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阳打卡点(非凡十年从日均4.5万到11.8万)

岳阳打卡点(非凡十年从日均4.5万到11.8万)(1)

旅游“说走就走” 生活更加美好——岳阳文旅产业十年高质量发展掠影

岳阳打卡点(非凡十年从日均4.5万到11.8万)(2)

十年,是一个跨越历史的维度;十年,是一段砥砺奋进的历程。

十年间,岳阳接待游客从2012年的1670万人次(日均4.57万人次)到2021年的4311.74万人次(日均11.8万人次);

十年间,岳阳旅游综合收入从2012年的170.1亿元到2021年的449.15亿元;

十年间,岳阳3A级旅游景区增加到38家,其中5A级旅游景区1家,4A级旅游景区9家;

……

岁月流淌,一组组数据记录了岳阳旅游资源开发、整合和保护的光辉历程,也记录下了党的十八大以来,岳阳旅游事业从弱到强的拔节生长。

岳阳打卡点(非凡十年从日均4.5万到11.8万)(3)

岳阳打卡点(非凡十年从日均4.5万到11.8万)(4)

文化铸魂 焕新千年古城

岳阳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有悠久的历史积淀、厚重的文化滋养,是中华民族文化的发源地之一,是楚越文化的交汇点,是湖湘文化的摇篮,被台湾著名诗人余光中先生誉为“蓝墨水的上游”。

岳阳不仅是文化的沃土,也是艺术创作的热土。这片土地上产生了《青春之歌》的作者杨沫、《我的两家房东》的作者康濯、武侠小说的始祖平江不肖生。改革开放以来,张步真、罗石贤、李自由、吴傲君、陈亚先、曹宪成、彭见明、甘征文、吴牧铃等一代作家崛起,600多个文艺作品获全国全省专业奖,其中戏剧《喜脉案》《曹操与杨修》《八品官》《镇长吃的农村粮》《赵乡长转圈》《将军谣》《平民领袖》等17部作品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曹禺文学奖、文华奖等全国大奖,“文艺岳家军”饮誉全国。

成功举行了四届岳阳文化艺术节,充分展示了我市文艺创作成果,真正成为“艺术的盛会,人民的节日”。巴陵戏6年内三次出国访问演出,并参加了2019年新年戏曲晚会,等党和国家领导人观看,这是巴陵戏诞生400多年又一殊荣。华容七星墩遗址成功入围2020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20强,是湖南唯一入围的考古新发现;华容七星墩遗址、平江大湖坪遗址被评为“十三五”湖南考古十大新发现。随着一批重要考古发现,为探索岳阳地域文明、打造文旅融合范例作出了卓越贡献,也极大丰富了岳阳的历史文化内涵,为岳阳赢得了广泛的文化认同。

沿长江岸线,环洞庭湖片区,聚集着岳阳乃至全省重要湿地资源和核心历史文化资源,范围集中、形态多样。目前,全市共有不可移动文物1670处;有博物馆、纪念馆14家,馆藏文物17366件;有任弼时纪念馆、平江起义纪念馆等红色资源128处;有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各1处,省级历史文化名镇1处、名村3处;有国家级非遗项目9个,其中“汨罗江畔端午习俗”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遗名录,“黄茶制作技艺(君山银针茶制作技艺)”列入中国2022年申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遗名录中。全市共有3A以上景区38家,其中5A景区1家,4A景区9家。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2个,省文旅特色小镇1个,省级工业旅游示范点4家,省级研学旅游基地7家。南湖新区获评中国最佳国际休闲旅游目的地。

岳阳打卡点(非凡十年从日均4.5万到11.8万)(5)

江豚▲

岳阳是拥有湖南境内全部163公里长江岸线和洞庭湖60%以上水域面积,历来是全省生态环境保护的主战场、主阵地。近年来,岳阳市投入资金280多亿元,厉行铁腕治污、推动绿色发展,全市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好转,成功获批国家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示范区、全国黑臭水体治理示范城市、首批海绵城市建设示范城市。“江豚的微笑”“麋鹿的倩影”“候鸟的欢歌”已成为岳阳新名片。

岳阳打卡点(非凡十年从日均4.5万到11.8万)(6)

融合创新 释放发展新动能

岳阳打卡点(非凡十年从日均4.5万到11.8万)(7)

洞庭南路开街盛况▲

2020年,总投资12.32亿元的市图书馆、市美术馆新馆和洞庭湖博物馆对外开放,成为文旅新地标。2021年,岳阳调度在建文旅项目108个,其中重点调度项目28个;全年签约文旅项目29个,签约资金287.73亿元。2021年10月20日,岳阳举办纪念《岳阳楼记》诞生975周年活动,设立“岳阳楼日”,6万余名市民和游客顶风冒雨现场观看,过亿网民热搜阅读、评论点赞,引发全国热议……

