《崇祯遗录》中记载这事,还是有着封建迷信色彩,大概意思说崇祯十六年有一个白衣人,大概可能是瘟神之类的,在街上到处乱串,人碰着就死,然后第二年国家就亡国了。虽然这事说的挺玄幻的,但是对于瘟疫的惨状,里面也实实在在提到了:“日死万余人,黎明各门壅塞千棺”。每天死一万多人,每天各个城门都有一千多棺材要出城安葬。这个疫情爆发速度,我们最近好像也在什么地方见到过。

具体到每个家庭,其悲惨程度也是超出我们想象的。比如《康熙通州志》就记载了这么个事,说有一位无锡教谕龙起化,崇祯十六年升官带着全家到京城上任。正好碰到京城的疫情,结果全家三十多口,死的就剩了一个小妾和两个儿子。后来这个小妾就把幸存的两个儿子抚养成人。三十多人的大家庭,就剩了仨人,此中的悲惨,可能是难于言表的。

入关到底什么意思?入关入关入关天天说入关(8)

这么剧烈的疫情爆发,致使“哭泣之声比户相闻”,到底是什么病这么厉害呢?这个疑问,直到20世纪初东北鼠疫大流行的时候,才被一代名医伍连德最终解决。原来,这次疫情,是由鼠疫引起的。

鼠疫大家听说过,想当年欧洲的黑死病其实就是鼠疫。鼠疫也解释了我心中的两个未解之谜,那就是当1644年李自成兵临城下之时,崇祯的御林军都到哪里去了?而李自成的大顺军,为什么碰到八旗军以后战斗力就没了就剩逃跑了?这两个问题,其实都可以用这一个原因来解释——因为他们都感染了鼠疫。

李自成兵临城下的时候,本来还没觉得要把大明灭了,只是提出要在西北自立为王,崇祯没答应。李自成一看说敬酒不吃吃罚酒,攻城!结果意思意思一攻轻松就攻下来了,守城的兵丁都献城了。李自成就这么稀里糊涂,自己都不敢相信的进了北京城,同时发现,北京城已经快成为地狱了。

入关到底什么意思?入关入关入关天天说入关(9)

毕竟进了京城了,就算是地狱,那大家也不想走了,结果李自成的部队在京城逗留了40多天,终于都成了“密切接触者”了。而鼠疫也成功让李自成的军队迅速丧失了战斗力。所以,李自成的军队在山海关前一触即溃,很有可能是鼠疫导致的减员严重,引起的战斗力下降。同时,这也是李自成为什么败退山海关以后,屡战屡败,最终退守九宫山的原因。

而携带着鼠疫病原的李自成军队士兵逃亡中,鼠疫迅速在他们所到之处流行开来。根据《怀来县志》中记载:“是年凡贼所经地方,皆大疫,不经者不疫。”走哪哪爆发疫情,不去的地方就不爆发,也可以作为这种情况的佐证。

可是这就带来了一个问题:如果鼠疫感染了崇祯的御林军和李自成的农民军,为什么没有感染随后进北京的八旗军呢?学界研究认为主要有以下两个原因。

入关到底什么意思?入关入关入关天天说入关(10)

第一:八旗军入京的时间已经入夏,传染病最高发的三四月已经过去,天气变暖,鼠疫细菌不容易存活。此外八旗军入京以后实行满汉分治,满汉之间没有混居,这意外的起到了一定的隔离效果。这也造成了八旗军并未出现大规模感染的历史记载。

第二:鼠疫传播的重要媒介就是跳蚤。跳蚤感染了鼠疫后,会不断去吸血和咬人,所以会导致鼠疫的大规模传播,但是这个跳蚤有一个很有意思的习性——跟马八字不合。现在的传染病学研究也确实证明,马身上不寄生跳蚤。而八旗军以骑兵为主,自然很少被跳蚤叮咬以至于传染了。所以,八旗军不招跳蚤待见也是八旗军未见大规模感染记录的一个原因。

03 一味甩锅的首脑——“没有人比我更懂打仗”的崇祯

前面所说的党争加剧,瘟疫肆虐似乎还都属于外部客观条件,似乎崇祯就是因为太倒霉,接连遇到各种负面因素叠加才会失去大明江山。其实,崇祯亡国,其实有他自己主观上很大的原因,这个原因是根植于他的内心性格中的,是他自己的性格缺陷。

为了说明崇祯的性格缺陷,我们先来讲一个人的故事,这个人叫做孙传庭。

入关到底什么意思?入关入关入关天天说入关(11)

