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中赤壁之战(赤壁之战三国时期)

在三国的号角声中,群雄相争的戏码一出出地上演其中,赤壁之战的烈火烧红了一片天赤壁的滚滚洪流掩盖着惨烈的厮杀包藏着权谋的博弈然而,历史留给我们的结果,是一场以少胜多的战争,现在小编就来说说关于三国中赤壁之战?下面内容希望能帮助到你,我们来一起看看吧!

三国中赤壁之战(赤壁之战三国时期)

三国中赤壁之战

在三国的号角声中,群雄相争的戏码一出出地上演。其中,赤壁之战的烈火烧红了一片天。赤壁的滚滚洪流掩盖着惨烈的厮杀。包藏着权谋的博弈。然而,历史留给我们的结果,是一场以少胜多的战争。

赤 壁

唐 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

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

铜雀春深锁二乔。

作者

杜牧,字牧之,号樊川居士。他是唐代著名的文学家、诗人、散文家,因晚年居住在长安南樊川别墅,所以被人称为“杜樊川”。杜牧人称“小杜”,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区别于李白、杜甫并称的“李杜”。著有《樊川文集》

译文

新裂的戟沉在了河沙里,还没有被完全锈蚀。拿起来打磨清洗,认出这是前朝物件。

当年赤壁之战中要不是周瑜巧借东风胜了曹操,恐怕大乔、小乔最后都要被关在铜雀台里了。

这首诗是怀古咏史之作,讲的是三国时期非常著名的赤壁之战--孙权、刘备联合起来对付曹操,最后以少胜多。诗中最巧妙的是前两句用生锈的戟,以及打磨戟的动作形成故事性,后两句由今及昔,既充满了对三国人物的感慨,又表达了对赤壁之战的独特看法,即周瑜的成功是带了运气的成分。

草船借箭

赤壁之战中,孙权和刘备联手抗曹,两人的谋臣都是当时著名的智者。但是,孙权的谋臣周瑜十分嫉妒刘备的谋臣诸葛亮。于是他刻意为难诸葛亮,要他在三天内造出十万支箭。这本来就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但是诸葛亮竟然答应了。

周瑜说:“军政大事,岂能儿戏,你要是三天内交不出这十万支箭,该当如何?”

诸葛亮回答:“若不信我,我此刻便立下军令状。”

军令状写明,若是诸葛亮到时无法完成任务,便是杀头之罪。诸葛亮偷偷让人借来二十艘小船,在每艘船上都安排几十名士兵、放许多草垛,再用青幔遮起来。

两天过去了,众人见诸葛亮造箭毫无进展,都十分担忧。第三天一早,诸葛亮突然让人趁着清晨江上雾气弥漫的时候,并列船只,敲锣打鼓地进攻曹军。曹军被惊醒,但江上大雾弥漫,曹操不敢直接出兵对战,便命人放箭,以击退敌人。

等江雾散去,诸葛亮的船也退回去了,而草垛上插着的曹军的箭,已多于十万之数。

火烧连环船

在赤壁之战中,因曹操的军队中多是北方人,很多人不识水性,也不习惯水面上的颠簸。所以,有些人晕船,甚至有人病倒了。这不仅严重影响了军心,更影响了曹军的战斗力。

为使船只在江面上安然不动,有人向曹操献计,用铁索和木板将船只连起来,加强船只的稳定性。士兵就能像在陆地上作战,不再饱受颠簸影响,这个战术被称为“连环船”

后来,周瑜使计,用装满了干草和火油的船,点着了曹军的作战船。曹军的船只都被铁索连在一起,一艘船着火,临近的船只也被点燃。一时之间,船只无法被分开,所以,船上士兵只能弃船逃跑。

而且,诸葛亮早已算好,孙刘联盟进攻那日会有东南风,风势会助长火势。这样,曹军既要忙于灭火,又要忙于应对进攻的队伍,两头分心,自然是赢不了的。

果然,最后曹军大败。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