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的三苏祠(洗面桥外衣冠庙)

衣冠庙是成都市内的一个地名,位置在老城区一环路与永丰路的交叉口,说起来是差不多每个成都人都知晓的一个地方,但它给人留下的印象似乎又不是那么深刻,不是那么突出。看看与成都中轴线呈东西方向对称那个位置上的磨子桥路口,其周边的川大、七中、音乐学院、电脑一条街、中科院成都分院 ,哪一个不是如雷贯耳?哪一个不是在全川乃至全国都赫赫有名?反观衣冠庙,周边恰恰缺少这样的加分项,还是过于平凡了一点。

成都的三苏祠(洗面桥外衣冠庙)(1)

衣冠庙

衣冠庙这个地名的来源出自于古时的一座纪念关羽的庙宇。曾经,这里有一座关羽的衣冠冢,以及随之兴建的关羽祠。衣冠庙是民间的叫法,庙早已不知所踪,但衣冠庙这个地名却沿用了下来。

现今的成都,已经没有见过这座庙宇的人了。小的时候常从此地路过,那个时候就已经打听不出庙的具体地址了,也曾放眼四望,但实在看不出来还有遗迹存在,印象比较深的是衣冠路口的东南角,从洗面桥流过来的小河在这里形成了一个S形的河湾,就像若尔盖的九曲黄河或内蒙古大草原上的河流一样弯弯曲曲,关键是在路边就能一眼看清它的全貌。这里的河岸没有筑过堤,岸边的水田有高有低,有的低得近乎于成了滩涂地了,发大水时估计都会被淹没。新灌的水田里插着稀疏的秧苗,太零星的地块被利用为菜地,种着丰润粗胖的红油菜、葫豆之类的作物,长势从来没有不好事过。

成都的三苏祠(洗面桥外衣冠庙)(2)

衣冠庙东南角四年前的样子

站在最常经过的一环路边上,隔着这片河湾地,南边100多米处就是铁丝厂的大门,大门的两侧有村庄和竹林,整个厂区都掩映在后面,看不真切,猜不出这家厂的规模有多大,又没有办法直接走到该厂的大门,需要从新蓉路那边绕一下才能走近它,不过这家厂的名声在城南这一带还算大,笔者小的时候就知道有这个厂,而紧挨着它的水泵厂,那个时候笔者却一点都不知道。

一到夏天,衣冠庙路口与铁丝厂之间的河湾里,就成了游泳和玩水的好地方,用现在的话说就是马尔代夫分夫,河边上人影幢幢,穿着红色三角泳裤的人,助阵的人,看热闹的人集中在几片适泳水域的岸边,游泳的人多是屁小孩和大小伙子,他们在水里尽情地玩耍,喊声、笑声、各种闹腾的声音不时传来,往来一环路上的人们如果没有碰到烈日当头的话,都不免或多或少地要住足远观一会儿。

衣冠庙路口的东北角是一片红瓦灰墙的两层楼住宅群,人称五七大院,可以说是五六十年代的连排别墅,在围墙和树影的后面若隐若现,小时候看它就比较陈旧了,不久前看到它也还是依然陈旧的样子,大院的大门离路口不是很近,在洗面桥街上有一道门,以前的小天五路的最西头也有一道门,整个院子占地面积够大的。十多前年,临一环路边的围墙和树丛被清除后建了一排简易门面房,建好后还没有出租即被封上不租了,以至于这一截的路边景况与路南那一侧的繁华态式形成了鲜明的对照。现在,这一片拆迁了,拆迁的过程持续了很有好多年。最早被拆迁的是路口转角处一栋6层住宅,它下面有一间农行的网点,在那里经营了很多年。

成都的三苏祠(洗面桥外衣冠庙)(3)

东北角四年前的样子,那些房子是五六十年代的

衣冠庙往东两三百米处的一环路北侧有一个比较显眼的村子,被竹林包裹着,通往村里的路边有很多枯竹叶和谷草渣,感觉这个村子缺乏水润,尘土没法消解,没让人产生想进去看一看的愿望,实际上是不想让鞋底沾上一脚的碎屑,村子的后面与小天几巷(可能有小天一巷至小天九巷)相连,妥妥的城乡一体。村子的位置正处于一环路的一个内弯处,村边的竹林很挡视线,从公路(那时的一环路还真是公路,)上经过这里时,往往需要凭声音来推测前方是否很快会有来车冒出头来。

成都的三苏祠(洗面桥外衣冠庙)(4)

