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二十八位皇后的故事(清朝二十八位皇后)

众所周知,从太祖努尔哈赤到德宗光绪,这十一位皇帝,300多年间,清朝后宫被册封或追封的皇后,一共有二十八位。然而,在这二十八位中,真正是通过大婚典礼明媒正娶的只有五位。她们分别是顺治的废后博尔济吉特氏与孝惠皇后、康熙的孝诚仁皇后、同治的孝哲毅皇后,最后一位就是光绪的孝定景皇后。那么,除了这几位,其他的皇后又是通过怎样的途径成为一国之母的呢?她们能成为后宫之主又有哪些不同的原因呢?

清朝二十八位皇后的故事(清朝二十八位皇后)(1)

孝庄皇后便服像

福晋与妃嫔晋封皇后,死后追封中宫皇后

除了通过大婚典礼册封的五位皇后之外,还有就是由福晋册封为皇后。这些福晋都是皇子在坐上皇位之前的王府嫡福晋。当皇子继承大统之后,直接把原来王府的嫡福晋册封为自己后宫的皇后。以这种方式被册封的皇后有三位:一位是雍正的孝敬皇后,一位是乾隆的孝贤皇后,最后一位就是嘉庆的孝淑皇后。这三位皇后原本分别是雍正、乾隆、嘉庆在做皇子时的嫡福晋。当三人成为皇帝之后,随把她们册封为中宫皇后。在清朝还有一位非常特殊的是皇太极的孝端文皇后。孝端文皇后既不是通过大婚,也不是由嫡福晋而立。她在皇太极册封的五大妃中,位列清宁中宫。实际上,清宁中宫也就相当于后来的皇后,只不过直到清宁中宫死后才被追封为孝端文皇后。

清朝二十八位皇后的故事(清朝二十八位皇后)(2)

嘉庆孝淑皇后朝服像

除了上面通过大婚典礼或由嫡福晋册封为皇后之外,还有就是继立的皇后。这些原本是后宫的嫔妃,因为皇后去世,国不可久缺国母,所以,皇帝就在她们中间选一位继立皇后。这样的继立皇后有七位,分别是,康熙的孝昭仁皇后与孝懿仁皇后、乾隆的继后乌拉那拉氏、嘉庆的孝和睿皇后、道光的孝慎成皇后与孝全成皇后,还有就是咸丰的孝贞显皇后。这七位都是在第一任皇后之后,而被继立为皇后的。

清朝二十八位皇后的故事(清朝二十八位皇后)(3)

康熙孝昭仁皇后像

还有就是在老皇帝时并没有被封为皇后,但因为后来儿子继承大统,她们不仅被封为先皇的皇后,也被封为新皇帝的皇太后。这样的在清朝有五位,分别是顺治的母亲孝庄文皇后、康熙的母亲孝康章皇后、雍正的母亲孝恭仁皇后、乾隆的母亲孝圣宪皇后、同治的母亲孝钦显皇后。

清朝二十八位皇后的故事(清朝二十八位皇后)(4)

孝圣宪皇后朝服像

相对于生前被封为皇后的,很有一些在生前无缘皇后之位,而在死后,却因各种原因,又被追封为皇后。在清朝,一种原因是儿子承继了大统,成为新皇帝,自然要追封已经去世的母亲为先皇的皇后。这些被追封的皇后生前没有沾上儿子的光,想不到死后却母凭子贵。在清朝,因这种原因被追封的皇后有两位:皇太极的母亲孝慈高皇后、嘉庆的母亲孝仪纯皇后。除此之外,还有五位被特殊追封的皇后,分别是太祖大妃被追封为孝武烈皇后、顺治皇贵妃董鄂妃被追封为孝献皇后、道光皇贵妃被追封为孝静成皇后。同时,道光与咸丰在做皇子时的嫡福晋,因没等到丈夫做皇帝就去世了,但在丈夫承袭大统后,仍把她们追封为皇后。道光继位,追封嫡福晋为孝穆皇后,咸丰追封嫡福晋为孝德皇后。

