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海潮州(南方观察5亿护海)

经略海洋,潮州又迎重大利好。

近日,潮州市政府官网发布信息显示,潮州市申报的“广东潮州海洋生态保护修复工程项目”通过财政部、自然资源部组织的竞争性评审选拔,获中央财政3亿元资金支持,成为全国16个获得支持的项目之一。

入围2023年中央财政支持海洋生态保护修复工程项目,并结合2.05亿元地方配套资金,让潮州市有5.05亿元真金白银推进“广东潮州海洋生态保护修复工程项目”,切实解决潮州生态环境问题和海岸侵蚀问题,提升海湾自净能力、防灾减灾能力、固碳增汇能力,提升助推海洋经济发展。

潮来潮往,韩江两岸是故乡。过去当我们谈起潮州,自北向南纵贯主城区的韩江是绕不开的话题。然而事实上,蔚蓝海洋从来没有离开潮州,“滨江临海”一直是潮州古城突出的特点。纵览地图,位于潮州东部的饶平县,毗邻福建,海岸线狭长,海洋资源尤为丰富,也因此成为潮州构建蓝色海洋经济带发展格局的主战场。

开海潮州(南方观察5亿护海)(1)

饶平县是潮州构建蓝色海洋经济带发展格局的主战场。

而围绕海洋生态保护修复工作所下拨的3亿元资金支持,恰恰也要在饶平县落地。据潮州市自然资源局介绍,“广东潮州海洋生态保护修复工程项目”共分为“柘林湾生态修复项目”“大埕湾生态修复项目”以及“汛洲岛生态修复项目”3个子项目,均位于饶平县域。

获批中央资金支持,从某种意义而言,饶平县临海区域已成为区域发展中的重点海域。地处沿海经济带最东翼,邻靠“海西经济区”,赋予了饶平柘林湾、大埕湾和汛洲岛海洋生态保护修复更多使命,也让潮州的“蓝色经济”有了更多发展空间与可能。正如潮州市委书记何晓军接受媒体采访时所言:“潮州未来发展‘天时、地利、人和’齐聚,必定迎来赶超跨越、大有可为的黄金期。”而这黄金期中的重要窗口,也许就在蔚蓝大海之中。

根据财政部2020年制定的《海洋生态保护修复资金管理办法》,中央财政2023年海洋生态保护修复资金支持重点为海洋生态保护和修复治理、入海污染物治理。

需要修复,意味着原本并不好。

在“广东潮州海洋生态保护修复工程项目”的规划中,首先提及的就是解决柘林湾生态问题,其中更是明确要全力解决澄饶联围历史遗留环境污染问题。

作为位于粤东边陲的海湾,柘林湾虽然没有汕尾碣石湾那么大,但却是离福建最近的一处天然避风港,被当地人称为“东方夏威夷”,国家一级口岸潮州港便位于其中。

开海潮州(南方观察5亿护海)(2)

柘林湾内的国家一级口岸潮州港码头。

柘林湾的发展被潮州人民寄予厚望,但在过去一段时间,拓林湾西部地区澄饶联围因为长年累月缺乏管理,违规养殖、违规吊养和违规作业较多,且海面覆盖水浮莲,浮莲历年生长、枯萎,淤积海底,致使澄饶联围内河床不断上升,水体容积不断减少,整体生态环境恶化。

“本身区域内的水利工程设计,也阻碍了澄饶联围的水体生态修复。”澄饶联围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澄饶联围受牛蛙养殖污水、工业污水、生活污水等围外污水流入污染,加上局限于“只排不纳”功能设计,海水流动不畅,围内水体日益受到污染。

而在伊比利亚半岛上,葡萄牙首都里斯本曾遇到与潮州相似的烦恼。里斯本属于典型地中海地区,经常会遭遇短期而密集的强降雨,山洪与涨潮频发,里斯本港所处的内海湾常年饱受水源污染的侵扰,所堆积的面源污染更是无法通过海水自净实现清洁,严重影响区域内海洋经济的发展。

对此,葡萄牙在水利工程方面下功夫,一方面在城市河岸处安装永久性潮汐阀,防止在密集强降雨、涨潮并发时出现溢流,打通内海湾沿海城市内部水系;另一方面,建设排水隧道,进一步将堆积的污水由地下疏通入海,实现海水对内海湾污染的循环清洁。

在今年8月,澄饶联围整治也迈出实质性步伐。总投资约3.2亿元的澄饶联围综合整治工程(一期)正式开工建设,工程分为“堤岸及渠系部分”和“水闸部分”两大板块。其中,“堤岸及渠系部分”主要建设内容包括河道清淤疏浚、堤岸及渠系整治等;而“水闸部分”主要建设内容包括三百门水闸改造、高沙大堤新建水闸、红山船闸改造等。工程将通过对围内水景观提升、水闸船闸的改造、围内堤岸治理,把澄饶联围内部水系打造成集防潮、排涝、生态、休闲等功能于一体的生态廊道。

