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忠实艺术特色(陈忠实老师是发现华阴老腔这匹千里马的伯乐)

陕西农村网-陕西农村报讯(记者 张斌)5月4日上午10时许,在西安建国路3号陕西省作协院陈忠实生先追思堂吊唁现场,华阴老腔艺人们从120公里之外的华阴赶到这里,第一次以站立的形式用“哭腔”表演《白鹿原》片头尾曲,以独有的方式表达敬意,悼念恩师,巨匠,其苍凉悲壮的气质感染了在场的所有人,令人潸然泪下……那么,华阴老腔 与陈公忠实先生又有着怎样的渊源呢?

陈忠实艺术特色(陈忠实老师是发现华阴老腔这匹千里马的伯乐)(1)

吊唁现场

陈忠实艺术特色(陈忠实老师是发现华阴老腔这匹千里马的伯乐)(2)

吊唁现场

今天(5月5日)是社会各界最后告别陈忠实先生的时刻,我一大早就驱车赶往百余公里之外的华阴市双泉村采访,去追忆陈忠实先生与华阴老腔的绵绵情缘。

在70岁老腔传承人张喜民家,记者碰到另一班社艺人正在和张喜民交流表演技法。听说记者是来采访老腔与陈忠实老师故事的,张喜民一下来了神,但明显看出情绪很低落。张喜民说,陈忠实老师给他的印象是:“朴素,是个老实人,没有拐弯摸角,很亲近,好像一个村里的人”。

2005年6月在西安为北京人艺《白鹿原》创作组人员演出,第一次见到陈忠实老师,看他穿的是农民衣服,说的是农民话,感觉到和老腔的关系特密切。

吊唁现场 华阴老腔为陈忠实先生送行

5月4日,他们早早就起了床,收拾好东西,到华阴市与吊唁的队伍汇合后赶赴西安。为了表达对陈忠实老师的敬意,艺人们首次站立表演,改变了原来高昂的腔调,以低沉的哀声吼出了《白鹿原》陈忠实老师所作的《太阳圆月亮弯都在天上》片头曲,感染了在场的所有了。张喜民说,心里很难受,再面对吊唁人群演唱时,我害怕唱不下去,但还是坚持了下来,唱完那一刻,泪水已迸出眼眶,说着,低下了头沉默。他说,这几天来,心里一直不美,很难受。

他说,陈老师就像灵魂和大树。

73岁的老腔艺人张转民说,2005年在给北京人艺《白鹿的》创作组演出,第一次见到陈老师,从相貌看,就是一个忠厚、善良、有文化的人,说话很慢,好像不善言谈,语言少。当时参加表演的有好几个剧目,都先演一遍,老腔先演了一个文戏,后来又让演一个,我想这下可能有戏了,由于演出投入,当时还砸坏了人家一个板凳。

张转民说:“陈老师来双泉村采风时,很关心老腔的发展,问观众多不多,外出演出情况,自己感觉演的咋样。”经过多年交往,我感到陈老师确实是一个文豪,是陕西的光荣,在我的心里是第一文豪,还是一个了不起的人,平易近人的人,没有架子的人。

张转民这样评价陈忠实:“陈忠实老师和群众能打成一片,他为人低调,深藏不露,不是有些人,很张场、很卖弄的人。他耿直,说话直截了当,不拐弯摸角,很好接触。”

张转民说:“陈老师对老腔贡献很大,他的离世,我们失去了一个大文豪,吊唁时,人人都眼含热泪,很伤感。从另一方面,他留下的宝贵遗产,应当继承,这遗产不单单指《白鹿原》这部作品,他的为人处世,对工作的认真负责精神,对有求于他的人,从来不收钱财,他从不爱钱,爱的是贡献,这些都发人深思。

他说,对老腔来说,把一个恩人和导师失去了。”

谈起陈忠实老师与老腔的渊源,华阴老腔保护中心主任党安华说:“陈忠实老师是发现华阴老腔这匹千里马的伯乐”。

2004年初,华阴老腔就与陈忠实老师第一次结缘,当时老腔到西安为省两会代表演出,陈老师就在台下观看,但艺人们并不知道陈老师座在下面。两个月后,省发改委做民间文化调研,到华阴后,要求看老腔。其中一位强主任说:“陈忠实老师推荐说,华阴有个好东西。”调研组看后很感动,随后邀请在西安音乐学院演出,当时台下就有不少文化名人和专家,这其中就有大名鼎鼎的陈忠实老师。至此,华阴老腔与陈忠实老师就结下了不解之缘。