清朝二十八位皇后的故事(清朝二十八位皇后)(5)

嘉庆母亲孝仪纯皇后碧玉册

那些生前不论以何种途径被册封的中宫皇后,她们确确实实享受了作为一国之母的那种荣誉感,而那些死后才被追封的皇后,虽然没有机会切身体会到作为后宫之主的荣誉感,但她们也有幸跻身于清朝28位皇后之列。

清朝二十八位皇后的故事(清朝二十八位皇后)(6)

道光的孝穆成皇后

半数皇后来自四大家族,娘家门第高低相当重要

在清朝二十八位皇后中,竟然有半数以上的皇后来自这四大家族。来自蒙古科尔沁博尔济吉特氏一族的有四位皇后。我们多次说过这四位皇后及其她们的关系。她们分别是皇太极的孝端皇后、孝庄皇后,与顺治帝的废后和孝惠皇后。其中,孝端皇后是孝庄皇后的亲姑姑,而孝庄皇后又是顺治帝的废皇后的亲姑姑,孝庄皇后又是孝惠皇后的亲姑奶奶。其中有五位皇后来自钮钴禄氏一族,分别是康熙的孝昭皇后、雍正的孝圣皇后、嘉庆的孝和皇后、道光的孝穆皇后、咸丰帝的孝贞皇后。前四位钮钴禄氏皇后是努尔哈赤时期五大臣之一钮祜禄氏宏毅公额宜都家族孙辈、六世孙辈、七世孙辈的的女孩。而咸丰帝的孝贞皇后的血缘关系相对较远,但都是同姓同旗。

清朝二十八位皇后的故事(清朝二十八位皇后)(7)

嘉庆孝和皇后

除了上面两大家族的九位皇后,佟佳氏一族也出了三位皇后。她们分别是顺治帝的孝康皇后、康熙的孝懿皇后、道光的孝慎皇后。在这三大家族之外,就要数慈禧太后的叶赫那拉氏一族。叶赫一族也出了三位皇后,大家最为熟知的就是慈禧孝钦皇后,其侄女孝定皇后,还有一位就是清朝第一位被追封的皇后,太祖努尔哈赤的孝慈皇后。

清朝二十八位皇后的故事(清朝二十八位皇后)(8)

慈禧(孝钦)高清大像

可见,在清朝二十八位皇后中,这四大家族就占了15位,达到半数以上。尤其在清朝前期,娘家的门第高低与势力对于家中女孩能否成为皇后至关重要。同时娶公主与皇家联姻,也基本上是那些豪门大族。这也是清朝上层讲究门第婚姻的最好见证。

清朝二十八位皇后的故事(清朝二十八位皇后)(9)

康熙之母孝康皇后

地位不高可抬旗,包衣进入上三旗

现在很多人发现皇帝的皇后或贵妃的娘家人一般都是上三旗。由此,就认为她们原本就是出自上三旗。其实并非如此,皇后与贵妃的娘家人之所以能进入上三旗(镶黄旗、正黄旗、正白旗),完全是沾了女儿们的光。清朝第一位被抬旗的是康熙的母亲孝康皇后的娘家。原本康熙的外公家佟佳氏一族属于下五旗的汉军正蓝旗,而康熙继位之后,把外婆家抬旗进入上三旗的满洲镶黄旗。当然,佟佳氏也是康熙的岳父家,康熙的孝懿仁皇后也来自佟佳氏。

清朝二十八位皇后的故事(清朝二十八位皇后)(10)

玉质孝康章皇后之宝印面

第二次是在康熙六十一年,康熙驾崩后,雍正承袭大统,自然要给母亲的娘家乌雅氏抬旗。雍正的母亲孝恭皇后的的娘家乌雅氏一族的地位太低了,居然是镶蓝旗的包衣。镶蓝旗本身是下五旗比皇家上三旗低,镶蓝旗的包衣地位就更低了。所以,雍正登基之后,很快就把母亲娘家由镶蓝旗包衣直接抬升为满洲正黄旗。

