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洞的形成原因和过程科普(如何利用黑洞回到过去)

相对论表明,时间并不是绝对的,较大的引力和较高的速度会使时间流动得更慢,许多实验也证实了这一点。例如,当我们把一个原子钟放在海平面,另一个原子钟放在山顶时,我们发现海平面上的原子钟比山顶上的原子钟要慢一些。所以去未来旅行的想法一点也不奇怪,如果你能把自己加速得很快,或者把自己放在一个极端的引力源附近,你的时间就会过得相当慢,可能你一天的时间就相当于地球一年。当你再次回到地球时,你就这样穿越到了未来。

问题是,你如何回到最开始的时间?如果你再也回不来了,那么去未来就没有什么意思了。为了做到这一点,你必须在时间上向后旅行,这在理论上是可行的吗?让我们从基础开始讲起。

光锥的概念

为了更好地理解时间旅行,理解光锥的概念很重要。我们生活在三维空间和一维时间的宇宙,但为了便于我们对四维时空的可视化,我们消除了一个空间维度并替换上时间维度。为了在所有轴上都具有相同的单位,我们将时间乘以光速来转换成长度。该图上的所有点都称为事件,所以在这个图上,一个在空间中静止的对象将创建一条竖直向上的线,因为它只会在时间上移动。在空间中移动的物体将创建一条斜线,因为它在时间和空间维度上都移动了。这些线又被称为世界线。

黑洞的形成原因和过程科普(如何利用黑洞回到过去)(1)

如果我们点亮一盏灯,这一点将是一个事件,我们可以称它为事件A。它会创建一个圆锥体,因为光会在空间维度和时间维度上传播,圆锥体代表了所有可以与事件A有因果关系的未来事件。事件A也有一个过去的光锥,它代表过去与事件A有因果关系的所有事件。锥体外的点是与事件A没有因果关系的事件,换句话说,它们不会对事件A产生影响。

黑洞的形成原因和过程科普(如何利用黑洞回到过去)(2)

坐标的设定使得任何以光速运动的物体总是与垂直方向形成45度角,所以任何运动物体的世界线总是在圆锥内或圆锥上的某个地方。任何在光锥内移动的世界线都被称为“类时”;一个以光速运动的粒子在时间和空间分量之间会以45度角运动,像这样的世界线被称为“类光”,因为它就是光移动的方式。如果一个物体的世界线越过了45度角向空间分量倾斜,我们称它为“类空”世界线。由于这是在光锥之外,这意味着物体的速度超过了光速。原则上,只要没有信息被传输,这种世界线就不会有任何问题,否则这将破坏因果关系。

黑洞的形成原因和过程科普(如何利用黑洞回到过去)(3)

光锥与黑洞

如果我们想要让时光倒流,超光速旅行能实现这样的场景。但正如我们之前讨论过的,将物体加速到光速需要无限的能量,超光速更是不可能的。为了实现时空倒流,我们需要找出一些其他技巧来操纵时空。任何涉及到时空操纵的东西,都可以用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方程来描述。

黑洞的形成原因和过程科普(如何利用黑洞回到过去)(4)

最简单的时空是平坦时空,我们可以在笛卡尔坐标系下写出该方程,同样的方程也可以用球坐标表示。但为了有希望使时空倒流,平坦空间是远远不够的。爱因斯坦方程的第一个解是由卡尔·史瓦西所完成的,它制定了一个简单的非平坦时空,也恰好描述了一个黑洞。

黑洞的形成原因和过程科普(如何利用黑洞回到过去)(5)

现在让我们看看落入黑洞的物体的光锥会发生什么?当物体开始慢慢靠近黑洞的时候,我们可以看到它的光锥开始慢慢倾斜。随着物体越来越接近黑洞,只有以越来越高的速度远离黑洞的世界线才能逃离它。而在黑洞的视界上,类光世界线恰好与之对齐,所有未来的事件都指向黑洞视界内部。随着物体继续移动,光锥将在黑洞中继续倾斜。最终,光锥将完全指向黑洞中心奇点,这意味着未来所有事件都位于奇点。

黑洞的形成原因和过程科普(如何利用黑洞回到过去)(6)

时光倒流

我们可以通过接近黑洞奇点在理论上制造时光倒流,但它不是史瓦西黑洞,而是克尔黑洞。1965年,克尔解出了一个方程,它描述了一个旋转的黑洞,如下图所示。

黑洞的形成原因和过程科普(如何利用黑洞回到过去)(7)

在这个解当中,当Δ不等于0的时候,黑洞的视界就消失了。当你做数学计算时,你会发现只要角动量除以(黑洞质量乘以光速)大于史瓦西半径的一半,那么Δ就永远不可能等于0。换句话说,如果黑洞旋转得足够快,视界就会消失,那时它就不再是黑洞了,并且留下了一个裸奇点。

裸奇点是个没有视界的奇点,它对于时光倒流来说非常重要。因为没有了视界,你可以靠近奇点再返回,光锥的未来世界线并不会全部指向它。相反,如果我们足够接近奇点,旋转的奇点弯曲了它周围的时空,这样我们就可以用世界线来环绕奇点,它允许世界线从未来的光锥循环到过去的光锥。这样,我们的未来就连接到了过去,我们可以走出时空,回到我们开始的地方。

黑洞的形成原因和过程科普(如何利用黑洞回到过去)(8)

但是这里实际上是有漏洞存在的。某些东西在广义相对论中有效,并不意味着它在现实情况可以存在。有充分的理由相信,黑洞的物理旋转速度不足以使事件视界消失,所以科学家认为裸奇点不可能存在。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