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五十五卦的卦辞(抱雪斋周易正义系列第2卦)

#打卡挑战局#

一、释卦名

《周易》第二卦,本名为“巛”,不是“坤”。

巛,顺也。

“巛”的卦名来自于卦象。

《巛》的上下卦皆为坤卦,坤卦三爻皆为阴爻,象征柔顺之德,故有顺之象。

坤,顺也。—《说卦》

坤的形状也像是一个旋转90度的“巛”字,“巛”是“顺”的本字,命名非常形象。

周易五十五卦的卦辞(抱雪斋周易正义系列第2卦)(1)

顺和慎互通,比如《诗经》里的“应侯慎德”又写作“应侯顺德”。

巧的是,慎还有诚的意思。

慎者,诚也。—《尔雅》

诚,正是子思最推崇的天德!

《巛》卦要顺的德,就是诚!

二、释彖辞

《巛》的彖辞说:

元亨,利牝马之贞。君子有攸往,先迷后得主,利西南得朋,东北丧朋。安贞,吉。

元,元气也。

《巛》卦六爻纯阴,所以卦中的“元”特指“坤元”,也就是阴气。

反之,《建》卦里的“元”特指的就是乾元—阳气。

“亨”,通也。这个字,在《周易》里专门用来描述天地阴阳二气的亨通情况。

《巛》的“元亨”,就是说坤元阴气亨通。

《巛》在卦气图中为孟冬十月的辟卦,正是一个阳往阴来,阴气亨通的时间。

周易五十五卦的卦辞(抱雪斋周易正义系列第2卦)(2)

孟冬十月的凌晨,东宫青龙的房宿顺着斗建指引出现在天空中,古人称之为“驷见而陨霜”。

房宿(天驷)的天象有如乘马班如,预示着霜降之后入冬,阴气将越来越盛,所以彖辞说“利牝马之贞”。

《月令》记载,孟冬十月,“天气上腾,地气下降,天地不通,闭塞而成冬”,此时阳往阴来,大往小来,作者譬喻成小人道长,君子道消,故爻辞曰“君子有攸往,先迷后得主”。

“先”,隐喻着争先恐后,这种心态会导致迷失君子自我,故曰“先迷”。

“后”,隐喻着安顺处后,有如牝马行地,安时处顺而不争先,故曰“后得主”。

子思在《天降大常》里面再次阐述了这个处后不争先的道理:

津梁争舟,其先也不若其后也。

西南和东北,分别是阴气盛衰的起点和终点。

“阳气起于东北,尽于西南;阴气起于西南,尽于东北。”—《淮南子》

《巛》卦的纯阴元气,于七月孟秋“起于西南”,所以说“西南得朋”。

孟春正月,阴气“尽于东北”,所以彖辞说“东北丧朋”。

阴阳盛衰的转化,都顺着斗建的指引,同样突出了“顺”的主题。

最后一句“安贞吉”,再次强调了顺性命之理的关键,在于安静守正。

三、释上六爻

《巛》卦六爻的阅读顺序与《建》卦完全相反,是从上往下顺着读。

上六爻曰:

龙战于野,其血玄黄。

这是描述季夏六月的天象,青龙横卧西南郊野,心宿正在最高点,因为即将下落而战栗不已。

“龙战于野”隐喻的是君子之心因为质野无文而战栗。

“其血玄黄”说的是君子之忧恤(血)在于心地有如白纸无文,不知道应该染成玄色的还是黄色。

子思认为,忧恤,是君子修成至诚天德的第一步。

君子无中心之忧则无中心之智,无中心之智则无中心之悦,无中心之悦则不安。不安则不乐,不乐则无德。君子无中心之忧则无中心之圣,无中心之圣则无中心之悦,无中心之悦则不安。不安则不乐,不乐则无德。—子思《五行》

四、释六五爻

《巛》卦六五爻说:

黄常,元吉。

这是在呼应上一句的“其血玄黄”,表明君子在玄黄二色中选择了黄色。

黄,是中孚贞正的颜色。

黄常,是黄帝的旗帜,又名大常、太常、天常。

本爻对应孟秋七月,本月的月令恰恰就是要天子“载黄旗”!