清朝二十八位皇后的故事(清朝二十八位皇后)(11)

雍正之母孝恭仁皇后

与雍正相似的是,嘉庆的亲生母亲孝仪皇后的娘家也是包衣。孝仪皇后的娘家原本是内务府正黄旗的包衣。当嘉庆继位之后,虽然此时母亲已经去世,但他还是把外公家由正黄旗包衣抬升入满洲正黄旗。后来,道光的孝静皇后娘家,恭亲王的外公家,在咸丰时期,也被抬入满洲正黄旗。慈禧太后的娘家原本属于满洲镶蓝旗,在成为太后之后,其娘家由镶蓝旗抬升入满洲镶黄旗,同治帝的孝哲毅皇后阿鲁特氏的娘家原本属于蒙古正蓝旗,在成为皇后之后被抬入满洲镶黄旗。当然,除了皇后、皇太后娘家有被抬旗的特殊待遇,贵妃甚至皇帝特别宠爱的嫔妃的娘家也有很多被抬入上三旗的。当然,这也要根据皇帝本人的意愿,不是每一位贵妃与普通妃嫔的娘家人都能享受这种待遇。

清朝二十八位皇后的故事(清朝二十八位皇后)(12)

同治的孝哲毅皇后

因爱情被封皇后,因子权重被封皇后

在清朝因爱情被封为皇后的有两人,一位是顺治帝的董鄂妃,另一位就是康熙皇帝的孝懿皇后。关于顺治与董鄂妃之间的爱情,我们说过很多次。董鄂妃入宫后不久即被封为贤妃,一个月后又连跳两级,被封为皇贵妃。对于两人的爱情结晶孩子,顺治也有心将其做为储君,但不幸的是孩子出生几个月后夭折。于是,顺治打破祖制追封这位仅在世上几个月的小皇子为和硕荣亲王,并在黄花山为其建造亲王园寝。几年后,顺治最心爱的董鄂妃去世,其葬礼之盛超过皇后,之后顺治帝追封其为孝献皇后。董鄂妃未给顺治留下子嗣,而死后却被追封为皇后,完全是因顺治对其爱之切,思之深。半年后,悲伤的顺治帝在天花的折磨下,也追随自己心爱的董鄂妃而去。

清朝二十八位皇后的故事(清朝二十八位皇后)(13)

孝献皇后(董鄂妃)谥 宝

对于康熙与孝懿皇后之间的关系与感情是相当的特殊。两人是亲姑舅兄妹。康熙的母亲孝康皇后就是孝懿皇后的姑姑。孝懿皇后的父亲佟国维既是康熙的岳父又是康熙的舅舅。在康熙的前两位皇后孝诚皇后与孝昭皇后去世后,孝懿皇后在历经了长达12年的时间才成为康熙的皇后。

清朝二十八位皇后的故事(清朝二十八位皇后)(14)

康熙孝诚仁皇后

其实,孝懿皇后的起步很高,在康熙十六年(1677年),康熙第一次大规模册封嫔妃时,佟佳氏就被封为贵妃,仅次于同时被册封的中宫钮钴禄氏孝昭皇后。不幸的是,就在同一年,刚刚坐上皇后宝座的孝昭皇后就去世了。之后,皇后之位一直空缺。康熙二十年(1681年),康熙册封嫔妃时,贵妃佟佳氏被晋封为皇贵妃。虽然,此时没有皇后,作为皇贵妃的佟佳氏可代理皇后,主六宫事,但在名义上她仍不是皇后。谁也不会想到,原本与皇后之位只差一步之遥的皇贵妃佟佳氏这一等就是八年。八年之间,康熙皇帝对皇贵妃佟佳氏也是宠爱有加,并评价她“温惠恭良”。当然,佟佳氏代理皇后,处理后宫之事也深得康熙满意。然而,不论佟佳氏如何努力,康熙似乎一直没有立她为皇后的打算。由于后宫皇后一直空缺,甚至一些大臣也建议康熙赶快立皇后。但每次都被康熙以各种理由推辞了。

