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解放过程(揭开沈阳解放之初的一段隐秘往事)

1948年11月5日傍晚,白雪覆盖着刚刚解放的沈阳城。

市区北部的北陵机场,一群穿着军装的人在地面上点起了三堆篝火,他们的身后,是一条刚刚除完雪的大约六百米长的黑色跑道。

天空中传来飞机的轰鸣,人们向着飞机轰鸣的方向拼命地挥舞手臂,一次次地向天空发射绿色的信号弹。

他们在等待,一架载着重要货物的飞机的到来……

沈阳解放过程(揭开沈阳解放之初的一段隐秘往事)(1)

本报记者采访张华(右)。

紧急任务

一天前,正在牡丹江带飞的东北航校飞行教官张华,突然接到校部通知,准备驾机前往哈尔滨,执行一项前往沈阳的紧急空运任务。

5日上午,张华和飞行学员白云一起出发执行任务。停机坪上,一架日式“99高练”飞机已经停在那儿。飞机后面的座位和驾驶杆都已拆除,变成了一小块空地。由张华驾机,白云坐在后面空地上,飞机直插云霄,飞往哈尔滨。

在哈尔滨南岗机场着陆后,地面工作人员开始往机舱里装东西——四个很沉的麻袋。工作人员告诉张华,这里面装的是《东北日报》报纸的铅版,要空运到沈阳北陵机场。

《东北日报》,张华是知道的,它是东北局的机关报,是我党在东北解放区创办的第一张地区性报纸,1945年11月创刊于沈阳,当时的出版和印刷地点在哈尔滨。

张华马上想到,飞机上没有无线电,无法和地面联络,就打听工作人员,沈阳北陵机场怎么找。工作人员告诉他,沈阳有两个机场,一个东塔机场,一个北陵机场,北陵机场在市区北边,紧挨着一大片松树林,头一天沈阳下了雪,从空中看一大片松树林在雪地中很明显,那旁边就是北陵机场。

张华看了看那几个麻袋,感觉可能要超重。“99高练”平常就坐两个人,从没带过这么重的货。南岗机场的跑道很短,跑道的尽头是铁丝网,外面是一条水沟。

张华最担心的,是飞机飞不起来,机毁人亡不说,最要紧的是任务还没法完成。

他的担心不是没有根据的,前车之鉴就在眼前。1946年6月,东北航校教育长、1945年8月20日带领张华等人从汪伪空军起义投奔延安的蔡云翔,在执行任务时因为飞机超载,坠毁在敦化附近一片原始森林中,机上人员全部遇难。

任务迫在眉睫,张华没有犹豫,他再次打量了一下跑道,心里有了主意。他把飞机滑行到跑道起点端的顶头上,开始沿着跑道滑行,迅速将油门加到最大,然后果断地将飞机拉起,飞机嘶吼着奋力一跃,终于离开地面。

视线中,跑道尽头的铁丝网扑面而来。张华稳稳地操纵着飞机,飞机摇摇晃晃地一点点爬高。他知道,这时候千万不能急,不能拉得太快,否则容易失速。就在跑道快要用尽的时候,飞机刚好越过铁丝网,飞上了天空。

沈阳解放过程(揭开沈阳解放之初的一段隐秘往事)(2)