子思在《天降大常》里说的“顺天常”,顺的就是“黄常”这面象征着中孚之德的大常之旗。

此处“元吉”的元,就是子思所说的四德中的“仁”。

仁,是子思五行之德的发端,它可以逐渐发展成仁礼义智四德,被子思合称为“善”。

四行合,谓之善。—子思《五行》

巧的是,善的意思,就是吉。

吉,善也。—《说文》

君子守仁,发展出仁礼义智四德之善,故曰“元吉”。

周易五十五卦的卦辞(抱雪斋周易正义系列第2卦)(3)

五、释六四爻

《巛》卦六四爻说:

括囊;无咎,无誉。  

这是说扎紧口袋的两头。囊,上下两头都是通的,都要扎起来才能收纳东西。

比喻的是君子要慎言语,不要轻易说好话也不要轻易说坏话。

本爻对应仲秋八月,万物成熟的收获季节,故曰“括囊”。

六、释六三爻

《巛》卦六三爻说:

含章,可贞。或从王事,无成有终。

本爻对应季秋九月“内火”之时,青龙心宿(又名商星、大章)在斗建指引下潜藏地下,故曰“含章”,隐喻着君子和光同尘,不炫耀彰显自己。

此时君子由外向表现转向内心,心为王,专注内心就好像遵从天子之事,故曰“或从王事”。

“无成,有终”是指心中不要以成就为成功,保持谦虚随顺才能善终。

本爻为《巛》之《谦》,故阐述谦虚之德。

七、释六二爻

《巛》卦六二爻曰:

直方,大不习,无不利。   

这是说斗建天心直指青龙的房宿。

房宿天驷,本名为“方”,正在斗建直指的方向上,故曰“直方”。

孟冬十月的凌晨,这乘马班如的天驷之星出现在天空,就是彖辞里面说的“利牝马之贞”。

这个天象比喻的是君子“敬以直内”,用诚敬之德来规范自己的内心。

大不习,无不利”,是说大人心中有孚,从容中道,“不勉而中,不思而得”,即使不再刻意修习,也已经对至诚之道习以为常。

八、释初六爻

《巛》的初六爻曰:

“履霜,坚冰至”

“履霜”一词,呼应的是前面“驷见而陨霜”的房宿,此时已经是仲冬十一月,“冰益壮,地始坼”,故曰“坚冰至”。

坚冰的比喻,是用来形容君子之心性坚定纯洁的。

子思所作、荀子所引的《劝学》里面也有这个坚冰的比喻: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智明而行无过矣。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这说的是君子学而不已,积善成德的道理。

巧的是,“履霜”的“履”,又是“礼”的一语双关。

君子始终能够如履薄冰地谨慎守礼,最终才能拥有坚冰般的踏实品性。

九、释“迵六”

《巛》卦的最后一句是全卦总纲,其辞曰:

迵六:利永贞。

迵,通也。六,阴也。

《巛》卦六爻纯阴,变通之后就成了六爻纯阳的《建》卦,所以说“迵六”,指的是把《巛》变通成了《建》。

《建》卦六爻纯阳,阳为大,所以易传《小象》就说“用六永贞,以大终也”。

《建》卦六爻刚健中正,如斗建之运于天中,象征着至诚无息和自强不息的天道。子思就说:

故至诚无息。 不息则久,久则征。 征则悠远。悠远则博厚。博厚则高明。博厚,所以载物也。高明,所以覆物也。悠久,所以成物也。 博厚配地。高明配天。悠久无疆。 —子思《中庸》

故曰“利永贞”。

永,就是悠久无疆的至诚之道。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