清朝二十八位皇后的故事(清朝二十八位皇后)(15)

孝懿仁皇后便服像

然而,八年之后,康熙二十八(1689年),佟佳氏已经病入膏肓,奄奄一息。此时,康熙皇帝以“奉皇太后慈谕,皇贵妃佟氏孝敬性称,淑仪素著,教育众子,备极恩勤,今忽而遭疾,势在濒危,予心深为珍惜,应即立为皇后,以示宠褒。”也就在佟佳氏被立为皇后的第二天,崩逝于承乾宫。为何八年来,康熙一直未晋封皇贵妃佟佳氏为皇后呢?其中的原因很多。一是,康熙一直在实施他的雄心抱负。三藩平定之后,康熙又在东南收复台湾,在北边抗击沙俄入侵。他认为这些是必须要做的,而对册封中宫皇后,他确实不够重视。二是,朝中党同伐异,各种势力林立。如果册立皇后,那对于皇后家族的势力,他将如何处理,康熙犹豫不决。三是,本身佟佳氏一族就是自己外公家,而现在继承册立佟佳氏为后,是否会引起其他王公大臣的嫉妒与不满,从而对时局造成威胁。其实,在康熙心中,他是愿意立佟佳氏为皇后的。康熙对于母亲佟佳氏一族还是相当重视的,但他也不便过于表现出来,因为朝中的局势与外部的战争,都在考验着他。直到皇贵妃佟佳氏临终之前,康熙为了不留下遗憾,立即册封佟佳氏为皇后。

清朝二十八位皇后的故事(清朝二十八位皇后)(16)

孝懿仁皇后谥册

直到佟佳氏死后,康熙对佟佳氏隐藏的感情彻底流露。为此,康熙写下了多篇悼念皇后佟佳氏的诗篇。他痛叹皇后佟佳氏之死“惊璇霄之月坠,伤碧落之星辰,物在人亡,睹遗褂而雪涕。”在康熙的很多诗篇中,都表达了对孝懿皇后至深的感情,对这位皇后的追思之痛。

清朝二十八位皇后的故事(清朝二十八位皇后)(17)

多尔衮

相对于两位因爱情被封的皇后,还有两位是因为自己的儿子权力很大而被追封为皇后。这两位皇后的儿子虽然都不是君主,但在各自的时代都是位高权重的王爷,甚至是能与皇帝平起平坐的人物。对于这两位特殊的人物,大家都非常熟知。一位是皇父摄政王多尔衮,另一位就是恭亲王。多尔衮在顺治六年(1650年),被封为皇父摄政王之后。去世已经27年的母亲也随后被追封为孝烈武皇后。二百年之后,道光帝的静贵妃也因自己的儿子恭亲王位高权重,在咸丰五年(1855年),被追封为孝静皇后。其中,孝静能在死后被追封为皇后,一是因为,当年咸丰帝在其母孝全皇后去世后,由当时的静贵妃抚养长大,所以,母子感情不错。但凭借这层关系仍不是静贵妃被追封为皇后的主要原因。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因为在当时位高权重的儿子恭亲王屡次要求下,咸丰帝做出让步,打破祖制,将静贵妃追封为皇后。

清朝二十八位皇后的故事(清朝二十八位皇后)(18)

恭亲王

可以看到,清朝二十八位皇后,她们成为一国之母的途径不尽相同。有的是为了政治权力的制约与平衡;有的是因母凭子贵而一步登天;有的是因与帝王的感情甚笃;有的是儿子要为母亲争个名分。不论是生前册封,还是身后追封,这二十八位皇后都在史书中留下了或短或长的痕迹。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