衣冠庙东北角四年前的样子

成都的三苏祠(洗面桥外衣冠庙)(5)

衣冠庙东北角现在的样子,成了一个在建的楼盘:云门锦绣

衣冠庙的西北角,从洗面桥一路下来,断断续续有一些临街的房子,非常简陋,与洗面桥以北街边都是清朝时期老式房子截然不同,这里的房子笔都猜测估计是解放后至文革时期自建的房子,都是用于自住的,越往衣冠庙建得越稀疏,房与房的间隙之间或间隙后面还可以看到小块小块的自留地,好多还搭着A字形的竹杆架子,是种豇豆、四季豆、冬瓜、丝瓜的架子,田边还偶见沤粪池,有一种怡然自得的轻松氛围。

成都的三苏祠(洗面桥外衣冠庙)(6)

衣冠庙西北角,在一环路上还能看到的50年代的房子

成都的三苏祠(洗面桥外衣冠庙)(7)

衣冠庙西北角的背后,最近拍的,还有很多80年代的房子

这里往西的一环路北侧,在100米宽的范围内,是一片带状的沿一环路分布的蔬菜地,当时的西南民院大门还不在一环路边,而是隔着这一片菜地,要从大路边走到学校的大门还需要走过一条两边都是菜地的专用道路。

成都的三苏祠(洗面桥外衣冠庙)(8)

说到衣冠庙就不能不说的民院(西南民大)

衣冠庙的西南角是永丰公社新蓉大队的地盘,应该是一个种蔬菜为主的队,这一片的地从没见过成为过水田,种的菜在田中也分布得很稀疏,绿色从来没有全盖过黑色,感觉这里种地的人有点懒散。往西一点,有两家单位,孤零零地坐落在野里,一家是川办,另一家好像也是与西藏有关的什么单位,不知什么原因,两家都不靠在一环路的边上建,而是建在离一环路还有一段距离的田坝中,各家都有一条专用路连接到一环路,这样的做法与对面的民院完全一样,不知出于什么原因?

七十年代末,衣冠庙一带也随着国家社会经济的变革而开始出现了一些不同以往的显著变化,其中之一就是在路口的西南角建起了一座电影院,名字叫新蓉电影院,会不会是原地界上的新蓉大队开办的呢?从名字上看,确实容易认人产生这样的联想。刚悉知这里建了个电影院时笔者还小高兴了一下,毕竟在此之前,南门这边的人看个电影很费劲,非要跑到盐市口的人民电影院去才行,除非是碰到偶尔一次的坝坝电影才不需要跑远路。

新蓉电影院比较简陋,观众席的地面好像没有坡度,从第一排到最后一排的座位都处在同一平面上,坐在后几排看电影容易被前面观众的脑袋挡住,尽管体验有些不好,但那时的人看电影更强调的内容,电影本身好看,故事精彩,其它的享受就不是那么在意了。这家电影院存在了好久现在已记不清了,后来,电影院那块地盘建成了超洋花园,一个中等规模的住宅小区 ,路口拐角上那幢公寓的体量有点大,也算是衣冠庙一带的一个地标吧。

成都的三苏祠(洗面桥外衣冠庙)(9)

衣冠庙西南角的超洋花园,原新蓉电影院的位置

超洋花园西侧有两幢早期的商务楼,其中一幢完全不临街,20多年前,居然有重庆的小天鹅在这幢房子的楼上开起了火锅店,不过那时,重庆的火锅品牌确实在成都有号招力,吸引食客法宝不是靠口岸,引流很有一套。目前,这里变清静了,包括前面那幢房子一起,两幢房子都用来开专科医院了,现是一家肾病医院。

成都的三苏祠(洗面桥外衣冠庙)(10)

小天鹅火锅曾开在后面这个不临街的楼房晨里,还是楼上(写有住院部三字的那幢)

在衣冠庙,第二个让人觉得有一些欣喜的改变是终于有了一家百货商场了,位置在衣冠庙的西北角上,房子沿洗面桥街而建,是整个城南除了南桥商场以外仅有一个商场,可见那时的南门有多缺商场了,尽管这个商场感觉是当地农村大队建的,可以算作是乡镇企业, 说它是供销社可能更便于理解,就没做过什么装修,都是柜台加货架的那种陈列,要仔细看商品还需要让售货员把商品取出来,而且货品的种类也不是很全,无食品,无时装,无家电,可以说仅是个轻工商品的集合店,仅管很不完善,但对住南门这一片的居民来说,能开这样一个商场也算是做了一个功德了,弥补了南门的一个空白。