孙传庭剧照

崇祯十五年(1642年)正月,已经在牢里关了三年的孙传庭,被重新启用,崇祯让他率军救援在李自成义军重重围攻之下的开封。

其实,早在四年前的崇祯十一年(1638年),当时任陕西巡抚的孙传庭就已经把李自成义军围剿的差不多了。当时的义军被孙传庭给打的士气涣散,饥困交加。本来再等一段时间,他们自己就完了。可是崇祯十一年十月,清军突然入塞,在京畿周边大肆劫掠。崇祯下旨让主管陕西军务的孙传庭和洪承畴二人一起率军勤王。

朝中当时也有明白人,跟崇祯说最好别让俩人一起来,留一个在陕西看着李自成,防止他东山再起。可是崇祯摆出了一副“没有人比我更懂打仗”的架势,死活非要他俩一块来。后来的事实证明,孙传庭和洪承畴一离开陕西,李自成的义军立刻死灰复燃,在日后形成了燎原之势,最终灭亡了大明朝。

入关到底什么意思?入关入关入关天天说入关(12)

孙传庭率军勤王,正打仗呢,被人诬告说他“躲闪虚恢,全无调度,大负重任”。本来孙传庭这次勤王虽然没有大胜仗,可是基本上跟清军还打了个有来有回,这在当时勤王诸将之中,就算很不错了。即便如此,孙传庭在此战以后仍然被以“郡邑失陷”的罪名被免职。

一气之下,孙传庭就病倒了,那崇祯是怎么对待这位尽心竭力保境安民的大臣呢?崇祯说他:“托疾规避,显属欺罔,有旨责令监察按明。……锦衣卫拿解来京究问。”(《孙传庭疏牍》)就是说他装病骗皇帝,所以干脆用锦衣卫抓进了监狱。孙传庭就一直在牢里呆了三年,一直到这次重新起复。

孙传庭这次从牢里出来,到陕西上任,就是个光杆司令,兵也得重招,人也得重练。可是崇祯却在屁股后头死命的催战:“快上啊,干就完了!”孙传庭知道,就自己现在这点家底,真要干那就全完了。所以一直跟崇祯说:“兵新募,不堪用。”崇祯一听:“没有人比我更懂打仗了!”最后孙传庭没办法,只好出战,果然就败了。

首战战败之后,孙传庭只好加强战备训练,全力整军备战。而这会输红了眼的崇祯,天天各种让孙传庭出战。孙传庭只好今天拖明天,明天拖后天,一方面拖着皇帝,一方面赶紧备战。崇祯越急越红眼,开始琢磨孙传庭按兵不动是不是在养寇自重?于是“下手敕催战”,皇帝的各种死命催促,让明知自己实力不足的孙传庭实在没办法,只好出潼关跟李自成决战。

果然,一战下来,孙传庭大败。并最终被李自成军骗开潼关大门。孙传庭见大军四散奔逃,自己挥刀跃马冲入乱军阵中,壮烈牺牲,时年51岁。

入关到底什么意思?入关入关入关天天说入关(13)

而崇祯再次发挥了他“没有人比我更懂打仗了”的性格,对这样一位战死沙场壮烈殉国的忠臣,竟然因为他死于乱军中未见尸首,因此居然没有给任何的抚恤!“或言传庭未死者,帝疑之,故不予赠荫。”(《明史·孙传庭传》)

我们来看一下孙传庭的经历,从中总结一下崇祯都做了什么。首先是在孙传庭已经压制住李自成义军的情况下,贸然调孙传庭入京勤王,致使李自成死灰复燃,错失了剿灭李自成的最佳机会。其次是在孙传庭在勤王过程中已经有一些功绩的情况下,听信谗言将好好的功臣下狱治罪。接着,在孙传庭复出后,粮饷没到位,士兵没训练的情况下,天天催着孙传庭出战,致使孙传庭一战身亡。最后,在孙传庭已经为国捐躯的情况下,居然不给死者任何的抚恤和安慰。

入关到底什么意思?入关入关入关天天说入关(14)

纵观崇祯的所有作为,没有一件不是作死的行为。我们可以看到一些崇祯的性格特质,首先是他的盲目自信、刚愎自用。自认为没有人比自己更懂了,其实,正是他自己的一系列骚操作,才让李自成义军如此坐大,才最终害的孙传庭丢了性命。其次是他的冷酷猜疑,刻薄寡恩。崇祯的猜疑心,导致了他对任何人都不信任,所以在晚明本来还有不少人可以用的情况下,崇祯把他们纷纷活活逼死。

崇祯在位17年,光是杀的内阁大学士2人,兵部尚书2人,总督级别的就有7人,巡抚也有11人。关在牢里的官员得有一百多。比如袁崇焕、卢象升、孙承宗等等要么是直接被崇祯杀了,要么就是被崇祯逼死。就这么个用人法,干活也是死,不干活也是死,干好得死干不好也得死,这样的皇帝,这样的国家首脑,谁还能为他卖命?