在东北航校任教官时的张华。

空中惊魂

下午4点多,沈阳市区北部,阴沉的天空中传来飞机的轰鸣声。

刚下了一场大雪,天气格外寒冷,居民们开始生煤炉子做饭和取暖,城市上空飘荡着一片黑色的烟雾。

张华驾驶着日式“99高练”飞机,沿着铁路线一直往南飞,路上十分顺利。没想到刚来到沈阳上空,就遭遇了一大团黑烟,期待中的松树林等地面目标,什么也看不见了。

怎么办?天已经快黑了,油料也快用完了!他开着飞机绕了一圈,终于发现了一些绿色的闪光点——地面上有人在发射信号弹,看密集程度,至少有两三把枪在连续发射。

借着黑烟飘散的空隙,他看到升起信号弹的那边,白色的雪地上居然有一条黑色的跑道,虽然不长,但也将就够用。他想,先在这里降落吧,地面上既然打信号弹,应该是自己人。

他把飞机高度降下来,机头对准跑道,平稳地着陆了。地面上的人群兴奋地涌过来,将他和白云接下飞机,迅速将飞机上的麻袋装车运走。

张华经询问才知道,为了保证飞机降落,北陵机场组织了两三百人的队伍,顶风冒雪拼命扫了两天,才扫出这600米长的跑道。

当晚,张华他们就住在北陵机场,第二天一早就驾机返航了。结果返航的路上突发意外状况,差点机毁人亡。

按照校部指示,返航时飞机由学员白云驾驶,张华把飞机的蒙布卷成一卷,当成板凳坐在后面的地板上,时不时地起身观察地面状况,指导白云飞行。

飞机快到长春时,张华发现了异常。他从后面看到白云一会儿一低头、一会儿一低头,这是什么情况?张华站起来拍拍他,问他怎么啦,白云一扭头,把张华吓一跳,白云不知道什么时候吐了,吐得满身,脸色苍白,看来是坚持不下去了。

张华知道,这样下去会发生什么。他想要控制飞机,必须要爬到前面去,把白云换下来,但从驾驶员座椅上面过不去。张华看到机身侧面的仪表板和座椅之间有个小空隙,就从那儿硬挤了过去,上半身过去了但腿过不去,他又退了回来,让腿先过去,上半身再挤过去。

终于到了前面!张华接过驾驶杆,让白云到后面去。白云好在身材比较瘦小,开始顺着缝隙往后爬,但他已经极度虚弱,爬到一半爬不动了,身体到了后面腿还在前面,影响张华操控方向舵。张华用腿压住方向舵,腾出一只手来帮白云往后爬,费了好大的劲儿,终于把他推到了后面。

张华驾驶着飞机,安全回到了哈尔滨。落地后,躺在后舱的白云已经昏迷,被抬下了飞机。

沈阳解放过程(揭开沈阳解放之初的一段隐秘往事)(3)

扫描二维码观看视频。

大字新闻

2019年9月8日,原济南军区空军副参谋长、97岁的张华老人在上海的家中,向记者讲完这段往事,意犹未尽。他说,这是他所执行的任务中,最难忘的一次。

张华冒着生命危险送到沈阳的《东北日报》铅版,到底是哪一期报纸?为什么一定要送到沈阳印刷?最后又是在哪里去印刷的?采访结束后,这几个问题一直萦绕在记者脑际。

几天前,记者在沈阳市图书馆地下报纸库,找到了《东北日报》1948年11月合订本,打开那段尘封已久的往事。

在1948年11月2日至5日之间,《东北日报》共出报4期,与沈阳解放相关的报纸有2期,分别是:3日,头版头题为《我四面八方直捣沈阳 克抚、鞍、辽、海等城》,电头为“沈阳前线一日急电”;4日,头版头题为《攻克沈阳全歼守敌 东北全境欢庆解放》,电头为“沈阳前线二日下午七时急电”,全文用大字刊出,二题为《东北行政委员会布告》。

中国报业协会集报分会文史委员会副主任魏润生认为,东北局当时想运到沈阳印刷的《东北日报》,最有可能是11月4日那期,因为那天的报纸相当于“沈阳解放”特刊,其绝大部分内容都是关于沈阳解放的。当天的《东北日报》还在二版刊发了《沈阳解放捷报顷刻传遍东北 万众沸腾彻夜狂欢》的消息,还发了一首《胜利歌》的歌谱,一篇知识文章《沈阳及其附近重要工矿城市介绍》;三版刊发了《东北蒋军三年来被歼概况表》,和华君武的漫画《解放全东北,解放全中国!》;四版以整版刊发了《东北三年敌我形势变化图解》。

