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编排座位怎么最公平(不要小看排座位)

老师编排座位怎么最公平(不要小看排座位)(1)

不要小看排座位,其中蕴含着“有教无类”的教育主张

不要小看排座位,其中蕴含着“有教无类”的教育主张

王营

关于如何编排中小学位置,近日江西樟树市教育局下发《关于进一步规范学生座位编排工作的通知》,对中小学编排学生座位提出了具体要求,并表示将不定期对各学校的座位编排情况进行督查,及时纠正和处理违规行为,使“阳光排座”制度化、常态化、规范化。

给学生编排座位,是班主任老师的日常工作。有的班主任依据学生成绩编排,有的班主任依照学生的个头高矮编排,有的班主任根据学生视力差别编排,还有些班主任依据与自己的关系亲疏编排……江西樟树市教育局下发文件规范学生座位编排,我没有看到具体要求,但我认为无论哪一种编排方式,都不能违背孔子所提出的“有教无类”的教育主张。

老师编排座位怎么最公平(不要小看排座位)(2)

不要小看排座位,其中蕴含着“有教无类”的教育主张

孔子以前,学在官府,只有贵族子弟才有接受教育的机会和权利,因而也只有贵族子弟才有当官从政的资格。到了孔子时代,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教育都在下移,为私人办学提供了机会。孔子抓住这一机会,开始了其创办私学的职业生涯,希望通过兴办教育来培养“贤才”和官吏,实现其“仁政”的政治思想。在教育对象上,孔子明确提出了“有教无类”的主张,意思是不管贵族还是平民,不论贫穷还是富有,只要潜心向学,都可以入学受教。在他的学生中,既有一天只吃一顿饭、死了买不起棺材的颜回,也有富可敌国的子贡;既有出身寒微的仲弓,也有地位显赫的鲁国贵族孟懿子。孔子一生弟子三千余人,来自鲁、齐、晋、宋、陈、蔡、秦、楚等不同国度,不仅打破了当时的国界,也打破了当时的夷夏之分,孔子吸收了被中原人视为“蛮夷之邦”的楚国人公孙龙和秦商入学,还欲居“九夷”施教,充分体现了孔子“有教无类”的教育主张。

孔子“有教无类”的教育主张事实上为我们提供了一种“人人皆可为尧舜”的乐观教育信念,在今天仍有现实意义。今日之中国,已经实现了九年义务教育,高中教育和大学教育正逐步走上普及化,每个孩子都有受教育的机会,都应当接受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因此,作为一名新时代的教师,应当把孔子“有教无类”的教育主张贯彻到日常教育行为中。具体工作中,要着重把握好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要平等对待每一名学生,相信每一名学生在教师的科学施教下,将来都能成为有用之才。教师在日常所有的教育教学活动中,不可戴着有色眼镜看学生,将学生人为地分成三、六、九等;不可过分偏爱上等学生,忽视甚至歧视中下等学生;更不可因“位”、因“财”施教,对领导的孩子、富家子弟偏爱有加,对平民子弟置之不理,使其边缘化。要认真贯彻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促进每一位学生全面发展,特长发挥。

老师编排座位怎么最公平(不要小看排座位)(3)

不要小看排座位,其中蕴含着“有教无类”的教育主张

其次,教师不可过分渲染学生的差异。孔子承认学生之间无论在智力水平,还是人格修养等方面是有差异的,但据现代教育学、心理学的研究成果表明,这种差异的程度非常之小,在100名学生中,只有5%左右的学生智力超群,5%左右的学生智力水平稍差,另外90%学生在某些方面都是可造之才,正如美国教育家布鲁姆所言:“只有提供适当的先前和现实条件,几乎90%以上的学生都可以成才”。事实上,5%的智力超群的学生,几乎不用教师下太大的力气,而需要下力气的正是那90%左右的学生。能把“好”学生教好,算不上教师的本事,能把所谓的“差”学生教好,才更能体现一个教师的能力。

再次,要扬长避短,正确对待犯错误的学生,这也是“有教无类”的应有之义。在这一点上,孔子给我们做出了榜样,当时有一个叫“互乡”的地方,可能这个地方民风不正,外人都难与这里的人打交道,这样的习气自然会影响到这里的孩子,但其中有一个孩子却主动去见孔子,大概是要拜孔子为师,孔子按照礼节接见了他。学生们疑惑不解:老师您不是常教我们“道不同,不相为谋”吗?为什么要与这种地方的人为伍?孔子义正辞严地告诉学生:“我是赞同他的进步,不是赞同他的倒退。何必做得太过分呢?人家洁身自好以求进步,我们要肯定他这种改过自新的行为,不要死抓住人家过去的错误不放。”人总是要犯错误的,成人尚且大错不犯、小错不断,何况是一个孩子?学生只要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并且下决心改正错误,当老师就不要老是抓住他过去的错误不放,而应当给予学生改过自新的机会,与其他同学一视同仁,这是对教师素质的一项基本要求。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