成都的三苏祠(洗面桥外衣冠庙)(11)

这两座楼(白色和红色的)都开过百货商场,现都是医院了,四年前的图

成都的三苏祠(洗面桥外衣冠庙)(12)

如今的样子

也许是他们生意还不错吧,在它的旁边又开了一个同样的百货商场,好像这两家店同是当地生产队的,至少两店的风格是完全一致的,只是货品有些差异。后来的事也是可以想像的,外资百货与本土百货的商战有多激烈,各位可能早就听过了,外行人来百货业混饭吃哪有那么轻松?百货业完结以后,原商场的营业场地成为了家具店,卖的是很大路货的家具,本地崇州、新繁的家具,再后来,家具也不好卖了,两幢楼都租给开医院的了,房子还在,用途全变了。在衣冠庙,好像中等规模的商务楼的终点都是医院,你看,这里成了民营专科医院的集中地了,眼科医院,牙科医院,肝病医院,肾病医院、白殿疯医院、藏医院,生殖医院,还挺齐的。

成都的三苏祠(洗面桥外衣冠庙)(13)

衣冠庙是不是成了医馆妙?

除了民营医院,衣冠庙卖麻将机的也很成气候,麻将机销售业是怎样聚集在这里的呢?原来,90年代中期,一家本地家具品牌青田家俬在这开设了家具卖场,主要销售自产的家具,卖场所在的大楼下面的地块就是以前铁丝厂门前那片河湾地,卖场开在二楼,在衣冠庙的哪个角落都很容易看到公司的青绿色标志,“青田”二字用的字体很特别,应该是高手设计的,笔者没怎么看过青田的家具,但从它家的标识上就能感觉到其家具应该也很不错。青田公司的办公区也设在衣冠庙,就是卖场斜对面的华诚大厦楼上。

也许因为青田在衣冠庙引领了家具市场,同样有家具属性的麻将机的经营者也看到了商机,纷纷来分一杯羹,于是乎,后来的衣冠庙呈现出到处都是麻将机店的景像。

后来,青田撤离了这里,麻将机店却视这里为舒适圈,依然活得很有滋味,只不过经过了近两三年疫情的冲击,麻将机行业也正在遭遇寒冬,扛不扛得住有赖于实力。

成都的三苏祠(洗面桥外衣冠庙)(14)

衣冠庙的麻将机专卖店

以前的衣冠庙说起来是个十字路口,但附近的人总感觉它像个丁字路口,往东西方向的路是一环路,往北的路是进城的洗面桥街,一般城里的人或一环周边的人只用得上这三个方向的路,往南的是个断头路,以前叫新蓉路,后来叫永丰路,当时最远就只到电缆厂和神二库为止,也只有那里的人用得上这条路,他们回神仙树时到了衣冠庙就感觉是半只脚迈进了家门,近乎于到了家了。

后来,这条路延伸开来,就成了大件路,可以直达新津、乐山等地,后来还建起了成都成乐高速,成雅高速,衣冠庙的交通地位显著提升,于是这里建设了成都最早的三座立交桥之一(另两个是府青路立交、玉带桥立交,都是转盘式立交)。再后来,衣冠庙的车流增大到转盘立交已不敷使用了,于是在转盘立交上再加盖了一条跨线桥,但这种拼凑成的多重立交桥也没有使用多久就全部撤除了,其后又重新建一个新的跨线桥,从整个成都市内的立交桥的建与撤,能看出主管部门的一个思路,就是二环以内(不含二环)不再建设和保留互通式立交桥或复杂的立交,仅可以有跨线立交。

衣冠庙这个路口的交通似乎还很花了些钱,但也不是完全没有什么问题,在很长一个时期内,这里有个一下暴雨就容易积水的老毛病,年复一年一直没怎么改善,有一两年还出了水中带电的事故,实在有点可怕,关键是让人没有防备,笔者也曾自我告戒,如果路过这里时正巧又遇大雨积水,那就千万不要凭侥幸强行通过,宁愿多花时间从别的地方绕一下,还好没有遇到这种情况。

成都的三苏祠(洗面桥外衣冠庙)(15)

2011年的大淹水

成都的三苏祠(洗面桥外衣冠庙)(16)

2011年的水好吓人

衣冠庙是成都高新区的最北端,是高新区与武侯区的交界处,也是三个街道办(玉林、芳草、浆洗)所辖地界的交界处,不知是不是有点两不管或三不管的待遇?谁知道呢!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