一个个文旅项目建成运行,一件件文化盛事不胜枚举。

“十三五”以来,岳阳积极探索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的新思路、新方法、新途径,把重点文旅项目建设作为全市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突破口,狠抓有效投资这个“牛鼻子”,围绕扩量、提质、增效的投资要求,着力推进和招引一批文旅项目,重点构筑以项目为支撑的全域旅游发展新格局。

“没有任何一个产业,能像文化旅游产业这样,同时吻合综合产业、绿色产业、幸福产业、共享产业发展理念内涵和精神。”市委、市政府把文化旅游产业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绿色产业崛起的新动能高起点布局,以旅游为体、以文化为魂,推动文化旅游融合发展;成立了市委书记任组长的市文化旅游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将文旅产业纳入全市七大千亿产业和“12 1”优势产业链加以推进,成立湖南岳阳楼·洞庭湖文化旅游度假区,实行“五统一”管理,构建“大文旅”工作格局,通过优化文旅业态、推进文旅改革、加强区域合作、加大文旅营销等措施,助推文旅产业驶入发展快车道。

坚持重大项目引领,先后建成运营“守护好一江碧水”生态文化公园、汨罗江旅游度假区、洞庭湖博物馆、洞庭南路历史文化街区、洋沙湖国际旅游度假区等重大旅游项目,3年来累计完成旅游及配套项目投资1200亿元,完成旅游项目投资500亿元。目前全市在建旅游项目60个,项目总投资达1151亿元。

坚持品牌营销创新,实现旅游高铁和豪华游轮常态化停靠岳阳,去年到岳阳的旅游专列达11趟,长江游轮航次达32个;推进长岳协同发展,与张家界市签约联袂打造山水文旅盛宴,出台对长沙和张家界游客的优惠政策;来自岳阳、长沙、张家界等20个市的旅游行业代表共同签约成立旅游行业联盟,推动三省旅游区域合作;举办“天下洞庭”旅游踩线活动,推介了“大美洞庭”环游岳阳等4条精品旅游线路……部门、公司、景区齐心合力,以打响“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文旅品牌为引领,大力推进文旅项目建设,创新体制机制,加强内部管理,加大宣传营销,精心打造了一批有影响、有效益、有口碑的文旅项目及活动。

实践证明,文化旅游产业是朝阳产业、绿色产业、富民产业,具有“一业兴、百业旺”的联动效应。近年来,我市深入发掘历史文化资源,加快培育文化旅游产业体系,打响了“洞庭天下水 岳阳天下楼”的文化旅游品牌,“楼——岛——湖”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显著提升,文化旅游深度融合发展,文化旅游产业成为助推岳阳高质量发展、绿色发展崛起的新引擎。

岳阳打卡点(非凡十年从日均4.5万到11.8万)(8)

说走就走 岳阳人旅游很“任性”

岳阳打卡点(非凡十年从日均4.5万到11.8万)(9)

南湖夜景▲

随着旅游产品不断丰富,旅游经济迅速壮大。旅游已成为百姓一种生活方式。每逢假期甚至周末,“到哪儿去玩”都会成为人们见面打招呼的常用语。据统计,2021年全市接待游客4311.74万人次,同比增长16.03%;旅游收入449.15亿元,同比增长7.48%。我市成功入选2021(首届)中国文化百强市。

与旺盛的旅游需求相匹配,近年来旅游产品供给日益丰富,旅游服务也日益成熟。在传统观光产品得到提升的同时,休闲度假旅游迅速崛起,邮轮旅游、红色旅游、夜间旅游等新兴业态快速发展,电子商务、网络营销等旅游商业模式创新加快,一批精品品牌和高中端产品正在快速形成。

旅游接待能力大幅提升。截至2021年底,全市共有星级酒店36家,其中五星级1家(岳阳大酒店),四星级7家,三星级28家。成规模非星级酒店16家。

旅游通达条件明显改善。截至2021年——

铁路方面

境内有京广铁路、京广高速铁路、浩吉铁路等,干线铁路运营里程达656公里,已形成“两纵一横”干线铁路运输网。

公路方面

京港澳、许广、杭瑞、武深、岳宜等高速公路纵横成网,G016、G107、G240等穿境而过,已基本形成“四纵两横”高速公路网、“九纵七横”国省干线公路网;全市公路通车总里程突破2万公里,高速公路通车年底将达660公里,已实现县县通高速;普通国省干线公路2507公里,农村公路约1.7万公里,全市二级及以上公路突破2000公里,北环线全线贯通、40公里城市环线完成闭合,市域1小时、城区半小时交通圈基本形成。