而此次获中央资金支持3亿元的“广东潮州海洋生态保护修复工程项目”也将有部分资金用于对柘林湾内潮汐通道水动力提升,并重建与整治(增设潮汐通道)澄饶联围区闸门。展开讲,就是在澄饶联围地区南部的笠港修复一条潮汐通道,让窄小的内湾水系能够有效将海岸潟湖的污水排入外海大洋,同时在东西两侧设置水闸,修复受损的海岸带生态。

重塑生态,进一步提升原有海洋生态系统质量,是“广东潮州海洋生态保护修复工程项目”的主基调。根据《广东潮州市海洋生态保护修复工程项目实施方案》,5.05亿元资金除了用于对柘林湾进行生态修复,潮州还将对东部的大埕湾,通过沙滩修复、后滨植被种植、生态海堤构建等方式,建立海岸带综合防灾体系,提升沙质海岸生态功能和减灾能力;围绕旅游景点汛洲岛,以沙滩修复塑造稳定的海岛海滩动态平衡系统,构建从后滨植被带到水下岸坡的沙质生境,整体提升海岛沙质海岸生态功能和减灾能力。

据介绍,“广东潮州海洋生态保护修复工程项目”预计将完成海域生态修复总面积1.5平方千米,保护修复海岸线长度4.7千米,海岸带整治修复面积150公顷,营造及修复红树林面积60.4公顷,增设潮汐通道1条,保护修复海岛1个。

今年11月,《2022中国海洋发展指数报告》在厦门海洋周开幕式上发布。数据显示,2021年国家海洋生产总值首次突破9万亿元,2016年至2021年海洋新兴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3%。

据媒体公开报道,2021年广东全省海洋生产总值19941亿元,同比增长12.6%,占全国海洋生产总值的22.1%,连续27年居全国首位。在《广东省海洋经济发展“十四五”规划》中,提出广东将着力构建和完善海洋产业生态链,打造5个千亿元级以上的海洋产业集群。

从西至东看,沿海经济带上各城市都在积极谋篇,向海而兴。在湛江,一条金鲳鱼撬动大产业,打造全球水产产业高地;在汕头,南澳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于2021年通过验收,正推动建设海洋生物多样性和渔业可持续发展样板区。

海洋大省广东加快海洋经济发展步伐,潮州更应承担起自己的职责与使命。

地处沿海经济带东翼的潮州,东海与南海在此交汇,海岸线绵延130多公里。潮州市第十五次党代会谋篇布局“一轴两带”区域发展格局,明确将饶平县打造成为潮州蓝色海洋经济带“主战场”, 形成潮州乃至粤东重要增长极。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推动海洋经济迸发的底气所在。“广东潮州海洋生态保护修复工程项目” 识别和诊断潮州海洋生态系统现状问题,多措并举提升饶平县海岸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和减灾能力,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助推现代渔业高质量发展。

开海潮州(南方观察5亿护海)(3)

汫洲镇走出三产融合海滨渔乡产业振兴路径。受访者供图

基于不断优化的生态环境,饶平县汫洲镇以汫南社区为主,扶持海发水产等3家贸易公司,推动产品走出国门,成为全省唯一有活鱼出口供韩、日业务的镇,仅2021年活鱼出口额就达2.05亿元,占韩国活鱼市场份额的75%。

良好的生态环境也是推动文旅产业发展的基础条件。饶平县在今年6月正式印发《关于推动“蓝色海洋经济带”高质量加快发展行动方案(2022—2025年)》,五大发展定位中就明确要打造闽粤旅游康养胜地。

在潮州,汛洲岛是“最美丽的海上明珠”。作为区域知名生态旅游海岛,这里不仅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地理环境,吸引黄嘴白鹭、中华白海豚等众多野生动物栖息,还拥有底蕴丰富的人文景观、渔岛特色生活、千年海防历史等。

去年,汛洲岛力诚博物馆小镇项目在“2021广东国际旅游产业博览会”上亮相,引起了各界人士的兴趣和关注。如今,总投资9.3亿元的汛洲岛力诚博物馆文化小镇项目正在有序建设,2026年全面将完成景区建设并开放,建成后预计年游客接待量可达200万人次。

“接下来,‘广东潮州海洋生态保护修复工程项目’将由属地饶平县政府作为实施责任主体开展具体工作。”潮州市相关负责人表示,“广东潮州海洋生态保护修复工程项目”将切实有效提升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和减灾能力,实现人与海洋和谐共生,促进潮州经济社会全面可持续发展。

【统筹】陈丹佳

【记者】韩安东 杨可 范磊

【作者】 韩安东;杨可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 客户端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