《明史》中曾经这样评价崇祯朝:“败一方即戮一将,隳一城即杀一吏”,谁工作中能保证不犯错,稍微犯点错就动辄杀戮,谁还敢做事?所以我们在崇祯朝晚期常常看到的是,官吏永远说的话无比正确,但是就是一点事情不干。这不能不说是拜崇祯自己所赐。

入关到底什么意思?入关入关入关天天说入关(15)

此外,崇祯的狭隘急躁、急功近利也体现无疑。崇祯在位17年,光是内阁大臣就换了50个,平均一年换三个,其他的部门领导也是经常没事就换,其中吏部尚书13人,户部尚书8人,兵部尚书17人、刑部尚书16人、工部尚书13人,都察院左都御史132人。这样频繁更换国家核心部门大臣,使得这些上位的大臣根本还没来得及干啥就被换掉了。《国榷》中说崇祯:“事成则分其功,事败则诿之司马”,干成了功劳归皇帝,干不成锅都甩给下边,这样没有急功近利没有担当和责任感的领导,下面人消极怠工只求自保也是自然的了。

崇祯在煤山上吊的时候,说:“朕非亡国之君,臣皆亡国之臣”,其实,真正把救国之臣给逼成亡国之臣的,或者说把救国之臣换成亡国之臣的人,毫无疑问,应该就是崇祯本人。


现在很多人都在谈入关,其实真正在历史上的入关之前,大明朝天灾人祸可以说是经历了一个遍。自从崇祯继位以来,无论是全国各地的水旱灾害,还是朝中愈演愈烈的党派争斗,以及剧烈蔓延的瘟疫疫情,还有不断甩锅的国家首脑,多管齐下,活活把一个还有口气的大明朝给折腾完了。

首先是党争加剧。崇祯年间的党争总体是由此前的公开转为了隐蔽,虽然结党都在暗处,但是党派倾轧其实伤害的是这个国家所剩无几的元气。因为党派相争,形成了任何人都干不成任何事的局面,同时导致了崇祯对于臣子的猜疑越发严重,这对于大明的损伤是致命的。

其次是瘟疫疫情。彻底成为了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因为一场瘟疫,大明朝之前一直隐藏在暗处的矛盾突然集中爆发,间接导致了崇祯的亡国和李自成的溃败。其实,一场瘟疫,真正考验出的是一个国家的治理能力高下,大明朝居然在京城能爆发这么严重的瘟疫,这充分说明了整个国家治理已经在崩溃边缘。

最后,是崇祯个人的性格缺陷。正是他自己的刻薄寡恩,残忍雄猜,狭隘急躁,急功近利,将大量救国之臣逼成了亡国之臣,正是他自己缺乏责任感和担当,才最终让整个大明朝堂万马齐喑,因为他自己的大量甩锅骚操作,才真正让他自己成为了没有帮手的孤家寡人。这一点,直到崇祯在煤山上吊,他自己也没能明白过来。

我想,也许现在历史的关隘就出现在了我们眼前,此时,我们回首那段入关的历史,我们是否汲取了历史的教训,不犯那些历史人物犯过的错误?我们是否入关,能否入关,我们应该扪心自问,我们是否真的做好了准备?我们是否做好了准备,来迎接这个前所未有的伟大时代?我们是否做好了准备,来面对敌人的明枪暗箭?我们是否做好了准备,在旷日持久的斗争中取得最终的胜利?

我想,这就是我们现在回首那段入关的历史,所应该明白的道理吧。


参考文献

1、《崇祯朝六科给事中与时政关系研究》 韩峰 山西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明代的党争》 吕士朋 明史研究 第五辑

3、《崇祯朝士论困局与明末政治文化解析——以对温体仁的评价为例》 李文玉 史学集刊 2009年3月

4、《一场鼠疫与三个王朝》 朱宇航 张森泰 文史博览 2008年第4期

5、《明朝是被跳蚤灭亡的》 胡尉新 缤纷文化 2008.4

6、《明末名臣孙传庭研究》 许文超 青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7、《崇祯帝亡国亡身与其用人上的性格缺陷》 闫守用 费勤龙 领导科学 2014年3月下

8、《晚明疫病的流行和瘟疫理论的新发展》 张献忠 朱候渝 济南大学学报 2020年第30卷第2期


感谢您关注头条号“懒龙说”,如果您喜欢看我的文章,可以在评论下方与我留言交流,或者可以转发朋友圈,甚至可以点击文章下面的“赞赏”,为作者提供一点点支持,谢谢~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