水路方面

拥有163公里长江黄金水道,长江干支航道16条,航道总里程1275公里,1000吨级及以上港口泊位62个,其中城陵矶港是国家一类口岸,5000吨级船舶常年进港作业,是长江8大良港之一。

航空方面

2018年年底三荷机场建成通航,现已开通23条航线,通达全国31个航点,2021年旅客吞吐量突破80万人次,航班起架量突破10000架次。岳阳便捷的交通优势吸引八方游客。

据悉,截至“十三五”,全市已实现3A级以上景区公路全覆盖,38家景区均由旅游干线、通景路或城市道路连通;“十四五”期间,我市还将规划建设100个旅游路项目,建设里程723.274公里,将实现A级景区全覆盖。

随着“四位一体”立体交通功能日益显现,私家车游客逐渐增多,目前占到八成左右。交通脉络延伸对岳阳的影响体现在各个方面,对城市旅游广度的拓展功能也日渐显著,近年来,纳客人数逐年上升。有了交通的支撑,加上优质项目的打造和推介,岳阳即将成为一个来了不想走的城市。

2019年,文旅融合启动以来,岳阳率先在全省召开全市推进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工作会议,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的实施意见》,编制了《岳阳市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规划(2020-2035)》。从单一文化和旅游的单打独斗,到文化和旅游的相互促进,再到天时地利人和的大背景下,岳阳发展的“密钥”已经找到,且后劲满满。

十年弹指一挥间,十年跨越换新颜。

一个个A级景区的创建,一个个旅游品牌的推广,都是岳阳在旅游高质量发展实践中行稳致远的脚印,都承载着岳阳旅游大有可为、大有作为的美好未来。

我们坚信,颜值与气质“双修”的岳阳,未来可期!

2016年,岳阳市被文化部、财政部正式授予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

2017年,出台全市首部地方法规《岳阳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

2018年,市文广新局被评为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先进集体。

2019年,巴陵戏《远在江湖》在新年戏曲晚会展演。

2022年,重点推进的投资过10亿元重大文旅项目有12个,其中“守护好一江碧水”生态文化公园将作为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重大项目,努力打造成经典、龙头文旅项目。张谷英镇入选湖南省十大文化旅游特色小镇。

2022年7月18日,岳阳市岳阳楼旅游区获评第二批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

业内点评

众人划桨开大船

做活岳阳“水文章”

岳阳是全国唯一拥有江湖名城之誉的城市,闻名中外的汨罗江畔端午习俗,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其中“龙舟竞渡”作为端午习俗的重要组成部分。

因此,我个人建议,要借力龙舟与其他水上运动的亲水属性,还应进一步激发水上运动产业以及关联产业潜力。如在南湖、芭蕉湖、汨罗江、洋沙湖等地开发水上运动项目,通过桨板、帆板、皮划艇、摩托艇、赛艇等娱乐性、健身性、体验性强的运动项目,为境内外游客提供高品质水上运动娱乐体验。向国家体育总局水上运动管理中心申请在岳举办中国桨板俱乐部联赛等等。特别是推进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打造具有国际影响的长江文化体育旅游带,加快完善水上旅游航道、旅游码头、客运站及配套设施建设。将城陵矶客运码头改造长江邮轮专用停靠码头和游客服务中心,打造长江中游旅游航运中心和中转基地。只有突出地方特色,做活做大“水文章”,努力实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全面提升岳阳旅游人气,推动全市文化体育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

岳阳市政协文教卫体和文史委员会特聘文史专员 王志龙

典型故事

“洞庭渔火季”

点亮岳阳“夜经济”

2019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激发文化和旅游消费潜力的意见》提出:大力发展夜间文化和旅游经济,到2022年,建设200个以上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今年7月18日,国家文化和旅游部发布第二批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名单公示,岳阳市岳阳楼旅游区榜上有名,成为岳阳第1个、湖南第6个上榜的地区。

为助推岳阳夜游经济发展,我市举办洞庭渔火季闹热岳阳楼、汴河街和洞庭南路历史文化街区,同时支持南湖新区开发洞庭湖小镇夜游项目。

9月2日晚的渔火季现场人山人海,岳阳楼景区、汴河街、巴陵广场、鱼巷子市场、洞庭南路历史文化街区等整个沿湖一线,游人如织,到处都是欢乐的海洋、华灯的世界。

岳阳古城,文化脉络绵长且丰富,一季洞庭渔火,文人骚客的诗词文化,非遗艺术的传承文化,古城渔火的市井文化,洞庭湖鲜的美食文化,凸显巴陵文化内涵,以“文化”为炬,点燃岳阳文旅发展“新火把”。

记者 李 婷

岳阳日报全媒体记者:李婷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