最有说服力的一点,是11月4日《东北日报》一版关于沈阳解放的消息,全文用大字号刊出,这在报纸出版史上是罕见的。为什么这么处理?一是格外地突出这条新闻的重要性,二是为了便于张贴阅读。

时任东北局副书记、沈阳军管会主任的陈云,非常重视报纸宣传工作。为接收好东北第一大城市沈阳,他提前部署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在写给中央的一份报告中,他写道:“稳定人心,传布政策,主要靠报纸。城市的人有看报习惯,不可一日无报……除安民布告等预先准备好外,可先准备几期报纸版面,一进城就立即出报。”这一期的《东北日报》,可以说就是按照这个思路,特别为沈阳解放准备的,因为铁路运输中断,所以才改为空运沈阳印刷。

那么,这一期的《东北日报》是在沈阳哪里印刷的呢?魏润生认为,最大的可能,是在《沈阳时报》社印刷的,因为当时全沈阳能印对开大报的只有一个地方——原国民党《中央日报》(沈阳版)印刷厂,沈阳解放后被军管会接管,成为《沈阳时报》社。11月5日,《沈阳时报》创刊号出版,向社会免费赠阅,并大量张贴街头,这也是接收沈阳后开展报纸宣传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据资料记载,1948年12月12日,《东北日报》迁回沈阳出版,原《沈阳时报》作为过渡性报纸,完成其历史使命,于12月11日终刊,人员并入东北日报社。

东北日报资料

沈阳解放过程(揭开沈阳解放之初的一段隐秘往事)(4)

《东北日报》1948年11月4日一版。

沈阳解放过程(揭开沈阳解放之初的一段隐秘往事)(5)

刊发于《东北日报》上的华君武漫画《解放全东北,解放全中国!》。

《东北日报》是中国共产党在东北解放区创办的第一张地区报纸。从1945年11月1日创刊,到1954年8月31日止,它经历了整个解放战争时期,迎来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参加了新中国初期的经济建设。《东北日报》在我党新闻史上占有相当重要地位。

1945年11月1日,中国共产党在东北解放区创办的第一份大区报纸《东北日报》在沈阳正式创刊。1945年9月底,以彭真为领导的中共中央东北局在沈阳成立,提出了依靠 “二万干部、十万兵、一张报纸”开辟东北解放区的工作口号,其中这“一张报纸”指的就是《东北日报》。

《东北日报》最初是四开两版,报头由吕正操将军题写。1945年11月23日,由于战局关系和应苏军的要求,《东北日报》跟随东北局一道撤出沈阳,向本溪转移。之后,随着形势变化,先后迁至吉林省海龙县、长春市。1946年4月28日《东北日报》在长春复刊,并开始使用毛主席的题字作报头。在长春办报不到一个月,敌人进犯,报社被迫进行第4次转移到哈尔滨。

1946年5月28日,《东北日报》在哈尔滨正式复刊,与哈尔滨日报、北光日报在哈联合出版对开四大版。在此期间,报社机构已具规模,人员日渐增多,报纸发行量迅速增加。到1948年末,已近8万份。

1948年11月辽沈战役胜利,东北全境宣告解放。《东北日报》于12月12日迁回沈阳出版,直到1954年8月31日,因东北大区撤销而终刊。

提到《东北日报》,不能不提到它的漫画。当年,《东北日报》上90%以上的漫画,是我国著名漫画家华君武先生画的。华君武以创造蒋介石的漫画形象,曾经蜚声东北和全国。

《东北日报》在八年零十个月的时间里,作为中共中央东北局的机关报在向东北人民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介绍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揭露美蒋的反革命丑恶面目,宣传我军节节胜利的大好形势,进行土地改革,指导东北解放区的生产和经济建设,以及支援全国解放战争,都起了很大的作用。

沈阳日报、沈报融媒记者 罗学敏 视频制作 王韬博

沈阳日报、沈报融媒编辑 王沛霆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