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龄危重症出院(中秋一早来不及走出手术室便累瘫在地)

记者 王小蒙 通讯员 赵梅

中秋节正值阖家团圆之日,一张医生坐在地上闭目休息的照片,引发人们的关注。记者采访了解到,照片的主人公正是济南市中心医院心外科主任、主任医师张锋泉,这张看似平常的照片背后,是他通宵手术将两名主动脉夹层患者从生死一线上拉回,累到来不及走出手术室,便直接瘫坐在地。

中秋节的清晨,济南市中心医院心外科主任张锋泉结束两台主动脉夹层手术,从手术台上下来时,已经没有力气再走到楼下的休息区,直接瘫坐到地上,手术衣都来不及换下,便靠在一排柜子前闭上眼稍作休息。而这一幕,刚好被他的同事拍了下来。

最高龄危重症出院(中秋一早来不及走出手术室便累瘫在地)(1)

“主动脉夹层手术一做就是十个小时,又是两台手术同时进行,熬了一通宵真是累坏了。”一位熟悉张锋泉的医生告诉记者,9月9日晚9点,在济南市中心医院手术室,两台主动脉夹层患者需同时手术,张锋泉带领心外科团队与手术麻醉科医护人员通宵进行,直至10日清晨两台手术均顺利结束,放下心头重担疲累至极的他没等走出手术室,就累瘫在地上。

最高龄危重症出院(中秋一早来不及走出手术室便累瘫在地)(2)

据了解,累及升主动脉的夹层是最可怕的一种主动脉病变,称为“A型主动脉夹层”,发病48小时内,近一半患者会死亡。因此,需要尽快手术更换破裂血管。彻夜“战斗”,他们不仅是在忙碌手术,更是在争分夺秒与死神赛跑。高强度手术,精神、身体超负荷运转,术后张锋泉疲惫至极,只想躺下来休息一下。

这样的不分昼夜、争分夺秒的大抢救,对于张锋泉来说早已是家常便饭。作为医生,只要有急诊,他总是第一时间赶到,争分夺秒挽救生命。在治疗急诊冠脉搭桥和急性主动脉夹层患者时,面对手术风险大、死亡率高、术后监护难度大等现实问题,他从不推脱抱怨。

在过去的一年,张锋泉参与救治了20余例急诊冠脉搭桥和30余例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其中急诊搭桥患者最大年龄86岁,A型主动脉夹层平均年龄52.3岁。为了患者能得到及时救治,术后康复顺利,他经常吃住在医院里,每月至少有十多天,多则二十余天。他常说“办法总比困难多”,多年来他从不挑病人、甘愿冒风险,很多高龄的、凶险的病人送过来,只要有一线机会,他都不会放弃,不管病人何时送来医院,他总是第一时间赶到参与抢救。

这些年,张锋泉获得了无数患者的感激,也见证了无数人的新生。近年来,他还带领团队采用微创小切口手术技术对先心病患儿进行救治。截至目前,已免费救助先心病患儿200多例,还带领团队赴西藏进行儿童先心病筛查和手术,令许多西藏患儿重获新生。

9月10日也就是中秋节晚6点,张锋泉又来到病房,仔细查看了术后病人的情况,并向值班医生详细交代了患者夜间的治疗和观察要点后才离开医院,家人还等着他回去吃中秋的团圆饭。明天一早,张锋泉还会赶到医院查房,无论是否节假日,守护重症患者早已成了他雷打不动的习惯。

新闻线索报料通道: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齐鲁壹点”,全省600位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