陈忠实艺术特色(陈忠实老师是发现华阴老腔这匹千里马的伯乐)(3)

陈忠实先生生前为华阴老腔题字

2005年10月份,北京人艺话剧《白鹿原》主创人员来陕西采风,陈忠实老师给导演林兆华推荐华阴老腔,在这次后,陈老师还专门为华阴老腔提了词。

后来,老腔和北京人艺《白鹿原》经常排练,与陈老师就有了更密切的接触。之后,陈老师还两次专程来华阴看望老腔艺人。

陈老师对老腔提出了很多宝贵意见。党安华主任说:“几乎每次都要叮咛,让老艺人们保重身体。同时提醒说,原生态艺术不要受外界污染,要保持老腔文化艺术的纯洁性和纯真性,不要跟风,不要把老先人留下的东西弄得变形变味。针对于一些文化现象,陈忠实老师对老腔提出了真诚的警示。”

还有一些感人的事。老腔唱词有陈老师写的,获奖后,老腔艺人们给陈老师一些版权费,陈老师怎么也不收。有一家公司出光碟,与陈老师征求版权费问题,陈老师说:“你把这钱给老腔艺人‘白毛’,他分文不收。还有个朋友给娃办事,求陈老师一幅字当礼品送,朋友给陈老师拿了润笔费,陈老师说:“给娃办事,不光不能收钱,字还要写好。”听说这个干部在发展老腔上有功劳,他还表场这个同志是个好干部。

2006年6月,老腔首次在北京中山音乐堂演出《老腔·秦腔〈白鹿原〉原生态作品音乐会》,当主持人濮存昕向观众介绍《白鹿原》作者陈忠实先生就在台下时,观众的目光随主持人手指的方向聚焦时,大家并没有看到陈忠实老师。

党安华主任说,演出结束后他问陈老师演出时到哪里去了?陈老师说:“刚才艺人们演的好,我感动的不停的流泪,坐在前排怕被媒体人看到了不好,那象个陕西汉子!我悄悄的由前排挪到了最后一排。”这就是陈忠实老师。

华阴市文体广电局郝富仓局长说,话剧《白鹿原》与老腔的融合非常成功,将老腔由陕西推向了北京,北京观众接受了老腔,老腔走向了全国。对老腔来说,陈忠实老师是恩师。他写的唱词《太阳圆月亮弯都在天上》成了老腔经典唱词,成了老腔点播最多的唱段。目前,老腔这匹千里马已飞奔出国门,驰骋在美国、德国、法国、澳大利亚、新加坡、中国台湾和香港等国家地区的国际舞台上,深受国际朋友喜爱,成为一张代表陕西乃至中国的靓丽名片。同时,老腔的发展,也为非遗项目探索出了一条发展的路子。

郝富仓局长说,老腔艺人们吊唁时首次以站立的形式在陈忠实老师灵堂前为他表演,这是对陈忠实老师的感恩和深深地敬意。

因工作的原因,我今年年初筹备采访陈忠实老师。得知陈老师得病正在医治时,我默默的祈祷他老人家能早日康复,始终没敢去打扰他,几次由省作协副主席、渭南市作协主席李康美老师那儿打听情况,只等着他康复后采访他的那一天早日到来。4月29日,噩耗传来,犹如晴天霹雳,我当时也无法接受,但这又是现实,4月30日,我随李康美主席一行前往陈忠实老师灵堂前吊唁,以表深深的敬意。

面对大师巨匠的离去,正如省委宣传部副部长、著名作家陈彦先生在《陈忠实生命的最后三天》文中所说的,我突然感到一种大地的空寂,一种巨大的空旷与寂寥。

几天来,我一直很懊悔,早些时候应该去医院看看陈老师,不为采访,也不至于成为永远无法谋面的朋友。为了弥补遗憾,这也是我去采访华阴老腔的缘由,更算是对心灵的一点慰藉和安慰吧!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