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良拾履文言文原文(史记中张良拾履)

《汉史专题15》

《史记.留候列传》中“张良拾履”的故事后世广为流传,多次以励志等教育意义呈现。故事固然精彩,其真实性却有待推敲,司马迁的记载到底是真是假?

张良流落下邳,桥上遇见一个老人,老人当着张良的面故意把鞋子扔下桥,让张良把鞋子取上来。张良本不想去,但本着尊重老人的想法,只好下去捡鞋,回来后老人翘着二郎腿让张良给他穿上,张良强压怒火,跪地给老人穿鞋。完事后老人大笑、扬长而去,张良又气又恼,看着老人的背影消失在人群中。

张良拾履文言文原文(史记中张良拾履)(1)

老人走了大约半里地又返回,跟张良丢了一句“孺子可教也,五日后早上在此相见”,说完就彻底走了。

五日后天刚亮,张良赴约,不料老人却先到一步,大骂张良无理,约会来迟,要他五人后再来赴约,说完便扬长而去。五日后鸡鸣时刻,张良再此赴约,结果又迟来一步,老人告诉张良,你还是来迟了,五日后再来吧。五日后,张良半夜动身,终于抢先一步。

老人这次非常高兴,授张良一书,告诉他回去好好看,读透了可以做帝王的军师,10年后你必然发迹。临别之时,再赠良言,13年后我们会再次相见 ,你去济北谷城山下,见到一块黄石,那便是我(读此则为王者师矣。后十年兴。十三年孺子见我济北,谷城山下黄石即我矣)。天亮后,张良观老人赠书,原来是《太公兵法》。据说13年后,张良路过济北,果然在谷城山下看见一块黄石,张良请回它,视先人供奉,死后与黄石合葬。

张良拾履文言文原文(史记中张良拾履)(2)

这便是“张良拾履”,史书记载详细,内容饱满,精彩不断,然而故事的真实性值得推敲。如果此事属实,黄石老人何人?为何要与张良不期而遇,后三次“约会”赠书,直言天下局势及其未来呢?

张良是真正的反秦斗士,弟弟死后都来不及举办的葬礼,散尽家财,招募刺客,亲自参与刺杀秦始皇的行动,由于目标判读失误,刺杀失败。张良只好逃亡,不排除云游四海,结交高士。期间张良逐渐成熟,不再搞刺杀袭击,而是逐渐转向学“道”,学习反秦复国之道。机会偏爱有准备的人,张良求道,有人便授道,黄石老人来了。

黄石老人乃隐士,“巧遇”张良之前必然暗中调查,做了一番评定后,觉得“孺子可教”,确定其可造之才,便赠书,寄希望于张良,成就灭秦大业。依时间推断,大泽乡起义是在公元前209年,张良刺杀秦始皇是在公元前219年,前后相差10年,黄石老人对张良说“十年之后,天下大乱,你的机会来了”,可见黄石赠书前已经详细考察张良的。

张良拾履文言文原文(史记中张良拾履)(3)

既然如此,黄石老人又是何人呢?史记中未明确记载,老人又刻意隐藏身份,只能靠两个线索推测,线索一,《太公兵法》,线索二济北谷城。

《太公兵法》应为姜子牙的政治、军事著作,而黄石老人所说济北便是山东济南地界,济南又是齐国的封地,周武王分封诸侯,把齐国封姜子牙,依此推测黄石老人应该是姜子牙的后人或者弟子。秦灭六国,形式上统一全国,但人心不安,特别原来六国贵族更是耿耿于怀,加之“天下苦秦久矣”,人们对秦的统治越来越不满,各种势力,团体,个人都伺机而动,寻找反秦机会,黄石老人就是其中之一。

张良拾履文言文原文(史记中张良拾履)(4)

作为齐国主人的后裔,想灭秦复国,而老者本人年事已高,且隐退江湖,不想染指红尘,又不想让《太公兵法》失传,多次考察、试探后赠书张良,希望他完成反秦大业。13年后张良济北谷城再见黄石,便把它请回来供奉,视为恩师,死后与黄石合葬。依次推出黄石老人是齐国姜子牙后代。

就算黄石老人是姜子牙后裔,为什么非要赠书张良呢?听朋友介绍,暗中调查,扔鞋,三次约会张良,就能吃透张良,断定他定能完成灭秦复国,且能断定10年后天下大乱(大泽乡起义),13年后路过济北,再遇一块黄石呢?再者张良非齐国人,即使复国,也只能再立韩国,与齐国又有何关系呢?

张良拾履文言文原文(史记中张良拾履)(5)

如果说“张良拾履”,纯属虚构,于理也通。史书记载这个故事的前后只有黄石老人和张良。老人消失,实情只有张良知道,不排除自导自演的可能性。司马迁手上的资料来源于民间传说和国家档案馆,档案馆里的史料早于司马迁多年,当年的真实性不得已而知,只能作为参考而著《留候世家》。而至于张良自我杜撰的目的不言而喻。

张良拾履文言文原文(史记中张良拾履)(6)

张良鼓吹黄石老人一事,与刘邦神话传奇身世的理由如出一辙,其目的是以神话、传奇的色彩包装自己,提高身价,忽悠大众,取得大家信任与折服,以便在集体中更好的发号命令,开展工作。同时也有利于在残酷的职场竞争中保护自己,使对手不敢肆意妄为。

张良功成名就后退隐江湖,云游四海,看破红尘,急流勇退,得以善终,另外退隐后的举动和巧遇黄石老人赠书一事话补前言,再续缘分,请来黄石祭祀供奉,搞的神神秘秘,即真实又虚假,瞒天过海,使得所有的人信以为真。张良此举,有始有终,神秘开始,圆满结束,千古谋臣,不光谋于国,而且谋于己,可为大谋也。

图片来源于网络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